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章:赵眘的领悟,勾栏与瓦舍

第1862章:赵眘的领悟,勾栏与瓦舍

“你的意思是说,那北方蒙古草原部众,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弱?”赵眘思忖着说道。

沈堂笑道,“陛下,女真一族原本也不过是辽国的一个小部落而已,部众不过千余,战马不过千匹,可是就凭此横扫天下,而现在的蒙古诸部,可是比当年的女真一族更强。”

“你是想让蒙古诸部牵制金国的力量,来给大宋争取更多时间?”

赵眘先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我们两不相帮倒是合适,只不过,现在我们和金国之间关系平和,更何况之前我们也数次向金人借兵,现在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岂不是有些不义?”

“陛下,此一时非彼一时,金国曾借兵与我们不假,但是金国也是有所图,而且,只不过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这算的什么?”

“臣听闻,福州、泉州一带最近有些不安定?有琉球国犯边?”

赵眘疑惑的看向沈堂,“朕未曾收到……你是说,以此为借口?”

“朕明了你的意思了,再与史浩、刘珙商议一番,在做定论。”

沈堂没有多说,又陪着赵眘闲聊片刻之后便是告辞而去。离开大殿之后,沈堂却是思索起来,金国竟是突然要借兵对北方草原诸部动手,难道北方草原有了什么超出自己预料的状况?否则的话,以金国现在的局势,实在不适合开战。

而且,金国对蒙古诸部一向是采用打压、分化的政策,自己真正出兵的情况极少,现在就连完颜雍也按捺不住了,显然是蒙古诸部的状况有些脱离金国的掌控。

细细想来,只可能是两个原因,其一便是原本归附金国的塔塔尔人出现了反复,塔塔尔人因为金国的支持在蒙古部落有着极为强悍的力量,若是塔塔尔人与其他蒙古诸部达成和解,那对于金国来说,绝对是一个无法忍耐的消息。

对于蒙古部落的认知,金国远超大宋。

金人很清楚,现在的蒙古诸部之所以未曾对金国形成威胁,其一是金国的强大,其二便是蒙古诸部互相攻伐并未形成一个整体。

而若是整个蒙古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可能或者即将统一的联合体,这定然会超出金国的承受力。

蒙古草原是天然的草场,它可以驯养无数战马,而且蒙古部众下马为牧民,上马便是战士,哪怕女人和孩童也是如此。

这样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轻易组建一支数万、数十万的铁骑。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便是蒙古草原上出现了更为强大的部落,塔塔尔人已经不足以平衡和左右诸部之间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金人也定然是要出兵的。

“看来,要加强对蒙古草原的影响了!”沈堂自言自语的说道,不管是蒙古还是金国,哪一个强大了对大宋都不是一件好事,唯有这两方势力互相敌对,大宋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好的局面。只不过,完颜雍也不是傻子,想要左右好局势,不仅需要精心算计,还需要对北地的情况极为了解。

“沈大哥,你和皇兄说完了?”沈堂正思索着,赵灵欢喜的迎了上来。

沈堂收敛心神,笑着上前,“你不是去东宫了?怎么这便出来了?”

“我得了信儿,说沈大哥已经从皇兄那儿过来了,所以便前来和沈大哥汇合一同出宫。”

“沈大哥,今儿个我听太子妃说临安城也有唱杂剧的?”赵灵好奇的问道。

“这自然是有。”

“我还未曾见过,之前只是在太后的寿宴上见过一回,沈大哥带我去看看可好?”

“这却容易,咱们出宫我让人去请到府上,咱们便可以随意观瞧。”

随后,二人相随直接出宫,沈堂与赵灵二人便是朝着秀王府而去。

戏曲在中原源远流长,最早实际上便是竞技,就比如古罗马的角斗场一样,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竞技演化成类似于舞蹈之类的表演,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角抵’,实际上便是后来戏曲的开端。

而表演这些的人,被称之为‘优’。

再有类似于唐代的霓裳羽衣曲,实际上同样是类似的东西,只不过形势变得多样,甚至开始有意识的划分了一些种类。

直到大宋,随着文化蓬勃发展,杂剧自然同样是如此。而且,舞蹈和杂剧也彻底分开,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表演形式。

大宋时期杂剧的发展极快,除了与舞蹈分开,角色也有了划分,而且与后世已经有了很大的相同点。

比如说,大宋杂剧表演已经有了‘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等角色,这就和后世的生旦净末丑极为类似。而且,大宋的杂剧还有一个极大的改变,那便是在此之前,大多数杂剧表演的是以表演舞蹈为主,而从大宋开始,杂剧开始以表演故事为主。

而且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不少极为有名的优伶,比如在‘东京梦华录’中,便记载了很多杂剧优伶,这些人的名声甚至比之后世的名姓也不小。

除此之外,因为杂剧的发展,使得大宋出现了不少剧本,《四孤夜宴》、《老孤遣妲》等,都是大宋极为出名的曲目。

这老孤遣妲,妲便是旦的意思。

提到杂剧和戏曲,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词,那便是‘勾栏瓦舍’。当然,这个时代的勾栏,还是正儿八经的勾栏。

后来,勾栏之所以有了其他的意思,还要怪一个人,那便是著名女词人李商隐,她曾说过‘帘轻幕重金勾栏’一词,所以,后来这勾栏就代指青楼。实际上,这两个词,都出自佛经,瓦舍指的是僧人所住的房舍,而勾栏指的是夜魔天王。

最初类似的各种表演,大多与僧庙有关系,所以演出杂剧的地点,便是被称之为勾栏瓦舍。

仅是临安城,就有二十多个瓦舍,每个瓦舍里有勾栏数家甚至十数家之多,勾栏之中设台子,百姓可以在周围观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