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性的优点全集》(3)

《安娜·卡列尼娜》reference_book_ids":[6987309443520138247,7348306169493998654,7260811472559672359,7267077379099462668,7297184750500842506,72804545079541791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2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9,"start_container_index":52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2},"quote_content":"《战争与和平》reference_book_ids":[7341289025363250238,7294567277649726498,7259681029915413539,7259681029919607866,6867361923558542343,7259681030645222461,6988533058454457381,7259681030364204044,7348643420082031678,7259681029907024932,7316456980388793406]}],"3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3,"start_container_index":3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quote_content":"《思想的力量》reference_book_ids":[7269977125648600118]}],"24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82,"start_container_index":24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78},"quote_content":"《神曲》reference_book_ids":[7281582856885767203,7229539957566606340,7032222668996742151,7025500151074540557,7267108881745054760,717758042426312607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二篇 十一个法则,走出孤独忧郁

1 现代人大都有孤独症

卡耐基名言

1.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寂寞、孤独,是因为他不明白爱和友情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人只有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才能融入一个集体,被他人接受,得到别人的欢迎。

2.我们只有从自怨自艾的阴影中走出,大步向前地走进充满光明的人潮,才能真正克服孤独带来的各种困惑。我们应该走出去,去遇见新的人,去交新的朋友,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五年前,我的一位好朋友因为意外永远失去了她亲爱的丈夫。她天天以泪洗面,悲痛欲绝。自从意外发生的那一刻起,她便犹如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和成千上万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一样,日日夜夜挣扎在孤独的痛苦之中。一个月之后的一天夜里,她泪眼婆娑地来找我,向我寻求帮助,她带着哭声问我:“我可以做点儿什么呢?哪里是我的家?我以后的日子还会幸福吗?”

我用尽全力安慰她,努力向她解释:她现在之所以焦虑不安是因为意外失去了丈夫,年过半百之时就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另一半,这不幸的遭遇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令人悲痛难以自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忧愁、烦恼、不安、苦难也会消失殆尽,她也将在痛苦的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小幸福,开始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然而她瞪着通红的大眼睛绝望地对我说:“不!我不认为我还会幸福了。你看,我已经老了,我的孩子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我还可以去哪里呢?”我可怜的朋友患了厉害的自怜症,并且谁都不知道这种病怎样治疗才能痊愈。很多年过去了,我的朋友一直郁郁寡欢,心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记得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她这样消沉,便主动对她说:“我觉得,你不要特意引起别人的怜悯和同情。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都已经过去了。你现在应该重建自己的新生活,多出去走走,认识新的朋友,培养一个以前没有的兴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永远活在痛苦的记忆里。”她显然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一直活在她自怨自艾的痛苦里。再后来,她决定搬去和一个结了婚的女儿一起居住,她自认为她的孩子应该为她的幸福买单。

但是,事情发展得很不顺利。她和女儿都陷入了痛苦记忆的深渊,一开始只是简单地争吵,后来矛盾升级母女翻脸以至于无法继续一起生活。于是这个老妇人又搬到儿子家里一起住,依然不顺利。最后,孩子们决定给老妇人买一间公寓让她自己居住,争吵虽然没有了,但是这也没有解决老妇人的根本问题。她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公寓里,愈发孤寂。

直到有一天,她跑来向我哭诉,所有的亲人都离开她了,她的丈夫离她而去,她的孩子不和她一起居住,没有人理会她这个老妇人了。自从她丈夫离开之后,这位老妇人再也没有过过一天开心快乐的日子,她深深地认为全世界都要为她丈夫的离开负责,全世界应该为了这亏欠而补偿她。她虽然今年已经61岁了,但是情绪脆弱得像个儿童一般。她的遭遇确实令人感到同情,但是也让人看到她自私的一面。

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寂寞、孤独,是因为他不明白爱和友情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人只有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才能融入一个集体,被他人接受,得到别人的欢迎。只有尽力去做些改变,才能获得别人喜欢我们的可能。爱情、友情或是那些欢乐时光,这些都不是一张薄薄纸片上的文字所能承载的。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管是失去了丈夫还是失去了太太,活着的另一个人都有权利继续坚强地生活下去,并且要更加快乐,因为你要相信天堂里有另一个人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幸福不能依赖别人的施舍,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接纳、欢迎和喜爱。

现在我们来讲另外一个故事。

在波光粼粼的地中海水面上,有一艘美丽的游轮正在缓缓前行。游轮上既有已经结婚正在度蜜月的甜蜜夫妇,也有一些单身新贵,他们开心地跟着乐队的伴奏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位单身老妇人格外引人注目。老妇人已经六十有余,但是看起来很年轻,始终面带微笑随着音乐舞蹈。这位单身老妇人有着和我那位朋友一样的遭遇,也因为意外失去了丈夫。但是这位老妇人能够抛开伤心回忆,勇敢开始新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给她的后半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丈夫是她这一生最爱的人,曾经是她生活的中心,但是现在她深刻地明白,这一切都犹如过眼云烟。值得庆幸的是,老妇人一直有一个自己的爱好—画画,特别是水彩画。在丈夫离开之后,画画便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渐渐地,她的悲伤情绪在画画中得到宣泄和释放,终至平息。加上老妇人的天赋和努力,她的画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和认可。她也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经济上做到了完全独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人交流,甚至丧失了说出自己想法感受的能力。以前她的丈夫是她生活的重心,他们恩爱有加无话不谈,她的丈夫既是她的伴侣,又是她努力生活的力量来源。当她失去丈夫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她深知自己相貌平平,家境一般,因此在那段绝望孤独的时光里,她一直扪心自问:怎样才能让别人接纳她,需要她。

后来,她终于找到了答案—她努力把自己变成可以被人接纳的形象。她学着去奉献,而不是站在原地等着别人主动来找她。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她擦干眼角的泪水,露出灿烂的微笑,让画画占满自己的时间。她也抽空去亲朋好友家做客,努力营造欢快的气氛,但是绝不久留。没过多长时间,她逐渐成为大家欢迎的对象,有很多朋友邀请她到家里共进晚餐,还有人邀请她参加各种聚会,甚至社区会所还邀请她举办画展。她参加各种活动,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就是因为她参加了这艘游轮公司举办的“地中海之旅”,我和她才会相识。在这次旅程中,她是每一个人最想亲近的人。她不仅友善得让人无法拒绝,还识大体,绝不紧缠着人不放。整个交谈过程中,老妇人自然亲切,使人折服在她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之下。很快旅程接近尾声,在最后一晚,老妇人的船舱是整个游轮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来和她聊天,告别。老妇人自然而不做作的风格,让每个人印象深刻,并且心甘情愿与之结交。

在这次旅行中老妇人收获了很多朋友,随后她又参加了很多次这样的旅行。她深知只有自己努力迈开一大步,跨进不一样的生命之河,把自己奉献给需要的人,她才算是开始了新的生活。大家都愿意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她去的地方到处洋溢着友善的味道。

时代在进步,医学也越来越发达,可是有一种病越来越普遍,现代人都得了一种叫孤独的病。他们虽然长期处在拥挤的人群中,内心却感到深深的孤独。

加州奥克兰的密尔斯大学校长林·怀特博士曾经在一次女青年聚会的晚宴上发表了一段很吸引人的演讲。其中提到了现代人的孤独病,他说:“20世纪什么病最流行?孤独病。借用大卫·利斯曼的话说,我们这些人可以称作‘寂寞的一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性一个个汇集在一起,犹如广袤的海洋,根本无法仔细分辨身份……人类生活在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大环境中,加之政府或者企业的经营模式,人们经常需要变动工作地点—导致人们的友谊无法长久维系,整个时代就犹如进入了冰河时期,人们的内心再也感觉不到温暖,满是冰冷。”

生活在怀特博士所描绘的“勇敢的环境”里的人,才能克服孤独的恐惧。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都要努力创造和他人的温暖情谊。这情谊就像煤油灯燃烧的火苗一样,虽然只有一点儿却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我们只有从自怨自艾的阴影中走出,大步向前地走进充满光明的人潮,才能真正克服孤独带来的各种困惑。我们应该走出去,去遇见新的人,去交新的朋友,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们要开心地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给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很多资料以及数据统计都显示,大部分已婚女子都比自己的另一半寿命长。然而,当另一半过世后,这些妇人很难开始新的生活。这一点在男性身上表现出了不同,男人需要一直工作赚钱养家,这种工作需求迫使他们不得不大步向前,继续生活。在一般家庭中,丈夫比较强势,富有进取性,而妻子主要以家庭为重,相处对象也主要都是家人。这就导致女性对独立生存,追求全新生活,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但是,如果女性有了决心,勇敢地开始新生活的话,她们照样可以做到远离孤寂和痛苦。

我们所说的孤寂当然不只是针对丧夫丧妻之人,而是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而言的。无论你是英俊潇洒的单身新贵还是美丽优雅的女王,无论你是载着全家希望进城务工的打工仔还是街头穷困潦倒的流浪汉,都会尝到孤寂的辛酸。

几年前,一个乳臭未干刚拿到大学毕业证的青年,一个人来到繁华大都市纽约,准备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也为这城市增添一丝光彩。这青年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不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他对自身的条件感到十分满意。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白天他参加了一场销售会议,晚上他突然感到孤单。他不想一个人去吃饭,更不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也不想打扰那些已经结婚的好朋友。或许,我还可以帮他再加上一个理由—他嫌麻烦,不希望任何姑娘纠缠自己。

当然,他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也想早日遇到梦中情人。但是他的梦中情人绝对不能是从什么酒吧或者单身派对上随便碰到的姑娘。于是,他只能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独自抱紧被子,度过寂寞寒冷的夜晚。

我十分了解大城市的生活,有些时候比小村庄更让人感到孤独寂寞。我更了解的是,如果你在一个大城市里生活,你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交朋友,试着让你的朋友接纳你、需要你。当你想去一个大城市发展之前,请想好你以后的生活,特别是你下班之后的时间—要怎么打发你的私人时间。大家当然都想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做点什么,但是,首先你要知道如何伸出友谊的手。

其实你可以做很多事,当你第一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你可以去教堂做礼拜,找一些感兴趣的俱乐部—这些都可以帮助你认识更多的人。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还可以学习一些成人教育的课程,在学习中还能找到有着相同目标的同伴,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你经常一个人去饭店吃饭,又或者去酒吧买醉,那你理所当然得不到任何朋友。你需要做个计划并且落实,认真去做些事情。大家都知道纽约的地铁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交通网,但是如果你连一枚硬币都不投进去,就无法跨越旋转门,那再庞大的地下交通系统于你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几年前,我认识了两个迷人的姑娘,她们一起住在纽约东区的一间小公寓里。两个姑娘都年轻漂亮,还有着薪水不错的工作,她们俩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走上人生巅峰。我被其中一位姑娘的智慧所深深吸引,特别是以她这么年轻的年纪来说。她仔细安排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并详细计划了自己的未来人生。她认为这是居住在大城市的姑娘—特别是单身姑娘所必不可少的。除去上班时间,在她的业余生活里,她定期到一家教会参加各项活动。她加入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讨会,还选修了一门可以改进人的性格的课程。她工作所赚的薪水差不多都拿来与人交往,从而创造了美妙多彩的生活。

她虽然有很多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对于社交关系十分谨慎,特别是避免大量暧昧不清的男女关系。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只身到纽约,初来乍到的她也会经常感到寂寞。试问,哪个姑娘不会感到寂寞呢?但是,她和那些寂寞的男人不一样,那些男人在海里游了半天,最后却只找到一块海绵,吸饱了水的海绵早已无法吸走他们身上的寂寞。而这个姑娘知道,她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现如今,她已成为我的朋友,我们经常互相拜访。她和一位优秀的年轻律师结了婚,生活得十分快乐。她也终于实现了她想要的目标—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那另外一个姑娘呢?起初,她也感到孤单寂寞,但是她没有合理安排生活。她喜欢在酒吧或者娱乐会所结交朋友,最后也参加了一个俱乐部—帮助人们戒酒的“戒酒俱乐部”!可见恰当地安排生活是多么重要。

所以,如果你想远离孤独烦恼,你要记住:

幸福不能依赖别人的施舍,你要自己努力,去赢得别人对你的需求和爱。

2 克服忧郁,才能获得健康

卡耐基名言

1.忧郁会加快女人衰老的速度,摧残她美丽的容颜。

2.现在的社会复杂多变,我们只有在内心保持平淡波澜不惊,才能做一个正常人,不受精神疾病的困扰。

3.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战胜忧郁才能长寿。

我记得在很久之前,一天夜里,隔壁邻居来按我家的门铃,希望我们一家人可以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传染。整个纽约市有几千名志愿者去各家各户按门铃,希望大家可以接种牛痘,他只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吓坏了,大家排了好几小时的队,就是为了等待接种牛痘。接种站设立在各种场所,医院、消防队、派出所、大工厂,等等。2000多名医生护士不分昼夜地工作来帮助大家接种牛痘。为什么这样热闹呢?原因是纽约市中有8个人患了天花,其中两人已经死亡了。也就是说,总人口达800万的纽约市民中因为天花死亡了两人。

截至目前,我已经在纽约市居住了37年,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跑来按我家的门铃,然后告诉我应该预防精神上的疾病,比如说忧郁症。事实是,忧郁症这种病,在过去的37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这种危害甚至比天花还要大一万倍。

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跑来按响我的门铃告诫我: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大概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精神疾病,大多表现为精神崩溃,这种精神崩溃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忧郁及一些感情方面的冲突而引发的。这就是我写这一章节的意义,我在按你们的门铃,希望你们能得到预警。

忧郁可能造成的疾病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亚历西斯·卡雷尔博士说过:“一些商人不懂得如何抗拒忧郁,这导致了他们寿命的减少。”其实在生活中,不仅是商人,甚至于家庭主妇、木匠或者兽医……任何职业都一样,都如此。

前几年,有一次我在度假,我和戈伯尔博士坐车经过得克萨斯州及新墨西哥州。戈伯尔博士是圣塔菲铁路的医务人员,他的正式职业是海湾—科罗拉多和圣塔菲联合医院的主治医生。我们谈到了忧郁对人类的影响,他是这样说的:

在医师治疗的这些病人当中,有70%的人只需要消除自身的忧郁和恐慌,他们的病就可以痊愈。我们不应该误以为他们生病了,其实,他们的病就像你的某一颗蛀牙一样,有时候甚至还要严重数倍。而我所说的这种病,就跟一些常见的病一样,比如神经性的消化不良,或者心脏病、胃溃疡、头痛症、失眠症、麻痹症等。

这些病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也不是空口无凭。我本人就得过长达12年之久的胃溃疡。

恐慌导致我忧郁,忧郁又导致我紧张,并最终影响到我胃部的神经,于是我胃里的液体变得紊乱,胃溃疡也因此产生。

约瑟夫·蒙塔格博士在他写过的一本叫“神经性胃病”的著作中提到:胃溃疡为什么会产生?它的产生不是因为你吃了什么东西,而是因为你最近在忧郁什么。

梅奥诊所的著名医生阿尔凡莱兹博士也说过:“胃溃疡很大程度上随着你情绪紧张的高低而产生或者消亡。”

阿尔凡莱兹博士说的话已经得到了证实,他对梅奥诊所医治的15000名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大约每5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因为生理原因导致的胃病。剩下的大多数人都是由于恐慌、忧郁、仇恨、自私,以及一些其他个人现实问题,而最终导致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可能夺去你的生命。

前一段时间,我和梅奥诊所的哈罗德·哈贝恩博士通过几封信。他曾经在全美工业界医师协会的年会上为大家朗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他研究的176位平均年龄在44.3岁的工商界负责人,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以下三种疾病之一—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高血压。而这些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为生活过度紧张、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无时无刻的忧郁。试想一下,在我们身边,这些工商界的负责人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者胃溃疡,然而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45岁,可见,成功需要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换一种说法,他们可以说是在追求成功吗?一个个身患心脏病或者胃溃疡的病人可以说是成功之人吗?即使他得到了成功,赢得了世界,却也伤害了自己的健康,那对他而言,有何益处?就算他获得了全世界,他还是要每天睡在一张床上,每天还是吃三餐。就算是一个挖河渠的工人,也可以做到,而且这个工人还可能比这个有着巨大权力的负责人睡得香甜,吃得美味。如此看来,我宁愿在亚拉巴马州租一片田地,自己播种,当个农民,农闲时坐着弹弹五弦琴,也不愿意在40多岁的时候,为了管理某个投资公司或者是一家烟厂,而把自己的健康搭进去。

