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方有一条道路,有人可能只看到不远处的高大树木,而有人却能看到无限延伸的绿化带。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对当前取得的一点儿成果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那么他一定是穷人;如果深谋远虑,为自己制订长远计划,做事沉稳庄重,那么这个人不是富人就是正走在通往富人的路上。
19世纪的时候,一个英国青年正坐在去伦敦的火车上。当火车慢慢减速后,他知道已经到了这片荒原上的某个拐弯处。正在这个时候,火车上的所有乘客都被荒原上的一栋房屋吸引了目光。实际上,这栋房屋不但普通,而且看起来极为简陋,只不过,因为它是这片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唯一的建筑物,反而显得尤为醒目。漫长的旅途中,乘客都觉得无聊透顶,就这样,他们开始热切地聊起那栋荒原上的房屋来。可是,这个英国青年却在思索着这栋房屋有可能创造的其他价值。
所以,当火车从伦敦往回走时,这个英国青年在那栋房屋附近的火车站下了车。他花费很大的精力才找到了那栋房屋的主人。房屋主人对青年说道:“我们在那栋房屋里生活的时候,总是会被火车的噪音弄得心烦气躁,只好搬了出去,而且,我很想将这栋房屋卖出去,只不过,因为交通不方便,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愿意购买。”
就这样,英国青年拿出自己2万英镑的积蓄购买了那栋房屋。然后,这个青年开始四处寻找一些大公司,希望他们能在那儿打广告。幸运的是,青年很快就与IBM公司达成了协议,IBM预付给这个青年18万英镑当作3年的广告租金。
试想,如果当初年轻人不是从长远的“商业利益”出发,也只是如同路过的旅客那般对此事一时兴起进行一番议论,而后便将此事抛诸脑后,那么这之后的一切也就不会发生了。而正因为年轻人看到了这栋房子的价值,并及时采取了行动,以低价买下,并将房子推销给了同样慧眼识珠的IBM公司,这才让他拥有了之后的财富。
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就是一个“思来年”的富人。
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出生在苏州。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富人大多出身地主阶层或者官宦之家,敢于经商而又通过经商致富的人少之又少,大型的商品交换都集中在皇室和官宦之家,民间的经商也只是局限在小额的商品交换。可沈万三的财产是地主和官僚阶级无法相比的,连明太祖朱元璋都会嫉妒他的财富,可谓是富可敌国。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由于长年战事开支巨大,国家无力修建城墙,沈万三个人出资修筑了城墙的三分之一。据说,当时沈万三遍请世上能工巧匠,待遇不菲,甚至连普通的监工,都在其中捞了不少油水。最后盖好的城墙无可挑剔,就连施工速度都快于皇家所请的工匠。后来,沈万三竟然向朱元璋提议,自己捐出百万黄金,替皇帝犒赏天下军民。展现自己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了朱元璋的强烈不满,最后他被朱元璋治罪发配边疆,结局凄惨。虽然不谙君臣之道为沈家带来了祸端,可作为商人,他却是成功的。沈万三也因此成为浙商的先驱典范。
同大多数人一样,沈万三也出身于传统小农家庭。先人靠种田起家,在继承了先辈的资产后,沈万三不是只看眼前,而是继续购入土地,广辟田宅,以至于“田产遍于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可商人的本性并没有让沈万三停止步伐,他不止考虑现在,也想到将来。他购入船只,利用水路便利,冒险与番邦通商,将浙江一带的丝绸、手工艺品等远销海外,他的这种对外贸易的大胆行为,最终使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出生于农业时代,却并没有安于土地经营,沈万三在财富的道路上看得远,没有止步于眼前的利益,也值得现代人借鉴——从农民到地主,再到富商,何尝不是从员工到老板,再到投资者呢?
脱贫致富经
只关注眼前的生存利益,为一点儿蝇头小利操心,却不考虑事物的长远发展,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的。要想提高自身价值,就要多多考虑事物的长远发展。思维要开阔一些,这样财富才能离你更近一些,你也才能由穷变富,最终跨入富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