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番外·诛杀杨骏计划

贾南风首先找到了自己的亲信宦官董猛,让他物色能够出宫的人选,分赴各地,与诸王联络。

董猛带着这样一个绝密的任务,开始在自己的周围物色堪当重任的人物。

也就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刻,我们又不得不说一个小人物,那就是殿中中郎孟观。

内廷禁军中的最高领导是北军中侯,下面是左右卫将军,再下面是殿中将军等,而殿中中郎是属于殿中将军管辖的下级军官,掌管虎贲100名。《晋书·职官志》有殿中中郎,其地位介于殿中将军与殿中校尉之间。《通典》卷三六《职官十八·秩品一》所载魏官品,第六品有殿内将军、殿内典兵,第七品有殿中中郎将、校尉,第八品有殿中都尉、司马及殿中羽林郎。同书卷三七《职官十九·秩品二》所载晋官品,第六品有殿中将军,第七品有殿中监,第八品有羽林郎。《晋书》卷二五《舆服志》载《中朝大驾卤簿》中有“典兵中郎”,可能就是殿内典兵,孟观、李肇所任为此职的可能性更大。

孟观,字叔时,是渤海东光人,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父亲叫什么,是做什么的。史书上只记载,孟观还懂点天文,投军以后,逐渐被升为禁军的殿中中郎。一个小小的典兵中郎和一国的首席执政官能有什么过节呢?看看《晋书杨骏传》的说法是:“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素不为骏所礼,阴构骏将图社稷。”试想,一个国家的第一大臣,还能如何礼敬一个营级干部呢?这个说法似乎有点牵强。

其实,由于司马氏得位不正,晋朝的社会风气并不咋地,有奶便是娘的问题十分突出,忠义节气在大多数热衷仕进的人眼里都不值得一提。再加上,九品中正制度在选人、用人中的走样,使得普通人很难爬上高位,也助长了人们喜乱乐祸、从中捞取好处的侥幸心理。而如今,当权的杨骏虎视眈眈地要沙汰禁军将领,我们不难想象王佑的被调离和近期一连串的禁军人事调整,在禁军将领们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波动,现在,当今皇后亲自有求于自己,不正是一个出头的绝妙时机吗?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又是什么呢?——这也许就是孟观等人全力协助贾南风的真实心态吧。

同为殿中中郎的孟观(记住此人)、李肇立即加入了密谋。根据贾南风的指令,就是要想办法废掉杨芷,拿下杨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一则是因为他是宗室的一面旗帜,如果司马亮能够出马,号召力会很大,政变成功的把握也很大;二则,司马亮和杨骏的矛盾,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要求司马亮讨伐杨骏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于是,贾南风派遣李肇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洛阳,飞马来到许昌。贾南风的分析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她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司马亮的性格。一向胆小怕事的司马亮听了李肇关于杨骏企图造反的报告,也许是出于老谋深算,秉承不做“始作俑者”的原则,也许压根不相信政变能够成功,也许根本就是胆小,不如在许昌好好地做自己的王爷,司马亮说了自己听了都没底气的好听话:“杨骏凶暴,死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不足担心他。”

他杨骏很快自己就死了?你是算命先生?

其实,司马亮何尝不知道,杨骏也根本不会造反,自己的女儿是皇太后,自己迫不及待地立下皇太子司马遹,还为司马遹挑选了在当时所能选到的重量级人物做东宫辅佐,他杨骏本人又没有儿子,他造哪门子反呢?造自己的女儿反?

笑话!全是你贾南风在作崇。

没有完成使命的李肇垂头丧气,留也不是,回也不能,想到贾南风的狠毒,李肇担心,如果自己办不成此事,贾后极有可能担心消息走漏而杀人灭口,想到这里,他不禁浑身发冷。

左思右想,李肇想到了南边不远的楚王司马玮,楚王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年龄才20岁,比司马亮年轻,也比司马亮血亲近,也许能成,碰碰运气吧。

谁知,到了荆州,李肇说明来意之后,性格直爽开朗、果断刚烈的司马玮满口答应,并定下了入朝以后相机诛杀杨骏的计划。

诛杀杨骏

转眼到了新年,屈指算来,杨骏已经执政了近8个月了。

在经历了短暂的风波以后,政局走向平稳,杨骏也慢慢变得颐指气使起来。291年的新年,杨骏终于采纳了有识之士的建议,又让司马衷下诏,对去年司马炎死后就改元的做法委婉地予以了改正,改正的办法就是再改元……

晕,于是,291年正式改元永平。

也就是说,290年两个年号:前4个月是太熙,那是司马炎的。后8个月是永熙,还是希啊。那是司马衷的。

紧接着,杨骏让司马衷下诏,命令诸王不得回到洛阳参加春节扫墓——用意当然十分清楚了,杨骏担心诸侯王扎堆在一起,怕出事。

291年的1月总算是平稳度过。新年来临,大家都还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到了2月,一个更好的消息又传到了杨骏的耳朵里了,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双双请求入朝。他们两个表面上的理由是来洛阳奔丧,朝廷刚刚下了不让诸王回洛阳奔丧的命令,那为什么单独允许这两个王来朝呢?其实,真实的情况也许是:司马瑋联络了诸王都纷纷上书前来奔丧,杨骏在权衡左右以后,下令只让司马瑋和司马允前来,而让皇帝下诏命令诸王不得来洛阳。不过,根据《晋书长沙王乂传》的记载,“会楚王玮奔丧,诸王皆近路迎之,乂独至陵所,号恸以俟玮。”似乎诸王并不全听杨骏的话,在楚王司马瑋和淮南王司马允来洛阳的时候,其他大的王也都来到了洛阳。

司马玮,字彦度,是司马炎的第5个儿子,与长沙王司马乂都是宁美人生的,属于司马炎诸子中年龄较大的。

而司马允,字钦度,母亲是李夫人,他还有一个同母弟弟司马晏——就是那个色痨。司马允现年18岁,也比较英武的。

把诸王赶到地方,当然是为了防止京师诸王势力强大,分而治之。但是,当京师的政局逐渐予以稳定,杨骏又担心诸王在地方上慢慢坐大,难以控制,如果是一个平庸或者一个谦和的人倒也没关系,但是遇到一个好勇斗狠的王留在地方,真还不如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稳妥,而司马玮就是这样一个人。杨骏平常就担心此人,害怕司马玮会发动叛乱,不过,单独把他召回吧,又担心他不高兴,反而会激起事变来。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司马玮竟然主动要入朝!

这不是天遂人愿么?

事实证明,天遂人愿的时候很少。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好事呢?

一些看似好事的事情,也许就是你的敌人顺着你的意思,挖空心思给你布置的陷阱而已。

杨骏没有参透这一层,没在自己的脑子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他兴高采烈地立即批准了司马玮、司马允的请求。于是,司马玮、司马允带着各自的僚属随从和部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洛阳。

贾南风一直没出头,而是在幕后运作。司马玮来到京城以后,由孟观、李肇等人负责联络工作。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3月8日夜里,孟观和李肇向司马衷报告:杨骏谋反啦,并说了很多诬陷杨骏的坏话,让司马衷下诏,撤销杨骏的一切职务,只保留杨骏临晋侯的爵位。——两个中下级的近卫军将领竟然诬陷当朝的第一等大臣,这已经匪夷所思了,而司马衷竟然也下诏这样做了,这更加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