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承认糟糕的现实,并不有损自己的品格

>�P��123.外表往往容易被我们曲解

小时候,妈妈总把鱼肉给我们吃,自己只吃鱼头,然后我们就真的以为她喜欢吃鱼头,以后每次吃鱼都把鱼头夹给她,妈妈都只是一笑。后来,才知道妈妈不是真喜欢吃鱼头,她只是爱我们,于是把鲜嫩的鱼肉给我们吃,我们就是这样曲解了妈妈那善意的谎言。

在《小王子》故事里面,狐狸对小王子说,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要用心来观察。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自己短时间的观察来对一个陌生的事物给出中肯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多误解在其中。

当我们面前摆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我们首先想到它本来就是供人类食用的一种材料,还是想到农民伯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到一件名贵的貂裘皮衣,你看到的是雍容华贵和唯美,还是奔放在大地上那些可爱的动物悲惨的叫声?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通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的事情不会像食物或者皮衣这样简单容易辨认,它的外表所显现出来的只会把事物的本质掩藏得更深。但不管怎么样,只有学会辨别,我们的理智才不会被诸多外表和现象欺骗。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她们并不友好,尽管他们有漂亮的空房却拒绝让她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她们找了一个角落。当她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于是就仔仔细细地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迷惑地问为什么,老天使摇了摇头,微笑地答道:“孩子,你要记住,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她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也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老天使看着夫妇俩哭泣却什么也不说,年轻的天使知道奶牛的死肯定和老天使有关,就非常愤怒地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却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再次微笑着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别人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他们永远都不会拥有更多的财富。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小天使为什么抱怨呢?因为她的理智被她看见的诸多现象和外表迷惑了。

有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的样子。我们的眼睛、不成熟的心志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探寻真理的道路。经验不足的小天使一次又一次误解了老天使,补墙和奶牛的死她都只看到了表面,然后加以推测,而没有再去深入地思考老天使的用意。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真理往往细弱如丝,人们又对不了解的事以及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

一只蚊子偶然发现人类的哲学书上写着:一只蚊子在大洋的另一边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便想着自己原来威力无穷,从此不应该再惧怕人类,并扬言要打败人类。壁虎来了,蚊子不但不飞走,反而扇动着翅膀非常自信地向壁虎飞去,壁虎张开嘴,舌头一伸,蚊子就不见了。

不得不说蚊子是断章取义,被几句简单的话迷惑了,曲解了哲学书的含义,到头来为自己掘了一个陷阱,陷入死亡的深渊。其实,人生不也一样吗?过于自负,就会对自己的价值失去正确的判断,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大雁迁徙的时候,一群中间会有一只雁奴,一直保持警觉来提防危险。有经验的猎手都知道因为雁奴的存在,接近雁群非常困难,但他们总能射到雁。猎手一般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这时雁奴会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栖息的雁群闻讯后纷纷出逃,但没发现什么,便又飞回原地。如法炮制了好几回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雁奴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这时候,猎手们开始接近雁群,雁奴虽瞧在眼里但也懒得再管……

悲剧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外表总是被人们曲解。而这种曲解往往又被人利用,这时候,我们只好像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的那样,面对像上帝一样的真理,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

成长过程中,你总免不了挨父母的一两句责骂、老师的一两句批评,往往这时候,你都会曲解他们,与他们敌对,叛逆无比。其实父母老师们都只是想让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完善自我。记住,在遇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像看上去那样的。

124.危机是化了妆的机会

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全面来临。与1873年、1929年的经济危机不同的是,1873年只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1929年则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而2009年就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危机来临,股票狂跌、市场疲软、无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之中。但是,当危机肆虐的时候,难道我们就没有应对它的法宝了吗?

