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又要帮伏洛
绝影带来的血影卫全部交待在这,回去也会被血衣使处以极刑,想到血衣使的手段,绝影不寒而栗。思索一番,他现出身形,跪在地上,干笑道:“夏将军,你大人有大量,我如何是你的对手?都是小人嘴欠,妄想与你一争高低。”
夏阳愣了一下,这是他认识的绝影吗?现在他就像一打摇尾乞怜的狗。
绝影保证道:“只要夏将军能收留我,我就把主人的秘密基地告诉你。”
夏阳这才明白,他想是惧怕汉天子下属残忍的手段,想在他这里寻求庇护:“也好,你愿意留下,本将军自会收留你。”
有了夏阳的保证,绝影站起来,对众人陪笑。
“你们主人在哪里?”
“回夏将军,我们主人在穷奇山,想要去到哪里,需要经过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这片沙漠的名字叫做死亡之海。”
夏阳拿出军事地形图一看,好家伙,死亡之海过去,穷奇山的旁边就是突厥金庭。汉天子与突厥朝廷没有勾结,鬼才相信。
“那你们是如何隐身的?”
“这个小的真不知道,只知道这都是血衣使的手段。我是他的直属部下,除了血衣使之外,还有侍剑使、掌玺使、碧月使、弄萧使等九个使者,他们全部听命于汉天子。我只是血衣使手下的一个小队队长。”
为了能在夏阳的手下活命,绝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侍剑使剑法高超,司马承贞和夏阳联手,也不是他的对手。若是每个使者都像侍剑使那样,夏阳头大无比。
向苏健使了个眼色,他明白夏阳的心思,老配方老味道了,一刀将绝影的头斩下。他眼睛圆瞪,犹自不信地望着夏阳。
夏阳将绝影的头颅踢开:“我不杀你,并没有说他人不杀你。你手上沾了凉州卫士的鲜血,我岂能让你活着。”他就是这样,答应自己人必要敌人血偿,绝不会让他们活着。他从不认为他是一个君子。
杀掉绝影,他们继续向前挺进,一个军校拦住他们的路:“夏将军,伏将军有求于你,还请你快点前去支援!”
苏健:“不去!”
军校转而看向夏阳。
夏阳:“苏健的话就是我的话。”
军校没有因为夏阳的拒绝而离开,反而道:“夏将军,借一步说话。”
和军校来到僻静处,军校拿出一个东西,乃是女人头上的翠钿钗。夏阳仔细看了一会儿,认得这是苏朗送给柳仪的。不良人组织严苛,柳仪想要脱离不良人,未必如她说得那么简单。
“陛下传话,如果夏将军出手帮助伏将军,柳姑娘的事情他知会国师袁天罡,必会让她自由!”
想到苏朗夫妇,两人都是苏家人。尽管对李世民要挟的手段很是不喜,但他有责任帮助柳仪。如果柳仪离开苏朗,他会伤心欲绝。
夏阳平静道:“好吧,我答应了。”
“妹夫,你真得答应了?”苏健瞪着眼睛。
夏阳不欲柳仪的事被苏健得知:“出发。”
军校在前面带路,路上,问及军校伏洛遇到了什么困难,军校道:“我们攻打迎州城,当地的老百姓传言,伏将军每攻下一座城池,都会屠城。于是突厥军和百姓团结一心,打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赔上了二万兵力,依旧无法攻下迎州城。”
“那是他活该,早就对他说过,屠杀百姓,大唐军将与突厥兵无异。”苏健气愤地说了一句,嘴炮道:“妹夫,我们就不应该帮助伏洛,让他再多吃一些苦头!”
夏阳淡然一笑,行子大约五天的时间,来到迎州城。
伏洛的脸上沾着血污,无精打彩,经过半个月的战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没见到成效。他心力交悴。看到夏阳到来,他无神的眼睛现出一丝光彩:“夏将军,你可算来了。”
夏阳看向迎州城,城墙因为数度攻守,崩塌了小半截,城下的尸体垒成小山。乌鸦成片地来回飞舞。在将要日落的天气里,显得更加萧瑟。
城墙之上驻守的百姓和兵士,个个目中带着滔天的怒火,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的根源源自伏洛。缓缓收回目光,夏阳很是为难,总不能将突厥百姓也全部杀死。
“夏将军,你可有计策?”伏洛心急地道:“百姓拿起刀,他们就是士兵,我们完全可以将他们全部屠杀,你不要再犹豫了!”
夏阳瞪视伏洛,对方声音越来越低。
第二天,天一大亮,伏洛准备发动攻城战。
夏阳喝令道:“暂且先停下。”想了一晚上,他有了主意:“伏将军,让人把战场的死马全部屠宰。把伙夫全部叫到我这里来!”
伏洛不知道夏阳意欲何为,还在只想把这个烂摊子甩给夏阳,夏阳能接,他就烧高香了。
十万人的军队,配备着二百三十位伙夫。在旷野之上,夏阳拿起菜刀,把马肉剁成方方正正的小块,一边做,一边对伙夫们道:“我怎么做,你们就跟着怎么做。”
二百只大锅摆在旷野上,场面极其壮观。迎州城头的人看见,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干柴在锅底下燃烧,锅里的水冒出白色蒸汽,和烟气混合在一块,半空中形成一片蔚然的云朵。马肉捞出铁锅,再切成更小的方块。炒锅之中,放入葱、姜、蒜爆香,嗞啦啦的声音响成一片。不久之后,香气飘到城头上,城头上的人使劲耸着鼻子。他们从来没有闻过如此香浓的味道,光是闻一闻,口水都能流得有三丈。
“退兵!”做好红烧马肉之后,夏阳淡然说了一句。
伏洛:“夏将军,你说什么,我们现在退兵?”
夏阳重复:“退兵!”
不按夏阳说得做,夏阳指不定又要撂挑子,哪怕再不愿意,伏洛依旧到军中传达了退军的命令。
十万大唐军,到现只剩下七万,向后撤退。
“大唐退兵了,大唐退兵了。”迎州城内,不管是突厥兵还是百姓,都在传诵着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