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拿到这本书,我并不是在通读一遍之后才开始翻译的,而是边译边读,所以,我逮着了一个大悬念,着实被吊了几个月的胃口。

什么悬念呢?

按照我们中国出版业的“惯例”,像这类以教人致富为目的的书里面一定会有不少“秘籍”,也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人到底做哪行;到底怎么做;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才是此类书籍的精华所在,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换言之,一般来说,“傻瓜式操作术”是这类书最大的卖点。

我以为,这应该是出版业的常识。

没想到,带着这个巨大的悬念翻译了大半本书,我也没见到这方面的内容。随着所剩篇幅越来越少,离终点越来越近,我知道,这件事已经很渺茫了。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我心中的不解依然存在。

这是为何?

作者没有素材吗?不可能。最起码,他写一个自传式的东西总不会太难吧?他把自己创业过程的细节记录、解释抑或分析一番,便是一篇极佳的指南啊!毕竟作者本人就是成功地从工薪族变身为身家亿万的富豪,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小目标,达到了财务自由境界的亲历者,写出来应该得心应手啊!而且既然是亲身经历,他写出来也必然会极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会让这本书更有魅力,更具卖点,不是吗?

作者为什么不写呢?

真是奇怪,难以理解!

我后来好好想了想,又豁然开朗了,甚至开始为作者的用心良苦深表敬佩。

很显然,对指南或者傻瓜式操作手册之类的东西心有期待,这件事本身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这就叫心术不正。而心术不正之人,无论得到多么详细的指南或操作手册,他也成功不了,甚至有可能根本不会照着书上的内容做。理由很简单,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来不容易有真正深刻、透彻的理解,二来也不会被真正重视乃至珍惜。

一旦得到了这本指南或操作手册,大多数人恐怕会这么做:

其一,扔到一边,一切照常。因为他们会这么想:“反正这本书写得这么清楚,什么时候照做都行,不着急!”然后,那本被弃于角落里的书一万年也不会再有出头之日。

其二,依葫芦画瓢,立马照做,遇到挫折,立马放弃。其行为的逻辑是:既然是指南或操作手册,必须一试就灵。它一旦不灵,必是骗人的!

可见,你给读者指南或操作手册,其实是害了他们。你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与诈骗无异,其本质是用迷药灌晕读者,然后通过某种东西掏他们腰包里的钱——明知这个东西对他们一无是处。换言之,你的目的是赚钱。

总之,至少在发家致富、改变人生这件事上,指南、操作手册之类的货色是完全不靠谱的。同一个项目,同一套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两个人去做,结果也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为何如此?

心也,脑也,思维也。

你的心态、你的态度、你的思考,决定了你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这才是根源所在,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难怪作者会舍弃如此重要的写书卖点,全程专注于思想解放的主题——正因为是过来人,是亲历者,他才会深刻地理解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没用。

因此,他宁可违背市场规律,也不愿迎合市场,违背初心。这就意味着此书的潜在读者可能未必会有那么多。

当然,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必然不差钱,不指望着写书发财,所以这一点也肯定给他提供了不少底气。

其实话又说回来,即便有那么一本真正管用的指南或操作手册,最重要的依然是如何改变思想。指南或操作手册与本书的最大区别,可能在于对重塑思维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法会有一些更为细致、具体的描写。

即便如此,该操作方法的核心也必然离不开两个关键词:理论和实践。

读者一方面要看书,一方面还要试一试。他试对了,继续;试错了,再来;一错再错,就多去看几本书,多找几个高人指点。

除此之外,他别无他途。

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精,守业更精。

所有这些关于创业和守业的精髓与艰难,均可从本书中窥见一斑。此是为经典。

南勇

于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