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初入成都
不久前才经历过战火,又被封锁过几个月的襄阳城当然是比不了安稳了多年的成都的,刘琦对关银屏的感慨并不感到意外。
倒不如说刘琦之所以执意要偷偷摸摸的亲犯险境,试图兵不血刃的夺下来益州,就是想要保全住这种繁华。
否则的话真要是像曹操那样一路不管不顾的打过去的话,刘琦都不知道益州的这片繁华还能剩下来几分,毕竟他指望的也不是一片废墟,而是能够为他所用的天府之国。
刘琦笑了笑对关银屏道:“银屏你又不是荆州人?怎么也在这里说‘我们荆州’”
关银屏理所当然的叉腰道:“哼,我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荆州长大的,在这生活了好几年,怎么不能算是荆州人了?”
说到这里又低声补了一句:“而且,我将来也要一直住在荆州啊。”
本来还想要再调戏她几句的刘琦,突然听到一旁的声音响起。
“咳咳,子昂,我已经打听到消息了,我们这就去见见那李严吧。”
关平看着刘琦和关银屏一路上撒狗粮早就看不下去了,作为大舅哥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麻利的把话题转到正事上。
说到李严这人,此人出身南阳,虽说算不上是什么世家大族,但也算得上地方士族了,原本在南阳也算有些名望,不过在曹操打下来南阳之后,李严就跑到益州去出仕刘璋去了。
不过话虽如此,他在刘璋手上也得不到什么重用,刘禅看其名声,用它在府上当了个文书吏而已,虽说算是消息灵通,但又没什么实权,对于李严来讲,这种情况是不太能接受的。
更别提之前刘琦率领荆州兵马战胜曹操之后,李严心里那感觉就别提有多难受了,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觉得要是当初留在荆州的话,说不定早就得到刘琦的重用了。
因而自然而然的便倒向了投降派,而且是投降派中坚定的支持刘琦的一员。
刘琦此行便是为了去见这位投降派中的荆州人,虽说刘璋麾下的投降派人不少,但是值得刘琦亲自去见的也不多,大多数人庞统自己去就能搞得定了,也就李严这位出身荆州士族,又从荆州逃出去的需要刘琦亲自来见。
而关家兄妹他们也是闲着没事做,自然也是作为刘琦的护卫一同跟着出来了,当然主要是关平跟着关银屏,而关银屏又想要跟着刘琦。
毕竟之前在梓潼的时候,关平因为放火烧了不少民居的缘故,心里颇有些自责,来到成都之后都把自己锁在屋里不怎么愿意出门,还是关银屏拉着他他才只好跟着刘琦和关银屏一同出门的,结果没想到半路上还被刘琦关银屏撒了一脸狗粮。
待到三人一路寻到李严的住所之后,关平便上前敲门。
李严在刘璋府上也不怎么受重视,居所也不过是一间普通的小屋子,甚至连个院子都没有,看起来比平民也强不了多少,刘琦严重怀疑李严在益州的生活恐怕是比他在荆州时的生活差远了。
当然他在荆州的时候被视作士族名人,平日里少不了出没于文会之中,更是可以成为当地官吏们的座上宾,可等逃到了益州之后,虽说被刘璋用为书吏,但不受重用的他比起以前那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这样的待遇会人心思变也不是什么怪事,不过一定程度上刘琦也觉得这怪不了刘璋。
别人不重用益州当地的士族为什么偏偏要重用你这个荆州人?刘璋这种人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除了用官职笼络治下人心以外也没什么别的手段。
李严一个外地人在刘璋手下想要得到重用,想要从益州人受伤抢饭碗那从一开始就是异想天开了,南阳被曹操拿下来之后与其跑去益州投靠刘璋,当初还不如去襄阳投靠刘表比较好。
好歹刘表也有荆襄八俊之名,不知道比刘璋强到哪里去了,估计李严当初也是一路上仓皇逃窜的脑子糊涂了才逃到益州去。
不管李严当初有什么理由选择了刘璋而不是刘表,至少现在刘琦相信他肯定已经后悔了,光看他这生活条件就知道他没有不后悔的道理。
这年头谁除了诸葛亮那样的人以外,谁干活不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啊,就算是为了信仰干活,刘璋那样的人显然也配不上这样的信仰啊。
等到关平敲开屋门,一个老仆出来迎接,见到外边占着的三个人,老仆有些疑惑又带着一丝警惕的问道:“不知三位有何要事?”
“我等乃是奉南阳名士韩嵩韩德高之命,前来拜访你家主人的,还请代为通传一下。”
刘琦自然不会傻乎乎真的报上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韩嵩的名号,当然这也是刘琦在经过上庸的时候提前跟韩嵩打过招呼的。
毕竟李严和韩嵩一样出身汉阳,一样是在当地士林之中颇有名气,但韩嵩的名气可比李严大得多了。
李严是那种在南阳名气比较大,但出了南阳,乃至于去到荆州都没太多人认识的类型,但韩嵩可不一样,别人是名声直达中枢之人,连三公都征辟过他,只不过韩嵩自己避而不受,坚持当一个隐士而已。
只不过后来还是在刘表的各种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出仕刘表,当然等到刘琦接替刘表之后就和韩嵩和解了,刘琦也应允韩嵩他只要不相干了随时可以走人。
毕竟刘琦也没有收集癖,不至于像是刘表那样看着谁厉害不择手段也要逼来为自己所用,刘琦觉得没那必要。
所以这次路过上庸的时候,刘琦也是成功借到韩嵩的名号前来拜访李严,毕竟韩嵩的名气还是相当大的,同样身为南阳士林名人的李严不可能不知知道韩嵩的名号。
待到老仆回屋禀告之后,很快刘琦便看到一个中年文士从屋子里走出来迎接他们。
“欢迎欢迎,许久未见到南阳同乡了,还请入屋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