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reference_book_ids":[727737416437203252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想要高薪吗?想要获得赏识吗?想要晋升吗?拿业绩来证明你自己!能带来业绩的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如何高尚,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一切以业绩为航标
良好的业绩是一名优秀员工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司发展急切需要的基础。安德鲁·卡内基认为,如果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他说:“所有履历都必须在忠心的素质之后。”
“一切以业绩为航标”,这是彼得·德鲁克关于员工管理的经典名言。古往今来,没有老板会喜欢一个无用的员工。一个精明干练的员工,一旦生有异心,他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出于公司利益和自身事业考虑时,可能对老板和公司的利益损害越大。更多时候,老板需要并提拔那些具有忠诚品质的员工,对三天两头就喊着另寻名主的员工,则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既然做公司的忠诚员工便可能赢得老板的赏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你只需朝“忠诚”这一个方向努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毋庸置疑,良好的业绩是保证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公司基业长青的前提条件。当然,一切以业绩为航标,也须要求员工忠诚。忠诚是根本,但不是全部。基本与实际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做好了基本的事情并不等于一定就能达到目的。其实职场也是一样,职场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时资历无法代表全部。
就像枝与叶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叶,枝干可能会变得丑陋乃至死亡——你在努力做公司的忠诚员工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效忠公司乃是员工必须做的事,但并不是突出的优点。身在职场,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公司的生存哲学。资历不是能力,不能靠资历吃饭,否则,职场之路将越走越窄。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被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所谓“在商言商”,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萨心肠的慈善家,其目的还是赢利,把生意越做越大。这是根本。老板雇佣你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一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除忠诚以外,更大程度上还需要你做好业务,对公司的发展有价值。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1993年,路易斯·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是IBM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挑选一个领导人。而郭士纳出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后,他的扭亏为盈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员。郭士纳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却是动了大手术,辞退了至少35000名员工。
裁员行动结束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6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式偶像企业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职场中辞退员工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是处之不惊了。但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清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也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山姆·沃尔顿认为,伟大的领导者和领导者的区别是伟大的领导者能够鼓舞员工的士气,让员工以业绩为中心,然后推动公司的发展。对员工而言,通过一系列财务数据反映出来的工作业绩,最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显示你过人的魅力,体现你的个人价值。
事实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济,又业绩斐然的员工,是最令老板倾心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被实际而长远地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仅仅忠诚,总无业绩可言,尽忠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老板想重用也会犹豫,因为他不放心。更进一步讲,受利益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所以,抱有“我尽忠职守,不浪费公司资源”观念的员工,是最愚蠢不过的了。届时,即使你忠贞贰,永不变心,老板也会变心,甘愿舍弃有忠诚无业绩的你,留下忠心且业绩突出的员工。
境界谈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一个公司要想长远发展,仅仅依靠员工的忠诚是不够的。一个成功的老板背后,必须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业绩突出的员工。没有这些成功的员工,老板的辉煌事业将无法持续发展。所以,老板看重忠诚,更看重业绩,势在必行。
靠业绩赢得一席之地
如今大学生、硕士生遍地走,博士也是一抓一大把,到处是人才,就职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之下,在一家稍有点影响力的单位和略有知名度的组织里找到赖以容身的一席之地,就已很不容易,在短期内晋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就更是难上加难。
到底靠什么谋得自己心仪的职位,使自己能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不断晋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去呢?
