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reference_book_ids":[7301965969780378662,7294566451556387879,7316123636186745882,731612467990993613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7,"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2},"quote_content":"《昆虫记》reference_book_ids":[7337154602124463166,7234830141002615808,7260811486027582523,7293844613834476595,7329742263267970110,7257102188399299595,7314165228944493568,7337154628544367678,7309370601548811326,7227006890859826234,7220729432191798304,7345693458197122110,6987309443515943949,7267090250302753847,7356885034428533822,7291880434663689255,7104567375273397256,7337154612899630142,7316473109660306444,7311281970711890994,7329741797985373246,7294565355274374163,7280838992126282811,7109046343175261191,7329742680378838078,7339810822442470462,7307491978101394473,6959122738090871822,7316413820438596670,7340153950668082238,72918804348608215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2,"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6},"quote_content":"《本草纲目》reference_book_ids":[7339750730103786558,7312746424729340937,7332320026206145598,7340502210301660222,7077501901905873951,6883377294325320718,7274904031732960311,7077501901914246175,7315417076502367243,7077501901910117384,7077501901905857573,7339781591444507710]}],"8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3,"start_container_index":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8},"quote_content":"《红楼梦》reference_book_ids":[7329733293492931646,7294565342393666596,7012517992130939934,7230714510963641384,7329733293576834110,7316405888963578914,7316431260006485043,7316396706369637430,7340845766870584382,7257455404240604215,7316473082053397544,6890728374843477006,7330846805069925438,7255203659015785531,7267077386200419387,7340562883979267134,7312643202048068660,7316473139557305384,7220653768830880803,7267077385848097832,6838936275928484877,7345693456255175742,7227001020730051595,7316124677569514515,73672804025719879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当你从事一件伟大的事业时,并掌控着很多的部门,本以为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却因为头绪繁多,无法集中精力一一做好,结果反而把自己推进了毁灭的深渊。反过来,假如你能小心谨慎地从事于一件小的事情,或者专心致志地思考一件事,埋头苦干,却能把你从渺小的凡人造就成伟大的人物。
做事必须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一点上,三心二意,只能一无所成。正如俗话所说:“你要想把天下的麻雀捉尽,结果可能一只也捉不到。”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
《荀子·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上可以吃到地里的尘土,下可以喝到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庄子·达生》记载,有位粘知了的驼背老人,曾用五六个月时间专心练手腕,能在竹竿头上堆放两颗弹丸、三颗弹丸乃至五颗弹丸而不掉下来,因此能够一粘便是一只,好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驼背老人在粘知了时,思想专注,尽管天地广阔,万物繁多,但他的心里、眼里,只有所粘的目标——知了的翅膀。驼背老人自身条件当然是很差的,但是,专心和努力,使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技艺。
从古至今,只要在事业上、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都会在事业上、艺术上贯注了全部的精力。三心二意的人,很少能取得大的成就。
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起步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可是忘了播种。
有一个人学法律,却热衷戏剧,常想有机会登上大银幕,成为大明星。可是,他人从没有看见他去尝试那些可以进入影视界的机会。于是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那个人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快30岁了,即使考进去之后,也不过是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等什么时候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和我的性格戏路合适的,我一去,就会录用,那才可以一鸣惊人。”
可是,像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个?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而他的愿望仍只是个愿望。只因他不肯从头做起,所以永远接触不到他理想的天堂。
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好低下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发现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了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著名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是农民出身。他的成功,源于他对生活小事的关注。初中毕业后,列文·虎克来到当地小镇上找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了60年,中间没有换过一次工作。
看门的工作比较清闲,列文·虎克便把打磨镜片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他磨呀磨,一天一天地磨,一年一年地磨,锲而不舍,前后一磨就是60年。在打磨镜片时,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来拜会他。
列文·虎克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来做一件小事,终于他在他的小事里看到了成功,科学也在他的小事里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上面列文·虎克的成功给世人启示了这样一条闪光的做人理念:一生干好一件事。宇宙无涯,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当把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一件应当做、可能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目标确定之后,必须凝聚起自己的全部心力、体力,心无旁骛,坚持初衷,直到成功。如玄奘去印度取经来回花了19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花了1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花了30年,法布尔著《昆虫记》花了30年。人类历史上那些文化丰碑,都是曾经也是平凡人的巨匠们呕心沥血多年积累而成。另外,正是因为这世上能够一生干好一件事的普通人有万万千千,他们凭着自己的执著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这个世界才变得越来越美好。