说起香烟,我又想起一件事。最近,一位全球知名的香烟制造商在加拿大的森林里放松的时候,突发心脏病,离世了。他虽然坐拥几百万元的财产,却在61岁时就与世长辞。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生意上的成功。

在我眼里,这个香烟大王虽然有着几百万的财富,但是他还不如我父亲成功。我父亲是密苏里州的一位普通农民,没有什么钱,但活到了89岁高龄。

忧郁可能导致一些精神和神经上的问题

著名医生梅奥兄弟宣称,在他们医院的病床上,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占一半以上。但是,当他们用强力显微镜观察,用最先进的技术检验时,他们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健康的。而我们所说的那些患者“精神上的疾病”都不是精神本身有何异常,而是患者自身的消极情绪,比如暴躁、恐慌、忧郁、颓废、悲观、失败,等等。柏拉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医生经常犯的错误是,他们只想单纯治疗患者的身体,而不想医治患者的思想。但是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更不能分开医治。

这个真理,医药科学界花费了2300年的时间才认清。我们人类目前也在发展一种全新的医学,命名为“心理生理医学”,这个医学可以用来同时治疗精神和肉体疾病。现在也正是做好这个医学理论的大好契机,目前的医学已经消除了那些严重的、由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比如说天花、霍乱、黄热病,还有以前曾把千千万万人带进坟墓的传染疾病。但是,医学界目前还不能治疗那些由情绪上的忧郁、恐慌、惊吓、暴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或者病毒引起的,跟以往的治疗有着千差万别。而这些由情绪所导致的疾病正在与日俱增,并且传播速度也很快。

有医生预计,现在的美国人中,每20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经在某段时间得过精神疾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要求服兵役的美国年轻人为例,据统计,每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因为精神失常而无法服兵役。

是什么导致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完整答案。一般情况下,是由巨大的恐惧和忧郁导致精神失常。焦虑和暴躁的人,一般很难适应现实世界,于是他们切断了跟外界环境的联系,独自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这样能解决他们担忧的问题。

当我写到这一章的时候,我书桌上有一本爱德华·波多尔斯基博士的名著《停止忧郁,换来健康》,书中提到了几个方面:

1.忧郁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运作。

2.忧郁会导致高血压。

3.忧郁造成风湿病。

4.忧郁可能引起胃部疾病。

5.忧郁会让你患上感冒。

6.忧郁与甲状腺之间的关系。

7.忧郁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还有由卡尔·明格尔博士著述的《与自己作对》,这本书也讨论了忧郁。书中没有关于如何抗拒忧郁的内容,但是,有很多事例让你了解了一个真相:诸如忧郁、暴躁、憎恨、恐慌等负面情绪都在真真实实地伤害我们的健康。

忧郁的伤害力之大,甚至可以让健康强壮的人患病。距离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只剩几天时,格兰特将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格兰特围攻罗伯特·李已经有9个月了。罗伯特·李将军的部队衣衫不整,饥肠辘辘,已经被打败了。一次,兵团的大部分人都无所事事。一些人在帐篷里祈祷,他们嘶喊、哭泣,甚至看到了各种幻觉。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罗伯特·李将军派人放火烧了他的棉花、烟草仓库和兵火库,最后在熊熊大火中弃城逃跑。格兰特见此状况,乘胜追击,派兵从左右及后方包围南部联军,派骑兵在正面截击,并且破坏铁路线,缴获了给罗伯特·李送补给的车辆。

格兰特自身健康很糟糕,他患了剧烈的头疼,而且眼睛半瞎,这让他无法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他停在了一个农家。他曾在回忆录里记下了那一天:“我在一个农家过了一夜,我把双脚泡在添加了芥末的冰水里,还把药膏涂在我的手腕及后颈上,我祈祷第二天能康复。”

“第二天早上,我如愿以偿地康复了。但是帮助我康复的并不是药膏,而是一封信。”

格兰特在回忆录里继续写道,“当那个骑兵站在我面前,我的头还在剧烈地痛着,可是当我看到他带回来的信,我就立马好了。他带来了一封罗伯特·李的降书。”

显而易见,正是忧郁、紧张,以及各种不安因素导致了格兰特久病不愈。而当这些情绪消失了,他恢复了自信,一想到战争的胜利,他就好了起来。

70年后,类似的事情发生了。罗斯福总统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感到忧郁正在影响他的健康,他时常感到头晕眼花。他在日记里说,罗斯福总统想提高小麦的价格,于是在一天之内购买了440万蒲式耳的小麦,这让摩根索感到十分忧郁。他在日记里详细描写了自己的痛苦:“这件事一直没有结果,我感到头昏眼花。我回家吃了午饭,然后睡了两小时,但毫无效果。”

如果我想知道忧郁到底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不必去图书馆翻阅书籍,也不用去医院找病例。我只要坐在家里的窗户前,向外望去,就能看到这条街上的某户人家有人因为忧郁导致精神崩溃,那条街上的另外一户人家有人在炒股,股票一跌停,他体内的糖分就升高,他得了糖尿病。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当选为他故乡的市长,他对市民演讲时说道:“我很乐意用我的双手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但是我可不想让这些琐事影响我的健康。”

我有一个炒股的老邻居,他却把股票带进了他的血液,差点儿因此丧命。

忧郁还会产生关节炎及其他疾病

如果我想知道忧郁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甚至不用去看窗外各色的人家,我只要坐在我现在所处的房间里,想想这房子以前的主人—一个因为过度忧郁而生病丧命的人。忧郁容易导致关节炎、风湿病或者其他疾病,它会让你坐上轮椅。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闻名的医生,他以治疗关节炎著称,他帮大家列举了4种最容易导致关节炎的原因:

1.感情破裂,离婚。

2.财政危机。

3.孤独忧郁。

4.长时间处于生气状态。

这四种因素,不能说是导致关节炎的唯一原因,但事实上却是导致关节炎的最常见的原因。举例说明,我的一位朋友,遭遇经济危机,损失惨重。煤气公司切断了他家里的煤气,银行收回了他当时抵押贷款用的房子,他夫人也不幸得了关节炎。他夫人虽然一直在治疗,但没有痊愈,一直到他度过了经济危机,家里财务状况有了改善,他夫人的关节炎才彻底治愈。

忧郁还会让你有蛀牙。在全美牙医协会上,威廉·麦克戈尼格博士做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道:“忧郁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大家身体中钙质的平衡,这样会导致牙齿更容易得蛀牙。”麦克戈尼格博士还说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病人原本有一口好牙,后来他的夫人生了病,他很担心。他夫人住院3个星期的时间里,他长了9颗蛀牙,全都是由忧郁导致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甲状腺反应过度的病人。他战栗、颤抖,看起来好像受到了惊吓。医生告诉我,事实也确实如此。甲状腺可以保护身体规律化,一旦甲状腺失常,就会导致心跳加快,身体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必须做手术或者治疗,否则他们很可能会丧命。

前一段时间,我陪一个患病的朋友去费城治疗。我们拜访了巴拉姆博士,他主治甲状腺疾病长达38年之久。他的候诊室里挂了一块提醒牌,是给病人们的忠告:

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

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的事物很多,有一个信仰,充足的睡眠,优美的音乐,开心地大笑。

—对自己要有信心

—每天要能睡个好觉

—聆听优美的音乐

—乐观地看待人生

健康快乐就是你的,别人夺不走。

他问了我朋友一个问题:“你的负面情绪是不是已经影响了你的健康?”他还告诫我的朋友,如果再这样忧郁下去会患上其他多种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胃溃疡都有可能。医生说:“这些疾病之间都是亲属关系。”没错,它们都是近亲,都是忧郁导致的疾病。

有一次我去采访女明星莫尔·奥伯恩,她说她从来不会忧郁,因为她知道忧郁会破坏她在大屏幕上的重要财富—她姣美的容颜。

她说,我第一次冒出进军影视圈的想法的时候,内心十分忧郁。那时我刚从印度回来,在伦敦没有一个朋友,我却想在伦敦找份工作。我见了好几个制片人,没有人愿意用我。我仅存的钱也花光了。整整两个星期,我只吃饼干和水。我被饥饿和忧郁缠身,我对自己说:“我可能是个痴心妄想的傻子,我不可能走进影视圈。我没有经验,也不会演戏,除了我这张美丽的脸庞,我还有什么?”

我抬头照了照镜子,我惊慌地发现忧郁已经对我的容颜造成了重大影响。我看着我的皱纹,还有焦虑的表情,做了个决定:“我必须立刻放弃忧郁,我目前只有这副容颜,我不能让忧郁毁了我的容颜。”

忧郁会加快女人衰老的速度,摧残她美丽的容颜。忧郁使我们的面部表情狰狞,让我们的脸上出现皱纹,让我们愁眉苦脸,头发失去光泽,严重的时候还会脱发。忧郁还会让我们的脸上生斑点、溃疡、痘痘。

美国的第一号疾病凶手就是心脏病。二战期间,大概有30万美国军人战死沙场,然而就在同一时期,心脏病杀死了200多万的平民。其中有一半人的心脏病是因为忧郁所导致的。正是因为心脏病,亚历西斯·卡雷尔博士才会告诫大家,不懂得如何抗拒忧郁的商人活得也不长。

中国人及美国南方的黑人,因为处事沉着,很少有人因为忧郁而导致心脏病。一般而言,死于心脏病的医生数量是农夫的20多倍。医生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下,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大。

威廉·詹姆斯说:“也许上帝会原谅我们的过错,但是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却不会原谅。”

又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真相:世界上每年因为自杀死亡的人数,远远多于各种常见疾病的人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多数都是因为忧郁。

古代,残暴的将军折磨战俘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俘虏捆绑起来,放置在一个不断滴水的袋子下面。水一滴,两滴,三滴,不间断地滴着,这些水珠滴在战俘的头上,就像是棒子敲击的声音,最后战俘都精神失常了。这种残忍的手段,在西班牙宗教法庭及希特勒手下的德国集中营中都被使用过。

忧郁和这水滴一样,不停地往下滴,最后导致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个乡下孩子,我在密苏里州,星期天礼拜的时候听牧师讲述地狱烈火,我被牧师的描述吓得惊魂难定。但是牧师从来没有说过,因为忧郁导致的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比地狱烈火更恐怖。如果一个人长期忧郁下去,有可能会患上一种痛苦的疾病:狭心症。

这种病发作起来很恐怖,它会使你痛得放声大叫。在你的尖叫面前,但丁的《地狱篇》都不值一提。等到那时候,你很可能就会告诉自己:“啊,上帝!啊,上帝!我只希望自己能好起来,我再也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忧郁了!再也不会了!”我说的这些话,一点儿也不夸张,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你的家庭医生。

你热爱你的生命吗?你想健康永存长命百岁吗?下面就是我给你们的忠告。在这里,我再一次引用亚历西斯·卡雷尔博士的话:“现在的社会复杂多变,我们只有在内心保持平淡波澜不惊,才能做一个正常人,不受精神疾病的困扰。”

你能否在当代混乱的都市中永葆内心的平淡宁静?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那答案是“可以的”,你可以做到。我们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比自己所认为的更坚强更勇敢。我们有许多内在力量深埋在体内,等待着被挖掘。梭罗在他的论著《狱卒》里写道:

最振奋鼓舞人心的就是一个人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善他的生活……如果一个人能够饱含信心向他的目标努力,下定决心过他目标里的生活,那他一定会成功。

我知道,这本书的很多读者都有奥尔嘉·加维的那种顽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内在力量。她居住在爱达荷州,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她发现自己还能抑制忧郁。我相信阅读本书的你和我,都能像她一样,只要我们听取这本书里大家给我们的忠告。下面是奥尔嘉·加维讲述的自己的故事:

8年前,所有医生都宣布我临近死亡,慢慢地痛苦地死于癌症。就连国内最有名的医生—梅奥兄弟也证实了。我感到天昏地暗,死亡渐渐向我逼近。但是我还很年轻,我并不想死,我很绝望,我给我的医生打电话,我向他哭诉我的绝望。他带着不耐烦的语气对我说:“你是怎么回事,奥尔嘉?你应该充满斗志!你如果像这样一直哭下去,你肯定会死。你是碰上了最坏的情况,但是你不能消沉,你要努力面对现实,停止忧郁,然后找点儿事情做想想办法。”就在那一刻,我把指甲掐进自己的肉里,立下誓言:“我再也不会让自己忧郁了,我要告别哭泣,我现在需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就是,我不能输,我要赢,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我的病情特殊不能用镭照射,每天只能用X光照射10分钟,连续照30天。医生每天为我延长时间,照射14分钟,连续照了49天。我的骨头穿过我瘦弱的身体而突起,我的双脚像铁球,每走一步都很痛苦,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忧郁,我没有哭过一次。我总是面带微笑,勉强出来的微笑也是微笑。

我不傻,当然不会以为微笑就能治愈我的癌症。但我确实相信,快乐积极的精神状态能帮助我抵御疾病。事实是,我奇迹般地康复了。在康复之后的这几年里,我十分健康,这还要归功于医生的那句话—“你要努力面对现实,停止忧郁,然后找点儿事情做想想办法”。

在这一章快写完的时候,我还要再次重复亚历西斯·卡雷尔博士的话,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战胜忧郁才能长寿。

卡雷尔说的就是我们大家,是不是?

一定是!

如果大家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请不要忘记:

消除心中的忧郁。

3 善用亚里士多德法则

卡耐基名言

1.假如一个人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以这种非常淡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的话,那么他的忧虑将在知识的光芒下了无踪迹。

2.决定一旦做出,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并且不要考虑责任问题,也不要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之前的内容提到了卡瑞尔的奇妙公式。这是不是一个万能公式呢?可不可以解决所有你担心的问题呢?不,当然不行!

那么,当你对某件事存在忧虑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也许我们要学会运用三个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分别是:

理清事实;

分析问题;

达成决议,并依决议行事。

这种方法是亚里士多德教给我们的,他自己也运用过。若要解决那些让我们觉得压抑,使我们像日夜生活在地狱里面一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遵循这些步骤。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步:理清事实。理清事实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因为,假如不先理清事实,我们就无法非常明智地解决问题。不理清事实,我们就会陷于混乱的事实中。这种方法并不是由我发明的,而是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提出来的。他曾帮助20多万名学生解决了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赫伯特·郝基斯说,世界上大部分忧虑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没有充足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他还对我说:人们忧虑的主要原因是事实混乱。比如,我如果有一个问题必须在下周二之前解决,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不会做出任何决定。在下周二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一定会集中精神搜集所有有关这个问题的事实。在这期间,我不会为这个问题发愁和难过,也不会因此而失眠,只会集中力量去弄清全部事实。等到了约定的星期二,我可能把所有的事实全部弄清楚了,如此一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为此询问过郝基斯院长,他是不是可以完全消除忧虑。他说:“没错,可以说,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可忧虑的。我还发现,假如一个人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以这种非常淡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的话,那么他的忧虑将在知识的光芒下了无踪迹。”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如何去做呢?爱迪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为了逃避思考,常常会用尽各种办法。”假如全身心地去追寻事实,我们也会和猎狗一样,去寻求我们已经想到的,忽略其他一切与事实无关的。不过,我们需要的只是与行动相符的事实—符合我们本来意愿的事实。

这也正像安德烈·马洛斯说的:“所有符合我们个人愿望的,都将是真理。而其他的,将会使我们感到愤怒。”

怪不得大家会有这种感觉,获得问题的答案非常困难。假如我们一直相信2加2等于5,那么我们岂不是连一个二年级的算术题都做不对吗?而实际上,世界上还有特别多的人在坚持说2加2等于5—或者500—把自己的和别人的日子弄得都不好过。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感情排除于我们的思想之外,就像郝基斯院长说的那样,用一种“淡然、客观”的态度去理清事实。

不过,假如我们处于担心之中,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我们处于担心、忧虑中时,我们的情绪会很激动。值得高兴的是,我找到了这两种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去清晰、客观地看清所有事实:

当我们搜集各种事实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假设这不是在为自己搜集,而是为其他人做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使情绪保持冷静、客观,并控制情绪过于激动。

我们在尝试搜集引发忧虑的各种因素时,可以假设自己是对方的律师。也就是说,我们还要寻求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那些与自己的期望相对立、自己不想面对的事实。

然后大家把这两个方面的事实全部列举出来。最后大家会发现,真理往往存在于这两个方面之间。

这就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假如不能先看清楚事实情况,你、我、爱因斯坦,甚至是美国最高法庭,都不能够对任何问题做出明智的决定。爱迪生应该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死后留下了2500本笔记本,笔记本里记满了他处理问题时搜集的情况。

所以,我们若想解决问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事实。大家都可以仿效郝基斯院长的做法,在以客观的态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实之前,先不要去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即使我们把世界上所有事实都搜集到了,但是并没有进行分析和理解,这同样对我们没有丝毫益处。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应该先将这些事实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这样的话,事情会变得容易许多。仅仅将所掌握的事实在纸上记下来,把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就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就像查尔斯·凯特林说的:“只要可以把问题说清楚,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语:“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就让我们用事实来验证这种做法的效果吧。我要讲的这件事,就是一个人如何将上面所说的方法付诸行动的。

这是关于盖伦·利奇费尔德的故事。盖伦·利奇费尔德是一个在远东地区非常成功的美国商人,我认识他好几年了。1942年,日军入侵上海,利奇费尔德当时正在中国。有一次,他在我家做客的时候,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轰炸珍珠港后不久,日军占领了上海。当时,我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日军派了一个所谓的“军方清算员”—事实上他是一个海军将领—命令我协助他来清点我们公司的财务。面对这种事,我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要么配合他们清算公司的财务,要么就算了,而算了的结果是死路一条。

我无路可走,只好按命令行事。可是,在那张将要交上去的清单上,有一笔大约75万美金的保险费,我并没有填上去。而我没有将这笔保险费填到清单上的原因是,这笔钱属于我们的香港公司,与上海公司的资产没有关系。可是,我也害怕万一日本人发现了这种事情,他们将会对我不利。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

当他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没有在办公室,而我的会计主任在。会计主任告诉我,那个日本军官大发雷霆,生气地拍着桌子骂人,还说我是强盗,是叛徒,是在侮辱日本皇军。我明白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我将会被他们关进宪兵队。

宪兵队,也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几个朋友表示宁愿自杀,也不想被关进宪兵队。我还有一些朋友,在被审问10天,受尽刑罚后,死在了宪兵队。而现在,我也可能被关进宪兵队了。

礼拜天下午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想当时我是非常害怕的。我该怎么办呢?假如当时我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一定会被吓死。而多年来,每当我担心时,我总会坐在打字机前,打下这两个问题,以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在担心什么?

