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蓉皱了皱眉,沉默的望着他,燕九啸垂眸说道:“蓉儿,你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对我吗?”
叶蓉的心仿佛被人揪了一把,低着眼眸摇了摇头。
燕九啸静默的看了她许久,都没有等到她说话,叶蓉感觉身旁仿佛被一阵风掠过,回过神来时他已经不见了踪影了。
这次之后,他应该再也不会来了,叶蓉推开一旁的窗户,静默的望着院中的满地萧瑟。
项宣华在流放的路上走了两天,终于找到机会把手里的烟花放了出去,却被押送的捕快按在地上打了一顿。
他们不知道项宣华从前的身份,只当她是一个犯罪的官家小姐,见她放出一束烟花,以为是求救信号,将她打晕之后就准备赶快带人离开。
没想到他们刚走出没多远,一行蒙面人骑马挡在了他们前面,他们当即明白过来,放下项宣华就准备逃,但是那群人显然没打算留下活口。
一番打斗之后,黄沙地上只余下两具尸体和很快就被风卷黄沙掩盖的血迹。
项宣华醒来时已经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收到的惊吓不小,有些草木皆兵的恐慌,直到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她鼻子一酸,原本不怎么待见的人此时也变得亲切无比,她哭着扑上去泣道:“舅舅!”
宁存扶住她的手肘,让她不至于摔下床榻,心疼的看着她身上的伤,说道:“别乱动了,小心伤口又裂开。”
他的声音原本就十分温和,现在刻意放缓了声音,显得更加柔和了,项宣华的情绪也稍稍得到抚平。
宁存坐在她身旁,心里虽然酸涩,但他平日不动声色惯了,心里再难受却一滴眼泪也没有。
“你母妃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放心,我一定会报仇的。”宁存端着药送到她嘴边,说道:“把药喝下去,有点苦,慢点喝。”
项宣华皱了皱眉,想起平时宁妃哄她喝药的样子,眼眶一红,低头喝药时两滴眼泪吧嗒掉进了碗里。
宁存看得心里更加难受了,他拍了拍项宣华的肩膀说道:“你现在的事就是养好身体,其他的事情就交给舅舅吧。”
项宣华心里的恨远远不止是对项坚跟楚王,但是现在她身体虚弱,只能望着宁存点了点头。
宁存守着她睡着,端着药碗走出了房间,门外守着一人,是他唯一的亲信,宁德。
他一看到宁存就把他手里的空碗接了过来,问道:“公主好些了吗?”
宁存摇摇头,眉宇间有些落寞:“这孩子实在可怜,我妹妹更是悲惨,这口气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当初宁妃跟他商量谋反的事情,以烟花为信,但是整整一个晚上他都没有等到那束烟花,心知一定是出事了。
果不其然,再次看到那束烟花,接过来的竟然是伤痕累累的项宣华,而他的妹妹早就已经被处死在承明殿外。
宁德从来不质疑他的任何决定,只竭尽全力的出谋划策,如今听宁存有了报仇的心思,略一思忖说道:“此事不易,明目张胆的报仇定然不成,但是我们可以从根上,让他们自食恶果。”
宁存冷笑一声:“天时地利人和,怎么也怪不到我的头上。”
宁德拱手道:“正是此意。”
……
京都这些天又莫名涌进了不少难民,已经从城外的边缘往主街扩散,现在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到乞讨的难民。
起初还好,若是不想施舍走快一点躲远一些一些就是,但是那些难民渐渐的越来越嚣张,现在只要拿着能吃的东西经过他们面前,定然会造成一片哄抢。
苦主还没办法喊冤报官,街上难民那么多,哄抢之后,根本没办法找到谁是罪魁祸首,总不能把所有难民都关进去。
府衙容不下,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府衙也没余粮养这些难民,要是真关进去了,说不定还合了他们的意了。
这事情原本不是大事,但是渐渐发展成棘手的事情了,现在人们拿个馒头回家都要塞的妥妥当当的,要是被发现一点端倪,连衣服都会被扒得干干净净。
时间一长,出门的人越来越少,百姓不由得怨声载道,刚才去还只是埋怨那些难民,但是渐渐的,问题从难民转移到了朝廷不作为的身上。
尤其是前不久,太子刚刚监国,没几天,京都这样的天子脚下都已经乱成了这样。
叶蓉出门身边虽然有林送跟吴镇,但是难民那么多,为了避免麻烦,她出门也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为了不被当众扒了衣服,跟吃沾边的东西一点也没敢往手上拿。
连沈氏看到这样的风气,都预感到有一种天下大乱的趋势。
叶蓉忧心忡忡,林坚刚刚监国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也不知道他要如何应对。
这些难民也奇怪,按说早应该饿得半死不活,没有力气了,这样的难民不少,但是更多的是一个个看到吃的就跟猛虎扑食一样凶悍,一般人根本没法招架。
她微微皱眉,心里越发觉得有些蹊跷,便招来林送,低声说道:“这些难民有些奇怪,烦你去一趟闹得最凶的地段,找个头头跟着,看他们平时都吃什么,住在哪里。”
林送应了一声便离开了,叶蓉望着阴沉的天空,这样的感觉仿佛下一刻就要落下雨来似的,可惜的是阴沉的天色常有,只是雨水,已经许久没有落在这片土地上了。
项坚头大的翻开一份奏章,忽然猛的往地上跪着的红色官服的人头上扔去,怒道:“如此狂妄的难民本太子还是第一回见到,京尹大人,你不防再好好想想,到底哪个地方来的难民那么生龙活虎!”
跪在地上的京都府尹瑟瑟发抖,捡起奏折举过头顶,满头冷汗的说道:“殿下息怒,这些人确实不是京都人,从别的县城逃难而来,如今的法子只能暂时关闭城门,先将里面的人好好整治一番,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