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英泰尔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37岁那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只带了干净的衣服,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这只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有漂亮的女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痛哭。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最后,麦克·英泰尔成为美国媒体中传颂的知名人物。
克服恐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改变却在一念之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恐惧和担心完全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想要驱除它必须在潜意识里彻底根除。
对于多数人尤其是心理有恐惧症者而言,与陌生人见面往往产生一些不自在的烦恼。其实胆怯无关乎个性,而往往由于接触的经验不够,进而排斥他人的情形居多。但若能进行自我训练,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即使无法改变自己的个性,也不至于以与他人接触为苦。为加强自我的信心,不妨先做心理建设,常常提醒自己多接触不寻常的人物,借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增加人生乐趣。
生活中我们与陌生人会面时之所以会感到不安,原因之一便是觉得无话可说,找不出话题的约会的确令人乏味。其实,此种想法并不正确。与陌生人会面的恐惧心理,与第一次尝试没吃过的食物有点相似,大多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不愿多接触素不相识的人。如此又怎能了解与人相交的乐趣呢?事实上,因相见而遭受严重挫伤的情形毕竟少之又少。若是因噎废食,让自己过着封闭的人生,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放开胆子与人交往,融入社会,这才是智者之举。
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使它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恐惧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伤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他们因怯懦常常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畏惧的心理,端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