我该怎么办?

我之前不会把具体的答案写出来,只是在心里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很久都不这样做了。因为我发现,当我同时把问题和答案都写出来的时候,我的思路会更清晰。所以,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直接回到了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房间,取出打字机,打下了这些内容:

我在担心什么?

我害怕明天早上会被送进宪兵队。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

我应该怎么办?

我用了几小时的时间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写下了4种我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以及每一种行动可能产生的结果。

我可以试着向那位日本海军将领解释清楚,但是他听不懂英语,如果我找来一个翻译,还有可能惹怒他,那样的话我也是必死无疑。那个海军将领非常残酷,我宁愿被送进宪兵队,也不想去向他解释。

我可以选择逃离上海。这一点应该是不可能的,他们一直在监视我,而且我进出基督教青年会都有登记,假如我逃走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抓住并枪毙。

我不再去上班,一直留在我的房间里。假如我不去上班的话,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起了疑心,就会派兵来抓我,并送进宪兵队,根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和往常一样,礼拜一早上我正常上班。可能我去上班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将领正在忙其他的,从而忘记我的那件事。即使后来他记起来了,估计也已经冷静了,就不会再来找我。如果这样,我就没事了。而即使他还来找碴儿,我还可以有机会跟他解释。所以,像根本没出任何事情一样,周一早上去公司上班,或许我还有不被送进宪兵队的机会。

等我考虑了各种情况后,我决定按第四种方法行事—和平时一样,星期一早上正常上班—然后,我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

星期一早上,当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将领坐在那里,嘴里叼着烟卷,和平时一样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一句话。万幸,6个星期以后,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被调回东京,我的担忧也宣告结束。

正如我说过的,我之所以能死里逃生,可能就是我在那个礼拜天的下午,坐下来将各种不同的情况一一写了下来,并仔细考虑每种办法所带来的后果,然后很冷静地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假如那天我不是那么做的,我的思绪将陷入混乱,或者犹豫不定,从而在关键的时候走错路。假如我那天没有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明智的选择,那个礼拜天的下午,我可能会一直焦虑不安,当天晚上我也肯定会失眠,星期一早上上班的时候,肯定会惊慌失措。仅仅这一点,就有可能使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起疑心,从而对我采取行动。

在那以后,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慢慢分析并做出理智的决定,的确是有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的目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从而经常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打转,甚至会特别难过和精神崩溃。我了解到,只要很明白、很确定地做出某种决定后,你的50%的焦虑将会消散,按照自己的决定行事之后,还可以减少40%。

可以说,按照以下4个步骤做事,将可以消减掉90%的忧虑:

清楚地列举出我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列举出我该怎么做。

我要决定该怎么做。

立刻按照自己的决定去做。

盖伦·利奇费尔德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之一,他非常真诚地告诉我,他的成功要归功于运用正视忧虑并分析忧虑的方法。

威廉·詹姆斯说:决定一旦做出,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并且不要考虑责任问题,也不要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旦你做出了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明智的决定,就要立刻付诸行动,不要折回来重新思考问题,也不要犹豫和担心。不要怀疑自己的决定,一直回头思考,将会引发对其他方面的怀疑。

我问过韦特·菲利普,一个俄克拉何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如何将决定付诸行动。他是这么回答的:“我发现,在过了某个期限之后,还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的话,肯定会造成思绪混乱。当过多的调查和思考对我们的问题不利时,也就到了我们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的时候。”

显然,第四个原则是:立刻采用盖伦·利奇费尔德的办法来消除你的忧虑。

接下来是第一个问题—我在担心什么?(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二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办?(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三个问题—我决定如何去做?(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四个问题—我何时开始做?(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4 削减忧虑四步法

卡耐基名言

1.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2.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想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4.哪种方法会被你采用?

假如你正在经商,现在你可能会告诉自己:“这个标题简直太令人无法相信了,我做生意的时间也有19年了,我想除了我,也没有谁能够说出这个答案。竟然会有人想告诉我怎么去解决生意场上一半的麻烦事,这真是无稽之谈。”

确实,他说得很有道理。要是几年前我看到类似的题目,那我的感觉跟他没什么差别。乍一看这个标题似乎能给你很多承诺,但事实上这种口头支票没什么价值。

让我们坦诚相待,好好地聊聊吧。也许对我来说,帮助你解决你生意场上一半的麻烦事确实不太现实,根据我刚才分析的结论,只有你才能做到这一点,别人都不可能。但是我可以为你做的是,给你看看别人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剩下的该怎么做就看你自己了。

在上文中我就引用过全球闻名的亚历西斯·卡雷尔博士的话,不懂得抵抗忧郁的生意人最终都活不长。

既然忧虑有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要是我能够帮你解决,哪怕只能帮你解决10%,你会不会也觉得很心满意足?会的是吧?我猜你会这么说。很好,接下来我要跟你讲一个做生意的人,他不但成功解决了一半的忧虑,而且还减少了70%的时间,这些时间原先都是用来开会或是解决他生意上的麻烦的。

我跟你说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你可以去查证,绝对不会是凭空杜撰的,如某一位名叫“琼斯”的先生或是我认识的住在俄亥俄州的某一个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他的名字是利昂·席孟金。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西蒙出版社担任高层单位主管,但是现在他是一位董事长,在纽约州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工作。我把利昂·席孟金的经验列在下面:

这15年中,每天的一半时间都被我用来开会和讨论问题。讨论的核心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还是任其发展,坐视不理。会议中大家都很紧张,即使坐在椅子上也觉得焦躁不安,难以安静下来,在办公室里不停地踱着步,彼此争论不休,谈来谈去还是不停地在兜圈子。等夜晚降临,我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我原本以为也许我这辈子都是这个样子,如果有人跟我说要是能够把在会议上用掉的时间减去四分之三,就可以减去四分之三神经上的紧张,我肯定会把他当成睁眼说瞎话、张着大嘴巴、什么都不懂的乐天派。然而,我竟然真的想出了刚好能够实现那一目标的方法。8年来我一直在用这个方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办事效率,使我更加健康,让我更加快乐。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在用魔法,但是这跟所有的变戏法是相似的,你只要弄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再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我把我的秘诀写在了下面:

首先,我马上把这15年来我们在会议中使用的程序停止掉。以前我的同事都会很郁闷,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告问题的细节,最后问一句:“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二点,我制定了一条新规则。不管对象是谁,在他们过来问我问题之前,一份书面报告是必须要提前准备好的,除此之外,在报告中,他们要回答下面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之前在开会时,关于出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般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通常我们会在会议中讨论我们的问题,但是事先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出我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我回想了以前的会议状况,对浪费在会议上那么多小时却没有真正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感到不可思议。

第三个问题:你能想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以前开会时,总有一个人率先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之后就会有人就这个方法跟他来一次大辩论,当每个人都被激怒时,讨论的焦点往往就会被转移,不在解决问题上了。当会议结束时,可以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没有被找到。

第四个问题:哪种方法会被你采用?

以前跟我一起参加会议的人,一种情况下,他们会花去几小时的时间为其担心,一直重复这样做,从来都没有全方位地想过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就在纸上写着:我建议这种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手下几乎没有人会把他们的问题拿来问我。什么原因?因为他们慢慢发现,为了能够得到上面四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得去搜集所有的事实,然后自己考虑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所有的这些步骤他们都完成了之后,他们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四分之三是没有必要再来找我商量的。原因是,就像面包从烤面包机里跳出来一样,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在他们做这些的过程中呼之欲出了。就算他们遇见了那些不得已要跟我讨论的问题,所耗费的时间跟以前相比也只不过是其三分之一罢了。通过十分有秩序和符合逻辑的讨论过程,最终得出来的结论也都相当明智。

此时此刻,在袖珍图书公司的办公室里,没有人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担忧进而展开激烈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行动。

美国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保险业巨子弗兰克·贝特吉尔告诉我,他不仅生意上的担忧减少了,而且收入还增加了,他用的也是跟上面很相似的方法。下面是他给我讲述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刚刚开始涉足保险业的时候还只是个推销员,我非常喜爱自己的工作,但是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到十分泄气。最开始时我认为我的工作一文不值,甚至想跳槽,换一份工作。我差一点儿就要辞职不干了—但是一件事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静静地坐下来,尝试找到使我忧愁烦恼的原因。

1.我问自己的第一件事是:“问题究竟是什么?”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我访问了那么多人之后依然没有良好的业绩呢?表面上看来,那些潜在顾客跟我很谈得来,我们的关系似乎还不错,但是每当最后生意快谈成的时候,那位顾客会告诉我说:“啊!贝特吉尔先生,我现在还不想那么匆忙地下单,再给我点儿时间,等你有空了再过来我们再谈,行吧?”于是我还得反复地往他那里跑,很多时间就这样被白白地浪费掉了,这让我觉得十分愤懑不平,也很沮丧郁闷。

2.我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能想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可是在解决问题之前,之前发生的事是我一定要研究的。我把过去一年以来的记录全部拿出来,仔细研究上面的数字。

结果,我惊奇地发现,本子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明白。我发现在我所推销出去的保险中,第一次见面就成交的占了70%;第二次见面谈成的保险占了23%,剩下的7%的成交时间是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等等。所有这些数据让我感到非常伤心,这太浪费时间了。换句话说,我工作时间中的一半几乎都浪费在实际上只占到7%的业务上。

3.“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我马上把第二次以后的所有访问全部都停止,把空出来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寻找新客源中。很难有人相信这样做的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均每一次赚2.8元的业绩被我提高到4.27元。

弗兰克·贝特吉尔作为美国最有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每年他的保险业绩都在100万美元以上。但是有一段时间他想过放弃保险业,辞职不干,差一点儿就屈服,与成功失之交臂。可是结果呢?他步入成功之路的原因是他会分析问题,并找出症结所在。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问题应用在自己的问题上?让我们记住以下原则,把这几个问题重复一下:

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想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哪种方法会被你采用?

5 忙碌也可驱走忧虑

卡耐基名言

1.工作—让你忙碌—是治疗精神疾病最好的药物。

2.焦虑最能影响你的时候,不是当你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

3.如果我们因为什么事而担忧的时候,让我们谨记,我们可以把工作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老偏方!

几年前的夜里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我班里一名叫道格拉斯的学生告诉我们,他的家里遭遇了很大的意外,不止一次,是两次。第一次他5岁的女儿去世了,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孩子。他和妻子一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样的打击。但是,就像他说的那样:

“10个月后,上帝又恩赐给我们另一个女儿—但是她只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5天。”

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任谁都难以承受。“我真是受不了了,”这位身为人父的人对我们说,“我寝食难安,也没办法休息和放松,我的精神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信心全无。”最后他去求助医生。一个医生主张他吃安眠药,另一个则建议他出去旅行。这两个方法他都尝试了,但是没有一个对他有所帮助。他说:“我的身体仿佛被一把大钳子夹住了,并且这把钳子越夹越紧。”那种悲痛带给他的压力—假如你也曾因为过分哀伤而失去知觉的话,你就会理解他所说的话。

但是,感激上苍,我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他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解决问题。有一天下午,我呆呆地坐着,心里替自己感到难过,他问我:“爸爸,你愿不愿意为我造一艘船?”我没心思去造一艘船。实际上,我压根儿就没心思做任何事。但是我的孩子是个非常黏人的小家伙,我只能顺他的意。

造那艘玩具船大约用了我3小时的时间,当船造好以后,我惊奇地发现用来造船的那3小时让我这数月以来第一次有了放松身心的机会。这个重大发现让我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它让我开始思考—这是我这么多个月以来第一次主动思考问题。我发现,当你忙于一些需要动脑思考和实施计划的事情时,就几乎不会再去忧伤了。对我来讲,造那艘船就把我的忧伤完全击退了,因此我决定让自己忙起来。

第二天晚上,我把屋子里的每个房间都巡查了一遍,把所有应该做的事情都写在一张单子上。有很多小物件都需要修理,比如说书架、楼梯、窗帘按钮、门锁、水龙头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两个星期之内,列下了242件需要去做的事。

过去的那两年里,那些事情大多数已经做完了。除此之外,我还给我的生活添加了许多启蒙性的活动:我加入了成人教育班,每个星期中都有两晚要去纽约市上课;我还参加了一些镇子上的活动。现在,我已经成了校董事会的主席,不仅参加了许多会议,还辅助红十字会及其他机构做慈善募集。现在我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去忧伤了。

丘吉尔在战事吃紧的时候,每天有18小时都在工作,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说了“没有时间担忧”这样的话。当有人问他有没有因为责任重大而担忧时,他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担忧。”

当查尔斯·柯特林发明汽车的自动点火器时,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柯特林一直担任通用公司的副总裁一职,负责对世界著名的通用汽车做探究,近期他才退休。但是,他过去穷困得却要把堆稻草的粮仓当作自己的实验室。家庭支出都要靠他的太太教授钢琴所赚取的1500美元。之后,他又将他的人寿保险作为抵押贷了500美元。我问他太太,她在那段时间是不是特别担忧。她告诉我:“的确如此,我甚至担心到失眠的程度,但是柯特林先生却毫不担忧。他每天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根本没有时间去担忧。”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说过:“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能够找到平静。”为什么那些地方会让他平静呢?因为那些在图书馆或实验室的人,大多数都是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不会为自己担心。那些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几乎不会出现神经崩溃的症状,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这种“奢侈”的时间。

“让自己忙碌起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它能够驱逐忧虑呢?因为存在一个这样的定理—这是心理学上发现的最根本的定理—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聪明,人类的思想都无法在同一时间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假如你此刻正依靠在椅子上,紧闭双眼,尝试着在同一时间去思考自由女神和你明早计划要做些什么事。你会发现,你只能按次序考虑其中的一件事,却不能同时思考两件事,对吗?从你的感情上来讲,也是如此。我们没办法既兴奋、热烈地去考虑做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与此同时还因为担忧而停滞不前。在同一时间里,一种情感会占据主要位置,正是这个简单的发现,让军方的心理治疗专家在战争时期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在战场上,有些人因为受了打击而退下阵来,这些人被称为“心理上的精神虚弱症”患者。军医都把“让他们忙碌起来”作为治疗方式,让这些人除了睡觉之外,时时刻刻都有事可做,比如钓鱼、打猎、玩球、拍照、种花或者跳舞等,根本不给他们留任何时间去回忆那些恐怖的经历。

