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以多胜少”的思维

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以少胜多”,古往今来,无数人迷恋它。那么,什么叫“以少胜多”呢?

有很多人期望着以少胜多,通过出奇制胜,一个妙招定乾坤,其实这是投机思维。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话:“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就可以围住对方打,轻轻松松地打一场包围战。

“五则攻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五倍,就可以正面进攻对方,正面迎击敌人。

“倍则分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两倍,就可以先把对方分段,然后一段一段地去进攻。这样就又人为地制造出实力差了,每一场战役依然有十足的把握。

“敌则能战之”,意思是:当敌我双方兵力差不多时,应该继续和对方周旋,寻找分割对方的机会。如果被对方撞上,且回避不了,再开打。

“少则能逃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多,那就躲避它,千万不可硬打。

“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高很多,那就必须主动躲远一点,千万不要让对方发现我们的踪迹。

大家仔细分析孙子的这段话就会明白,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通过一个奇谋妙计让少数人去战胜多数人,而是不断地制造多数人去攻击对方少数人的机会。

举个例子,假如对方有五万人,我有三万人,该怎么打赢对方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和对方周旋,不断地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比如找准机会,用自己的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去攻击对方一支一千人的队伍,然后不断地寻找这种能够“以多击少”的机会。

也就是说,每一场战役,都要在有十足的把握时再去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孙子兵法》里还有一句话:“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就是: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制造胜利的态势,然后向敌方挑战,而失败的军队,都是先同敌方交战,然后尽力在作战中去取得胜利。

也就是说,高手打仗,要么不打,要么有确定的把握再去打。

对一个善战者来说,战争只是一个过程,不是通过战争把敌人打败,而是确定敌人必败无疑,他才开始打。

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要胜中求战,不要战中求胜。

《孙子兵法》里还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没有勇武盖世的战功,而他既能打胜仗又不出任何闪失,原因在于其谋划、措施能够保证,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失败的敌人。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脚踏实地地积小功成大功,不投机取巧,不是机会主义。

不求一战定乾坤,但求打一仗就胜一仗,走一步就对一步。

又如,资本市场中,很多人都期待能一下猛捞一笔,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却显得特别平庸,他只是把目标定在取得超越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的业绩,集小胜为大胜。

巴菲特从未在某一年取得惊人的收益,但巴菲特几乎很少有亏损,他投资的稳健性,使他的年化收益率能够高达20%,而且保持了50多年。

在资本市场,能短期跑赢巴菲特收益率的投资者大有人在,然而能像巴菲特那样连续50年保持复利增长的寥寥无几,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所在。

不求一步跨越,但求走一步就赢一步。

《孙子兵法》里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你看到的虚的,往往是实的;你看到的实的,往往是虚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和事物本来的面目往往是相反的。

以少胜多,就是这样一个幻象。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巧妙的招数,可以“以少胜多”。

既然“以少胜多”只是一个传说,那么,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迷恋“以少胜多”呢?

因为大家都在幻想能够花小钱办大事,都想投机取巧,都希望可以四两拨千斤,都希望彩票中大奖,都期待一夜暴富……

也就是说,人人都在找捷径,人人都渴望一战成名,人人都被欲望蒙蔽了双眼。

再来对比一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三十六计》里全是诡道,是奇谋巧计,而《孙子兵法》强调的都是基础功和实力。胜利来自日积月累,而不是奇谋妙计。

真正的高手,在默默下着笨功夫。只有愚蠢的人,才整天寻找捷径。

我们还应该悟到另外一个道理:那些让大众感到平平淡淡的“现实”,大家会一直充耳不闻。相反,那些能让大众产生美好幻想的传奇或传说,却可以让大众疯狂和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