让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虑“危机”这个词的含义。

从“危机”一词的组合中我们可以看出:危险中往往蕴藏着新的机会。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能变“危机”为“良机”。

在我们看来是一桩坏事,但有的人却能从中看到机遇。不仅我们常常误解了好人与坏人的样子,我们也常常会误解机会与危险。

19世纪,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得数百万人涌向那里淘金。17岁的小女孩雅木尔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一时间加州的淘金者面临着水源奇缺的威胁。人们大多数都没有淘到金,小雅木尔也未淘到金。

可细心的小雅木尔却发现,远处的山上有水。她在山脚下挖沟引渠,积水成塘,然后,她将水装进小桶里,每天跑几十里路卖水,不再去淘金,做没有成本的买卖,生意极好,可淘金者当中有不少人嘲笑她。许多年过去了,大部分淘金者空手而归,而雅木尔却获得了6700万美元,成为当时很富有的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会,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人生真理。而能否有效地利用危机,从危机中发现机会,便是成功的一大关键。

如果你的人生中没有任何的危机感,那你将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生危机。如果你想在出现危机、面对挑战的时候有一个好的状态,那就需要你一直给自己一些压力。

每次看到短跑运动员在田径场上飞奔的时候,人们忍不住会问一个问题:这些运动员在平时也会以这种速度跑步吗?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愚蠢的问题,但由此却可以引申出一个更有深意的问题:为什么这些运动员平时的速度跟比赛时的速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一个简单而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在平时不会保持高度紧张。确实如此,对于比赛中的运动员来说,不停跳动的秒针、身边闪过的选手,以及前方不远处的终点线……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其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从而使他们的精神也会因此保持高度紧张,速度自然也会加快。

在哈佛大学,曾经有个风传一时的故事,说是有一位一向为学生爱戴的教务长,有一次问一名学生:“为何没把指定的作业做好?”学生回答说:“我觉得不大舒服。”

教务长说:“史密斯同学,我想,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事都是由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这个故事很短,可它却给压力或危机管理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也许你现在的境况很糟糕,但这将只会是一个暂时的情况。可能你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改变自我、突破自我的阶段,可能你对现在自己的一些困境有点难以承受,并且不愿意向人透露。不过,当你在了解秘密法则的时候,你要懂得:即使情况很糟,你也要学会从好的方面来看问题。如果是这样想的话,你就会发现,对别人来说糟糕的危机或压力,对你来说可能是化了妆的机会。

125.施与他人的恩惠,永远不要再提

太阳给了我们那么多、那么久的温暖和诗意,可它得到了我们什么回报?大树和小草给我们那么多绿色和芬芳,他们得到了我们怎样的回报?想想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匹马奔跑过,一只狗追猎过,一只蜜蜂酿造蜜以后,都不再回忆和惦记自己做过什么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太阳的伟大,母亲的崇高,大树小草的无私,正在于他们本来并不求回报。

那为什么我们人类偏偏要记住这些自己曾经给予别人的恩惠呢?既然我们和所有生物一样都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那么在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应要求别人知道或者记住,而是要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既然我们不应该将对一个人的恩惠记在账上,那么是说一个人必须以某种方式如此行动且不注意它吗?

是的。而且这也是必要的,不求回报,是付出之后登临的至高境界。

当你做了一件好的事情,另一个人由此得益,其实这就已经够了,这已经就是对你付出的最大的回报了。你为什么还要像傻瓜一样寻求除此之外的第三件事——得到做了一件善行的名声或获得一种回报呢?

给别人恩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得到帮助,摆脱窘境,由帮助别人而得到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愉悦与满足,本身就已经是对自身的回报。河水阻隔了路,架起一座桥,给了行人方便就是回报,何必硬要去听人们的赞叹,去看在桥头立下称颂的碑文。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收获了秋天的丰硕和冬天的酝酿就是回报,何必硬要强求农人都像诗人一样在天高云淡下和雪花飞舞中礼赞放歌。如若非要把对别人的恩惠记在账上,等着别人的某种回报,那便扭曲了付出的本意,是对这种帮助的亵渎。