有人说,靠学历,有一张金光闪闪的学位证书就一切OK;
有人说,靠关系,只要“朝”里有人,就好做“官”;
有人说,靠口才,只要应聘时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领导就会“龙颜大悦”;
还有人说,靠拍马溜须,把上司忽悠“晕”了,自然会受到重用。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东西在今天似乎效用不大了。其实,更多时候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少说一点,多做一点,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更有着落。
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蔡玳求职之途一直坎坷。
在几次求职碰壁后,蔡玳经反复思考,认识到阻碍自己求职的是没有在其他单位做出过出色业绩,所以没有办法向招聘方证实自己的能力。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蔡玳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策略:那就是在3个月试用期内不要任何报酬!她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吸引招聘者的目光,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干,有业绩,就会为自己的事业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当蔡玳又一次走进人才市场时,她直接找到了国内一家很有名的大企业的人事部经理,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相关资料。经理看完之后习惯性地询问蔡玳在待遇方面的要求,蔡玳告诉他,她对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在试用期内可以不要任何薪酬,只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人事部经理接待过的应聘者中,像蔡玳这种情况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很惊讶地问:“不要薪酬,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争取到在贵单位工作的机会,可是以我现在的资历来看,这个希望并不大,因为我的工作经验比较少,我拿不出以往的成功业绩来使你们信服。所以,我要用我的薪酬作赌注,然后用这个机会,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业绩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人事部经理很满意地说:“好吧,你被录用了,但并不是因为你不要报酬,而是因为你的勇气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上班后,蔡玳被安排做了一个业务经理的助手,从事类似于秘书一样的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地让自己超额完成任务,渐渐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许。
有一次,单位派出包括业务经理在内的几名业务骨干去和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洽谈合作项目,由于这家外资企业非常有名,所以,单位上下所有人都非常紧张。虽然蔡玳并没有参加这次洽谈,但她还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这家公司的详细资料,整理出了数万字的关于这家外企的最新报告。
也就在第二天,业务经理传真过来,急切地要一份关于该外企的最新、最详细、最全面的资料。半小时之后,蔡玳就把资料全部传真了过去。“你做得太好了!”业务经理说。
与外商的谈判非常成功,蔡玳的那份资料起了关键的作用。为此,领导在例会上专门表扬了她,给她发了数额不菲的奖金,并当场宣布免掉她的试用期。
2007年年初,蔡玳业绩斐然,已被晋升为这家大型电子公司的部门经理了。
就算凭面试时的良好印象有幸进入了某个单位,赢得“试用期”的机会,但如果没有业绩,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对招聘来的部分员工“试后不用”的根本原因。
即使“试用期”过关,但在工作中没有大的业绩,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建树,也很难晋升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上去;不但不能晋升,而且会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危险。
太多太多的事例昭示:在当今的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里,要想赢得一席之地,要想脱颖而出、身居高位,必须靠拿得出、看得见的业绩。业绩是“硬件”,没有这一“硬件”,靠其他的一切都行不通、吃不开。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体制的僵化,一个人只要跨入机关单位,跨入国有企业,就有“铁饭碗”作保障,几乎和进“养老院”差不多,“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不求业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也优哉游哉。
而今世道早变,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铁饭碗”早已被打破,没有业绩者,恐怕连个“泥饭碗”也捞不到;而有所业绩,有大业绩者,别人就会抢着给你“金饭碗”,让你坐上等位子、“头把交椅”。
计划经济时代还有一大现象,就是要爬上一个较高的位子,没有业绩不要紧,只要熬时间、有资历就行;没有业绩不要紧,只要博得上司“欢心”、有关系就行。
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打破了这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格局。一个人没有业绩、业绩平庸,混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面临下岗和失业的危险;也没有几个领导者会凭一己之好恶,唯亲是用,把平庸无为者推上重要位子,而拿组织的前途命运开玩笑。
境界谈
在当今时代,“铁饭碗”没了,资历靠不住,关系靠不住,拍马溜须更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真本事,是业绩,是大有所为。有业绩,就有施展才干的一席之地;有大的业绩,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提升业绩,多点机会
在市场经济时代,“等价原则”处处被遵循,即你付给我1元钱,我给你1元钱的货;你付给我1000元,我给1000元的货。如果你给我1000元,我付给你1500元的货,我就“吃亏”。
许多人在工作中也严格地按“等价原则”办事:我给组织工作,我付出一份劳动,就应获得相应的报酬;组织付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我多干一点工作,就应立竿见影多一份报酬。
就“等价原则”的本身而言,这种人的想法天经地义,一点没错。但是,为什么同在一家单位,同处一级,同在一个办公室,干着差不多的工作,某人某一天突然被晋升,拥有更高的地位,拿着更高的薪水;而有的人被降到更低的地位,甚至还被降了薪水呢?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前者不太计较“等价原则”,他们平时多做了一点点,正由于比后者多出来的这一点点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晋升到更高地位的机会。
2007年12月,国内某出版社的发行部主任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图书排列、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发行部主任带去的大多数人,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
发行部主任要求他们加加班,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
在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出版社社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布置情况。
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一点,让出版社社长感动的是,发行部主任和一名发行人员正挥汗如雨地为展场地面打蜡。
社长指着那个人问发行部主任:“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发行部主任说:“他叫尤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发行人员一个劲地嘲笑他:‘傻瓜,你卖什么命啊,领导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社长听了这番话没吭声,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劳动中去。
但是博览会结束后,一回到出版社,社长就降级使用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将与发行部主任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员工尤为提拔为以广东为中心的南方市场区域主管。
在工作中,你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工资,更重要的是晋升的机会。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时时刻刻在脑子里计算自己所得的报酬。他们更愿意多一点业绩,愿意多付出一些。这些人,在斤斤计较“等价原则”的人看来,无疑是太傻、太吃亏。但“太傻”的人,往往顺利晋升,吃小亏的人从来不会吃大亏。从来不肯吃小亏的人,却往往要吃大亏——占得一时的便宜,偷得一时之闲,却丧失了大好的向高位晋升的机会!