一生干好一件事,是做人的一种方式,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活法。贝多芬之于音乐,毕加索之于绘画,柏拉图之于哲学,司马迁之于史学,曹雪芹之于文学等,都与列文·虎克的“一生磨一镜”的精神是一致的。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执着地干好自己该干也能干的一件事,这辈子也就没有白活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方能就其深。”泰山之所以雄伟,成为五岳之首;江河湖海之所以奔腾不息,都是一捧捧细土和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做大事,出成就,必须从小事做起。
人,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间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这里所讲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谓大事小事,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关键在做事者的认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然而,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老师们教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因为老师们明白:“小事正可于细微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讨厌做小事。只要有益于工作,有益于事业,人人都从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就是牢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长城就是坚固的。
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公司上班,只被安排做一些非常琐碎而单调的工作,比如早上打扫卫生,中午预订盒饭。一段时间后,女大学生便辞职不干了。她认为,她不应该蜷缩在厨房里,而应该上厅堂。
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普通的职员,即使有很好的见解,想要被重用,通常也要熬一段不短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有让别人倾听自己意见的资格和成绩,在别人眼里,你才能举足轻重,不被人忽视。
有一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有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泱泱而去。
有一位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把它扔进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这个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的打开纸团,只见上边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了这家著名公司的大总裁。
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而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节,成就了年青人的一番事业。
张瑞敏说,“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要有做大事的胸怀和志向,更要有做小事的务实精神。
在美国有一个叫罗伯·舒乐的博士,他在自己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却立志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预算造价为700万美元。
首先舒乐博士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张实现自己目标的奇特计划:寻找一笔7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他将700万美元这个大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标,最后分割到了1万美元。每次募捐1万美元,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他就这样开始,1万美元1万美元地募捐,一点一滴地筹集,历经12年,一座最终造价2000万美元、可容纳1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这座水晶大教堂成了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也成了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的游览胜景。
确立的目标越细小、越集中,就越容易取得成功;目标太大、太宽泛,就很容易偏离,或许最终会一事无成。事实上,一个人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次完成没一件小事就行了。不论做任何事,假如能不断努力,每次做一点;有恒地做下去,积少成多,就可以做成大事。
从小事做起的工作,年轻时就应努力去做好。中关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曾感叹道:“每次招聘员工,总碰到这样的情形:大学生与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大学生自诩为天之骄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可是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都往往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我们招人是来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学生的牌子干吗?所以有时候,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相比之下,大专生、中专生反而更实际,更有用。”
美国有一位图书馆馆长,每天早上8点,总是亲自为自己的图书馆开门,然后对第一批踏进图书馆大门的读者致意,再巡视一番后,才去自己的办公室。有人告诉他,馆长不必做这些细小之事,而他却极认真地回答:“我来开门,是因为这是我一天做的事里唯一能对图书馆真正有用的。”
一个打毛衣的女人是美丽的,一个劈柴的男人是帅气的,一只正下蛋的母鸡是动人的,一只采蜜的蜂儿是美好的。人生真正的伟大在于平凡,真正的崇高在于普通,最平凡,最普通却又最伟大,最崇高。从普通中显示特殊,从平凡中显示伟大,这才是做人做事之道。
小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但成功者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都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可是成功者愿意,因为他渴望成功。
别人不愿意端茶倒水,你就要更加端出水平;别人不愿意洗刷马桶,你就要洗刷得更加明亮;别人不愿意操练,你就要更加自我操练;别人不愿意作准备,你就多作准备;别人不愿意付出,你就多付出。
只要你每件事都多做一点,每一件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你都愿意多做一点,你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不少。
因此,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
所以做事不可以被大小限制,被时间限制,被空间限制。人生三不朽,曰立德、立功、立言。因而,需要具有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观念,跳出大小的圈子,成就最普通而又最特殊,最平凡而又最高尚,最渺小而又最伟大的事业。
不因小而损害大,不因少而损害多。抛弃大小的竞争,抛弃高下的念头,抛弃富贵的欲望,而一心一意从小事做起,就是洗厕所、扫大街,也会比别人打扫得更干净。
越是那种埋怨自己工作价值渺小的人,真正给他们一份困难的工作时,他们越是退缩而不敢接受。具有十成力量的人,去做仅仅需要一成力量的工作,其中有生命的意义和悠闲的心情。在长远的人生中,这种生命的意义和悠闲的心情对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决定性的帮助。
