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匀称的石雕

徐景行听到老杨的话哈哈大笑起来,“老杨同志啊,这人呐,得服老,你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老羊恼羞成怒:“你就说帮不帮这个忙吧。”

“帮,当然得帮,咱们这关系,不帮你帮谁,再说了,就算不看在你老杨的面子,也得给新婶子几分面子呐,总不能让新婶子年纪轻轻的就守活寡是吧哈哈哈哈哈哈……”

徐景行和老羊那是没大没小惯了,甚至一起逛过浴堂,虽然他什么都没做,可老杨同志当时却悄悄的点了个钟的,事后还被杨柳给发现了。

平时也一样,说话荤荤素素的没那么多讲究,就像两个言无禁忌的铁哥们。

何况老杨这人就这样,你越不跟他客气就看你越顺眼,你要是整天跟他弄得客客气气的反而会惹他嫌弃。

不过涉及到新媳妇,老杨多少还是有点敏感,没好气的瞪了徐景行一眼:“你小子就天天气我吧,小心我跟你断交。”

“别,嘿嘿嘿,咱们这铁哥们,怎么能说断就断呢,是不是,”徐景行嬉皮笑脸的搂住老杨的脖子:“不就是想重振雄风么?简单得很,回头就给你点好东西,对了,我酿的葡萄酒正好可以喝了,一会儿就拿几瓶给你,那玩意儿不是补品胜似补品,比你吃的那破烂肾宝好用多了。”

老杨转怒为喜:“够意思,真够意思。”

“那是自然,对了,你说的那家伙到底在哪儿啊?”

“就在前边那个民房里,那么大那么沉的东西他们可不不会天天往这边儿搬,我也是偶然间发现的。”

这也正常个,昌乐路这边有很多民房是租给这些在昌乐路上混饭吃的摊贩和二道贩子们的,以前还有过放冬瓜收房的时候找不到租房人却收了一堆“古董”的事情,更有房东打扫房子时打扫出几件极品古玩然后就此发家的传闻,这些传闻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且不止一两个类似的故事在传,光老杨讲给徐景行的就不下三个版本。

也不知道倒地是真是假,有没有什么水分。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古玩圈里也不算大新闻,运气好捡漏儿一夜暴富的案例多不胜数,也就普通人当个故事听,行内人早就习惯了。

但就算如此,喜欢听八卦传八卦的行内人尤其是老杨这样的家伙还是特喜欢打听这样的事情。

说老杨是昌乐路上的包打听,一点也不为过。

几分钟后,两人来到一栋破旧的单层民房前边,老杨在陈旧的木板门上使劲儿晃了两下,带的两侧低矮的院墙都在轻轻地晃荡,随时会倒下来一样。

不过别看这里的民房都挺破旧,但很值钱,这要是拆迁,房主们立马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的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因为这里的民房都是带院子的,碰上良心地产商,能换很多钱。

几年前,海边一个村子修军港,那边的村民就赚大发了,不但没有人抗拒拆迁,反而一个个争着抢着要签合同,生怕晚一点就会错过机会。

徐景行当时也羡慕的不要不要的,一度幻想那样的好事儿什么时候会落到啊他们村子上。

不过他们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几乎没有什么地理优势,除非底下忽然发现什么矿产或者岛城城区发展到需要发面积扩容的程度,那才有机会轮到他们村。

现在?现在徐景行反倒是希望他们村永远别拆迁为好,他可不想用自己那套盖起来都没住多久的小楼房去换所谓的商品房和现金。

对他来说,一栋乡下的民房比市区的商品房有价值。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乡下的商品房是有宅基地的,只要他户口还在村子里,那块宅基地就永远都是他的,而且能一代代的传下去。可商品房呢?显然没得比。

而且乡下的房子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改建,只要不违规就行。

但商品房却只能在内部装修上下功夫。

当然,乡下和城市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让她天天住在乡下他也不见得能稳得住。

但把乡下的房子做度假房用,也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夏天,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回来住住也挺舒服,毕竟岛城的气候确实比首都更舒服,夏天不是很热还有沙滩海水,冬天也不是很冷有新鲜的海鲜,偶尔来住十天半个月的真不错。

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经常打扫卫生才行,不然的话房子会放坏的。

至于昌乐路这边的民房,对徐景行来说就没什么意义了,闹中取静?别想了,靠着昌乐路还想要安静?想peach呢。

只是对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民房还是很有价值的。

敲门后等了大概两分多钟,才有人出来开门,是头发乱糟糟的中年人,睡眼朦胧的样子,看起来还没睡醒,似乎被徐景行和老杨两人扰了清梦,态度有些不爽,但也没说什么,只是上下打量门口的两个人几眼之后才让两人进去。

老杨和这人可能也不太熟,但老杨是个自来熟,进门后笑呵呵的问:“之前说的那一对石狮子呢?”