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员工,在他们主动多做出一点的时候,在他们默默吃亏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被领导看到。但他们长期这样主动地比别人多一点业绩,总有被看到的时候。
同理,那些多点业绩就“叫屈”的人,那些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被上司看到,但总有被看到的时候;只要被看到一次,这样的人向更高地位攀升的路就堵死了,甚至会面临被“炒”的厄运。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离领导太远,再多一些业绩也始终没有被他看到。不过别担心,乐于多一点点业绩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这个领导看不到,也许另一个“贵人”就会看到。
在很多时候,多点业绩,命运就会改变。因为多做一点就多一次机会,如果你每天多做一点,那么你就每天都面临着更多的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事实上,在工作与报酬的平衡关系上,一个乐于比别人多一点业绩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今天,你多付出了一份劳动,你多做了一点业绩,可能你没有得到一份回报。但在明天,你一定能得到超额的回报。除了薪金回报外,你还得到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你会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地位。
境界谈
说到底,“等价原则”从来没有被否定,回报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业绩!
业绩能让你一步步地高升
也许很多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尚青年们对老劳模王进喜其人其事比较陌生,但一听到卡莉·菲奥莉娜、艾柯卡、杰克·韦尔奇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会怦然心动。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如芝麻开花般地节节高升,最后登上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组织的总裁的位子。
也许你在怦然心动之余,都在叩问一个问题:他们凭什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告诉你答案。
卡莉199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企业家”。1999年,44岁的她,被世界50强之一的惠普公司聘任为总裁。
1980年,卡莉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u0026T),做基层财务员。
做了一段时间,略懂了一点财务工作后,她又主动向上司提出要当基层业务员,后来被派去开拓韩国市场。在销售工作中,卡莉善于辞令,巧于交际,果断而干练,博得了客户的好评,销售业绩优异。
1984年,ATu0026T正处于整顿时期,她被调去最杂乱、最没有前途的部门——“接入部门”任主管。这是一个乱糟糟、令许多人头痛的部门,但卡莉正是看中这一点——她认为这是个挑战性强、最能做出业绩、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部门。
经过几年的努力,卡莉把这个部门打理得井然有序,营运成本大幅度削减下来。良好的业绩在公司高层引起一片哗然。从此,她的事业蒸蒸日上。35岁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官员。40岁时晋升为从ATu0026T中分拆出来的朗讯公司的总经理。
按理说,分离出来的新公司,将失去原归属的大公司的品牌优势,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但卡莉再次选择了直面困难、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她决心大干一番。
卡莉投入全部的精神和热忱,把这家新朗讯的业务扩展到300亿美元,成为世界重量级企业,业务增长率从原来的8%上升到60%。
卡莉的杰出才能和卓越的业绩,被全球50强之一的惠普公司的前总裁看中。惠普当时正处在大企业通病之中,面临经营管理上的种种困难,急需引入新人来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惠普选中了卡莉,1999年,卡莉登上惠普公司的总裁的“宝座”。
卡莉的事迹告诉职场人士:要想一步步跃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就得靠卓越的表现,靠优异的业绩。
业绩是硬道理,是职场人士脱颖而出、获得高位的最硬的条件。
要想从一名普通的低层员工走上较高的地位,就要经得起评价和考核。什么是组织的决策层评价和考核员工的标准呢?很多领导者的回答是:看业绩,看结果。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领导考虑的首先是组织的生存和效益。如果一名员工只知道乖乖听话,不能够为组织创造效益,难免有一天会接到领导“另谋高就”的忠告。此外,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但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领导就会觉得付给你的薪水纯属浪费金钱,更别指望他会把你晋升到一个较高的位子上。
境界谈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无论你在什么组织,你都必须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你可以为组织创造效益,你必须让领导从你身上看到——业绩在此,效益在此!此时不必你自荐,不必你自我表白,他也会主动地晋升你,因为他看到你在更高的位置上能够大有所为,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有利于整个组织的发展壮大。
为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这是当今所有部门机构的领导、所有企业老板最想问下属和员工的一句话。
面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为上级工作、为老板工作。
在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很多人会说:为应付上级检查。他们的口头禅是,“上级的事,又不是我家的,何必那么认真?!”因为上级经常来检查,为了不挨批评、保住饭碗,不得不工作。
在私营企业中,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态度:为老板工作。他们会说:“是老板让我干这件事”,他做工作是为了完成老板下达的命令,是为了给老板看,向老板交差。
以“为上级、为老板”的心态工作,首先会导致得过且过。“又不是为自己干,何必那么卖力”,“说得过去、能在领导那里过关就行了”,这是他们心里常说的话。这样,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就成了一种“差使”,工作的目的是向上级和老板“交差”,交完差就万事大吉。这种心态会导致工作没有激情,缺乏自觉,上级来检查、领导盯着时还能认真一下,老板不在或领导稍有疏忽就企图偷奸耍滑、蒙混过关。
以“为上级、为老板”的心态工作,还会导致无休止的抱怨。既然为领导“干活”,为老板“打工”,就得满足自己无休止的要求,否则就会抱怨领导偏心、老板抠门,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制定的管理制度过严……总之,是满口抱怨之辞,甚至“怨声载道”。
持续的抱怨会使人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无休止的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在自己头脑里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
试想:一个人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抱怨不息,如何能有所业绩、有所建树?又如何能得到上级的器重、领导的重用,怎么会被晋升到要害位置上呢?