许多白手起家而事业有成的人,在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代就能以最高的热忱和耐心去面对上司给予他们的小工作,这是非常普遍的事实。我们不可能用数量来衡量工作的大小,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小事中寻找出大课题。
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也创造了动物,于是召开动物大会,来给动物安排寿命。
上帝说:“人的寿命是20年。牛的寿命是30年。鸡的寿命是25年。”
人说:“上帝呀,我非常尊敬您,但是我的寿命也太短了,人生的很多乐趣享受不到了。”上帝还没有说话,牛就说了:“上帝呀,我每天都要干活,您给我30年的寿命,我就要做30年的活儿,太辛苦了,能不能少点。”
鸡也说:“我每天报晓也很辛苦,能不能少点寿命。”上帝说:“好吧,牛和鸡,把你们20年的寿命给人吧。”
从此以后,人就有了60年的寿命,在前20年“像人一样”快乐地活着,下一个20年是为家庭活着,“像牛一样”辛劳,最后20年是报晓的鸡,起来得最早,叫全家人起床。
且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有些责任是因为工作、朋友而产生的。对家人的责任、有孝敬父母的责任、有养育孩子的责任,这些责任是每个人推脱不掉的,是与生俱来的。
关键的不是责任,而是在责任面前,是勇于承担呢,还是以委推脱?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创造一部分价值,担起生命的重担。事实证明,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这样,做起事情来才有质量,
一个人觉得生活越来越沉重,便去向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砂石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儿,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
哲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在人生的路上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就会有越走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种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爱情、工作、友谊、家庭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沉默不语。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另外一个人,因为他的篓可能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相反,倘若一个人的背篓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的责任和压力,那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成就,甚至,会因此而失去。
还有的人做不好事或不顺时,往往不从自身找问题,把一切问题都归于别人或客观,甚至是怨社会或者一味退缩。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善于团结大家的力量。不能尽心尽力承担责任,而是互相推托,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个老船夫有两个儿子。一天,老船夫带两个儿子出去帮助别人装运瓷器。这天遭遇顶头风,老汉便对两个儿子说:“今天光摇橹是不行了,你们上岸拉纤,我在船上掌舵,这样可以快些。”
两个儿子上了岸,一前一后拉纤,船行得果然快多了。
没过多久,老大想,平时父亲疼爱老二,我干吗要这么卖力?反正有老二出力,我少用点劲也没什么关系。他装出用力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使多大劲。
老二也想,老大吃得多,力气大,应该多出力,反正有老大出力,我少用点劲也不要紧。他也装出用力的样子,实际上一点都没有用劲。
风更急浪更高了,货船非但不向前,反而急速向后退。老汉在船上大声呼喊,让儿子用力拉纤,两个儿子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拼命地拉纤,可已来不及了。船一个劲向后退,他们被纤绳倒拉,“扑通”一声坠入了河中。失去控制的船撞在石岸上,一船瓷器被震得粉碎,船也撞坏了,老汉连连叹气。
水中的兄弟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羞愧地低下了头。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在台北和北京多所大学里也反复强调一句话:“活在责任和义务里。”他一再告诫学子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社会和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许多纷争和掠夺,少了许多奸险和罪恶,而多了一些安宁和祥和。
每个人的命运和机会都把握在个人的手上,成功者和强者就在于敢于承担责任,面对现实问题,找到差距并努力提高自己。一个人,如果不敢承担责任,那么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的头上,成功一定不是属于你。
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说:“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
即使是最卑微的职业,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一些非常擅长做家务的主妇,不管她们是烤面包、铺床铺,还是擦洗家具,都是一副乐在其中的专注神态。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做这些事,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看着她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事,看着她们那发自内心的满足,真是一种享受。
大家都知道李素丽的事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初李素丽的理想是做一名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以高考时,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是她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
落榜后的李素丽,当了一名公交售票员。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售票员的平凡而轻视这项工作。而是认真负责,尽力当好这个车厢里的主持人。
在售票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的本领。老幼病残孕,最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就主动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见到他们追车就尽量不关门等他们;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李素丽不仅百问不烦,耐心帮他们指路,还记着到站提醒他们下车;遇到堵车,她就拿出报纸、杂志给乘客看,以缓解他们焦急的心情;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及时送上一个塑料袋;遇到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赶紧从特意准备的小药箱里拿出常备的“创可贴”……热情真诚地为乘客服务的李素丽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尊敬。
从1992年起,李素丽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和奖章。这时的李素丽,你能说她比一个播音员或是主持人差吗?李素丽说,当了售票员以后,她感觉自己既是播音员,又是主持人。“如果你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那么,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一个人十分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工作内在的性质,而在于人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动机、兴趣和热情。用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激情从事工作,就一定能做出出色的工作,否则只能导致平庸。
如果你能换一种心态看待工作,不再把它看成糊口的工具,你会发现,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人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当你抱有这样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变成一种乐趣,就会有许多人愿意聘请你来做你所喜欢的事。工作是为了使自己更快乐!
