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给吴三桂下套
潼关卫指挥使衙门。
吴三桂到了门前下马,却见高得节已经在等待了,下得马来,吴三桂嘟囔了一句:“怎么今日衙门口这么多八旗兵?”
“谁说不是呢,许是昨日汉羌镇在城外兵败的缘故。卑职听说,禁沟底的烽燧已经弃守,明军已经越过禁沟,从南向北扫荡麟趾塬上的烽燧,王爷您听,还有炮声........。”高得节说道。
“赵铭道究竟是何方神圣,麾下兵马竟如此精强,郑亲王亲自督阵,竟是被一偏俾将领带三千兵击败,唉,难道大明气运未尽吗?”吴三桂无奈摇头,又叮嘱道:“今日趁着军议,一定要向郑亲王多要些火药来。”
高得节连忙应下,见吴三桂站在一旁等待,他老实站在后面。现在平西藩的境况很不好,虽然进驻了潼关城,但事事处处都被郑亲王辖制,城门、粮仓、军械火药库都是不许平西藩触碰,一应供给都由郑亲王麾下八旗将领分发,好在绿营也是如此,倒也不显得突兀,可全藩上下都知道,这是防着自己呢。
二人站了好一会,高得节见吴三桂不断张望,问道:“王爷,您在等谁?孟大人和李国翰将军早就进去了。”
“我在等屏藩,早上让他出城勘察西门外明军大营,他还未来报,如今咱们担着西门城墙防御,有些情况还是早做准备的好。”吴三桂说道。
“王将军已经进去见郑亲王了。”高得节来得早,亲眼见王屏藩进去的。
吴三桂脸色一冷,继而呵呵一笑:“想来这个崽子也没发现什么有用的,平白让本王干等一场,走,高将军,咱们也进去吧。”
这话却只是用来缓解尴尬的,平西藩规矩很严,在清廷之中自成一体,别说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就算是多尔衮或顺治皇帝在这里,藩将也得先见过平西王才行,高得节轻咳一声,低声说:“王爷,卑职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就是。”吴三桂住下脚步,说道。
高得节说:“王爷,自从郑亲王到了关中,主持西北军务,王将军就与他走的很近啊。尤其是.......尤其是一家男丁被赵贼斩首之后,昨日........昨日卑职手下一个千总偶然见到王将军到这衙门来。”
“什么时候?”吴三桂警惕起来。
“昨天下午军议散后,您觉得不对,不是安排卑职派人监视吗?正如您预料的,孟乔芳和李国翰又折返回来,而这二人在里面呆了一个时辰左右,王屏藩就悄悄进去,一直到晚饭之后才回营。”高得节仔细汇报。
吴三桂压住怒火:“你怎么不早说。”
高得节登时惊惧:“卑职还以为是王爷的差遣,所以故意隐瞒了消息呀,昨晚卑职说起王将军的事,王爷还........。”
吴三桂一拳砸在掌心,分外不甘心,昨晚在营中,高得节也是告了王屏藩的状,说他在营中肆意殴打士兵,打死数人,只是因为这些人想家,营内喧哗了几句。吴三桂却觉得王屏藩近乎被赵铭道灭族,又是他一向器重的义子,所以还骂了高得节,想不到竟是错过了如此消息。
听了这个消息,吴三桂越发觉得衙门内外这些满洲兵看向自己的目光不善,他犹豫要不要进去,可进去不进去有什么两样呢,全藩子弟都在潼关城中呀。一路忐忑走着,到了节堂,看到的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的非常森严,就连按照平日规矩交出佩刀时,吴三桂都有一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高将军,可小心了,我觉的有些不对。”吴三桂低声对高得节说道。
“怎么,王爷觉的王屏藩会与郑亲王.........。”
“不要妄加揣测,你我小心一二,话不要多说。咱们与王屏藩不同,他与赵铭道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咱们却还想保家小平安呀。”吴三桂道。
高得节点点头:“王爷,那卑职尽量不说话,一切全凭王爷吩咐。”
吴三桂不似平日尊卑分明,握住高得节的手说:“好兄弟,共进退!”