第二种态度是:为钱工作。
“为钱”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说得委婉一点就是“为薪水”。“我为组织干活,组织付我报酬,等价交换,天经地义”,“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我只拿这点钱,凭啥干那么多”,此类话语是这种人工作心态的反映。
这类人可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让金钱迷住了心窍,因此看不到薪水以外的工作价值。除了金钱以外,没有什么能激起他们的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一个小时的活……他们的标准是对得起目前的薪水就得了,而从不考虑为将来赢得更高的位子,更丰厚的薪水。
“为钱”的心态迫使人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究,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忠诚、宽容等也丢弃了,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一并丢掉了!
一个人如果将自己困在装工资的信封袋里,整天为工资而大伤脑筋,怎么会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又怎么能理解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未来的晋升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
很显然,无论是“为上级工作”还是“为钱工作”的心态,对员工职位的提升都是有害无益的。
那么,有益的心态是什么呢?那就是“为自己工作!”这就是第三种态度。
当你以“为自己”的心态全力投入工作中时,你就会发现领导和老板是一位为你提供了“为自己干工作”大好机会的人;而薪水仅仅是工作回报的一部分。因为你会发现艰难的任务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自己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交流能训练自己的品性……机关和组织是你自己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智慧。而这一切都是上级和领导的恩赐。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些技能、经验和科研成果是你未来攀登更高的位子,拿到更优厚的薪水所必需的积累。
“拿人钱财受人管”,虽然领导可以调整你的薪水,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但是当你下决心“为自己工作”时,他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领导无法阻止一个为自己工作的人为自己的未来所做的努力,老板也无法剥夺一个为自己工作的人因此而得到的职位和薪水方面的长远回报。
境界谈
不要抱着“为上级,为老板工作”的心态,不论老板有多吝啬、领导有多苛刻,一个准备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以此为由,消极怠工,放弃努力。不要抱着“为钱工作”的心态,因为一个准备有所作为的人,不仅是为了眼前的薪水而工作,更是为未来能拥有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高位而工作。一切当前的工作和努力都是在为自己,为自己积累经验和能力,为自己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为自己将来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而积蓄力量。
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若能抱着“比别人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你便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同事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你从而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是一位成功推销员的经验,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多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事业成功者的取胜秘诀。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更愿意找些借口来搪塞,而不是努力成为优秀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必须有巨大的付出才能够成为优秀的人,而找个借口搪塞为什么自己不全力以赴让自己变得优秀,对他们来说,那可真是不用费什么力气。
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工作、生活中的一个过程。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1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1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这好比两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在奔跑2个小时以后,都已经完成了42公里的赛程,还有不到200米,就将到达终点。当时的情况是,两人都十分劳累、难受。前者选择了放弃,而后者则坚持了下来。相对于他跑过的漫长路程,余下这一段短短的距离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这几步,此前的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有了这几步,他就成了一个征服马拉松的胜利者。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只是少跑了几步,不幸的是,那是最有价值的几步。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一盎司定律”。
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为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海尔对外观、噪音等的要求特别严格。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是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海尔的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分贝,海尔的内控标准为50分贝,加强了自身的“修炼”。
其实,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14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W·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人类努力的每一个领域中。这一盎司把赢家跟一些入围者区别开来。在朝气蓬勃的高中足球队中,你会发现,那些多做一丁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努力。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多勤奋、多努力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加1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做一点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你没有义务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自愿去做,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如今在每个公司,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确定,并不一定有许多“分外”之事让我们去做。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境界谈