正是富有诗意的心态、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生活热情,使得自己把枯燥乏味的日常工作,看成是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事业,并身体力行。
当一个人喜爱他的工作时,你可以一眼看出来。他非常投入,其表现出来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和谨慎,十分明显。而这在那些视工作为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那里,是根本看不见的。
这样的情形在办公室、商店、工厂里也经常见到。一些职员拖拖沓沓似乎连走路都费很大的劲,让人觉得,生活仿佛是个沉重负担。他们讨厌自己的工作,希望一切都快些结束,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充满热情,干劲十足,自己却总是觉得什么都单调乏味。看着这样的职员做事,简直就是受罪。
对于工作,或者说,对于做事,要充满热情。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阿拉伯人的头脑剖开来看,脑中一定有一部小小的《古兰经》。不管这个玩笑是否是真的,至少体现了一种精神,即对阿拉伯人来说,《古兰经》是他的生命的全部。所以,阿拉伯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嘴里诵的是经文,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都是依照经书上的规定。
深深的投入,是一种物我皆忘的境界。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描写的就是这种极高的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你问这位老翁钓到了多少名多少利,可能什么都没有。可独钓者钓到了他的感觉,钓到了一个物我两忘的自如、自得、和谐的极致境界。这就是“投入”,这就是追求者的情怀。如果临渊羡鱼,又怕湿脚,一辈子对事业、对情感浅尝辄止,轻飘飘地来,轻飘飘地去,最后将一无所获。要想获得钓鱼的欢乐,就必须到江边。一辈子不想耕耘的人,将永远没有收获。
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只要全神贯注,则工作上厌恶痛苦的感觉,都会消失;凡是不懂得这个秘诀的人,也就是不懂得获取成功与幸福秘诀的人,最平常的事务只要能投入,就能使之成为神圣高尚的职业。
有一位老人,他是四川大学的一位教授,他说他最大的享受莫过于焚香沐浴后,读一遍《红楼梦》。当有人问他要升官还是读“红楼”。他反复思考了以后回答说:“读‘红楼’。”全身心的投入,使他成了有名的“红学”家。这种投入是一种享受。
投入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即所谓的“如醉”、“如梦”。“如醉”,醉境造就诗人;“如梦”,梦境造就画家、雕塑家、舞蹈家,一切视觉艺术。
出神入化,超时空地“摄取”多种信息;鬼使神差,颠倒痴迷,出现一种自己都不知道的神奇力量在左右支配你!出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创造出你自己事后都莫名其妙、惊叹万分的作品,一种“不由自主、任笔挥洒”的必然状态。那就是一种潜意识被调动起来进行创作的状态,出现一种大自由、大自在的境地,这就是——潇洒。
使用如下方法,可以保证集中精神去工作:
1.使刺激引起的兴奋强烈起来
爱迪生在实验室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可是一听音乐便会呼呼大睡;苍蝇是四害之魁,瘟神之首,可是在仿生学家眼里,苍蝇竟成了“彩页”。可见,注意力与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兴趣大的事情,对人的刺激就大,兴奋程度就高,注意力就容易集中。
2.排除外界干扰
这里有两条办法可供选择,一种是闹中取静,一种是闭门谢客,像诗人普希金那样,把自己关进书房,闭门苦读。小说家契诃夫则既能在喧哗的环境里写作,更能在宁静的书屋挥笔。英国科学家培根指出,演算数学题可以使人专心,因为做数学题稍一分心,就会做错或者根本做不出。如果你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抄书吧!几张纸抄下来,注意力也就慢慢集中了。法国伟大科学家居里则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这里,高尚的志趣,顽强的意志,完全可以对注意力的集中发生巨大的作用。
3.将时间分块,在一块时间中你要保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不管你是在洗碗、打电话、上课、玩游戏、和你的朋友说话,还是阅读杂志,试着把精力只集中于一件事上。要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集中精力。你会发现有两件事开始发生。首先,你将确实在享受你正做着的,甚至是一些平常的事像洗碗或洗澡之类。当你精力集中,而不是注意力分散,这会使你完全被你所做的事情所吸引,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不管它可能会是什么。第二,你将惊异于你如此迅速和高效地把事情完成。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所以,在你生活的各个领域你的技能都有所增进,比如写作、读书、干杂活以及打电话。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犹太学者阿尔伯特·呼巴德曾说:“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由热情所促成的。”好的母亲与伟大的母亲、好的演说家与伟大的演说家、好的推销员与伟大的推销员之间的差别,时常就在于有无热情。