节堂内倒是没有剑拔弩张的氛围,但潼关城中满汉八旗、平西藩和陕甘绿营的主将及巡抚以上文官都到了,而且吴三桂还看到了几个藩中将领,他明明没有招呼这些人来,而这些人显然是得到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命令,却没有告知自己,而义子王屏藩正与李国翰低声说话,似乎在交流什么秘密。
济尔哈朗这时候走进来,见诸官将行礼,济尔哈朗说道:“诸将免礼。”
吴三桂悄悄看了济尔哈朗一眼,他眼袋变的很大,很眼圈也很重,显然昨晚没有休息好,是为什么没休息好?昨天战败只是小挫,对于济尔哈朗这样见惯了大场面的人来说算什么,而且死的都是绿营兵,他又有什么伤怀的,吴三桂此时疑神疑鬼,越发觉得郑亲王昨晚肯定是想了一晚上对付平西藩的招数,才没有休息好。
“诸位,汉羌镇战败的消息你们已经知道了,今天天一亮,明军在南面越过禁沟,火器营有三,甲兵营一,另添三门火炮,正进攻禁沟东面的烽燧,十二连城危急,禁沟也面临失守.....。”济尔哈朗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到:“麟趾塬上,沟壑纵横,我大清铁骑驰骋不开,而步兵多以不堪战的绿营为主,而明军火器犀利,铳炮齐全,且兵马充足,塬上对决,于我军不利,潼关如何守,咱们今日议一议,平西王,你精于关防城守,麟趾塬是弃是战,你先说一说。”
吴三桂多年在辽西走廊负责山海关防御,对于潼关防守,那是有自己见解的,但今日他觉得不对劲,生怕这是济尔哈朗给自己挖坑,连忙说道:“郑亲王在,小王怎么敢班门弄斧?”
济尔哈朗说道:“明军势大,赵贼亦是奸诈之人,明军实力已经占优,本王以为,非山西的八旗主力入关中而不能破明军,只是大同鏖战正当时,晋中、晋南兵马较少,自保尚难,潼关非得坚守到援兵到才是。但独守潼关还是内外并举,本王拿不定主意。”
高得节听了这话,长出一口气,在吴三桂身后低声说道:“王爷,这郑亲王还真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明军对手,倒是不会让咱们出城与明军血战了。”
吴三桂也是这般想,却见王屏藩走出将领行列,叉手说道:“王爷,卑职以为明军铳炮犀利,且有兵力优势,而麟趾塬实在不足铁骑驰骋,不如就把兵马都收入城中,我军凭借潼关坚固的城防,防守绰绰有余。
而城中有河南所援粮草,关中收集来的火药,可以支撑四个月到半年,足够支持到八旗大军赶到了。”
王屏藩这话却是让很多人点头,济尔哈朗问:“平西王,王将军的建议,你以为如何?”
吴三桂从来就不支持困守城池的,当年在辽西时,纵然麾下大部军队不堪野战,他也恩养了数千骑兵出城牵制,才固守山海关多年,现在虽然劣势于明军,但比之当年不知好了多少了,不论他的藩兵还是汉军右翼亦或者济尔哈朗麾下那三千多满蒙八旗,都是能打的。
“郑亲王,困守潼关实为不智,旁的不说,明军若以步兵围城,骑兵出崤函古道,入中原劫掠破坏,当如何呢?而且大同打了大半年,依旧不见破城迹象,八旗主力何时来援,无人确定,久困愁城,易生变故呀。而若城外扎下稳固营盘,可与潼关相互支援,才能真正牵扯明军,亦可守护崤函古道,得到中原的支援。”吴三桂冷笑一声,瞥了王屏藩一眼,方才说道。
济尔哈朗说道:“本王也是有意麟趾塬上再扎一营盘,何人愿意出镇?”
吴三桂这下立刻退缩了,他可不想出城挨打,明军火炮很猛,在城内还有城墙防护,在城外只能蹲坑了。
“城外大营事关全军命运,可潼关亦是生死所在,平西王,你愿意担起潼关防御的担子吗?你若愿意,城外大营,本王亲自镇守。”济尔哈朗看向吴三桂。
“小王愿意替王爷分忧。”吴三桂当即说道。高得节也是凑趣:“平西王精专城防,防守潼关再合适不过了。”
济尔哈朗哈哈一笑:“如此甚好,有平西王镇守,潼关无忧了。”
说罢,济尔哈朗起身,说道:“平西王,本王以为城外为主,潼关为辅,你以为呢?”
“明军势大,城外大营缺兵不足以镇守,小王赞同郑亲王的说法。”
济尔哈朗点头:“诸位,现在调配兵马,潼关一战,事关全局,诸将见令行事,违者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