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5章

第6205章

京城到天津卫的轨道已经开始动工了,估计得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为此,唐学志还在京城建造了一个专门打造蒸汽机车的工厂。

一公里需要一万两银子,仅仅一条轨道就花费二百万两。

当然,这还是一条验证轨道。

海峡岛,唐城到明城之间,不过四十多公里,目前已经通车运行。

两地之间,只需小半天时间就能抵达。

唐学志当然不会满足,仅仅建三四十公里的轨道,就在天津卫到京城建轨道的时候,海峡岛的工匠们已经在岛上开建一条贯穿南北的轨道。

等这条轨道建成,由南到北,朝发夕至。

“什么,由京城到应天的轨道,将军,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孙传庭差点没被震惊的摔倒在地。

京城到大沽港那边轨道都花了二百万两,京城到应天何止千里,需要的银子估计是个天文数字吧。

“孙大人,您就放心吧,将军计划好的事情,都不会亏钱的。”戴松咧嘴笑道。

从当初唐学志提出建苏伊士开始,戴松都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苏伊士运河估算的四千万两,唐学志眼睛都没眨一下,修一条铁轨,估计也用不了那么多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纵然咱有点银子,但西南、西北战事,还没完全稳定下来,辽东的多尔衮还在虎视眈眈,可不能这么花银子。”孙传庭咧着嘴,猛地摇头。

他知道唐学志在京城和应天总共弄了九千万两,但这不,去年一年军费和将士们的奖赏都花掉了三千万么。

为了推行田亩制,又让人拿了两千万去买粮食,总共也只剩下四千万了。

随着唐龙这边的兵马日益增多,孙传庭估计每年军费都得超过一千五百万。

西北、西南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归附,依照唐学志的做法,起码还得几百万担粮食才能摆平。

这些都需要花银子,还有他提到的铁轨、机车、炼钢每一样都需要提供巨款。

孙传庭和唐学志接触的这一年来,他听到最多的就是那里要花银子。

而且,这些银子的数额,光是听着都令人心神颤动。

当然,他并不知道,海峡岛的家底,毕竟,唐学志在海峡岛还有四千万存银,海外每年还有两千万收入。

支撑基本没有问题,而且,大明这边也不是每年都需要花银子。

还有一点就是,孙传庭对经济还没有深入了解,才会这么说。

譬如,海峡岛投入一百万两造船,造船的人拿到这笔银子后,首先得那去购买造船用的材料。

而供应这些材料的部门,都是海峡岛企业,每笔交易完成,他们都必须缴纳商业税。

除此外,工匠赚取工钱,也得衣食住行,促进消费的发展。

一部分银子流回了府库,即便不能流回府库的,也在民间流通,大幅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

按照唐学志估算,每投入一百万两银子,大约会有二十万两以各种方式回流到海峡岛的府库。

但得到的远不止这些。

蒸汽铲,蒸汽耕机,蒸汽锤等等都转化成了生产力,奠定蒸汽时代向电力时代跨越的基础。

唐学志解释:“按照我估计,一公里一万两银子,京师到应天港,一千五百万两就行了。”

“到时候,应天的货物,走陆路也只需要七八天时间,如果真的遇到战事,南方的兵马,五天就能入京增援。”

“到了那个时候,北方谁也没法威胁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