现代的心理医生经常使用“职业性治疗”这个名词,其实也就是将工作作为治病的药引。这并不是新发明的方法,早在基督诞生前500年,古希腊的医生就在使用这样的方法了。在富兰克林时期,费城教友会的教徒们也会使用这种方法。1774年,有一个人来到教友会的疗养院参观,他看见了让他非常吃惊的一幕: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正在忙着纺纱织布。他以为这些不幸的患者正在被人压榨劳动力—之后教友会的人向他说明了情况,他们发现这些患了病的人只有在有事可做的时候,病情才会好转,因为干活儿可以让人的神经安定下来。

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医生都会跟我说:工作—让你忙碌—是治疗精神疾病最好的药物。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也发现了这个道理,那是当他年轻的妻子去世之后。有一天,他的太太点了一支蜡烛,用来熔化信封上的火漆,可是没想到却烧到了衣服。朗费罗听见妻子的喊叫声就马上前去抢救,但是他的妻子还是因为烧伤严重离世了。有一段时间,朗费罗无法从这次的可怖经历中解脱出来,这件事几乎使他崩溃。幸亏他还要照顾自己3个年幼的孩子。他虽然非常悲痛,但还是要既做父亲又当母亲。他带孩子们出去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还将父子之间的亲情记录在《孩子们的时间》这首诗里。他还翻译了但丁的《神曲》。这些事情累加在一起,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也让他的思想重新恢复了平静。正如班尼生在最亲密的朋友亚瑟·哈兰去世时说的那样:“我不得不让自己埋头在工作里,不然的话我会在无望中烦恼。”

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你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或者你的工作让你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把头埋在工作里”也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工作结束以后—就在我们准备要放松地享受安逸和喜悦的时刻—忧愁就会像魔鬼一样来进攻我们。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想,我们在生活中取得了怎样的建树,我们有没有步入正轨,老板今天说的那句话有没有别的用意,或者我们是不是开始掉头发了。

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脑袋经常会变成一个空洞。任何学物理的人都应该懂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真空的状态”。当一个电灯泡被打破以后,就会有空气进来,空气占据了理论上本该是真空的那一片空间。

当你的脑袋空出来一部分,其他东西就会补充进去,补充进去的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都是你的感情。为什么呢?因为担忧、害怕、厌恶、忌妒和艳羡等情绪都是由我们的思想支配的,每一种情绪都会来得比较猛烈,我们思想中一切平静、喜悦的思想和情绪都会被驱逐出去。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育学教授—詹姆斯·穆歇尔在这一方面讲解得很详细:“焦虑最能影响你的时候,不是当你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那个时候,你的思想就变得混乱起来,让你想起种种荒谬的可能性,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被放大。在这样的时候,”他接着说,“你的思想好像一辆没有装载货物的空车,横冲直撞,能摧毁所有的一切,甚至也会让自己支离破碎。驱逐焦虑的最佳途径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并非只有一位大学教授知道这个道理,也并非只有一位大学教授能把这个道理付诸实践。战争时期,我遇见一位生活在芝加哥的家庭主妇,她对我说:“驱逐焦虑的最佳途径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在从纽约回密苏里农庄的途中,在餐车上认识这位太太和她的先生的。

这对夫妇对我说,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参加了陆军。这位太太由于担心她的独生子,差点儿失去自己的健康。他现在在什么地方?他是否安全?这个时候是不是正在战场上?他会不会受伤或者死亡?

我问她,她之后是如何战胜自己的焦虑的。她告诉我:“我让自己忙碌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她辞退了女佣,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做家务忙碌起来,但是这样做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做家务的时候完全是机械化的,从来不会动脑筋去思考,因此,当我铺床和洗碗的时候依然在不停地担心。我认为,我需要找一份新工作才能让自己在每天的每时每刻都忙碌起来,这样身心两方面都不会再担心了,所以我去了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这下终于好了,”她说,“很快,我就觉得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行动的大旋涡里:我的四周全是顾客,他们向我询问价格、尺寸、颜色等问题。除了手头的工作,我没有一秒钟的时间来考虑别的事情。到了晚上的时候,我要想办法缓解自己双脚的疼痛。当我吃完晚餐后,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担忧。”

她所发现的这一点,就像约翰·考伯尔·伯斯在他的《忘记不快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的那样:“一种惬意的安全感,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因为喜悦而反应迟缓的感觉,都能让人类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获得精神上的宁静。”

如果可以做到他所说的这一点,那该是多么大的享受啊。世界著名的女冒险家奥莎·强生近期告诉我,她是怎样从焦虑和悲痛中挣脱出来的。你可能看过她的自传《与冒险结缘》。假如真的存在哪个能和冒险结缘的女人,那么这个女人只会是她。她在16岁的时候嫁给了马丁·强生,她被马丁从堪萨斯州查那提镇一路抱到非洲的原始森林。25年以来,这对来自堪萨斯州的夫妇去全世界旅行,他们在亚洲和非洲拍摄那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的影片。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四处去做旅行演讲,放映他们拍摄的那些影片。他们乘坐的从丹佛城飞往西岸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了山,她的丈夫马丁·强生当场死亡,医生断定奥莎余生只能在床上度过了。但是他们对奥莎·强生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她在3个月后就可以坐着轮椅去人前演讲了。实际上,她在那段时间里演讲达100次以上,每次都是坐轮椅去的。当我问她这么做的原因时,她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忘记悲痛和忧伤。”

比奥莎·强生早100多年发现这个道理的但尼生在他的诗句里提到:“我不得不让自己埋没在工作的海洋里,不然的话我会在绝望中挣扎。”

海军上将拜德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会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他在完全被冰雪掩盖的南极小茅屋中独居了5个月—在那里,蕴藏着大自然最古老的秘密—在冰雪的掩盖下,那里有一片无人可知的、比美国和欧洲的面积总和都要大的陆地。拜德上将一个人生活的这5个月里,周围100英里以内什么生物都没有。天气异常寒冷,当风从他耳边吹过的时候,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呼吸都被冻住了,结出了如水晶一般的冰。他在《孤寂》一书中,讲述了自己那5个月既煎熬又害怕的黑暗生活。他不得不一直工作,这样他才不会崩溃。

他说:“晚上的时候,我在灭灯之前,会给自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也就是让我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例如,一小时去检查逃生隧道,半小时去挖横坑,一小时搞明白那些盛放燃料的容器,一小时在藏有飞行物的隧道墙上挖出可以放书的地方,再花两小时时间去修理拉人的雪橇……”

他还说:“能将时间划分开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这让我有一种可以支配自己的感觉……”他又说:“如果没有这些的话,那么日子就会过得毫无目的性。然而没有目的日子会让生活土崩瓦解。”

如果我们因为什么事而担忧的时候,让我们谨记,我们可以把工作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老偏方!已经去世的理察·柯波特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说:“每当看到工作能够让很多患者恢复健康,我就会很开心。他们所得的病症是因为过度犹豫和害怕等因素。工作带给我们的勇气就好比爱默生永世不灭的自信一样。”

如果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忙碌着—要是我们悠闲地坐在那里烦恼—我们的脑海中会产生一堆被达尔文称为“胡思乱想”的东西,并且这些“胡思乱想”如同妖魔一样,能挖空我们的思想,粉碎我们的行动和信念。

我认识一位纽约的生意人,他用繁忙来驱赶自己脑海中的胡思乱想,从而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焦虑和忧伤。他是我成人教育班的一名学生,名叫屈伯尔·郎曼。他战胜焦虑的过程非常有趣,也很特别,因此下课以后我邀请他和我一同去吃夜宵。我们在一间餐馆里一直聊到半夜,说到了那些过程。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他告诉我的:

18年前,我由于焦虑过度患上了失眠症。那个时候我特别紧张,脾气也不好,并且常常感到不安。我认为自己马上就要疯掉了。

我如此焦虑是有原因的。那个时候,我是纽约市西面百老汇大街皇冠水果制品公司的财务经理。我们注资50万美元,将草莓包装在一加仑装的罐子里面。20年来,我们始终将这种一加仑装的草莓销售给冰激凌制造商。突然有一段时间,我们的销量急剧下滑,因为那些大的冰激凌制造商,例如国家奶品公司等,数量快速增加,他们为了节约时间和支出,全都开始订购36加仑一桶的桶装草莓。

我们非但无法销售出价值50万美元的草莓,并且按照签订的合约,我们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还要再买价值100万美元的草莓。我们已经从银行贷了30万美元,既没有还上钱,也不能再继续贷款了,怪不得我要开始担心了。

我赶紧去了加州华生维里我们的厂子里,想要告诉我们经理生产经营形势发生的巨大改变,希望他相信我们可能将要面临破产的厄运。他不肯相信,还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纽约的公司身上—那些不幸的业务员。

在我要求了好几天之后,我终于成功劝说他不能再这样包装草莓,并且把新的供应品放到旧金山的新鲜草莓市场上销售。如此一来几乎可以解决我们一大半的困难,按理说我不该再担心什么了,但是我无法做到。焦虑是一种习惯,并且我已经深受其害了。

我回到纽约以后,开始为所有的事担心,在意大利买的樱桃,在夏威夷买的凤梨等,我非常焦虑不安、失眠,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几乎快要疯掉了。

我在绝望中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我的失眠症被治好了,也不再担忧了。我让自己忙起来,忙得需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掉,这样就没有时间焦虑了。过去我每天工作7小时,现在我尝试着每天工作15小时到16小时。每天早上8点我就到办公室,直到半夜才回家,我接手了一些新工作,担负起新的责任,当我半夜回到家以后,总是虚脱地瘫在床上,几秒钟之后我就睡着了。

我差不多这样生活了3个月,当我改掉了焦虑的坏习惯后,又回到一天工作7小时到8小时的正常状态。这是18年之前的事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失眠和焦虑过。

萧伯纳说得很对,他把这些总结起来说:“人们发愁苦闷的原因就是有时间思考自己是不是快乐。”因此不需要去理会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碌起来,你的血液就开始流动了,你的想法也会变得敏捷—让自己一直有事可做,这是世界上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药剂。

所以,假如你想改正自己焦虑的习惯,就不要忘记:

让自己始终有事可做。

6 在今天的密封舱内生活

卡耐基名言

1.你自己以为的,并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有怎样的想法,你就是怎样的人。

2.貌似行动是随着感觉走的,实际行动与感觉是一起的,如果意志决定行动,同样也可以间接地决定感觉。

3.一旦一个人内心的态度从恐惧变为奋斗,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我曾在几年前接受了电台的采访,并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一生中什么事情给你的教训最大?”

我很轻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目前我得到的最大的教训是,人的思想非常重要。假如我对你的思想了如指掌,我肯定对你这个人很了解。我们的思想决定着我们是怎样一个人。我们的态度铸就我们的命运。爱默生曾说:“人是思想的产物。”人也不会变成其他的,不是这样吗?

我现在非常相信,我们必须面对的大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唯一问题,那就是选择正确的思想。假如我们可以做到,那么解决任何问题就会得心应手。马可·奥勒留既是统治罗马的皇帝,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说过一句很有总结性的话,同时也是决定人类命运的金言:“思想决定一切。”

假如思想是快乐的,我们肯定是快乐的。假如脑袋里充满忧愁,我们也肯定忧愁。有恐惧的思想,肯定心生恐惧。总是感觉自己生病就真的会生病。假如总是想着失败,那么我们肯定会失败。自己感觉很可怜,所有人都会远离你。诺曼·文森特·皮尔说:“你自己以为的,并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有怎样的想法,你就是怎样的人。”

你觉得我太幼稚太乐观了吗?不是,人生并不是那样单纯。其实我很想提倡把消极的态度转变为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关注问题,并不是担忧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每当我行走在纽约拥挤的街道上,与人群擦肩而过时,我会非常关注,但并没有担心。关注就是认清问题,并想办法冷静地处理问题,担心只是慌乱地在原地兜圈子。

一个人即使在非常关注一个严重问题时,仍可以昂首阔步,轻松度日,罗威尔·托马斯就做到了。和他认识我感到很幸运,而且推荐过他的影片,他和助手们为了拍摄纪录片至少去过6处战场。他拍摄劳伦斯与阿拉伯军队的纪录片,还有艾伦比占领圣地的纪录片,这些是最精彩的。题目为“巴勒斯坦的艾伦比与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演讲曾经轰动伦敦和世界各地。伦敦的歌剧节曾为他延期6周,以便他继续在皇家歌剧院讲述他惊心动魄的经历和展示影片。轰动整个伦敦后,他又在世界各地掀起一阵风暴。接着,他利用两年时间拍摄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可是不幸的事情随之而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宣告破产。当时,我们两个在一起,只能勉强吃一顿便宜的晚餐。假如托马斯没有向艺术家朋友伸手借钱,估计我们也吃不起那一顿晚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罗威尔·托马斯在债务与挫折的双重压力下,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切身问题,而不是忧愁烦恼,他明白要是自己被打倒,就会被任何一个人瞧不起,也包括他的债主。每天清晨出门的时候,他一定在胸口插一朵花,昂首挺胸地走在牛津街上,他内心充满阳光,充满勇气,与挫折抗争,在他看来,挫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假如你想登上成功的最高点,这将是一种有必要的磨炼。

我们的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理能力。哈德费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在书中写道:“我邀请3个人,利用测力计来测试他们的心理对生理的影响。”他要求他们用尽全力握住测力计,而且分别给他们3种不同的情景。

在正常而且清醒的情况下,他们的平均抓力可以达到101磅。

接着对他们进行催眠,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很虚弱时,抓力仅有29磅—约为正常体力的三分之一(三位中有一位是拳击冠军,催眠时告诉他很虚弱,他就感觉自己手臂变得和婴儿的一样瘦小)。

第三次测试中,依然催眠,让他们知道自己都非常强壮,平均抓力竟然达到142磅,当积极有力的思想充满他们的内心时,平均每人竟然提升了大约50%的体力。

这就是心理态度对生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为了证明思想的影响力,我来讲述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我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本书,但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讲一下。

那是10月的一个夜晚,内战刚刚结束,有一个流浪的女人茫然地游荡在大街上,她就是格洛佛太太,她在韦伯斯特太太的家门口停下(韦伯斯特是一位退休的船长),接着开始敲门。

韦伯斯特太太打开门后,看见一位可怜瘦小的流浪女,体重还不到100磅,全身皮包骨头。流浪女解释说,她一直想找个落脚处休息,然后想办法解决一个时刻困扰她的问题。

韦伯斯特太太说道:“那你进来吧,只有我一个人住在这座大房子里。”

后来,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正好从纽约过来度假,看见了格洛佛太太在这里,立刻咆哮道:“我可不想看见一个无所事事的懒人住在家里!”他把这个可怜的流浪女赶了出去,她呆呆地在雨里站了几分钟后,只好在街上随便找个避雨处。

这个故事之所以惊人,是因为被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比尔·安利斯赶走的“流浪女”,后来竟然成为世界上一位非常有思想影响力的女性:玛丽·贝克·安迪。她就是基督科学教派的创始人,拥有几百万的信徒。

但是,在当时她的内心只有无尽的伤痛、忧愁和悲哀。第一任丈夫刚刚结婚后就去世了,她又被第二任丈夫抛弃,不过第二任丈夫和有夫之妇产生感情后,最终死在贫民窟。她还有一个儿子,可是因为病痛和贫困,她只好把4岁的儿子送给了别人,于是,她和儿子失去了一切联系,31年未曾见过一面。

几年来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太差,她坚持对自己的“心灵治疗科学”十分感兴趣,但是,真正的人生转折是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独自在街上踱步,突然滑倒在结冰的人行道上,随即摔得不省人事。她的脊椎严重受伤,以至于全身痉挛,连医生都宣告她的生命即将结束,即使奇迹出现,她的身体也是终生瘫痪。

玛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到来,这时,她打开《圣经》,她觉得是圣灵在引导,让她看到《马太福音》里的一段话:

因此,他们带着一位躺在床上无法行走的人来到耶稣面前……耶稣告诉他:“孩子,健康起来吧!我已经赦免你的罪行……站起来,带着你的床,赶紧回家去吧!”接着那个人就站起身回家去了。

后来她认为,耶稣的话激起了她内心的希望,那是一种强大的信念,一种治愈一切的力量,促使她“立刻下床站起来”。

玛丽说:“那次经历,教会了我怎样治愈自己还有其他人的方法—这是科学的方法,我很有把握,我清楚这都是人内心的强大力量,属于一种心理现象。”

