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番外·荒淫无道

国家本就动荡不安,还连年遭受着自然灾害,上位者尸位素餐,这就给国家的灭亡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据记载:

291年12月,洛阳地震。

292年11月,全国发生了大范围的传染病。

293年4月,荥阳下雹子;6月,弘农郡下雹子,深3尺。

294年5月,淮南寿春山崩地陷,发洪水,6月,寿春大地震;8月,上谷、上庸地震。这一年,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

295年6月,金城地震,东海下雹子,7月,下邳暴风,10月,武库大火,烧毁历代珍宝和200万人的武器铠甲。

该年,中原和东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

296年5月,荆州和扬州发大水,关中发生大的饥荒,伴随着严重的传染病。

297年5月,鲁国下雹子,7月,关中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并且,大旱,下霜,每斛米竟然贵到1万钱,朝廷专门下诏,对于买卖亲生儿女的不再禁止!

298年9月,荆州、豫州、扬州、徐州、冀州都发了洪水。

299年11月,洛阳大风。

300年2月,大风,飞沙走石。

即便如此,除了少数大臣还在关心着黎民百姓的生活,更多身处高位的人只想着如何及时享乐,这包括那个蠢笨的皇帝司马衷和狡诈的皇后贾南风。

有人说,司马衷并不白痴。这里面涉及到各人心目中对白痴的定义不同。在我看来,即便司马衷不是白痴,也是一个智力绝对低下的,深居后宫不知道世事的低能儿。根据《晋书》卷四《惠帝纪》“后论”及“史臣曰”均以其为“蒙蔽”、“庸暗”之人,谓“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并且,《晋书》在其他人的传记中也曾多次提到司马衷是“暗主”等等,他不低能,谁低能?

两则经典的故事足以说明:

一是,司马衷曾经来到华林园,听到蛤蟆叫声,问身边的人说:“这蛤蟆叫来叫去的,是为公事还是为私事?”

随从回答说:“蛤蟆在公家的地盘上叫,就是为公事,在私人地盘上叫,就为私。”

二是,天下灾害频仍,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的人很多,听到报告,司马衷很纳闷,随口问道:“如果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可见,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多么无知,有人说,那主要是其不接触实际造成的。史书告诉我们,司马衷不仅笨,而且还不读书,一个人如果全部的知识都要从直接经验中才能得来,那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蠢笨和白痴。

因此,在我看来,司马衷的白痴没有疑问,至于其后的一些举动,比如,对嵇绍死的痛惜等等,改变不了什么。

而此时,司马衷的最佳拍档皇后贾南风究竟如何呢?

俗话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近十年的光景中,正是贾南风如狼似虎的年龄。看到妹妹贾午弄到个帅气公子哥韩寿,再看看自己的贵为皇帝,但却蠢笨如牛的司马衷,贾南风心里不是滋味。既然妹妹都能窃玉偷香,如今大权在握的姐姐怎能独守蠢夫呢?

贾南风先和来往宫中看病的太医程据等人勾搭成奸,并且,此等丑事,宫内宫外谁都知道。慢慢的,贾南风开始不满足了,她需要更为俊俏,也更为年轻的男人,就秘密通过各种途径骗取城中年轻貌美的男子,与之共寝以后,往往被杀人灭口。

一个供职于洛阳城南衙门的小吏,人长得英俊儒雅,但是家中贫寒,平时穿着也比较寒酸,突然之间,衣着光鲜。当时,洛阳城南区常常发生盗窃案,小吏的暴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贾家亲属也有被盗的,就命令尉部审问,小吏的上司和同僚们都以为他肯定是偷盗了,盘问之下,小吏交代:一天,在街上行走时遇到一个老妇,对他说:“家中有人生病,算命先生说是到城南找一个少年便可以避邪,相烦和我走一趟,事后必定重金酬谢。”于是,就跟着走了。老妇人让他上了一辆围有布幔的车,车上的人不由分说就把他塞进一个大箱子里,车子咣咣当当大概走了十几里路,又过了七、八处门槛,到了一个地方。有人把箱子打开,扶他下了车,小吏睁眼一看,只见亭台楼榭、假山流水、花草树木,象是到了天堂。小吏问:“这是什么地方?叫我来有什么事?”一个女子笑着说:“这是天上啊,人间哪有这么好的地方?叫你来肯定有好事,你不用害怕。”随后,几个女子带他香汤沐浴,锦衣玉食,然后,领他到一间内室,这里更是华丽无比,金壁辉煌,小吏看见有一个三十五、六岁的贵妇人在里边,个子不高,皮肤青黑色,眉间有疤,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果然是个美人儿。”然后盛情挽留,日日共寝欢宴。就这么住了几天后,贵妇人还依依不舍地送给他许多华丽的衣服等。旁听席上的贾家亲属根据所描述的贵妇人形态,断定是贾后无疑,于是讪笑而去,参与庭审的尉部官吏也都心领神会,只好草草收场。

这个小吏可能是得到了贾后的特别厚爱,才侥幸没有被杀灭口,也算是很幸运了。

如此的皇帝,如此的皇后,如此的大臣,即使是张华,也已经年老,不再有过去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的晋朝官场能好到哪里去呢?《晋书,惠帝本纪》说:(司马衷)“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看到名士们相互荐引都可以看出朝政的端倪——如,过去我们说过的王敦举荐阮修,为的是不让阮修挨饿,哪里想到让他利用这个官位为民办些实事!

朝政一团混乱,自然灾害又接连不断,人民苦不堪言。

那只有一个字——反!

二郝初反

元康元年(291年)8月,晋王朝本来是任命司马伦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州、兖州诸军事的,但是到了9月份,秦王司马柬死亡,于是,贾南风就把驻守关中的梁王司马肜召回中央,把赵王司马伦派往地位相对更加重要的关中地区,做征西大将军。

就在司马伦到了关中之后,第二年,即元康二年,292年,晋国就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传染病;元康三年(293年),在关中地区的弘农郡出现了严重的雪灾;在元康四年(294年),又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严重的雪灾对于以农耕为生的汉族人民来说,虽然严重,但是并非致命,来年风调雨顺,老百姓又能生活;而对居于内地,以畜牧为主的草原少数民族来说,严重的雪灾会造成大量牲畜死亡,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恢复元气的。接二连三的饥荒,使得下层的牧民无法生存。

于是,就在元康四年的5月,匈奴族的郝散聚众反叛,进攻上党郡(今山西黎城西南),击斩了郡长。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情况看,大约郝散在攻克上党以后,转兵西向,准备渡过黄河,与散居在陕西北部的匈奴人联合,并占领关中地区,因为那里灾荒饥民众多,很轻易就能扩大部队人众。

叛乱在进行了3个月以后,以郝散率领部众归降而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