1963年,一个小女孩写信给一家报纸的总编:她帮妈妈摘回了一篮子草莓,妈妈只是夸了她一句“好孩子”,却给调皮贪玩的弟弟一个大苹果。她不禁怀疑她和她周围的好孩子都被上帝遗忘了。

总编收到小女孩的来信,看了以后心里十分难过。可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个问题。就在第二天,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了一场婚礼。就在这场婚礼上,总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牧师主持订婚仪式,新娘和新郎开始互赠戒指,或许是他们太激动了,两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旁边的牧师看见了,幽默地插了一句:“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牧师的话让总编觉得眼前一亮,他想:“右手本来已经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再用饰物装点右手了。同样,那些有美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大家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总编终于找到了小女孩要的答案: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样,上帝让好孩子成为好孩子,也就是对好孩子的最高奖赏。

总编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当天晚上立即给小女孩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安慰小女孩说:“你不要烦恼,不要忧愁,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

如果你抱着“我帮你一寸,你要还我一尺”的心态,若最后你帮助过的人达不到你的要求,你可能会心理不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不要寻求什么名声或者回报,而是应该要继续做另一件好事。

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不吹嘘自己的高尚,不企求他人的赞美,只是默默地沿着自己的生活轨道继续前进,尽其所能地接着做另一件好事,这样的做法才符合人的本性。

对于一个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人来说,无论是冻馁还是饱暖,嗜睡还是振作,被人指责还是被人赞扬,垂死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都毫无差别。在他们眼里,这些只是一个人从生到死必定要经历的活动。

世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们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管别人怎么样,不考虑付出与回报的正负比,我们只要做好手头的事情就够了。如果在做事之前,就先想要得到,这是斤斤计较的做法,是一种贪婪、自私的哲学,只会对参与者产生伤害。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圣经》。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不懂得《圣经》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篮子上面了。“孩子,这和你读《圣经》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圣经》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行善的最大作用,也就在于净化了自己的心灵,除此之外,一切别人荣誉和金钱上的回报都是一种贪婪。

有一个人,当他为另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准备把它作为一种施惠记到他的账上。还有一个人不准备这样做,但还是在心里把这个人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记着他做了的事情。第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寻求更多的东西。

当我们成为第三个人,我们就找到了灵魂最安适的归宿。

126.追求口头上的美德,只会让美德远离我们

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而在我们的成长中,父母老师又教导我们:人应该行善,但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美德”的名声或者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愿意也是自己做人的本分。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安逸舒畅还是艰难险阻,都要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德行。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这样上帝才能保佑他,他才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一切都是一种顺乎其道的安排。

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不能任意扭曲。而总有一些人,却内藏心机,被世俗纠缠;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忠厚而老实,其实他们心怀诡诈。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雪亮的眼睛,上帝会在冥冥之中安排好一切,损人然后利己,这不过是给自己掘了一个陷阱。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只要舍弃一切的虚饰和做作,遵循真正的行善之道,不再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没有什么会被蒙蔽;多些真心真意为他人设想,远离刻意和虚伪,该得到的自然会让你得到。

黄昏时刻,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渐暗,黑幕即将笼罩。只要一步走错,就有掉入深坑、陷入泥沼或者落入野兽口中的危险。突然间,眼前出现一个流浪汉,他不禁欢喜,上前探路。这个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个陌生人和他一样的迷茫。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个迷途的陌生伙伴。

不久,他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这人肯定地说自己拥有能够逃出森林的精确地图,他就跟随这个人走,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情绪的产物而已。于是他陷入绝望之中,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而变得恐惧。无意间,他把手插入口袋,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在这里,在自己身上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在自己身上寻找。

你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自然而轻松地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就可以找到你需要的那张地图,而不是在别人身上。同样,要得到美德,只要做一切该做的,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那么高不可攀,它就在离你最近的地方,只是需要你用心去采撷。

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摒弃私欲、内心明澈,拥有一颗平常心,多为他人着想,善为他人作“嫁衣”,为什么我们要一门心思地去找那颗“钻石”、那张“地图”,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产物,它隐藏在我们身上的某个地方,时候到了,它自然会出现,你要做的就是为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扪心自问,无愧于人,无愧于己,无愧于心,虽然时有劳累在身的感觉,但是内心会时时有一种温暖在生成。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你才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遵循本性,不可以雕琢,不仅仅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该得到的也能得到。

127.懂得感恩的人拒绝抱怨

我们曾经在感恩节的晚餐桌前表达过无数的感谢,但是你是否感谢过上帝没有使你成为一只火鸡?