这样一来,玛丽就成为基督科学宗教的创始人,这是一位由女性创立的伟大宗教,如今已经遍布全世界。

你现在肯定会想:“这个卡耐基一定是基督科学教派的忠实信徒。”不是,你想错了,我不是基督科学教派的信徒。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思想的伟大力量,通过这么多年教授成人的经验,我发现人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去克服忧愁、恐惧以至于更严重的疾病,而且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我明白!我确信!我亲眼目睹过数百次这种改变,经历这些,我已经对此深信不疑。

有这样一个实例,就是因为思想的力量而发生改变的惊人事件,是我的一位学员亲身经历的,他曾经因为忧愁而精神崩溃,这位学员跟我说:

我担心很多事情,担心自己太瘦弱,担心自己脱发,担心自己没钱成家,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一位好父亲,担心我爱的女友离我而去,担心自己的生活过不好,担心自己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我忧愁,因为害怕自己会得病,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只能辞职。我不停地给自己的内心施加压力,像个没有安全保险的压力锅,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除了爆发别无选择,假如你曾经精神崩溃……希望你永远不会,任何生理上的病痛都无法与心理上的痛苦相提并论。

我的情况十分严重,甚至无法与家人沟通。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内心被恐惧占满,任何一点声音都会让我心惊胆战,我谁都不想见,没有理由地,就会大哭一场。

对我来说每天都是煎熬,我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包括上帝也是,我当时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去了佛罗里达州,换一个环境,希望可以有所改变。在我上火车前,父亲递给我一封信,跟我说到了那里才可以打开。我到达佛罗里达州时,正是观光旅游的旺季,反正旅馆都是客满,我索性就租了个车房,随后到迈阿密找工作,但是没有找到,我每天就在海滩上度过,真是比在家里的状况还糟。于是我打开爸爸给我的信,上面写着:“孩子,你现在距离家1500英里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是这样吗?我明白,因为你和烦恼一起去了,其实烦恼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很健全,你不是被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打败的,而是被对这些状况的看法打败的。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你想明白了这些,我的孩子,就赶快回家吧!因为这说明你已经痊愈了。”

爸爸的这封信彻底把我惹恼了,我希望可以得到安慰,而不是什么指示,一气之下,我决定一辈子不回家,那天晚上我游荡在迈阿密的街上,途经一座里面正在做弥撒的教堂,反正没有地方去,不如进去看看,正好听见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内心要比打败一座城市更加伟大。”我坐在教堂里,听着和我父亲信上讲述的同样的道理—这股力量最终清除掉我内心的一部分困扰,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到轻松自在,我感觉自己愚蠢至极,重新认识自己,让我感觉很惊讶,原来只要改变我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而并非是改变整个世界和每一个人的思想。

第二天早晨,我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一个星期后,我重新回归工作,4个月后,我和我喜欢的并担心失去的那位女友结婚了,现在,我们拥有5个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还算顺利。精神状态很差的期间,我任职晚班工头,管理拥有18个人的小部门,现在,我是卡通公司的主管,管理拥有450人的大部门,人生越来越丰富。我清楚自己可以很好地掌握人生。即使偶尔会有一些小惶恐(每个人都会有),我知道又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接着就会恢复平静。

其实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经历过精神崩溃,因为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思想的力量完全超出身心的力量。现在我可以自如地运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现在明白我父亲是正确的,因为他说让我忧愁的不是情况本身,而是我对情况的看法。只要我真正领悟了这一点,就说明我痊愈了,而且不会再犯。

这就是那位学员的故事,此刻我深信不疑,无论我们在哪里,或者做什么,或者我们是谁,这些都不能决定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心情完全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思想。外在因素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老约翰·布朗,他曾经在美国霸占了一个军工厂,并想怂恿奴隶反叛,最后被判绞刑。他静静地坐在棺木上被送往刑场,在他身边的警长非常紧张,布朗却很平静,他看着周围的崇山峻岭和蓝天,感叹这是个美丽的国家,而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真正地看清楚过。

还有第一位到达南极的英国人—史考特,他们的返程可以说是人类所经历的最严酷的考验。路途中他们没有了粮食,燃料也所剩无几,他们无法前进,因为极地已经连续11个昼夜狂风肆虐,狂风的威力很强大,甚至能切断南极冰崖。史考特和他的队员预料自己会死,就提前准备了鸦片以便应急。鸦片能让大家躺下,永远熟睡,不会再醒来。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样,而是在欢唱中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8个月后,他们的遗体被搜索队找到,遗体上藏着一封告别书,告别书将这些情况记录了下来。

假如我们内心充满勇气,而且思想平静,我们就可以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欣赏风景,在饥饿的情况下欢唱。

失明的弥尔顿早在3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真理:

心灵,就是自己的殿堂,

它可以是地狱中的天堂,

也可以是天堂中的地狱。

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一真理的最好证明人。集荣誉、权力和财富于一身的拿破仑说:

在我的生命中,快乐的日子加起来还不足6天。

再看看海伦·凯勒,她是一位聋哑人,又是盲人,却在她的书中写道:

我发现人生竟是如此美丽!

活了半辈子,如果我真的有什么领悟的话,那就是:“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平安。”

我在回忆爱默生短文《自我依赖》的美丽结尾:

因为一次政治性的胜利,所以地产收益提高,你身体痊愈,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来了,或者其他外界因素,让你士气大增,你觉得好日子马上就来,但不要轻易相信,世事并不是这样,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平安。

爱比克泰德是斯多亚学派的宗师,他告诉我们,摒除坏的思想,比切除身上的毒瘤更加重要。

爱比克泰德是在19世纪前说出的这样的话,不过现代医学依然赞同他的说法,罗宾森医生讲过住在霍普金斯医院的5位病人,其中4位都受到压力和心情的影响,那些器官失调之类的病更是这样,他说:“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在生活中不会调节情绪所致。”

蒙田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最信奉的一句话是:“打败人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对事件产生的看法。”而对事件产生的看法完全由自己决定。

我究竟在做什么?当你情绪失控,神经紧张,我依然会说,你改变一下你的心理态度可以吗?就是这样!除了这些,也许我还可以告诉你如何去做,但是并没有什么捷径。

实用心理学的顶级大师威廉·詹姆斯,他曾有这样的体会:

貌似行动是随着感觉走的,实际行动与感觉是一起的,如果意志决定行动,同样也可以间接地决定感觉。

意思就是,虽然我们的情绪无法随着决定立即改变,不过我们的确可以改变行动。当我们的行动改变时,就能有效地改变感觉。

他这样解释道:“假如你不开心,那么,能让你开心的办法就是轻松地坐直身体,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说话和行动。”

这个简单的办法真的有用吗?你不妨亲自试一下。先让自己的嘴角上扬,露出快乐的表情,肩膀放松,开始深呼吸,接着高歌一曲。假如不会唱,也可以吹口哨,不会吹,就哼歌,马上你就会领悟威廉·詹姆斯的话的意思,假如你的行为充满快乐,那么内心就不会充满忧郁。

这点小真理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出现奇迹。

我有一位加州的女性朋友,要是她知道这个小真理,一天内就能消除她的心理障碍。她年纪大了,丈夫不在了—我觉得这很值得同情—可是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当然不快乐,假如你向她问好,她就回答:“嗯,我还好啊!”但她的脸部表情和声音都在说:“噢,天呀!我是如此倒霉!”她好像是在嫉妒你太快乐。其实,比她不幸的女人有很多:她丈夫留给她一大笔遗产,够用一辈子了,她的子女给了她一个家,但是我几乎看不到她笑,她埋怨她的3个女婿小气—即使她总是在他们家居住几个月的时间,她还埋怨她女儿不给她送礼物—虽然都是她自己管钱。“这是我自己养老的钱!”她真是过分。非得这样做吗?最不幸的是,她完全能够成为受人尊敬的慈祥长辈,是她自己要变成忧愁痛苦的老妇人,这完全取决于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行动,只要做出开心的样子,稍微付出一点儿爱心,而不是把自己束缚在忧愁的深渊里。

恩格勒特先生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真理。10年前恩格勒特先生受猩红热病痛的折磨,痊愈后,竟然又得了肾炎,他到很多地方治疗,偏方也用过很多,但却没有好转。

很快,他的血压升高,去接受治疗时医生告诉他,他的血压是214,他已经时日无多了。他说:

我回到家,查看了我的保险依然有效,我办了告解,接着陷入抑郁。我的不痛快很快传染了每个人,我太太和家庭每一位成员都一脸愁容,我自己更是如此。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告诉自己:“你就是一个傻瓜!你也许一年内都不会死,为什么要让整个家庭陷入忧愁中呢?”

我让自己彻底放松,脸上有了笑容,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我承认这些都是装出来的,但是我一直坚持装开心,结果这种假开心不仅感染了家人,而且帮助了自己。

首先我感觉自己比之前好了很多,就和我假装的一样开心,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直到现在—距离我的死期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不仅开心、健康地活着,而且血压也平稳了!我能确定的是:如果我总想着“快死了”,那么肯定就跟医生说的一样时日不多了。现在我的态度改变了,身体也恢复健康了。

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只要内心想着开心积极,就能延续生命,我们为何还要为一些小事情去烦恼呢?如果只要开开心心就可以创造快乐,又为何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烦恼呢?

几年前,我阅读了詹姆斯·艾伦写的《思想的力量》,其中有这样一段:

人要是改变对事和人的看法,事和人就会对他产生变化……要是一个人的想法发生很大改变,他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状况也会发生奇妙的改变。人的内心都有潜在的神奇力量,那就是自我……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人的思想提高了,才能上进,完成并解决一些事。不想提升思想的人只会在悲惨的深渊中打转。

在创世纪中,上帝赐予人类权利来统治大地,这是非常伟大的赠与,这种伟大的权利并没有激起我的兴趣,我只想统治自己,即控制自己的情绪,解除自己的恐惧,控制我的内心和思想。神奇的是,我清楚自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控制行为,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反应。

让我们永远记住威廉·詹姆斯的金言:

一旦一个人内心的态度从恐惧变为奋斗,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让我们一起为快乐奋斗吧!

让我们按照下面的思想,来换取最大的快乐,我们称这份计划为“活在当下”,我觉得它很能振奋人心,所以送出了几百份,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大部分忧愁都会消失,同时我们的快乐会增加。

活在当下。

今天我必须开心,因为林肯曾说:“大部分人都能决定自己想要的快乐。”快乐不是外界因素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的内心。

今天我要控制自己,并不是控制世界来配合自己,我必须配合我的家庭、事业和机遇。

今天我要好好爱自己的身体,我要运动,关爱它,滋养它,不让它疲惫,让它成为我心灵的天堂。

今天我要提升我的思想,我要学习,充实内心,我要阅读摘要和一些振奋人心的书。

今天我要演练我的心灵:我要为某人做一件好事,然后做两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像威廉·詹姆斯说的那样,只是为了充实心灵,不会变得懒散怠慢。

今天我要做快乐的自己,我要让自己快乐,穿着得体,举止优雅,谈吐幽默,不批评、不责怪,不抓着某人的缺点不放。

今天我要真心实意地活好这一天,不去考虑我的人生,一天12小时的工作制度是很好,但是想到一辈子都这样,难免会吓坏自己。

今天我要做计划,我要计划该做的事情,可能无法完全做到,但计划还是要有,只为避免慌乱。

今天我要让自己过得轻松愉快,给自己留出半小时去憧憬人生。

今天我要充满勇气,追求更快乐、更享受的美好,勇敢追求爱的人,相信我爱的人也会爱我。

想培养更加快乐健康的心理态度,一定要:

想开心的事情,做开心的事情,你就真的会非常开心。

7 不被小事磨灭意志

卡耐基名言

1.大多数情况下,想要战胜那些因为小事带来的烦恼,我们只需要转移自己的观点和重心就可以了—站在一个全新的、让人开心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2.我们不是都像极了那棵森林巨树吗?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也历经无数次“暴风骤雨”和“雷电”的击打,我们都挺了过来,但是心灵却被烦恼的小甲虫侵蚀—那些烦恼实际上是我们用两根手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

接下来要叙述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居住在新泽西州枫树林高地大街14号,叫作罗伯特·摩尔的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是这样的:

1945年3月的时候,在靠近中南半岛水深达276英尺的海水下面,我上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堂课。那个时候,我在一艘编号是Baya S.S.S318的潜水艇上服兵役,我们一行共有88个人,我们的雷达探测到有一支日本舰队正向我们这个方向驶来。接近黎明的时候,我们潜伏到水下开始进攻。透过潜望镜,我看到一艘护航驱逐舰、一艘邮轮,还有一艘布雷舰。我们对准那艘护航驱逐舰发射了3枚鱼雷,但是很遗憾,没有打中。这是因为鱼雷的线路发生了问题,这艘护航驱逐舰依然若无其事地前进着,忽然,那艘布雷舰直直地冲着我们开了过来(我们这时处在水深60英尺的地方,一架日本飞机发现了我们的位置,并利用无线电通知给了护航驱逐舰)。我方的潜水艇马上潜入到水深150英尺的地方,希望能够避免被对方侦测到,与此同时我们还做好了深水作战的准备,为了能够让潜水艇绝对静音,我们把电扇、冷却系统及一切发电机器统统关闭了。

“3分钟之后,令人可怕的事情全部爆发了。在我们的潜水艇附近连续爆炸了6枚深水炸弹,把我们推到了水深276英尺的海底。我们都害怕极了。因为在水深不足1000英尺的海底受到进攻是极其危险的—假如不足500英尺深,那是近乎送命的。但是我们却是在刚刚超过500英尺水深的地方遭受了袭击—在安全因素方面,这就好比是一个遭受袭击的人只站在膝盖那么深的地方。接下来的15小时中,日军不断地向我们丢放深水炸弹。要是随便有一枚炸弹在我们的潜水艇方圆17英尺的范围内爆炸的话,潜水艇都有可能被炸出一个洞来。日军投放的炸弹中有几十枚都在距离潜水艇50英尺附近的地方炸开。那个时候,我们都听从命令躺在自己的床上,这样能更好地保持冷静。我害怕得连呼吸都不顺畅了,反复地告诉自己:“这下死定了……”由于风扇和制冷系统都已经关掉了,潜水艇里面的温度达到100多摄氏度,但是我却怕得全身冰冷,虽然身上穿了毛衣和带毛里的夹克,但是还是止不住地颤抖,冷得上下牙不住打架,身上一阵一阵地冒冷汗。敌军连续进攻了15小时,最后突然停住了,很明显,那艘布雷舰已经在使用了全部炸弹后开走了。这15小时,在我看起来好像过了1500万年那么久。在这段时间里,我回忆了自己的人生,想起自己之前干过的每一件坏事,以及过去担忧过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在海军服役以前我是一家银行的小员工,那个时候我有很多烦心事:工作的时间太长了,自己没有钱买房子,没钱买新车,也没钱给我的妻子买漂亮的衣服。曾经我是那么讨厌我的老板,他总是不停地啰唆骂人!我还记起自己下班以后是多么精疲力竭,可是即便这样,回到家之后,我还是经常会和妻子因为一丁点小事打架。我还为自己额头上的一块小疤痕—那是在一场车祸之后留下的—担心焦虑过。

这些很多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在那个时候似乎是那么重要,但是当我遭遇炸弹随时可能死掉的时候,它们却是那么微小、无关紧要。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立下誓言,假如我还可以再次看见太阳和星星的话,我就永远、永远不会再担忧了。绝不!绝不!在潜水艇里的那15小时里,我所明白的道理远远多于在锡拉丘兹大学四年里从书本上学到的。

我们常常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困难,但却会被一些小事弄得无精打采。塞缪尔·佩皮斯在他的《佩皮斯日记》中讲述了他在伦敦目睹哈瑞·梵恩爵士上断头台的事。当梵恩被推上断头台之后,他没有请求饶他不死,而是拜托刽子手砍他的头时不要碰到后脖颈上那个肉瘤。

拜德将军在寒冷的南极深夜里发现了这样的事—工作人员经常会被小事搞得很烦躁。他的属下们可以忍受危险又艰难的工作,也可以承受零下80摄氏度的酷寒。但是,我知道,有好几个居住在一间房里的人之间却不讲话、不聊天,因为疑心其他人乱放东西占了自己的位置。还有一位队员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躲开另外一名队员,因为他要躲开的这个人每次吃东西都要嚼上28次才肯咽下去。

拜德说:“在极地的时候,诸如这样的小事能让那些最有纪律感的人崩溃。”

你还能再补充一点,婚姻中的小事也非常具有杀伤力,它能够造成世界上半数的人伤心落泪。

起码,这是权威人士的看法。芝加哥的约瑟夫·萨巴斯大法官,他在处理了4万多件不幸的婚姻案例后概括说道:“大多数婚姻的不幸福是来源于零零散散的小事。”纽约州的地区检察官弗兰克·S·霍根也讲过:“在刑事法庭上,普通的案件起因都是小事,在酒吧里耍威风、和他人发生口角、侮辱他人的姿势、蔑视他人的话、野蛮的行为—通常这样的小事造成了很大的冲突或者凶杀案,极少有人是罪不可赦的。但是当我们自身的形象、尊严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损害之后,就会造成半数以上让人难过的事件。”

罗斯福夫人刚结婚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厨师做不好一顿饭而担忧好几天。“但是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的话,”罗斯福夫人说,“我就会耸一耸肩膀忘记这件事情。”真是太好了,这样的情绪反应才是成熟的。甚至最专制的女皇凯瑟琳,对于厨子把饭做糟了这样的事也只是一笑而过。

有一次,我和我的妻子去芝加哥的一位朋友家里用餐。切肉的时候,他好像做错了一些小事。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并且就算我看到了,也不会在乎的。但是他的太太看见以后,立刻在我们面前跳起来怪罪他:“约翰,你是怎么回事!你看看自己在做什么!难道你一辈子也学不会怎么切肉吗?”

