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第733章

如果能在锦州大力推广杂交水稻,那么锦州百姓的粮食收成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顾清芸还拿了一些适应旱地的粮作物出来,都可以推广种植,在那些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上播种,又能增加一部分粮食产量。

再就是增加畜牧业养殖。

有的土地上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可以多养一些牲畜,比如牛羊之类的。

喂了牲口,百姓能吃上肉不说,吃不完的还能卖出去换粮食。

这个年代养殖的猪都是黑毛猪,黑毛猪口感挺好,但就是长得太慢,出肉量偏低,顾清芸打算将空间里的白毛猪拿出来,推广喂养,到时候大家吃肉的成本又能进一步降低。

谋算好之后,顾清芸立刻着手安排起来。

过完年以后,锦州上下的大小官员都忙得厉害,在晋王和世子的带领下,全力以赴为老百姓做事谋福利。

官府做了这么多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一个个都对官家感恩戴德。

如果真的和官府说的那样,等粮食和牲畜丰收的时候,他们就能不缺粮食吃,不缺肉吃了。

对于一直为温饱操劳的底层百姓们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以前他们做梦也不敢想,平头百姓家的孩子居然也能进学堂读书认字,还都是免费的。

晋王一向对百姓仁厚,锦州的百姓以前过得苦,只是因为地理环境恶劣,并不是因为官府的压榨,因为晋王一直以来都在奉行仁政,所以对于他许下的承诺,老百姓都坚信不疑,无条件配合官府的政策。

沈赵村年后也如火如荼的忙了起来。

茶楼和油坊开工了,另外还要配合官府进行粮种培育。

等开春之后,种子就能大范围播撒了。

沈赵村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好,顾清芸的功劳最大,但也离不开村民们的辛勤付出。

沈村长不允许任何人躺平,做为村子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拼命干。

各个村子建的学堂也要开学运作了。

建学堂只是第一步,想要开课就必须聘请教书先生。

学堂的办学理念是文武兼学,但文化课肯定还是比武术课重要的,武术老师的招聘不急,先把文化课的先生确定下来。

村里的学堂主要就是起一个启蒙作用,做一些基础教育,对先生的水平要求并不高。秀才就足够胜任,秀才不够,招童生也可以。

秀才在这年头并不常见,但老童生却到处都是,所以不愁招不到先生。

一番招聘考核之后,锦州各个学堂都招到了先生。

老百姓也都积极响应,家家户户都把适龄的孩子送进了学堂,接受启蒙教育。

因为学堂就在村子里,孩子们上学也很方便。

不像以前,学堂都在城里,乡下人送孩子读书路途太远,太麻烦。

最难的是读书花费巨大,大部分家庭连束脩的费用都交不起,根本没能力供孩子进学堂。

现在好了,官府出钱,每家每户的孩子们都能去读书认字了。

不管以后学的怎么样,孩子们至少是认字了,不再目不识丁了。

若是在启蒙教育中,某些孩子表现出了强大的学习天赋,就送这些孩子去更好的学院深造,一旦考上功名,就能带着全家实现阶级跨越了。

晋王的这一善举,让锦州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读书的机会,让每个家庭都有了实现阶级跨越的机会,很多老百姓都是感激涕零。

锦州的这一仁政,很快就传到了大周国的其他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