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三年取仕
“马大人,此事全权交给我来办,不管出了什么麻烦,陛下第一个找得人是我!”
夏阳一力将此事包揽。
马周为难:“夏将军,你真得要如此吗?”
夏阳神秘一笑:“马大人,你还不放心我吗?”
马周看看夏阳,还真没有任何人有夏阳办事的能力,这货一路开挂,想办的事情,从来都是办得漂漂亮亮的。
“既如此,那我就先行告辞了。”
马周走出夏府时,长松了一口气。
夏阳叫来知己的下人,吩咐:“你在长安城中散播谣言,就说常坚是南方举子,赵阳是北方举子。要闹事,就要闹得大一些,南方举子一定要争一口气,绝不能任由北方举子这么为所欲为?”
下人疑惑:“将军,如果真得要这么做,那岂不是把马大人装进去了?”
夏阳摆手道:“无妨,此事我一力承担,不关马周任何事。”
下人召集了几个同伴,来到举子街,按照夏阳的吩咐,大肆地在举子当中宣扬造势。
入夜,南方举子聚集在一起:“北方举子实在欺人太甚,打死了常坚,连个交待都没有!”
“我们绝不能让常坚的命白送,京兆府管不了的事情,我们就联名上书,让陛下给我们一个圣断!”
“不止如此,我们还要到皇宫外静坐,让陛下知道我们的决心。”
这些举子们商量好之后,第二天,为数两百人的南方举子队伍齐齐坐在皇宫外,浩浩荡荡一片。
得到这个消息,马周憋屈地道:“夏将军,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面推吗?我是不是得罪了你老人家?”
话语刚落,有太监到京兆府中传话,李世民让他今天参与早朝。
赶紧屁颠屁颠地前往皇宫,路上经过白玉石桥,看着坐在地上两百余名举子,马周做好了被革职的准备。
进到太极殿内,夏阳比他来得早,蹭到夏阳身边,马周苦着脸:“夏将军,你想做什么?”
夏阳正要说话,李世民脸色铁青地坐上龙椅:“马周,出列。朕且问你,举子们因何要在皇宫外静坐?”
夏阳走到太极殿正中:“禀陛下,就微臣所知,马周对此事一无所知,由我讲明白了。”
当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夏阳再道:“陛下,末将认为,做为大唐的举子,竟然因为一个青楼女子闹出人命,这本身就有损大唐国体。是以,马大人不管处理与不处理,责任都不在他。”
顿了一下,观察群臣的神情,他们对此没有太大的异议。夏阳继续:“陛下,举子居住在长安城中,按地域结成私党,分南北两派。这本身就影响大唐的团结,又是一大弊端。”
李世民点头,觉得这些举子倒是可恨,马周反而没有过多的罪责。
马周暗里擦了一把汗,姜还是老的辣,不过三言两语,就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举子们的身上。
“陛下,举子生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们住在长安城里,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马周适时再添上一把火,不介意燃得更加旺些。
夏阳都忍不住给这位小老弟点上六十六个赞,兄弟,你真上道。
李世民问计:“夏将军,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夏阳装作想了下:“陛下,第一,只在取仕的当月内,举子可居住在长安城中,其他时间在家读书;第二,取仕的时间周期太短,一年人次应当改为三年一次。”
这才是夏阳的真正目的,从始至终,那些举子都没有发现,他们被夏阳当枪使了。
“陛下,三年一次未免有些太长,大唐人才怕是会出现断层。”
“不可能,每年都有七十多人通过取仕为官,地方上的官员都快出现饱和的情况。单就拿丹阳郡来说,刺史两人,放牧三人,下辖郡县县丞有的多达四人。不信,各位请看这份官员名册!”
为了杜如晦的事情,夏阳可是做好了充足的功课,从吏部要来了官员名册,群臣传看一番,转到李世民的手上。
李世民蓦地一摔名册:“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何没人向朕汇报!”
群臣一阵唯唯诺诺,不敢喘气。
夏阳翻了个白眼,杜老头到死可都在念着这件事,连上了十几封奏折,你难道没看?怕是当时觉得不是件事情,总以为天下人才被你网罗得越多越好。
“千牛卫何在?”
李世民一声令下:“把那些举子全部驱赶出长安城,并告知他们三年举进一次取仕,若有敢不服从的,当场镇压!”
举子们在外面翘首以盼,结果等来的是全副武装的千牛卫,根本不和他们废话,谁要是敢不服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严惩。
为了将来入仕,谁敢说半个不字,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全部做鸟兽散。
退朝之后,马周心情大悦,问夏阳关于常坚的事情如何办。夏阳道:“治标先治本,此事的起因是那个叫岳如春的烟花女子,对她严惩,平息常家的怒火!”
一个烟花女子,敢这样玩弄他人,其心不正。自打常坚死后,她如往日一样门庭开张,是谁都会觉得老天不公。
马周闻弦歌而知雅意,风风火火地去办此事。
举子们知道三年一次的取仕是夏阳提出来的,规模比在皇宫静坐还大,南北方举子统一战线,一定要让夏阳给个说法。
夏阳才不惯着他们,举起门前的一个石狮子,一拳打得粉碎。
举子们全部被吓得呆了,一个举子大着胆子:“夏将军,你这是欺负人!”
夏阳恶魔一笑:“就欺负你们,怎么了?说实话,我还懒得欺负你们,是你们自己找上门的。不服气,咱们就干上一架。”
哪个举子敢跟夏阳干架,人家手指轻轻往他们身上一捅,谁还能受得了。有句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军士会跟秀才讲理吗?不会,只讲拳头。
举子们无奈,只得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