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高端大气的图书馆
今日的长安天气依旧很好,不过东市实在太过繁华了,以至于有些拥挤。
当吕树来到了大唐图书馆大门前时,他鞋子多了几个脚印,后背也出汗了。
大唐图书馆一样非常繁华。
很多人去进入其中,也有很多人一脸惊喜的离开。
绝大多数人离开的时候,都夹着一本书。
吕树心中还是挺惊讶的。
李泰让他想一想,能不能在建造图书馆方面,压李承乾一头,秉着不了解就不发言的人生格言,吕树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来到了大唐图书馆。
他打算好好观察一番,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注意,值得提倡。
进而向李泰进言,然后好好宣传,压过李承乾。
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难事。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大唐图书馆的影响力。
现在看来,大唐图书馆影响非常广,不仅仅有很多读书人去里边看书借书,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比如商人,比如农夫工人,他们都会进入里边找书。
吕树感慨一番,随后快步走了进去,他很快看到了读书人经常去的阁楼,他想了想,便也走了进去。
里边有非常多的书,摆满了几十上百的书架,真的太多了。
根据时间做了不同的分类,比如有商时的书,有春秋时期的书,还有战国时期,两汉时期的书。
如此根据时间来分类,寻找非常方便。
吕树感觉这个图书馆摆放的书籍,比他平时在家中的书房还有整齐干净,清洁明了。
在浓浓的墨香中,此地的逼格也高了许多。
很多读书人一边找书,一边低声议论。
似乎这样的寻书,自己心情也会好不少,效率也能提升。
还有一些读书人会找一本书,然后往楼上走,吕树不明所以,片刻他才发现,原来这阁楼一共有四层,一层二层三层都是摆放书籍的地方,第四层则是看书的地方。
这里只有翻书声,没有其他的声音。
管理员坐在入口处,可以向他要纸笔,用来抄写书中的内容,当然这是需要付钱的。
有几个人在抄写,看他们写字的速度,可以说和蜗牛爬行有的一比。
吕树知道 这几个人的目的并不是抄写,他们是过来展现自己的字的。
吕树走了过去,发现这几个人的字真的写的非常好。
吕树呵呵一笑,随后离开了。
人家是显摆也好,是为了求得抄写的工作也好,这些事情都与吕树没有关系。
他不是过来看这些人的笑话的。
他随后认真的挑了一些书观看,发现这里的书非常多,都是刚刚印刷出来的,都还非常新。
有些书被人接过,还会在旁边提笔留下评语。
这些人显然都是为了显摆。
吕树找到了一本他一直在寻找的春秋时期的书,他非常惊讶,随后取了出来,翻开一看,果然是他一直看得书。
他不禁非常高兴,随后认真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是两个时辰,他随后才离开,然后在图书馆外边的饭店吃了一顿,便又迅速进入图书馆了。
不久后,吕树再次找到了那本书,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放下了书,他打算先观察图书馆,这本书等离开的时候再购买。
他觉得这里最大的作用就是藏书种类很多,许多以前他这样的普通书生接触不到的书,现在都可以找到。
这一点对于普通的书生来说,毫无疑问非常有吸引力。
吕树随后接着去其他的阁楼,他来到了生活技能阁楼。
这里的书一点不比刚刚的阁楼少,有很多的木工,泥瓦工,铁匠,还有杂技等等一系列的书本。
吕树随意的挑出了一本木工的书籍,他其实有些惊讶,这木工真的有这么多知识吗?
他随后翻开仔细观看,发现这木工书还真的非常详细,非常的有道理,是一本好书。
不过他对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兴趣,所以他随后便把这本书放了回去。
吕树此时站的有些累,他便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图书馆内,很有多没有靠背的长板矮椅子。
吕树觉得还是挺新奇的,他坐了上去,果然感觉好了很多。
没有那么累了。
他随后眯着眼睛打量在这里看书的人。
和刚刚的读书人为主的阁楼不一样,这里翻书的人,以商贩,或者是工人,农夫为主,他们很少捧着一本书仔细观看。
都是早有目的,过来找书,然后找到了合适的书,迅速的离开。
毫无疑问,另一个阁楼是读书人看书的地方,这些人比较有时间。
而在这里,主要是各种社会人,或者说已经工作赚钱的人,他们时间比较紧,家里事多,所以看准了要买要借的书后,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吕树心中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似乎非常重要,但他仔细思索,却发现没办法抓住这个念头了。
他无语摇头,只能皱眉思索。
他随后发现自己好像真的抓不住,便摇摇头,随后自然的坐下来。
根据他的经验,只要他放松身体,那么有什么好的念头想法,到时候自然会回来。
然而两个时辰后,他还是没有抓住那个点。
差不多到了下班的时候,夕阳西下,这个时候外边冲进了一个农夫,此人满身大汗。
“你好,请问《高氏木工》在哪里?”
员工立即给这个人取出了《高氏木工》,这人翻开书,看了几眼,随后喜滋滋的离开了。
吕树见此,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个农夫竟然也识字,而且他还能看懂……”
他猛然想到,书生们那边的书籍,大多是非常严谨的书面语,是古文。
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能看得懂。
而在找这边,这些技能类书籍,上面的语言完全就是白话,和口语差不多。
这样的语言更容易被人接受,甚至他不需要什么文化底蕴,认得字就行。
这个差别其实非常大,古文书面文只有读书人才看的懂,而且一般也是要有注释,这才能正确理解。
而另一个则完全不需要,如果读出来的话,甚至不认识字的人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