紧接着她对我们说:“他总是犯错,根本就是没有上心。”可能他做得的确不够好,但是,我不得不佩服他竟然能和自己的太太生活了20年那么久。打心眼儿里说,我宁可只吃两个抹有芥末的热狗—只要我吃得顺心—也不想一边听着她唠唠叨叨一边吃着北京烤鸭和鱼翅。

这件事不久之后,我和我的妻子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来吃晚餐。就在他们马上到的时候,我妻子发现有3条餐巾和桌布的颜色搭配得并不合适。后来她跟我说:“我马上冲到厨房,才想起另外3条餐巾被送去洗了。客人们已经到了门口,重新换洗是不可能的了,我着急得都快哭出来了。我那个时候就想着:‘怎么能让这么低级的错误来毁掉我整晚的心情?’后来我又想明白了,算了吧,不要在乎这些了!我就走进餐厅开始吃晚饭,并且准备好好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我宁愿让朋友觉得我是一个又懒惰又散漫的家庭主妇,也不想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神经兮兮、脾气又差的女人。并且,据我所知,根本没有任何人去在意那些餐巾。”

在法律上有这样一条名言:“法律不会去理会那些小事。”法律并不是因为那些小事制定的。所以假如一个人想要在心理上得到平静的话,就不应该为了一些小事而烦恼。

大多数情况下,想要战胜那些因为小事带来的烦恼,我们只需要转移自己的观点和重心就可以了—站在一个全新的、让人开心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我的朋友荷马·克罗伊是一位作家,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有一本叫作“巴黎见闻录”的书,他在里面叙述了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在纽约公寓里著书的时候,经常因为暖气管的热水发出的声响而烦恼,管子里面的水蒸气会咝咝作响,这让坐在书桌前著书的他非常愤怒并苦恼。

“后来,有一次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外出野营,木柴在燃烧的时候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当我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忽然发现这些声音像极了暖气水管里水蒸气的响声,既然是相同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喜欢这个,讨厌另一个?当我回到纽约公寓之后,我就对自己说:‘篝火中木柴燃烧的声音很好听,暖气管里水蒸气的声音也一样好听,我绝对可以睡个安稳觉,不必去在意这些声音。’结果我的确做到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听到这种噪声,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一切让人不开心的小事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这些事情而已,结果搞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把这些小事的重要性夸大了……”

英国的政治家本杰明·迪斯累里讲过:“人生短促,不要被小事拖累。”

“这句话,”安德烈·摩瑞斯在一本叫作“本周”的杂志上延伸说道,“帮助我度过了许多悲惨的经历: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原本应该置若罔闻、弃之不顾的小事情,搞得无精打采……仔细想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不过能活上个几十年,但是我们却把大把无法弥补的时间浪费掉了,用来为一些一年后都没有人记得的小事而烦心—简直是太不值得了!我们应该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行动、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永久不变的事业当中。因为人生短促,不要被小事拖累。”

哪怕是那些名人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向来胸怀宽广的英国作家吉卜林也曾忘记“人生短促,不要被小事拖累”的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吉卜林跟他的小舅子打了一场佛蒙特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官司—这场官司名气非常大,有一本叫作“吉卜林的佛蒙特诉讼”的著作是专门讨论这次案件的。

故事是这样的:吉卜林和一位来自美国佛蒙特州名叫凯罗琳·巴斯特的姑娘结婚了,两个人还在佛蒙特州的布兰特保罗修建了一栋非常漂亮的房子,打算在这里安度晚年。他的小舅子比提·巴斯特成了吉卜林最亲密的朋友,无论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闲暇时刻,他们总是形影不离。

后来,吉卜林从巴斯特的手上购置了一块土地,事先约定好巴斯特每个季度都能在这块地上割草。但是有一天,巴斯特发现吉卜林在这块地上建造了一座花园,他立刻愤怒到了极点,把吉卜林的屋顶一下子捣毁了,吉卜林也针锋相对地烧掉了巴斯特的房子。霎时间,佛蒙特郁郁葱葱的山顶上乌云漫天,一场“战事”随即爆发。

几天以后,吉卜林骑着自行车外出的时候,碰到了巴斯特,他坐在几匹马拉着的敞篷车里,于是,吉卜林被巴斯特狠狠地揍了一顿。这位写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人也气得头昏脑涨了,巴斯特被他一纸状书告上了法庭,法庭派人将比提·巴斯特逮捕了。接下来就开始了这场惊天大案的审判,各大城市中的各大媒体记者争相来到这个小城进行报道,这场官司很快就被传得世人皆知。这场官司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什么结果,但是吉卜林和他的妻子不得不永远离开了美国的家园。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不过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仅仅是因为一捆干草而已。

早在2400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就曾写道:“算了吧,文人雅士们,我们已经在小事上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我们的确厌烦了这类错误。

接下来这个风趣的故事是哈瑞·爱默生·富斯狄克说过的—这是一个关于一棵参天大树怎样战胜和输掉战争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子的: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半山坡上,一棵大树的残骸倒在那里。自然学家对我们说,这棵大树的残骸已经超过400年了。当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的时候,它只是一棵刚刚长出嫩芽的小树苗;当新教徒来到普利茅斯并在那里安定下来的时候,它才长到一半大小。它这漫长的一生中,曾遭遇了14次雷击和无数次暴风骤雨,它都一一战胜了它们。然而,最后却是一些小小的甲虫让它倒在了这里,这些小甲虫对它发动的进攻让它永远地倒下了。那些甲虫从它的根部开始,不断地向里侵蚀,使得它逐渐伤了元气。甲虫虽然很小,但是却不停地对它发起进攻。一棵参天大树历经了数百年的光阴,它不曾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枯竭,不曾因为闪电的击打而倒下,也不曾因为暴风骤雨的侵袭而颤抖,但是最后却败给了一小队用两根指头就能捏死的小甲虫。”

我们不是都像极了那棵森林巨树吗?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也历经无数次“暴风骤雨”和“雷电”的击打,我们都挺了过来,但是心灵却被烦恼的小甲虫侵蚀—那些烦恼实际上是我们用两根手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

前几年的时候,我去了位于大提顿国家公园的洛克菲勒中心参观,一同前去的还有怀俄明州公路局局长查尔斯·西费德先生和他的几个朋友。我乘坐的那辆车因为转错了弯而迷路,当我到达洛克菲勒中心的大门口时,其他的车子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由于西费德先生并没有这座私人公园的钥匙,因此,他就在森林里等了我们整整一个小时。森林里不仅炎热无比,而且蚊虫也特别多。即使是圣人们在那里,也会被这些可恶的蚊虫逼疯的,不过,西费德先生并没有被这些蚊虫打倒。西费德先生在等我们的闲暇,从白杨树上折下了一根树枝,用树枝当口哨。我们到达时,还在猜想他会不会正在咒骂那些可恶的蚊虫。结果,他吹口哨吹得十分尽兴。之后,我向他要来了那支口哨并留作纪念,用来怀念这个不因小事而烦扰的人。

要在烦恼侵蚀你之前,先改正爱烦恼的习惯,这里要记住一条准则就是:

不要让自己为了一些本该忽略和抛诸脑后的小事无精打采,要铭记:

人生短促,不要被小事拖累。

8 算一算事情发生的概率

卡耐基名言

1.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

2.如果我们根据概率法则考虑一下我们的忧虑是否值得,并真正做到长时间内不再忧虑,90%的忧虑就可能消除。

我的孩童时代是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里度过的。有一天,我在农场里帮母亲摘樱桃,突然开始哭泣起来,母亲赶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我抽泣着回答她:“我怕有一天我也会被活埋。”

童年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忧虑。担心暴风雨来临,被闪电劈死;生活饥寒交迫,被饿死;还害怕死后会被关进地狱里。那时有一个比我大的男孩叫山姆,他威胁我说要割下我的两只大耳朵,于是我很害怕。我还担忧将来没有姑娘子想嫁给我,我甚至会为我未来的太太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我想我们会去乡村的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然后我们一起坐在一辆马车上,那么在回庄园的路上我该对她说什么呢?到那时我会不会找不到话题呢……每当在田地里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地思索着这些“宏伟”的未来之事。

时光匆匆流逝,我却渐渐发现,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比如说,我之前说害怕暴雨闪电,可是我通过常识知道,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大约为三十五万分之一。

而对于我童年时害怕被活埋的恐惧,如今想来更是啼笑皆非。因为哪怕是在远古的木乃伊之前的时代,一个人被活埋的概率也不超过一千万分之一,可是我从前却因此而忧虑。

而因癌症死亡的概率大约是每8个人当中就会有1个,所以,当初我更应该为癌症而担忧哭泣,而不应该去考虑被闪电击中,或者被活埋。

实际上,刚刚我讲的那些故事都是年少无知时所忧虑的事情。可令人想不到的是,我们成年人的忧虑,往往也是如此荒唐可笑。如果我们根据概率法则考虑一下我们的忧虑是否值得,并真正做到长时间内不再忧虑,90%的忧虑就可能消除。

伦敦罗艾得保险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家保险公司,正是靠着人们对那些发生概率很低的事情担忧恐惧而牟取暴利。当那些保险公司和一群人打赌说他们担心的灾难几乎不会发生,那么这不叫赌局,而是保险。事实上,这件事情是以平均法则作为依据的。罗艾得保险公司已经有着200年的悠久历史了,并且它还会一直顺利运营下去,除非人们的本性改变。其实保险公司只是在替你保房子的险,保船的险,他们在利用估算概率的法则向你证实,那些灾难情况的确很少发生。

可是当我们用那些概率法则来验证自己的人生时,常常会被自己的发现惊吓到。比如说,当年推算出来自己5年之内就要打一场像葛底斯堡那样壮烈的战争,你一定会吓得魂飞魄散,然后赶紧去买人寿保险,并且会写下遗嘱,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做好安排。因为你觉得,你大概无法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下来,于是你要痛痛快快地挥霍人生。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根据概率算得,在50到55岁之间,每1000个人里死去的人数,与葛底斯堡战役中每1000名士兵中阵亡的人数相同。

那年夏天,当我在加拿大洛杉矶山区鲍湖写这本书时,遇到了赫伯特·塞林杰夫妇。塞林杰太太是一个非常平和、从容的人,我觉得她似乎从未忧虑过。有一天傍晚,我们围坐在冉冉炉火旁,我问她这一生是否忧虑过,然后她给我讲述了一个悠长的故事:

曾经,忧虑差点毁掉了我的人生。在学会克服忧虑之前,我挣扎痛苦了11年。从前的我,脾气那样坏,那样急躁。当我每个礼拜从圣马特奥乘公交车去旧金山买东西时,我都会忧虑得要命—他会不会把我的熨斗放在烫衣板上了,然后烧毁了我们的房子;我的女佣会不会丢下孩子们跑掉了;我的孩子们会不会独自跑上马路,然后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到了……每次我出去买东西时都会发愁得要命,我常常飞快地买到东西,然后冲出商店,担心地赶回家去,看看是不是一切安好。也许,这也是我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原因吧。

我的第二位丈夫是一名律师,他沉稳、冷静,从来不会失去理智地为了某些事情而忧虑。每当看到我焦虑的样子时,他都会沉着地安慰我:“不要慌,理智地判断一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要想清楚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后来有一次我们去新墨西哥州,我们从阿尔伯克基开车到卡尔斯巴德洞窟去,那天我们走了一条土路,而且半途中遭遇了一场暴风雨。

我们的汽车一直失去控制地下滑,我十分担心我们的车会滑到路边的阴沟里去,所以神色慌张,可我的丈夫不断地安慰我,他说:“放心,我们驾驶得很慢,就算汽车跌进了沟里,根据平均概率,我们也不会有事的。”他的镇定和安慰让我勇气大增,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

还有一年夏天,我们家到加拿大洛杉矶区的图坎山谷去露营。那天晚上,我们在海拔7000英尺的地方搭了帐篷,却再一次遇到暴风雨,那晚的风暴如此强烈,似乎要把我们的帐篷撕碎。帐篷在风中剧烈地摇着,声音尖锐凄厉。我当时吓坏了,我想我们的帐篷一定会被吹垮。可我的先生却异常镇定地对我说:“亲爱的,这里的印第安向导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曾在这里安营扎寨60多年都没有危险状况发生,根据事情发生的概率来看,我们今晚不会有事的;就算我们的帐篷被吹坏,我们也可以躲进别的帐篷。我们有备无患,所以你不必再担心。”听到了这些,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那一夜,我睡得很安稳。

几年前,整个加利福尼亚州被小儿麻痹症搞得鸡犬不宁,若是以前的我,一定会惊慌不安地叫起来。可是如今,先生告诉我要保持一颗安稳镇定的心,所以我们采取了一切可实施的预防措施:不让孩子们进出任何公共场所,暂时不去学校,不去电影院。等到卫生署彻底了解情况之后,我们得知即使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曾经流行的最严重的那次小儿麻痹症,也才1835个孩子患病。而在平时发病阶段,全州大约只有200到300个孩子会患病。虽然这些数字听起来依然让人难过,但是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根据以往事情发生的概率来判断,某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其实非常小。我们实在不必过于担心。

当我了解到“根据平均概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的含义时,我的90%的忧虑就消弭于无形了,于是我过去20年的时光过得格外美好而平静。

蓦然回顾那些过去的岁月,我突然发现大部分忧虑都是因此而来的。而吉姆·格兰特—纽约富兰克林市格兰特批发公司的老板也这么认为,并且为我讲述了他的顾虑:

从前我想过的那些无聊的问题,比如:火车失事怎么办?比如水果洒得满地都是怎么办?万一我的车子经过的那座桥正好倒塌了怎么办?当然,这些水果我都买了保险,可我还是会担忧,担忧自己有一天失掉水果市场,担忧自己因思虑过度而患上胃溃疡,因此我去咨询医生。医生对我说,所有的原因都要归结于我过于忧虑。

直到这时,我才开始反思,开始和自己攀谈,我对自己说:“吉姆·格兰特,你运送水果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少车了?你遭遇过很多次车祸吗?”我的答案是:“我运送过25000车水果,大概发生过5次车祸。”一共是25000辆汽车,只出过5次车祸。那么我出车祸的概率是五千分之一。如此说来,按照平均概率来计算,我出车祸的可能性只有五千分之一,那我还在担心什么呢?

然后我又对自己说:“要是桥会塌下来呢?”“那么你可曾经历过一次桥塌吗?”而答案是:“一次也没有。”所以呢,我居然为了一座根本不太可能塌的桥,和一场概率为五千分之一的车祸而担忧得患上胃溃疡,我竟然如此愚蠢!

