第342章 闭嘴

顾景裕闲到发慌,自言自语:“都是顾家的血脉,你们为何不保佑我成为太子,登基成为皇帝?”

“我哪里不如那个废物,当年没有我,他早就死了!”

顾景裕差点踢翻所有的东西,他越来越肯定,是顾景灏暗算了他!

淑妃在进来听到这些话,怒斥:“你到现在还不知悔改,识趣的赶紧闭嘴!”

这孩子真是不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顾景裕不说话,也不想去看她。

淑妃发现顾景裕没两天变得面黄肌瘦,整个人狼狈,更是感到心疼。

她抱着顾景裕痛哭:“为娘只有你和老四了,你要是有事,我们怎么办?”

“你舅舅为了你已经死了,还是乖乖回封地,别再生幺蛾子,我不想你再出事。”

淑妃说的这些话有一半是真心,另一半是演给一鸣看。

她知道顾景灏一直在韬光养晦,不可能没有任何防备。

现在淑妃只想把顾景裕送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哪怕真的到了不毛之地,也还有翻身的可能。

顾景裕不再激动,心里有些感触:“母妃别难过,我答应你。”

如果他能够冷静,就不会变成这样。

淑妃抹着眼泪,把包裹给他,“这里面都是衣服,你好好收着,母妃只想着你到了封地,好好生活,好好做百姓做事。”

顾景裕忍着眼泪点头答应。

现在真正在乎他的人,也就只有淑妃。

淑妃走后,顾景裕仔细检查了包裹。

里面有衣服,银子,一封信。

顾景裕趁现在没有人注意,拆开了信封。

信中淑妃交代,没有势力之前一定要忍着,还说让他立刻启程,中途看到可以拉拢的人就培养。

适当的时候联手老四和老五。

老五母家是罪臣,一直没有出头的时候。

只需要顾景裕示好,就能和老五联手。

顾景裕觉得淑妃说的很有道理,曹广死了连葬礼都没有。

曹家就剩下他那对表兄妹,他们人还在舅母的母家。

顾景裕自然不会蠢到找他们,没准他们心里恨死了他。

现在不去封地,以后真的会什么都没有。

顾景裕不想一辈子关在皇陵,叫来侍卫:“去告诉宫里,说我愿意去封地,但是我要先见父皇和太子殿下。”

侍卫点头答应。

太阳从西边出来,二皇子居然主动去封地。

很快,侍卫把消息传到了宫里。

一鸣先拦截了消息,去了御书房:“启禀皇上和太子殿下,皇陵里传来二皇子府消息。”

顾景灏放下批阅奏折的笔,“直接说。”

顾启忙着看别的折子没有说话,谁知道老二有没有在寻死觅活。

一鸣说道:“方才皇陵的人说,二皇子想通了,说是要在去封地之前见见二位。”

二皇子这是要以退为进。

淑妃肯定跟二皇子说了什么,不然他怎么可能会改变注意。

顾景灏让一鸣站起来,没有急着说别的。

他现在在顾启面前如履薄冰。

老二如果真的愿意去,保证以后没有二心,他可以勉强接受。

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顾景灏在心里感到了厌烦,他以前觉得顾启和皇后是真的把他当做太子和孩子培养。

现在知道了一些事情,让他觉得以前的想法荒谬。

顾启看了眼顾景灏,“灏儿你觉得如何?”

老二居然想开了,这可是好事情。

但就是不知道顾景灏有没有这个度量。

顾启感觉顾景灏是有些心机,他不反感,只是觉得不应该用在家里人身上。

顾景灏察觉到顾启怀疑的眼神,说道:“是应该见见景裕。”

果然还是在试探他。

顾景裕这个人给了一百多次机会,最后还是会明知故犯一百零一次。

顾景灏感到了心累,只觉得顾启之前说的那些话华而不实。

顾启很是欣慰,“见就见吧。”

最好是让他们兄弟俩立刻和解。

顾景灏继续看了折子,仿佛没有听到顾启说什么。

不管是什么事,到了顾启这里就是反复无常。

习惯但别当真。

一鸣走了出去。

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亲自把人接回来。

而在御书房里的顾景灏,此刻有些思念苏蔓溪。

他知道苏蔓溪最近忙得很,一想到他们很快就要成亲,批阅奏折的速度快了些。

无论怎么样,顾景灏都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没有野心无法捍卫想要的一切。

顾启想和顾景灏说话,可是看着堆成山的折子没了开头的念头。

到底是自己老了,赶不上顾景灏的速度。

一个时辰后,顾景裕被带了进来。

顾景裕看到他们跪在地上痛哭流滴,“景裕参见父皇和太子。”

顾启皱了眉头,“一个男子汉哭哭啼啼……”

看着顾景裕不修边幅又狼狈的样子,他忽然不忍心责怪。

自己只是让顾景裕面壁思过,可没有让他不吃不喝不沐浴。

顾启也知道皇陵的人不管这些,但是看到顾景裕这样,难免不会觉得无奈和愧疚。

顾景灏亲自扶人起来,“景裕,你受苦了。”

“不,景裕一点都不苦,一切都是我不好。”

顾景裕在心里狠狠骂了顾景灏,面上还是学着淑妃哭的好不凄惨。

他从小就见识过淑妃的哭戏,每次都能让顾启让步。

顾景裕自然是信手拈来。

顾启说道:“你有什么事直接说。”

既然已经选择了去封地,应该不会再闹事。

顾景裕哭的黯然神伤,“父皇,儿臣是真心实意认错的,不应该把责任推到不受宠,也不该问您对儿臣有没有父爱。”

“儿臣知道作为一个庶子没有资格争,可是身边的人都觉得儿臣应该争,儿臣这才不得不走了糊涂路。”

顾景裕说了一堆话,无外乎是推卸责任。

顾启是听出来这些意思,也没有急着反驳,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如果没有他的厚此薄彼,顾景裕可能会变得和老五一样,对朝中事情不闻不问,没有上进心。

可是顾启又觉得,顾景裕年少容易被带偏,他是应该负起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