比别人多做一点会使你最大程度地展现你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让自身不断升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人。
一勤天下无难事
为了实现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提升也好,你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勤奋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每天都应该把这个问题在自己的心中问上几遍:“我勤奋吗?”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都不要忘了勤奋,勤奋是你最大的资本。
事实上,在一个公司里,并非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就容易得到提升,而是那些勤奋刻苦,并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习惯。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取,都始之于勤并且成之于勤。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既是基础,也是秘诀。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摆脱浮躁的情绪,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些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样,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位员工付出努力,勤奋刻苦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奋的态度会为你的发展铺平道路。
绝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蘑菇”期。在那段时间里,年轻人就像蘑菇一样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时常有“大粪淋头”(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繁琐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勤奋便显得尤为重要。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年轻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而是敷衍了事,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这无疑是所有可悲事情中最可悲的一种,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流逝了,你却依然揣着最初的资源,甚至更少。
传奇人物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在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敷衍了事,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除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观察老板怎样经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庆请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以此做本钱,在自己家乡嘉义开了家小米店。王永庆踏实认真的做事风格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小店刚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登门送货,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趴在地上把米里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
为了多争取一个用户,他还会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很快赢得了众多用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了。
不久,王永庆又开设了一个小碾米厂,由于他处处留心,经营水平日渐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范围逐渐拓宽。此后,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发迹的王永庆成为了台湾传奇式的人物。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庆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为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不管你正处于“蘑菇”时期,还是你做的工作很单调很琐碎,你都应该认真做好每件事情,加速自己的成长。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每天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勤奋吗?”
勤奋敬业的精神是走向成功最为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懒惰则是成功的天敌。无法想象一个总是投机取巧的人能够获得怎样的成功?一个整日偷懒的人如何找到出头之日!
年轻的约翰·沃纳梅克每天都要徒步4公里到费城,在那里的一家书店里打工,每周的报酬是1美元25美分,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让人感动。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制衣店工作,每周多加了25美分的工资。从这样的一个起点开始,他勤奋刻苦地工作,不断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商人之一。
1889年,他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总局局长。
幸福需要勤奋去营造,成功需要刻苦的工作。即使你天资一般,只要勤奋工作,就能弥补自身的缺陷,终究会成为一名成功者。
据说,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人们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它们的寓意是,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势必会挡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境界谈
勤奋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如果你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梦想,如果你想使自己富有一生,请勤奋工作,从现在开始。
能力强,责任才更大
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不被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点,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才华,不是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吗?