在如今的我看来,从前的自己的确很傻。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后不再盲目地忧虑下去,而是要依据事情发生的平均概率。所以后来,我再也没有为“胃溃疡”而担忧。

我还记得当艾尔·史密斯担任纽约州长时,每当遇到政敌的言语攻击,他都会说,“让我们来看看记录……让我们来看看记录”,然后他就依据那些记录摆出了很多事实。当你再为任何事担忧时,就可以像这位睿智的史密斯州长先生这样做,翻看过去的记录,来比较一下今天的忧虑是否有意义。这也正是当年弗莱德里克·马尔施泰特害怕他自己躺在坟墓里所做的事情,他曾经在纽约成人教育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4年6月初,当时我正在999信号服务公司服兵役,那时我们刚刚抵达诺曼底,我躺在奥马哈海滩附近的一个战壕里。那个长方形的战壕看起来就像一座坟墓,尤其是当我躺在里面睡觉的时候。

当天晚上11点,德军的轰炸机突然飞过来了,漫天炸弹纷纷落下来,我吓得魂飞魄散,根本无法入睡。连续几天夜里,我都夜不安枕,痛苦得几乎崩溃。我知道这样下去的话,我整个人都会发疯的。因此我就告诉自己说:“五个夜晚都过去了,可我们还安然无恙。只有两个人被高射炮的碎片击中受了点轻伤,并不是被德军的炸弹炸到了。”

然后我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克服忧虑,我在战壕中建造了一个厚厚的木头屋顶来保护自己,又用科学方法推算了一下炸弹的扩展范围,之后我发现,只有非常不幸地被炸弹直接击中,我才有可能被炸死。而这个被直接命中的概率还不到万分之一,所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明白了这些,在敌机连续袭击的那几天夜里,我睡得都很安稳。

后来一个当过海军的人告诉我,美国海军也经常利用概率统计数字鼓舞士气。有一次他和战友们被派到了一艘油船上,当时他们都惊恐万分,因为这艘油船运输的是高辛烷值汽油,一旦被鱼雷击中就会立即爆炸,船上没有人会幸免。

为了平息士兵的恐慌,美国海军总部发布了一些十分精确的概率统计数字,指出被鱼雷击中的100艘船里,只有40艘可能沉没,而在5分钟内迅速沉到海底的只有5艘,那就是说,你有充分的时间跳下船逃生—简言之,死在船上的概率非常小。

“当我们知道这些概率后,之前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了。而且船上的其他人也都瞬间轻松了许多,我们知道由概率数字来看,我们不大可能死在这里。”住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克莱德·马斯这样对我说。

在忧虑摧毁一个人之前,要先学会戒掉忧虑,下面是第九项原则:

让我们看看从前的记录,并推算出一个平均概率,然后问问自己,你的忧虑可能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9 既来之,则安之

卡耐基名言

1.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2.快乐之道无他—我们的意志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忧虑。

在我的孩童时代,有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一间木屋的阁楼上玩耍,那是一间在密苏里州西北部的荒废的老木屋。我从阁楼上爬下来,然后站在窗栏上准备往下跳。可当我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我左手食指上戴的戒指突然钩住了一根钉子,把我的整根手指都拉脱了下来。

我当时害怕极了,惊叫着,我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后来,在我的手好了以后,我却再也没有因此苦恼过。因为我知道那样做没有意义,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而如今,我根本不会去在意,我的左手只有四个手指。

几年前我遇到一个人,那时他正在纽约市中心的办公大楼里开货梯。我发现他的左手被齐腕砍断了,我问他会不会很悲伤难过。他的回答是:“不会啊,我平时根本想不到这件事,只有在穿针的时候,我才会想起。”

我们似乎经历着类似的境遇,而不可思议的是,当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也采取同样的做法,那就是去接受适应它,或者是彻底忘掉它。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在那里的废墟上留有一行字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人生长路漫漫,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境况,既然事情已然如此,就不可能再改变了。那我们又何必强求呢?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还要逐渐适应它。否则,我们就可能因为由此带来的忧虑而毁掉我们的人生,最终让自己痛苦崩溃。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一个忠告:

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状况,接受必然的结果,是战胜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而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伊丽莎白·康钦利,她经历了很多挫折才做到了这一点。最近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在美国庆祝陆军在北非胜利的那一天,我收到了一封电报,是国防部发过来的。上面写着,我最爱的侄子在战场上失踪了。没多久,又来了一封电报,说他已经死了。

我悲痛得不能自已,曾经我觉得生命是那么美好,我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我努力把这个侄儿养大。他是那样一个美好优秀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之前的努力都如此值得……可如今呢?当我听闻他的死讯,我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值得我活下去。我开始冷淡我的朋友,忽视我的工作,我抛开了自己拥有的一切,我变得冷漠又怨恨。我不知命运为何如此不公,我的侄儿,他是那样优秀的年轻人,他还没有好好开始自己的人生,为何就战死在冰冷的战场上?我实在承受不住这个现实,我决心抛下工作,远走他乡,把自己终生藏在悔恨和泪水中。

当我在清理办公桌准备辞职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封已经被我遗忘了的信—是我那已故的侄儿几年前寄来的。那时我的母亲刚刚去世,他给我写来一封信。“我知道我们都会想念她的,”他这样对我说,“尤其是你,我相信你一定能撑得过去。我永远记得你对人生的态度,你教给我的那些美好的真谛,你说我们不管分离多远,不管身处何地,都要记得微笑。我相信这些真理一定会让你撑过去的。我也会像一个男子汉那样,承受住发生的一切事情。”

那封信我不厌其烦地读了许多遍,我甚至觉得他好像就站在我旁边,一遍遍地亲口对我说着那些话。他似乎在对我说:“为什么不像你教我的那样去做呢?无论面对什么苦难,都要坚强地撑下去!把悲伤藏在微笑底下,因为生活还在继续啊。”

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始工作。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冷淡漠然地面对生活。我不断提醒自己:“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没有办法改变它,可是我能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好好活下去。”从此,我把一切精力思想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且我时常写信给前方的战士们—那些别人的儿子。每天晚上,我还会参加成人教育班,去结交新的朋友,尝试新的事物。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变化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整日沉浸在悲伤里的人了。如今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快乐,我就像我的侄儿所期待的那样活着。

在伊丽莎白写给我的信中,我看到她已经学会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懂得了如何适应各种苦难。在人的一生中,这并不是容易学习的一课。就连那些在位的国王也常暗示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至今在已故的乔治五世的白金汉宫墙壁上还挂着这样一句话:

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错事后悔。

类似的话,叔本华也说过:

能够顺从,这是你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很显然,能让我们快乐和悲伤的并非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周遭发生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挨得住命运的挫折和悲剧,并且会努力战胜它们。可能有时我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办不到,可是当我们运用内外的强大力量来抵抗一切时,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布思·塔金顿在去世前说过:

人生加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除了一样—失明。那是我永远也没法接受的。

然而一语成谶,在他60多岁的时候,当他低头看着地上的地毯,眼前一片模糊。于是他去找了一位眼科专家,结果很不幸:他的视力衰退得厉害,有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了,而另一只眼睛离失明也不远了。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那么塔金顿是如何面对这个最可怕的灾难的呢?他是不是在想“完了,这下子我的一辈子都结束了”呢?然而并没有。甚至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到自己依然能活得很开心,他甚至还不乏幽默感。以前,如果眼前浮动的“黑斑”遮挡住他的视线,他会觉得恐惧又难过,可现在,当那些黑斑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时,他却幽默地说:“嘿,黑斑老爷爷又来了,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不知道它又要飘到哪儿去。”

后来,在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依然说:“我觉得自己可以承受失明这个事实,就像接受别的事情一样。哪怕我的五种感官都丧失了,我还是可以活在自己的思想里,因为只有透过思想我们才能够观赏世界,才能够享受生活。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一点。”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让当地的眼科医生为他做了12次手术。虽然他会害怕,但是他没有逃避,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还不如爽朗痛快地接受它。他甚至拒绝了私人病房,决定和其他病友住在一起,他面对多次手术的压力还在想着如何逗大家开心。他很清楚自己的眼睛做了些什么手术,但他只想着自己是多么幸运,他说:“多么神奇啊,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可以在眼睛这样纤细的部位做手术。”

承受着超过12次的眼部手术,经历着地狱般的苦难生活,塔金顿并没有崩溃成神经病,而是那样坦然地面对,他说:“我可不愿意把这宝贵的经验去换取一些开心的事情。”他说这件事教会了他太多,让他懂得如何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让他了解到自己竟然可以承受住生命带来的一切苦难。他终于领悟到了约翰·弥尔顿所说的那句话:“眼盲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眼盲。”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儿不可避免的现实和挫折就选择逃避、退缩,并因此而难过,我们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我曾经做过一件傻事,我试图去拒绝接受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我从心底抗拒那件事。可结果是我夜夜辗转反侧,痛苦难眠。后来,经过一年的自我炼狱,我终于接受了那早就知道无法改变的现实。

早知如此,我应该几年前就朗诵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

噢,要像树木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我曾经同牛打交道12年,却从未见过哪头母牛由于水源枯竭,天寒地冻,或是公牛追逐其他的母牛而大动肝火。面对挫折,连动物们都能平静如水,从未痛苦崩溃过,也不曾得胃溃疡或者发疯。

然而我的意思并不是在说,无论遭遇任何挫折,我们都必须逆来顺受,如此的话我们就成宿命论者了。不管面临何等境遇,只要还有补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力挽狂澜。而当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就要保持理智,善用智慧,不要顾影自怜,徒增忧愁。

哥伦比亚大学的迪安·霍克斯在去世前对我说过他的一首打油诗座右铭:

天下疾病多,数也数不了,

有的可以医,有的治不好。

如果还有医,就该把药找,

要是没法治,干脆就忘了。

当我写这本书时,我曾经拜访过许多盛名远扬的大企业家。他们大多数人都告诉我,他们可以接受这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努力让自己排解忧愁。如若不然,他们一定会被巨大的压力累垮。这里就有几个很好的例子:

遍布全国的彭尼连锁店的创始者彭尼对我说:

就算有一天我赔得一分不剩,我也不会烦恼。因为我实在不知道烦忧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我只会竭尽全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好,其他的就只好尽人事听天命了。

亨利·福特也这样告诉过我:

如果碰到了我力所不及的事情,我就让它们自己去解决。

而有一次我问克莱斯勒公司总裁K.T.凯勒先生是如何减少忧虑的,他这样回答我:

如果碰到很艰难复杂的事情,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会竭尽全力地想办法解决。要是做不成,我就会彻底忘记这件事。没有人能一眼望穿未来,所以我们根本不必为了未来担忧。影响未来的因素那么多,我们根本无法掌控,又何必担心呢?

虽然凯勒只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但他却说出了如此有哲理的一席话,他的这些话和古罗马伟大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理论如此相似,爱比克泰德先生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快乐之道无他—我们的意志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忧虑。

如果选择一位最懂得如何适应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的女人,那就一定非莎拉·伯恩哈特莫属了。在过去的50年里,她是四大洲剧院里无人可比的“皇后”—深受全世界观众爱戴的一位女演员。而她却在古稀之年,遭遇了破产的尴尬境地,而更糟糕的是,她的医生波兹教授告诉她必须要把腿锯掉。

事情是这样的,她当年横渡大西洋时遇上了一场暴风雨,她摔倒在甲板上,伤势严重,而且还患上了静脉炎、腿痉挛,剧烈的疼痛使她不得不被劝说要把腿锯掉。当医生对她直截了当地说出这句话时,本以为她会大发雷霆,然而并没有,莎拉只是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告诉他:“如果非要如此的话,那就这样好了。”

当儿子看到她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忍不住伤心地流泪。可她却挥了挥手,豁达地告诉儿子:“不要担心,我马上回来。”

被送往手术室的途中,她一直背诵着自己曾经演过的戏里的几句台词。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提起精神,而是为了让医生和护士高兴,让他们消除压力。

后来,手术顺利完成了。莎拉痊愈后,决定继续环游世界,这让她的观众继续为她痴迷了7年。

爱尔西·麦可密克也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后,我们就能省下精力去创造出一个更加多彩的生活。”

要么去无力地抵抗那些不可更改的现实,要么去努力创造自己新的生活。没有人能够两者兼顾。面对不可避免的暴风雨时你只能弯下身子适应并接受,或者是抗拒,然后被它们摧残。

而我恰好目睹过类似的经历。我在密苏里州的农场居住时,种过几十棵树,它们迅速地茁壮成长。后来下了一场冰雹,每棵树的树枝上都堆满了厚厚的冰霜,可这些树枝并没有在重压下弯下去,而是顽强抵抗着,最后由于实在承受不住而折断。可我在加拿大种下的那长达几百英里的常青树林就不同了,我从未见过那里有一棵树被冰雹压垮,因为那些树木更加聪明,懂得如何去适应重压,怎样去垂弯枝条,来面对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

“要像杨柳一样柔顺,而不要像橡树一样挺拔”,这是日本的柔道大师教给他的学生的话。

汽车轮胎如何能承受住那些经年累月的颠簸呢?最初,制造轮胎的人想要创造一种能够抵抗旅途上颠簸的轮胎,但是不久轮胎就变成了碎条。然后,他们就汲取经验,创造出了另外一种轮胎,可以吸收路面上的各种压力颠簸,后来时间证明了这样才是对的。而我们的生命旅途也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久,我们就要懂得接受吸收各种颠簸挫折。

可如果我们不肯接受这些挫折,而是一味地反抗拒绝,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心里会产生一系列的内外矛盾,我们会感到忧虑、焦急,甚至崩溃、神经质。

如果我们不仅不肯接受那些挫折苦难,还要选择逃避到角落里去,活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的话,我们可能很快就精神错乱了。

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会怀着对死亡的恐惧而犹豫,但他们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战争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要么一味抗拒逃避,最终崩溃。这里有一个关于克服恐惧的小故事,是当初威廉·卡塞纽斯在成人教育班里讲过的:

在我刚刚加入海岸防卫队时,很快就被派到大西洋边的一个岗位上。他们让我去监管炸药。这简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竟然从一个曾经卖小饼干的营业员变成了一个监管炸药的人!一想到要站在几万吨的炸药上面从事监管工作,我就觉得脊背发凉,心惊胆战。虽然我接受了两天的训练,但是新学来的这些东西却让我更加恐惧。我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那天昏暗阴冷,周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那次我被派到新泽西州的卡文角去执行任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我被安排和5个码头工人一起工作,我们负责这船上的第五号舱。他们虽然身体壮硕,却对炸药一无所知。那些炸弹重2000到4000磅,他们正在把炸弹搬运到船上,每一个炸弹都有1吨的炸药,一旦引爆结果可想而知,那艘船一定会被炸得粉碎。看到他们用两条绳索把炸弹吊到船上,我在一旁不断地安慰自己,生怕有一条绳索出故障。我的心里害怕极了,浑身战栗,双腿发软,可我又不能放弃自尊逃走。那样的话,我一定会让父母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我还可能因逃亡而被枪毙。所以,我只能默默地待在那里,心惊胆战地看着那些工人若无其事地把炸弹搬来搬去,紧张得无法呼吸。在我提心吊胆地受惊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唤回了原有的理智,我对自己说:“就算被炸死了又如何?又不会有什么感觉。这样死掉反而很痛快,总比那些癌症之类的慢性折磨好得多吧。人固有一死,而这项工作你又不得不做,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又何必贪生怕死。”

我一直这样不断劝说自己,觉得心情豁然开朗了。最终,我强迫自己克服恐惧,接受了那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段经历,如今每当我为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焦虑时,我都会想起当年的事,耸耸肩膀,告诉自己:“忘了吧,为自己欢呼三声!”

“对于必然之事,不如轻快地加以接受。”这句话是在耶稣基督出生前399年说的。而在今天这个充满忧虑的大千世界,人们比以往更需要好好去参悟这句话。

在忧虑毁灭一个人之前,他首先要学会戒掉忧虑,那么我们要记住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10 让忧虑不再来

卡耐基名言

1.学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担忧一点点,没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2.林肯认为:“一个人实在没必要把他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也不会再记仇。”

3.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境。

如果我要告诉大家如何在华尔街赚钱,恐怕超过一百万的人会蜂拥而上倾听着;如果我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记载在书里,相信这本书卖到1万美元也有人肯买。当然,我没有答案。不过我却知道有位叫查尔斯·罗伯茨的投资顾问,他道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让许多成功人士都受益匪浅。

当年我仅揣着2万美元从得克萨斯州来到纽约,那些钱是朋友托付我到股市投资用的。我本以为自己对股市知之甚广,刚开始我的确是赚了一些钱,可后来我却赔得分文不剩。

如果输掉的是自己的钱我还没有那么在乎,可是多么糟糕,我把朋友的钱也都赔光了!虽然他们依旧生活阔绰,但是我却很怕再见到他们。可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甚至还很乐观。

我决心要汲取过去的错误经验,在重回股票市场前我要透彻深入地了解股市的操纵内情。幸运的是,我和一位最成功的预测专家波顿·卡瑟斯交上了朋友,我相信从这个成功的人那里,我能够受益良多。我当然更知道,他成功的原因绝不是只靠运气和机遇。

刚开始,他询问了我过去在股市是如何做的,接下来告诉了我一个在股市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则。他说:“每当买进股票时,我都会为它设定一个不可再低的价格标准。例如,我买了每股50元的股票,我就会立刻规定它最低标准是45元。”换句话说,不管股票跌到如何地步,我都会在5元的损失范围内把它立刻卖出去。

“如果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买家,”这位专家继续向我解答,“你的赚头大约在10元,20元,甚至是50元。所以你如果把损失限定在低于5元,即使你对行情的失误超过了一半,你也会大赚一笔的。”

很快我就学会了这一方法,并且后来我一直使用,这当真令人受益匪浅,让我和我的顾客挽回了不止几万块钱。

后来我发现,这个“到此为止”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股市,我还开始把它应用在生活中任何让我感到忧虑的问题上。在我所有不快乐的事情上,我都设立了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效果简直好得不得了!

