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像聪明人一样思考

《梦幻曲》reference_book_ids":[729040463427797303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3,"start_container_index":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8},"quote_content":"《月光曲》reference_book_ids":[717201443382309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生要养成的思考好习惯

33.从自囚的“栅栏”里走出来

勇敢地使用你自己的理智吧,这就是启蒙的格言,人的理性的公开使用应该经常是自由的。

——康德

常规思维的惯性,又称为“思维定势”,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好说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当面对新的事物时,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阻碍。请看下面这则美国人保尔?麦克里迪讲述的故事: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告诉我儿子,水的表面张力能使针浮在水面上,他那时才十岁。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我自己年轻时做过这个试验,所以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钩子或者磁铁等。

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先把水冻成冰,把针放在冰面上,再把冰慢慢化开不就得了吗?”

这个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是否行得通倒无关紧要,关键一点是:我即使绞尽脑汁冥思上几天,也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经验把我限制住了,思维僵化了,这小伙子倒不落窠臼。

我设计的“轻灵信天翁号”飞机首次以人力驱动飞越英吉利海峡,并因此赢得了214000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奖。但在投针一事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明白我的小组何以能在这场历时18年的竞赛中获胜。要知道,其他小组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技术力量上来说,实力远比我们雄厚;但到头来,他们的进展甚微,我们却独占鳌头。

投针的事情使我豁然醒悟:尽管每一个对手技术水平都很高,但他们的设计都是常规的。而我的秘密武器是:虽然缺乏机翼结构的设计经验,但我很熟悉悬挂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珑的飞机模型。我的“轻灵信天翁号”只有70磅重,却有90英尺宽的巨大机翼,用优质绳做绳索。我们的对手们当然也知道悬挂式滑翔,他们的失败正在于懂得的标准技术太多了。

这个事例再一次提醒我们: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经常成为囚禁我们思维的栅栏。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携带的栅栏”,若能及时地从中走出来,实在是一种可贵的警悟。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态度,勇于进取,绝不自损、自贬,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注入创意,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栅栏”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形成创造力自囚的“栅栏”,通常有其内在的原因,是由于思维的知觉性障碍、判断力障碍以及常规思维的惯性障碍所导致的。知觉是接受信息的通道,知觉的领域狭窄,通道自然受阻,创造力也就无从激发。这条通道要保持通畅,才能使信息流丰盈、多样,使新信息、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可能;也才可能使得信息检索能力得到锻炼,不断增长其敏锐的接收能力、详略适度的筛选能力和信息精化的提炼能力,这是形成创新心态的重要前提。判断性障碍大多产生于心理偏见和观念偏离。要使判断恢复客观,首先需要矫正心理视觉,使之采取开放的态度,注意事物自身的特性而不囿于固有的见解或观念。这在新事物迅猛增殖、新知识快速增加的当今时代,尤其值得重视。

可见,要从自囚的“栅栏”内走出来,还创造力以自由,首先就要还思维状态以自由,突破常规思维。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对创新世界的人与事持平视的、平等的姿态,对创造活动持成败皆为收获、过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将有望形成十分有利于创新生涯的心理品质和思考习惯,并使得有可能产生的形形色色的内在消极因素,及时地得以克服。

34.遇到问题大脑多转几个弯

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罗丹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大森林里闹翻了天,原来森林小学开学了,家长们正带着孩子去报名呢!梅花鹿老师让前来报名的家长按顺序排好队。山羊老师、熊猫老师面前都围满了人,可最热闹的就要数猫头鹰校长面前那一队了。猫头鹰校长是森林公认的权威,也是今天的主考老师。只见他伸了伸脖子,转动了一下那双智慧的大眼睛,慢条斯理地出了道题:“请问1+1等于多少?别急,别忙着说,把答案写下来,可要想仔细哟!”不一会儿,大家都答完了题,猫头鹰老师一看大家的答案,不禁乐了。你看这些答案,可真是五花八门。小松鼠回答是0,小喜鹊回答是2,小袋鼠回答是3,小狮子回答是1,还有千奇百怪的答案。猫头鹰老师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首先抽出小袋鼠的答案来。“小袋鼠,你为什么说是3呢?”小袋鼠见第一个被问的是自己,害羞地躲进了妈妈的袋子里,猫头鹰老师鼓励说:“别怕,大胆地说出来!好半天,小袋鼠才探出脑袋:“一个是我爸爸,一个是我妈妈,这一个加上一个就有了我,1+1不就等于3吗?”顿时,满场一片哄笑。猫头鹰老师赞许道:“从自身出发寻找答案,不错不错!”