那人没好气的走到墙角,一把扯开一张张兮兮的塑料布,“都在这儿了,你们慢慢看,我去洗个脸,”说完直接转身回屋里洗脸去了。

老杨也不在意,蹲下去查看墙角 这些个物件。

墙角有啥呢?基本上啥都有,不过大部分都是大件,光各种形态的石狮子就不止三对,甚至还有两颗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佛头,剩下的也多是石材类雕件,有大有小,各种题材、造型的都有。

看上去,这是一个专卖石雕的古董贩子,够冷门的,但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玩家。

只是这个就稍微有点不太靠谱了,这些石雕虽然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但在徐景行和老杨这两个行家面前就不够看了,做旧的痕迹太重。

石雕,尤其是材质较为粗犷的青石雕,一般来说是不怕风吹日晒的,就算有风化痕迹也会很自然,比如说正面的分化痕迹一定会比背面重,上面的风化痕迹也会比下边的重,常年面对风沙的一侧也会比背对风沙的一侧更显沧桑。

但这些石雕呢,风化痕迹都挺重,但却非常均匀,上下左右凸面凹面都一样匀称。

“匀称”这样的属性在很多地方是个好属性,但在这里显然有问题。

老杨虽然没什么文化,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经验很丰富,对古玩更有一种莫名的直觉,下意识的意识到这批石雕不太对劲儿,就想扭头提醒徐景行。

不过徐景行却悄悄的给老杨使了个眼色,示意老杨稍安勿躁,然后蹲下去像是很感兴趣一样一件件的观察过去,时不时的还搬起一些小件看看石雕的底部,一幅很专业的架势。

老杨虽然不知道徐景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对徐景行的能力却很有信心,下意识的按照原先的行为继续装模作样,这对老杨这样的人来说几乎是本能,演技秒杀好多小鲜肉。

而徐景行之所以会阻止老杨发表看法,是因为这里除了有大堆的劣质做旧品外,还有几件真老物件,老到什么程度他不敢保证,但肯定是真正的老物件,其中有一对像是狸猫刻像的石雕甚至模模糊糊的孕育出了本相。

这样的好东西可不常见。

因为青石雕材质粗劣,除了坚硬耐风吹雨打这一项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所以那些个手艺高明的雕刻师很少会使用青石雕刻东西,只有给那些个达官贵人或者大寺庙、皇家庭园之类的地方做室外雕像时才会选择青石做材质。

但那样的物件留到现在的基本上都被记录在案了,每丢一件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儿,是要立案追查的。

所以市面上的老青石雕件并不罕见,但能孕育出本相的青石雕件就难得一见了,流落到古玩市场上的简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难得一见。

徐景行将这些青石雕件挨个儿看过之后装模作样的挑了几件出来,有一对大石狮子,一颗佛头,一对狸猫,以及一根用阴文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楷体字的方形立柱。

然后朝屋里喊道:“人呢?”

“来了来了,“那个头发糟乱的中年人裹着羽绒服跑出来,目光在徐景行挑选出来的几件石雕上一扫而过同时问:“挑好了?”

徐景行点点头:“你这儿只有石件?”

“还有一些其他零碎,你要看看?”

“嗯,可以的话,顺带瞅瞅,有顺眼的,价格合适也收,反正要跑一趟呢。”

“那你们进来吧,”鸡窝头中年人想了想转身回到屋里,撩开门帘示意两个人进去。

老杨眉头微皱有点担心。

但徐景行却很坦然的弯腰钻进低矮的小平房。

这小平房看这挺矮,可实际上里面天花板也有两个多高,一点也不矮,只是这种老式民房的地面比院子的地面要矮几公分,所以给人一种房子很矮的错觉,也不知道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这样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