比如说,从前有一个朋友很不守时,每次和他吃饭都要等到午餐时间过去大半,于是我就用了“到此为止”的原则。我告诉他说:“以后我等你的期限是10分钟,如果你10分钟以后还没有来,我就不会再等下去了,我们的午餐约会就直接取消。”

对于“到此为止”这个原则,我真是知之恨晚,我真希望很多年前我就可以把这个原则运用到我的脾气上,我的自我适应型欲望,还有我的所有精神情感压力上。为何之前我就没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原则呢?学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担忧一点点,没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我觉得自己有一件事做得还算差强人意,那是我生命中很糟糕的一次情况—当时我几乎眼睁睁看着我的梦想,我的未来,我多年的工作都付诸东流。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刚刚而立之年时,我决定要以写小说作为我的职业。我充满信心和期待,想成为弗兰克·诺里斯、杰克·伦敦,或是哈代第二。我在欧洲居住了两年,从事着我的写作事业。虽然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期里,但是用美元在欧洲生活的开销并不是很大。我写了一本名叫“大风雪”的书,我不得不承认这个题目取得很形象,恰如所有出版商对它冷冰冰的态度一般。那时连我的经纪人都说我的作品一文不值,他对我说我丝毫没有写作的天分。这对我真是当头一棒,我茫然无措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似乎在那一刻骤然停止。我知道自己正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好几周后,我才从这种茫然沮丧中解脱出来。那时我没听说过要为自己的忧虑设定“到此为止”的原则,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做法在无形中采取的就是这种原则。那段我废寝忘食地创作小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当年我从那里出发继续前行,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但闲暇的时候就会写一些传记和非小说类的书。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得意的一个决定,每每想到此事我都会觉得欣慰,因为从那以后,我从未后悔过自己没有成为哈代第二这件事。

100年前的一个夜晚,当窗外的飞鸟在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鸣叫时,梭罗用鹅毛笔蘸着自制的墨水,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一件事情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当场或者长时期内进行交换。”

也就是说,我们若是以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作为代价来换取什么的话,我们就太愚蠢了。就像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悲哀,他们创造出了那样快乐明丽的歌词曲谱,却不知如何创造快乐的生活。他们写出了那样扣人心弦的歌剧,却不知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沙利文曾经为他们的剧院买了一张新地毯,而当吉尔伯特看到账单上的价钱时却勃然大怒,为此他们两人争吵多年,甚至终生绝交。当沙利文为歌剧谱曲之后,会把它寄给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填词之后,又要再次寄给沙利文。就连有一次他们不得不同台谢幕时,两个人也非要站到对方看不见的位置才行。或许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到此为止”的快乐原则吧,而林肯却把这个原则运用到了极致。

当时美国处在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作为总统自然树敌不少,面对那些恶意攻击他的人,他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一向认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必要把他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也不会再记仇。”

林肯这种胸怀和宽恕精神是那么伟大和难得,我多么希望我的老姑妈—爱迪丝姑姑也能够拥有。当年她和弗兰克姑父一起住在被抵押出去的农庄中,那里土地收成不好,生活拮据。可爱迪丝姑姑却是一个喜欢装饰房间的人,她总会在密苏里州马利维里的一家小杂货铺赊买一些窗帘之类的小物件。弗兰克姑父由于担心他们的债务和个人信誉,就偷偷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要再赊账给姑姑。姑姑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到现在,这件事已经快过去50年了,她还在耿耿于怀,发过好多次脾气。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已经是80岁的老太太了,我对她说:“爱迪丝姑姑,弗兰克姑父就算再惹您生气,羞辱到您的自尊,可他做错的那件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您难道还要再埋怨下去吗?”

就因为这些不快的小事,爱迪丝姑姑付出了大半生平静愉悦的心情,这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富兰克林在7岁的时候,犯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错误。那天玩具店里的一个哨子令他爱不释手,于是他没问价钱,就把所有零钱都放在柜台上,然后买走了那个哨子。“回到家之后,”70年后他这样在信里写道,“我吹着哨子兴高采烈地在屋子里转啊转,如此自鸣得意。”可当他的哥哥姐姐发现他买哨子多付了钱之后,都在戏谑嘲弄他。而他正像后来在信里所写:“我十分懊恼地痛哭了一场。”

后来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痛哭懊恼的小男孩成了举世闻名的人物,做了美国驻法国大使,他还记得当初买哨子那件事,那时他感受到的痛苦多于哨子带给他的欢乐。

富兰克林从那件事中领悟到一个道理,他说:“当我长大后,见到人类的形形色色的行为,当然也碰到了很多买哨子多付钱的人。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人们的苦难产生于他们对事物价值做出了错误估计,就好比他们也买哨子多付了钱。”

没错,当初沙利文和吉尔伯特买哨子多付了钱,我的爱迪丝姑姑也是,在很多情况下也包括我自己,甚至文坛不朽的巨匠托尔斯泰,那位写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传奇经典的伟大作家,也是如此。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记载,在托尔斯泰去世前的20年里,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受崇拜和敬仰的人物,多少人都想去他家里见他一面,听一听他的声音,甚至摸一摸他的衣角也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人视若圣谕。可谁能想到,70岁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甚至还不如7岁的富兰克林更有智慧,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便是这样的。

托尔斯泰曾与一个女子坠入爱河,他们在一起时快乐如神仙眷侣,他们还常常跪下来祈求上帝赐予他们永远安稳快乐的生活。可那个他深爱的姑娘子却天性善妒,她曾打扮成乡下姑娘,去他的所到之处,去森林里打探他。这让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可怕的争吵。甚至,那个女人会妒忌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会用枪在女儿的照片上打一个洞。她有时还会满地打滚,拿着鸦片,张着嘴巴,以自杀要挟他。这常常惹得她的孩子们躲在角落里害怕哭泣。

那么面对这件事托尔斯泰是如何解决的呢?他并没有气得跳起来,也没有砸烂家具来发泄愤怒,而是写了一本私人日记。在他的笔下,他把所有的罪行都归咎于他太太,而这个就成为了他的“哨子”。他害怕他的子女会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于是就全部推到了他太太身上。而事发之后,他太太的做法是撕碎了那本日记,然后烧成灰烬。为了报复,她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把所有罪过全都推到了托尔斯泰身上。不仅如此,在她的小说里,她把托尔斯泰写成了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男人,而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烈士,这本书的名字叫“谁的错”。

再后来,两人曾经最珍爱的家演变成了托尔斯泰笔下的“一座疯人院”。那么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呢?很显然,他们想吸引公众的目光,却更担心别人的意见。可是谁会在意这些争吵矛盾到底怪谁呢?没有人愿意浪费一分钟在托尔斯泰的家事上。而他们两个人足足浪费了50年的岁月将自己笼罩在黑暗的地狱里,他们之间没有人肯及时醒悟,让那些干戈告一段落,对彼此说:“不要再吵了,我们这是在浪费生命,多么不值得。”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境。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为自己设定适当的标准,在生活中渐渐了解到事情的价值,我们将会有一半的忧虑消弭于无形。

所以,要在忧虑摧毁你之前,先学会戒掉忧虑。下面是原则的第十一项:

那么无论何时,当我们在比较买到的东西和生活的好坏时,我们都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现在担忧的事情到底和我自己有多大关系?

2.在我的这些忧虑中,我应该如何为它设定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度,然后彻底忘掉它?

3.这个“哨子”我到底应当付多少钱,我是否已经多付钱了呢?

11 不要试着去锯木屑

卡耐基名言

1.理性地分析我们犯下的错误,从中寻找原因并获得教训,而后忘记这个错误,这是让我们的错误变得有价值的唯一方法。

2.如果你正在忧虑那些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事情,那么你就是在锯木屑。

3.面对损失,富有智慧的人向来都是愉快地想方法去弥补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而不是在那里难过悲伤。

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可以透过窗子看看外面,欣赏院子里的一些足迹—恐龙足迹。这些足迹留在石头或者石板上,原本是收藏在耶鲁大学的皮博迪博物馆里,后来被我买了下来。皮博迪博物馆的馆长还写了一封信给我,说足迹的主人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就算是白痴也不会想去改变一亿八千万年前的足迹的。但人总是这样愚蠢地去忧虑那些已经发生且也无法改变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就发生在180秒之前—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明确地说,我们可以做的是去改变事情发生后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想办法去改变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事情。

理性地分析我们犯下的错误,从中寻找原因并获得教训,而后忘记这个错误,这是让我们的错误变得有价值的唯一方法。

我明白这句话是对的,但我做事情的时候能够永远有勇气、有智慧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奇妙事。几年前,三十几块钱从我手中飞走,而我却没得到一分回报。事情是这样的:

我举办了一个成人补习班,规模很大,不少城市都设有分部,而且我还拿出不少钱去组织并进行宣传。当时,我的课程比较多,基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管理财务,而且当时我也不够成熟,没有意识到应该去找一个优秀的业务经理来管理财务方面的事情。

大约一年以后,我发现了一件令我非常震惊的事情:我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我没有获得任何利润。发现这件事后,我理应立即去做两件事:

第一,我要去学习乔治·华盛顿遇到那件事后富有智慧的行为。这位科学家辛劳了一生后拥有5万元积蓄,但这笔钱因银行倒闭全没了。有人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将一贫如洗的时候,他只是平静地回答“我知道”,然后接着教书。他选择忘掉这笔损失,而且后来一次也没有说起过。

第二,我应该理性地分析我犯下的错误,从中寻找原因并获得教训。

事实上,我不但没有做这两件事,还对此感到深深的悲伤与忧虑。之后的几个月,我都精神萎靡,无法安心入睡,体重也持续下降。我不但没有从这个错误中得到教训,还继续犯了相同的小错误。

让我承认自己曾经犯下这样愚蠢的错误其实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但是我最初就明白:“去教育20个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比自己做起来要容易多了。”

我非常期望自己也能成为纽约市乔治·华盛顿高中的学生,向保罗·布兰德威尔学习。在纽约市布朗士区生活的艾伦·桑德斯曾经接受过他的教导。

桑德斯说,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是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曾给他上过一次让他毕生难忘的课。

那时,十几岁的我经常因为各种事情而感到忧虑。我时常悔恨自己犯过的错误;考完试后,我时常无法安然入睡,会因为担心自己不及格而咬手指甲;我总是在想以前做过的事情,假设当时没有这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我总会去想那些我说过的话,心想当时本来可以说得更好。

某天清晨,我们班的学生到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授课的科学实验室上课,我们看到他在桌子边上放了一瓶牛奶。对此,我们都很困惑,不知道这与生理卫生课有什么联系。突然,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站了起来,嘴里喊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的同时一巴掌就把牛奶打到水槽里了。

接着,我们都被他叫到水槽前观察那瓶被打碎的牛奶。他对我们说:“你们要认真看一看,并且永远记住这一课—无论你们怎么忧虑、生气,这瓶牛奶都漏光了、没有了,你们无法挽救回一滴。如果动一动脑子,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那么这瓶牛奶可能就不会被摔碎。但是,现在一切都晚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忘记这件事,丢开它,然后注意避免再发生这种事。”

我虽然早就忘记了曾经学到的拉丁文和几何,但是我依旧记得这堂课。其实,我在这件事上所学到的东西比我在高中多年所学到的知识还要有用。它让我明白,尽可能不要打翻牛奶,一旦打翻了牛奶,无法挽救一滴时,只能选择把这个事情彻底忘记。

也许某些读者觉得无聊,我竟然用这么多文字来讲述这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我明白,这句话很普通,很多人也都听过,然而就算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不可否认它里面所含的智慧,这是人类传承已久的经验结晶。假如你可以阅读不同时代的伟人有关忧虑的著作,你会发现你找不到比“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以及“船到桥头自然直”更简单、更有效的老话了。我们要重视这些话,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两句话,那么我们就不必去读那些书了,此外,如果我们不能够运用它们,那么就无法让知识转变为力量。

我写这本书不是想告诉你们一些新鲜东西,而是要重申一些你们已经知道的道理,引起你们的重视,能够进一步应用那些所学到的知识。

已经去世的弗雷德·福勒·夏德是我一直都很敬佩的人,他有一种特殊的天分,能够用既新颖又吸引人的方法去说一些老生常谈的真理。弗雷德·福勒·夏德是一位编辑,在一家报社工作。某次,他去大学毕业班演讲,问学生:“锯过木头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接着,他又问:“有人锯过木屑吗?”结果,没有一个人做过这种事。

夏德先生说:“你们当中没有一个会去锯木屑,因为那些东西已经被锯下来了。同理,如果你正在忧虑那些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事情,那么你就是在锯木屑。”

我曾经问过81岁的棒球老将康尼·麦克,是否因比赛失败而忧虑过。

这位棒球老将回答:“经常会为此忧虑,不过那都是很多年前干的蠢事了。后来我发现忧虑这些事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就如同你不能去磨已经磨完的粉子,它们已经被水冲走了。”

是的,我们不能去磨已经磨完的粉子,也不能去锯已经锯下来的木屑。但是,我们可以消除脸上的苦闷和肠胃里的溃疡。去年,我和杰克·登普西在感恩节相聚吃晚餐。他在我们吃橘子酱和火鸡的时候和我提起了那场败给吉恩·滕尼从而失去重量级拳王名号的比赛。那件事曾让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比赛过程中,我忽然发现自己老了……第十个回合结束后,我依然站在台上,但也只能这么站着而已。我的脸上受了很多伤,肿得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看到滕尼的手被裁判员举起来,他胜利了……我失去了世界拳王的头衔。穿过雨幕,拨开人群,我向自己的房间走去。途中,有的人想握住我的手,有的人眼中闪着泪光。

我和滕尼在一年后又进行了一场比赛,可是并没有什么用,我还是个失败者,可能永远都是个失败者。我很难做到不去忧虑这件事,不过我告诫自己:“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不要活在过去的世界,我需要坚强起来,不能被这一次打击击败。”

杰克·登普西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只是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忧虑过去的事”吗?并不是。这样做只会让他不断记起那些忧虑的事情。他只是接受了自己的失败,然后忘记这些事情,全神贯注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他只是为各种拳击赛进行安排和宣传,举办与之相关的展览会。他只是在百老汇管理自己的大北方旅馆和登普西餐厅。他只是去做一些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让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忧虑。杰克·登普西说:“在过去的10年间我做的事情比做世界拳王要多很多,生活也好很多。”

登普西说,他读的书不多,但他总是下意识地依照莎士比亚的话做事情:

面对损失,富有智慧的人向来都是愉快地想方法去弥补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而不是在那里难过悲伤。

我在读历史和传记时总会对那些生活坎坷的普通人怀有复杂的情感,我很吃惊也很惊讶,因为他们可以忘记那些生活的不幸和忧虑继续开心地生活。

我在兴格监狱看到一件让我非常吃惊的事情:里面的囚犯似乎和自由人一样开心。当时,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时任兴格监狱狱长的刘易斯·路易斯。他对我说,这些人刚到监狱时都满怀怨恨,脾气也很糟糕。过几个月后,里面很多比较有智慧的人就会忘记这件悲伤事,选择安心地在监狱里生活,努力活得更快乐一些。路易斯狱长还说,兴格监狱里有一个在园子里工作的犯人,他能够一边唱歌一边在围墙里种植蔬菜和鲜花。

所以,为什么要白白流眼泪呢?的确,那些过错和疏忽是我们的错,但那又怎么样呢?人都会犯错的,就连拿破仑也犯过错,在他全部重要战役中有三分之一是败仗。或许,我们的平均过错纪录还没有拿破仑高呢。

而且,哪怕国王出动全国的兵力也无法挽回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因此,我们要记住第十二项原则:

不要去尝试锯木屑,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