一旁的快嘴喜鹊早就忍不住了,抢着说:“不对,不对!你们都没出过大森林,我跟着爸爸妈妈去过人类城市,人类在研究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就是1+1,他们说等于2。”动物们纷纷发出羡慕的赞叹。猫头鹰老师说:“你也很好,能够随时汲取他人的经验。”随后,他又转向小松鼠,“那么你的答案为什么是0呢?”小松鼠才不管小喜鹊的什么“正确答案”呢,振振有词道:“根据我们大森林的法则,只有活着的才算数。那天,我在树梢上,看见一只老鹰叼着一条毒蛇在天上飞。毒蛇咬了老鹰一口,老鹰一疼,松开爪子,蛇摔死了,鹰中毒也死了!你看这不是1+1等于0吗?”随后而来的答案更多了,让猫头鹰老师应接不暇。最后大家询问正确答案,猫头鹰老师笑着说:“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何必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呢?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里、学习中,许多事情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件事,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绝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蜗牛正在爬墙,但墙壁太光滑了,蜗牛一次又一次从墙上掉了下来,但它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第一个经过的人见此情景,从蜗牛身上得到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毅力,不成功誓不罢休。第二个经过的人明白了,面对挫折与失败决不能退缩,应当具有跌倒一次就爬起一次的勇气。而第三个经过的人,则认为蜗牛只要换一个角度,就很快能爬上墙,从而领悟到“做事情需要懂得变通”的道理。这一切都被第四个人看在眼里,他很困惑,不明白这三个人究竟谁对谁错,于是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告诉他,这三人都没有错,一件事往往不只有一个答案,应从多方面考虑,第四个人顿时明白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对于同样一件事,有的人看到的是绝望,但有的人看到的是绝处逢生的希望。就像美丽的鲜花凋谢一样,的确可惜,但花儿谢了才有果实的丰收。事情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但从事情中得到的启示却不止一个。

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将永远充满快乐。因此,我们要养成转换角度思考的习惯,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中的问题,多转换几个角度,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5.先有超人之想,才有超人之举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有这样一句话:“思路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先要敢想,才能敢做。换而言之,先有超人之想,才有超人之举。

生活中,大人都喜欢问小孩一个问题:长大后想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问题,更是测试志向的问题。如果小孩回答以后想要做国家主席、科学家或富豪之类的,大人会说他有志气、有出息。敢于为自己设计远大的理想,才能成就大事业。像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最终真的为中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想象。

这个想象,不是空想,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敢。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很多人都缺少这种自信和勇气,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多的也就是这点自信和勇气。就像在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林肯总统,在被记者问到他之前的两任总统之所以没有签署《解放黑奴宣言》,是不是要留给他来成就英名时,他说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一个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缺少的往往不是机会,而是敢于把握机会的勇气。林肯敢于去把握,最终名扬天下,而他之前的两任总统却“错失了良机”。

“敢想敢干”,是在成功者的评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没有想法就不会有作为。人生就好比一个“梦工场”,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惊人的举动。激烈的竞争,从来不容许懦夫成功。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与你没什么两样;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更有想法,且更勇于实践。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为了使汽车具有更好的性能,决定生产一种有8只汽缸的引擎,而这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亨利?福特不这么认为,他给工程师们下达了完成“不可能任务”的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生产这种引擎,“去做,直到你们成功为止,不管需要多长时间”。结果,8只汽缸的引擎真的被工程师们给制造出来了,福特的想法得到了实现。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只要你敢想,就有可能会成功;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今生肯定与成功无缘。

36.独立思考是通向真理的桥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爱因斯坦

独立自主不仅意味着行动上的自立,而且意味着思想上的自立,即凡事能独立思考。成功者大多善于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

他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善于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的。

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10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达尔文说:“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连费数年亦在所不惜。”牛顿说:“思索,持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他甚至这样评价思考:“我的成功就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如果不是短时间,而是一年、两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位教授强调:“要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有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与动力。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具有少见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女儿则把好奇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

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反常现象而有所创造;而漫不经心的人,往往就不怎么注意那些新奇而有用的东西。纵观一切创造性人才,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干、敢于质疑,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认为:“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所有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疑问,而生活的智慧大多源自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我们需有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独立思考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和真理之门的金钥匙,它教我们用一种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学会用智慧的方式思考,比掌握任何一门功课更让人受益终身。

37.变通,将脑袋“打开”1毫米

榨出我1克脑汁,再加上16000元,我就可以创造出1000万的价值。

——巴菲特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老马,不慎落入枯井,人们想尽办法也不能把它救出,便打算把它活埋。泥土一铲铲倒入井中,老马立即看到了逃生的希望。它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并将其踩在脚下。井中的泥土越来越多,老马脚下的土堆也越来越高……结果,老马顺利逃出了枯井。老马通过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行动拯救了自己,获得了成功。

世事是变幻无常的,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过上一辈子,那些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上必须要能适时地灵活变通,否则通往成功的路途也会崎岖难行。懂得变通,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出井”的方式,才能使我们在逆境中摆脱被动,赢得机会,走向成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灵活变通是必须的,所谓“穷则思变”,灵活机变的素质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同时它也将成为你棋高一招的标志。

有人曾以老鼠走迷宫对比人们有时候不懂得变通。科学家为了实验,有时会训练老鼠走迷宫,走到出口处,老鼠便能得到一块奶酪作为奖赏;如果不给奶酪,老鼠仍会依照记忆中的路径走几次,但等到它们了解找不到出口就得不到奶酪后,便会试走别的路径。老鼠很快便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设法以新方式得偿所愿。

