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倚天宝剑

殷梨亭神智尚未迷糊,见到张无忌,脸上微露喜色,吐出了口中的两颗石子。

原来他受伤后被人推下沙谷,仗着内力精纯,一时不死,兀鹰想来吃他,被他侧头咬起地下石子,喷石射击,如此苦苦撑持,已有数日。

杨逍见那四头兀鹰尚自盘旋未去,似想等众人抛下殷梨亭后,便飞下来啄食他的尸体,从地下拾起四粒小石,嗤嗤连弹,四头兀鹰应声落地,每一只的脑袋都被小石打得粉碎。

张无忌先给殷梨亭服下止痛护心的药丸,然后详加查察,但见他四肢共有二十来处断折,每处断骨均是被重手指力捏成粉碎,再也无法接续。

殷梨亭低声道:

“跟三哥一样,是少林派……金刚指刀……指力所伤……”

张无忌登时想起当年父亲所说三师伯俞岱岩受伤的经过来,他也是被少林派的金刚指力捏得骨节粉碎,卧床已达二十余年。

其时自己父母尚未相识,不料事隔多年,又有一位师叔伤在少林金刚指之下。

他定了定神,说道:

“六叔不须烦心,这件事交给了侄儿,定教奸人难逃公道。那是少林派中何人所为,六叔可知道么?”

殷梨亭摇了摇头,他数日来苦苦挣命,早已筋疲力尽,此刻心头一松,再也支持不住,便此昏晕了过去。

张无忌想起自己身世,父母所以自刎而死,全是为了对不起三师伯,今日六师叔又遭此难,再不勒逼少林派交出这罪魁祸首,如何对得起俞殷二位?

又如何对得起死去的父母?

眼见殷梨亭虽然昏晕,性命该当无碍,只是断肢难续,多半也要和俞岱岩同一命运。

他经历有限,见事不快,须得静下来细细思量,当下负着双手,远远走开,走上一个小丘坐了下来,心中两个念头不住交战:

“要不要上少林寺去,找到那罪魁祸首,跟爹爹、妈妈、三师伯、六师叔报此大仇?若是少林派肯坦率承认,交出行凶之人,自然再好不过,否则岂非明教要和武当派联手,共同对付少林?我已和众兄弟歃血盟誓,决不再向各门派帮会寻仇生事,但事情一闹到自己头上,便立时将誓言抛诸脑后,又如何能够服众?祸端一开,此后怨怨相报,只怕又要世世代代的流血不止,不知要伤残多少英雄好汉的性命?”

赵子成已然走到了他的身边,说道:

“无忌,这一次的事情并不是少林所为,而是成昆的计谋!”

“成昆,赵大哥的意思是成昆还未死去?”

张无忌顿时明白了。

赵子成上一次说过成昆未死的事情,只是张无忌并没有当真而已!

“没错,成昆诡计多端,上一次在光明顶只是假死脱身!”

“成昆,我定然要了你性命!”

张无忌心中发狠,下着决定!

其时天已全黑,明教众人点起灯火,埋锅造饭。

张无忌兀自坐在小丘之上,眼见明月升起,仍是想着这个事情。

他回到灯火之旁,众人虽然肚饿,却谁都没有动筷吃饭,恭敬肃穆的站起。

张无忌好生过意不去,忙道:

“各位以后自管用饭,不必等我。”

去看殷梨亭时,只见杨不悔已用热水替他洗净了创口,正在喂他饮汤。

殷梨亭神智仍是迷糊,突然间双眼发直,目不转睛的瞪着杨不悔,大声说道:

“晓芙妹子,我想得你好苦,你知道么?”

杨不悔满脸通红,神色极是尴尬,右手拿着匙羹,低声道:

“你再喝几口汤。”

殷梨亭道:

“你答应我,永远不离开我。”

杨不悔道:

“好啦,好啦!你先喝了这汤再说。”

殷梨亭似乎甚为喜悦,张口把汤喝了。

转天张无忌传下号令,各人暂且不要分散,小心前进,看看是不是会有其他异常。

韦一笑、周颠等眼见殷梨亭如此重伤,个个心中不平,纷纷嚷着要上少林讨个说法。

至于赵子成的成昆之言,他们根本不信!

张无忌无奈,也只能够是答应下来,向着少林方向而来!

听教主说要去少林问罪,齐声喝彩。

杨逍为了纪晓芙之事,一直对殷梨亭极是抱憾,口中虽然不言,心里却立定了主意,决意竭全力为他报仇,更命女儿好好照顾服侍,稍补自己的前过。

此后一路没再遇上异事。殷梨亭时昏时醒,张无忌问起他受伤的情形,殷梨亭茫然难言,只说:

“少林派的和尚,五个围攻我一个。是少林派的武功,决计错不了。”

这天众人进了玉门关,卖了骆驼,改乘马匹,生怕惹人耳目,买了商贩的衣服换上。

有的更赶着骡车,装了皮货药材等物。

这日清晨动身,在甘凉大路上赶道,骄阳如火,天气热了起来。

行了两个多时辰,眼见前面一排二十来棵柳树,众人心中甚喜,催赶坐骑,奔到柳树之下休息。

到得近处,只见柳树下已有九个人坐着。

八名大汉均作猎户打扮,腰挎佩刀,背负弓箭,还带着五六头猎鹰,墨羽利爪,模样极是神骏。

另一人却是个年轻公子,身穿宝蓝绸衫,轻摇折扇,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

张无忌翻身下马,向那年轻公子瞥了一眼,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

但众人随即不约而同的都瞧向那公子腰间,只见黄金为钩、宝带为束,悬着一柄长剑,剑柄上赫然镂着“倚天”两个篆文。

看这剑的形状长短,正是灭绝师太持以大屠明教教众、周芷若用以刺得张无忌重伤几死的倚天剑。

明教众人大为愕然,周颠忍不住要开口相询。

便在此时,只听得东边大路上马蹄杂沓,一群人乱糟糟的乘马奔驰而来。

这群人是一队元兵,约莫五六十人,另有一百多名妇女,被元兵用绳缚了曳之而行。

这些妇女大都小脚伶仃,如何跟得上马匹,有的跌倒在地,便被绳子拉着随地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