感恩节前,波士顿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

“感恩节快到了,孩子们,你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们将要感谢什么呢?”老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开始点名。

“琳达,你要感谢什么?”

“我的妈妈天天很早起来给我做早饭,我想,我在感恩节那天一定要感谢她。”

“嗯,不错。彼得,你呢?”

“我的爸爸今年教会了我打棒球,所以我特别想感谢他。”

“嗯,能打棒球了,很好!玛丽。”

“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学校的守门人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来来往往。虽然她自己很孤单,没有多少人关心她,但她却把关怀的微笑送给我们每一个孩子。我要在感恩节那天给她送一束花。”

“很好!杰克,轮到你了。”老师微笑地看着前排的小男孩。

“我们每年感恩节都要吃火鸡,大大的火鸡,肥肥的火鸡,大家见着都非常爱吃。我们只是大口大口地吃火鸡,却从不想一想火鸡是多么的可怜。感恩节那天,会有多少只火鸡被杀掉呀……”

“能不能简短一些?我觉得你跑题了,杰克。”

杰克向四周望了一眼,开心地说:“我要感谢上帝没有让我变成一只火鸡。”

不知道这位老师对杰克的答案是否满意,但是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们是不是也该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上帝没有让自己变成一只火鸡?

快乐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懂得感恩,抛下一切杂念,原来美好的事物触手可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常常在威尔·鲍温的脑海里打转:“如果最后一次梳头时,我能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有机会梳头,我一定会更加享受那一段时光。”

假如放下心中的抱怨和不满足,把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当做最后一次去珍惜,感恩生活赐予我们的每一件事物、每一种经历,我们是不是会活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呢?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只会向别人索取而不知道给予,当他的索取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抱怨。这种自私的人从来体会不到简单的幸福,体会不到相互给予的快乐,以及由自身为他人制造的快乐中延伸而至的幸福。

如果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对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你消除怨气。早上起来的时候,你看到窗外的阳光,你会感恩;吃一块面包,你会感恩;接到朋友的电话,你会感恩;在树上看到一只鸟在唱歌,你会感恩;看到猫咪睡在你的床头,你会感恩;然后你的一天乃至你的一生,就在这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你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128.人生的低谷是一面镜子

山有峰巅,也有低谷;水有平缓,也有旋涡。人生之路也是一样,扑朔迷离,充满坎坷……静坐灯下,常常暗自思忖,生活就像浩渺的大海,有落潮的无奈,也有涨潮的欣慰;生活也像一碗百味汤,酸甜苦辣溶于其中,个中滋味品后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悲有喜,有起有落,既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痛苦。岁月会编织五彩斑斓的梦,给人积极向上的启迪,也会编织无情的网,使人走不出人生的沼泽地。面对短暂的人生,我们要学会面对磨难,不要错过人生的失意时刻。也许当生命之神把你抛入谷底时,也是你人生腾飞的最佳时机。调整自己的心情,走出人生的低谷,你就会发现迎接你的是一片湛蓝的天空!