人类有时却不如老鼠聪明,知道以某种固定的方式行事可获报偿之后,我们便会一再重复同一方式,即使“奶酪”拿开了很久,仍不知变通。

从这个有趣而恰当的对比中获得的结论是,有成就的人大都勇于尝试新方法,乐于冒险、求进步、喜试验、能变通。而顽固、严苛、立定不前、缺乏弹性的人,看起来很古板,也是最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养成灵活变通的习惯,是突破困境、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不只在学习、工作中是这样,当别人交代你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你的上司、领导、老师等),这种思维灵活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你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就像程序员编程,每一个程序在完成的时候都肯定会有许多漏洞,没有漏洞的程序是不存在的,譬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虽然满世界都在用,可是其中的漏洞也数不胜数,总得不时地打点补丁进行修复。没有任何一个程序会在首次调试的时候一次过关,顺利地运行,程序员总是把这些漏洞作为一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逐行检查、修正。当他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程序就能很好地运行了。

基于同样的理由,当你的计划看起来让你收效甚微的时候,可不要一味地苦干蛮干,而是必须停下来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的行动是不是有些错误的步骤。你可以不断地修改你的计划,直到它们变得完美无缺。如此,你就会摆脱不安和困惑的影响而顺利前行了。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会万分雀跃。

不过,在进入第11年、第12年及第13年时,业绩增长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对此三年的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说:“我手中有张纸,纸上有个建议,公司若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的薪水,让我在平时卖力地为公司工作;但是,这是一个重大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薪水。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但是,我看您损失的必定不止5万元。”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的支票给那位年轻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一点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诚然,在你的事业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机会,也许只需要你稍微变通一下,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变通是那么难吗?就像这位经理一样,只是将牙膏口增大1毫米,其实,更重要的是,将思路多“打开”1毫米。

38.创新,先人一步迈上成功彼岸天才是创造不能按既定规则去创造的那种东西的才能。

——康德

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创新思维是我们掌握知识的载体,是正确地理解事物、牢固地掌握知识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是影响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核心能力;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创新思维的习惯,他就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学习解决问题。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得到了和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

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因为它是成大事的催化剂。你要敢于思考,善于质疑,在学习前人优秀东西的同时,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这张网。

比尔?盖茨会成为世界巨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敢于创新,敢走别人从来都没走过的路。每年,比尔?盖茨都会到华盛顿的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在那里思考微软的下一步发展。这时候,任何一个微软的员工都可以向他提交一份关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书面建议,而比尔?盖茨也许诺他会看完所有的建议。如果他觉得哪个创意比较好,就会马上回到公司位于雷德曼的总部,围绕这个创意进行研发。正是这样的习惯,保证了微软始终处于全球软件行业的创新前沿。

在美国,不少父母见到孩子放学回家就会问:“在学校向老师提了几个新问题?”“今天有什么新想法?”这些小小的问语正是反映出了他们那种创新思考的习惯。

美国有个画家,他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绘画时也不例外,常常是刚刚找到铅笔,又忘了橡皮放在哪儿了。后来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铁皮固定在铅笔上,于是,带橡皮的铅笔就诞生了。在办了专利手续后,这项发明被一家铅笔公司用55万美元买走。

这件事说明: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养成一种创新的思维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要养成这种创新的思维习惯,就必须懂得不断地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要敢于打破那种“想当然”的意识。到时,你就会发现,你能比别人看到更为绚烂的风景,更先人一步迈上成功的彼岸。

所以说,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可能会走出一条崭新的通向成功的捷径。

◎习惯小课堂:挖掘你的右脑潜能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它承担的形象思维功能,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好右脑,能够让你变得多才多艺。事实上,开发好右脑并不是一件难事,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改变,就可以做到:比如,在你用手机听歌的时候,你可以听一些这样的音乐:门德尔松的《花之歌》《巴洛克音乐集锦》、德彪西的《月光曲》、舒曼的《梦幻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

又比如,当你喝牛奶的时候,不要一口气喝完,要慢慢喝;停一停,感觉一下:今天的牛奶味道怎么样?闻一闻:比昨天那杯怎么样?

在课间时,不要总是坐在那里不动,要多去外面活动一下,观察一下同学的心情,看看谁心情不好。

放学了,也不要总走那条千篇一律的老路,换一条路,到处看看不同的风景,改变一下固有的视觉冲击。

休息的时候,自己也可以玩一玩游戏,准备一张纸条,上面用彩色笔写上红、黄、蓝、绿、青、紫等字,快速说出这些字的颜色,而不是阅读字迹本身。时间充足的话,也可以邀上同学动手玩玩泥巴,DIY几样心仪的小东西;或者做做折纸游戏,折叠一些纸鹤、幸运星、小船等。这些小事情,也许我们平时都做过,体验过,但都是一时兴起,没有坚持。如果你能经常坚持做一些这样的小活动,开发你的右脑,你就会更加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