职场中没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你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这种额外的工作可以使你对本行业拥有一种宽广的眼界,与此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要知道,超过别人期望你做的,更容易如愿以偿。所有事业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成功者将工作当作一种储备,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则死守职责,对职责外的工作置若罔闻。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中国有位著名的企业家也说过:“除非你愿意在工作中超过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则你便不具备在高层工作的能力。”
社会在进步,公司在扩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不要总拿“这不是我职责内的工作”为由来推脱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摊到你头上时,这也可能是一种机遇。
卡洛·道尼斯刚开始在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工作时,职务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兰特先生当作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升迁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点职责外的事。他说:
“刚为杜兰特先生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后,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依旧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为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公司里。是的,确实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常会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这些事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渐养成召唤我的习惯。”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只做到恪守职责已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工作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这样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员工,才是雇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境界谈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目标有多么远大,要实现它,你必须干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机器一样只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地多做一些,多承担些责任,多为公司和老板分担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会给你更多的发展机会。
用好业绩雕塑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一生,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由他一手造成。而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每做一件事,无论是接待一位顾客,出售一件货物,或是接听一个电话,都在说明雕像的美与丑或可爱与可憎,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可小视的影响。
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以工作一丝不苟著称,一次他被委派给雅典城雕刻一座雕像。当菲狄亚斯完成雕像要求支付薪金时,雅典市的会计官却以任何人都看不到为由拒绝支付薪金。
菲狄亚斯反驳说:“你错了,上帝看见了!上帝把这项工作委派给我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旁边注视着我,他知道我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完成这座雕像的。”
上帝当然没有注视菲狄亚斯是如何完成工作的,但菲狄亚斯知道自己对这座雕像倾注了多少心血,他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就是自己的上帝,他知道自己做到了,同时也坚信自己的雕像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事实证明了菲狄亚斯的伟大,在2400年后的今天,这座雕像仍然伫立在帕台农神殿的屋顶上,成为受人敬仰的艺术杰作。菲狄亚斯在2400年前为雅典雕刻这座雕像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雕像。如同菲狄亚斯一样,我们每个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也是在为自己塑造雕像。雕像的好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在很多时候都没有标准、没有监督,只能靠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去完成。
弗雷德是美国邮政的一名普通邮差,然而他却实现自己人生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他的故事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
一天,职业演说家桑布恩迁至新居,邮差弗雷德前来拜访:“上午好,先生!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你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对你有所了解,比如你的职业。”
当得知桑布恩是一位演说家时,弗雷德问:“那么你肯定要经常出差旅行了?”
“是的,确实如此,我一年有两百来天出门在外。”
弗雷德点点头继续说:“这样的话,你最好能给我一份你的日程表。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然后等你回来时再送过来。”
演说家听后有些吃惊,急忙说道:“把信放在门口邮箱里就行了,我回来时取也一样的。”
弗雷德解释道:“桑布恩先生,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你可就要深受其害了。”
“不如这样好了,”弗雷德继续说:“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别人不会看出你不在家。塞不进去的邮件,我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从外面看不见。如果那里也放满了信,我就将信留着等你回来。”
两周后,演说家出差回来,发现擦鞋垫跑到了门廊一角了,下面还遮着什么东西。原来,美国联合公司把他的一个邮包裹送错了地方,弗雷德把它捡回来,送回原处,还留了张纸条。
演说家桑布恩后来在许多次演说中都情不自禁地讲起这个邮差,他说:“他就这样工作着,虽因四处奔跑的原因,每次见他都不一样,但你一想起他,便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在你眼前闪现,那是一种不变的、让人敬仰的形象。”
弗雷德用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雕像,被演说家桑布恩四处传诵着。其实他干得工作与我们日常所干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你能看出他的用心、他的责任以及他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员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避免毫无节制的消磨时光和敷衍了事。事实上,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雕塑的精神,竭尽全力去完善自己,是决定他日后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
我们知道,工作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一个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工作,我们用自己的大半生去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其中,工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海军中将威尔逊,1870年参加海军,22岁升为上尉。1894年在一次海战中失去右眼,1896年晋升为分舰队司令,第二年获海军少将军衔。后在一次战役中失去右臂,复员返乡。1896年重返军队时晋升为中将。1899年10月21日在吉巴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大败法西联合舰队,最终挫败西班牙入侵美国的计划,他也在这次作战中阵亡。
威尔逊期望海军以人道的方式获胜,以有别于他国。他在这次战役中两次下令停止炮击“无敌”号舰,因为该舰已被击中,丧失了战斗能力。但不幸的是,正是因为他的两次下令停止炮击,给了对方喘息的机会,“无敌”号舰从尾桅顶部开火,击中了他的肩膀,鲜血从胸口不断涌出。当时帮他处理伤口的波特医生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已是无力回天。
威尔逊也知道自己这次没有活命的可能,他叫来舰长哈森,很费力地低声对他说:“不要将我扔到大海里。”他说最好把他埋藏在父母身边,除非国家有其他安排。然后流露了个人感情:“关照亲爱的戴维尔夫人,哈森,关照亲爱的戴维尔夫人,吻我。”
哈森跪下去吻他的脸,他说“现在我满意了,感谢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职责!”
他说话越来越困难了,但他仍然清晰地重复着说:“感谢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职责!”这是他最后所说的话。
境界谈
海军中将威尔逊的事迹几乎感动了全世界,人们自发为他塑造雕像,纪念这位人道主义战将的英灵。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从参加海军到晋升为中将一直秉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他用自己的职业信念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念,用自己的职业追求为自己树起了一座生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