有人说:“低谷自有低谷的风景。”低谷是一种美妙的人生品味,它教会了我们希望、忍耐和奋斗。低谷的风景忧郁而美丽,低谷可以使我们变得对生活更执著、更沉着、更热烈,低谷更可以使我们成功后回味无穷。

人生的低谷更像是一面镜子,它能够教会我们审视人生、重新认识自己。人往往看不清自己,总是在处于逆境的时候才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当我们走了一段弯路被跌得头破血流时,才会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反省自己,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制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当我们走出低谷时,我们会变得更加成熟、坚强和理性。以前的经历则是以后的经验,只有经历了实实在在的痛,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才能谨言慎行,正确把握自己。置身于人生的低谷有时会让我们大彻大悟,让我们在人生的低谷中学会品味人生。

人生的低谷是锻炼意志的摇篮,而意志的锻炼则需要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体魄,人生的低谷则能锻炼人的意志和素养。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不得不承受、包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们只有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对待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来不及体味和享受,就已经匆匆地走到了目的地。尤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又高又远。最后,当我们失望地发现,现实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于是许多人都会退而求其次。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五彩的生活,也照出了人性的美丑和真假!

当你身陷人生的低谷,首先是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就像朝阳而不是夕阳。

从低谷走到平地远比从平地攀上高山容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你就可以战胜一切。或许你以为在你面前的是很难越过的门槛,其实当事情过去以后,你会发现,这在你人生路上是多么不显眼的一件事情,根本不用害怕。所以,你应该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鼓起劲儿摇桨,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仔细寻找任何可以帮助你走出困境的工具,不放弃任何成功的希望。车到山前必有路,记住:你可以走进来,就一定可以走出去。

129.连根拔除内心的冲动之苗

伟人不会稍有什么念头就立刻为之动心。他们总是自我检讨,这始于自知之明。然而有的人天生疏狂,总是由着性子行事,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其情绪变化。由于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做起事来总是自相矛盾,被欲望左右。我们应当无论何时都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压倒自己的激情。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懂得制怒之法。

自制力说来容易,做来极难。要想把每个人心中的冲动之苗连根拔除,首先应当有自我认识,知道自己是个轻浮或浮躁的人,意识到自己好冲动。如果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必然会受到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做出不经大脑的蠢事。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就犯过这样致命的错误。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某日来到前线医院看望伤员。他走到一位病号床前,病号正在抽泣。

巴顿将军问:“为什么抽泣?”病号抽泣说:“我的神经不好。”

巴顿又问:“你说什么?”病号回答说:“我的神经不好,我听不得炮声。”

巴顿将军大发雷霆:“对你的神经我无能为力,但你是个胆小鬼,你是混蛋!”之后,巴顿依然难以泄恨,又给了这个病号一个耳光,喊道:“我不允许一个王八蛋在我们这些勇敢的战士面前抽泣。”他接着大声对医务人员说:“你们以后不能接受这种龟儿子,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男子汉气概的王八蛋在医院内占位置。”

巴顿将军转头又对病号吼道:“你必须到前线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队把你毙了。说实话,我真想亲手把你毙了。”

这件事很快被披露,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好多母亲要求撤巴顿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进行军法审判。尽管后来马歇尔将军从大局出发,巧妙地化解了这件事,但巴顿还是因为打骂士兵而声名狼藉。这种轻率、浮躁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偏见,也为他日后被撤职埋下了祸根。

如果巴顿能和颜悦色地批评那个士兵,而不是暴跳如雷,相信他伟大的一生里将会少了这个污点。轻易动怒,是有损名声和有害身体的行为,明智者很少随意宣泄自己愤怒的情绪。因为一些小事而与人相争,是愚蠢且不利的举动,它不仅危害自己,而且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没有一种胜利比战胜自己和自己的冲动情绪更伟大,因为这是一种意志的胜利。它是避免麻烦的明智之途,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途径。易怒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而忍耐和克制往往助人成事。

1076年,德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面对危局被迫妥协的亨利,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并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中国有句俗语“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假如亨利放弃信念而“破罐子破摔”,就不可能拥有以后的至尊和荣耀。

聪明人时常为情所动,但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过激行动。愤怒会使人丧失理智,令事情变得更糟。克制自己的热血沸腾,转移愤怒爆发的方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经常总结经验教训,这便是制怒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