真正的热情不是你“穿上”与“脱去”可以适合各种场合的衣服,它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你用来打动人心的事物。它跟大声说话或多嘴无关,是内在感觉的一种外在表示。许多内心充满热情的人都相当的平静,然而他们生命中的每一种素质、每一句语言与行动都证实他们热爱生命。
热情是出自内心的兴奋,散布充满到整个的人生过程中。热情也就是内心里的光辉—— 一种炽热的、精神的物质深存于一个人的内心。
个人、团体、体育团队、公司和整个社区能培养出热情,其结果必然是积极的行动、成功的快乐幸福。这可以从体育比赛中看出来。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前总经理佛瑞德瑞克·威廉生说:“我愈老愈相信热情是成功的秘诀。”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是如果两个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热情的人将更能得偿所愿。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情,通常会胜过能力很强、但是欠缺热情的人。
热情不能只是表面现象,必须发自一个人的内心,若假装也不可能持续多久。产生持久的方法之一是定出一个目标,努力工作去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定出另一目标,再努力去达成。
有位女大学生说她是通过热情赢得工作的。她从秘书学校毕业出来,想找一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开始运用热情原则。在她去面试的途中,她给自己打气:“我要得到这个工作。”她说:“我懂这个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在到办公室途中,她一再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她充满信心地走进办公室,并且热忱地回答医生的问题,医生雇用了她。几个月以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只是给她一次礼貌的谈话而已,但是她的热情使他觉得应该试用她看看。她把热情带进了工作,从而成为一名很好的医药秘书。
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样一段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
你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
你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衰老,但是失去了热情,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情最好的赞词。培养发挥热情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了火花和趣味。
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少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面对。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路标。
因为,对工作热情,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艺术家、IT人员、图书馆管理员),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以下是培养热情的方法。
1.自我暗示
与你求助的人结成智囊团。切勿在过完一天之后才发现一无所获。你应将热情培养成一种习惯,而习惯需要不断的补给。自我暗示是培养热情的力量。随时保持积极心态,在充满恐惧、嫉妒、贪婪、怀疑、报复、仇恨、无奈的世界里不可能出现热情,它需要积极的思想和行动。
2.刺激热情
如果认为你的热情应该发生作用,而它却跟不上你在发挥其他原则方面的进度时,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刺激你的热情。
(1)热情的行动。以热情的态度参加会议,自信地和他人握手,以明确的言辞回答问题,坚定地主张你的观念和建议所具有的价值。理想的情况是以自己的热情,使这些行为都变成自动自发的反应。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执行这些行为的话,你将会看到积极的结果,而这又会再燃起热情的火花。
(2)热情的日记。当你的热情高涨时,可将它记在记事簿里,记录激发热情的环境,以及因为热情而表现出来的举动:你因为被激励而展开行动吗?你解决问题了吗?你说服某人了吗?热情就像一个螺旋,它会向内转或向外转,也会上升或下降,使你的热情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热情的螺旋转错方向时,不妨回顾一下你的记事簿。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像是拐杖一样,但如果你不出门,拐杖对你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指你知道你能做得既好又快的工作。你应该设法使它和你的明确目标发生关系,以使它能帮助你、导引你并且控制你的热情。
假如你有一家珠宝行,虽然你的责任不是照顾销售柜台,而是在后面的办公室中处理业务。但如果你对销售工作很感兴趣,这个时候你不妨站在销售的柜台边卖一些东西,以重新振奋一下你的热情。
有热情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全身心投入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