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面圣(五)

就算不提日后,现在他们背后的家族也都是赫赫有名的。

宫里面是很危险,但危险不是在明面上的,明显上的他们有家族作为靠山,哪怕是太后娘娘和陛下也不会对他们无辜的责备打骂,看在他们背后的家族的份上也会留几分情面的。

最危险的是背着人的那一面。

这一路上,就只听见内监在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十个伴读公子都一言不发。

虽然在自己爹娘面前,他们都像个小孩子,但实际上,除了顾淮安才五岁多之外,其他人都是十岁左右的少年郎了。十岁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来说,再过几年都能够娶妻生子,算是一个大人了,所以如今的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心计,哪有会真的像表面上这么简单呢?

这进宫给陛下当伴读,来的时候对宫里面充满了畏惧和害怕,但也说不准,在家里面的时候,为着这个进宫给陛下当伴读的名额,他们是如何在家族里费进心思才拿到手的。偌大的家族里那么多孩子,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肯定也是有自己的本事,能够让长辈们放心信赖的。

所以这就又是闻芮和顾氏她们对顾淮安不放心的一点了。

别的伴读都是从同辈的兄弟里博出来的,才争抢到了这个当伴读的名额,首先就可以肯定了他们的心计和本事能耐,而顾淮安呢?

家里就他一个小郎君就不说了,家里面也是非常的和睦温馨,连个姨娘和庶出的兄弟给他使绊子都没有,成天跟着亲姐姐和表姐一起玩,两个姐姐也是个凶悍的,一个凶在外表上,一个厉害在心里面,在欺负他的同时也都护在他,顾淮安就像个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是一点儿都没有经过风雨的摧残。

大家看似都低着头想着自己的心事儿,但实际上,都是一边低着头听着内监说的话,内监说出来的那些消息他们是一个字都没有错过,一边用余光打量着自己周围的其他伴读。

从宫门口到乾元殿的路程非常的长,如今已经入秋了,天气渐渐变凉了,并不算热,但少年郎本就体热,走多了路,他们也硬是走出了一身的热汗来。

所有的伴读公子们在进宫之前,长辈们都是叮嘱过的,所以这会儿大家也没有娇气的喊累,都咬着牙硬撑着。

没办法,这紫禁城虽然大,但却是不准坐马车和轿子这些东西的,就算有,也是只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皇后娘娘等几位才有资格。在这后宫之中,规矩极其的严,其他人等,就算是贵妃等人,那也是要这三位赏赐她用,她才有的用,就更别提他们了。

——至于众人周知的,贵妃好似天然的拥有做步撵的资格,那是因为,都已经当上贵妃了,不是有宠,就是有权,两头总是会占一头的,陛下和皇后娘娘自然不会不给这几分面子,故而坐步撵的资格也就看似顺理成章的有了,好似贵妃这个位置是天然就可以坐步撵的。

细细的数起来,在这回紫禁城内,好像除了陛下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宫廷里面出入做轿子步撵的男人之外,其他有这个资格的大多还都是女人。

可以想象,这几位伴读日后长期住在宫里面,在这样的长期锻炼之下,想来腿脚功夫应该挺不错的。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了。

十名伴读都已经走到没了脾气了,还以为得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乾元殿终于到了。

顾淮安是当中年纪最小的,体力各方面都比不上其他的伴读,但他却不是这群人当中最累的一个,有幸当过边家外祖父的一段时间的徒弟,跟着表姐和边外祖父学过几个月的功夫,所以顾淮安的身体比起其他养尊处优,专心读书从不涉及武术的世家子弟们,他的体力还算不错。

走到了乾元殿的时候,只是圆圆的脸颊有些红,其他的就没什么了,气息平稳,眼神清亮,和他是一个状态的,都表现的很淡定的另一个人。

在宫门口的时候,内监有点过众人的名字,一一核对大家的身份,所以借着这个功夫,众人也暗中互相记下了对方的姓名和身份。

在进宫之前,有个给陛下当老师的爹,顾秉之既然都把要和顾淮安一起进宫当伴读的人选的呕给打听到了,自然不会不去打听他们的身份,顺带着将另外九个人的身份都打听到手,再全部都告诉了顾淮安。

顾秉之也不强迫顾淮安将所有人的名字全部都记住,只需要他有一个印象就可以了,不至于等顾淮安进宫了之后两眼一抹黑,什么事儿都不知道。

顾淮安的记忆里很好的,虽然顾秉之没有强求,但他还是全部都记了下来,通过在宫门口时的唱名,以及这段路程的观察,他已经将所有人都一一对上了名号。

所以现在,顾淮安悄悄打量着那个和自己一样气不喘,甚至他脸也都没有空,体力更加的好的少年,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就是太后娘娘的娘家侄子。

——认出他,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特征,只是因为他的穿着是十位伴读当中最寒酸的一个。

顾淮安记得刚才听内监念及名字的时候,他姓文,叫文幼林,今年刚好满十岁,比陛下大上一岁,比自己大上足足五岁。

太后娘娘的娘家文家在京城里虽然不算显赫,但是人口却也是不少的,而且在先帝后期,先帝将朝廷的大权全部都拢在了手中之后,倍受先帝爱重、生的孩子还被封为了太子的皇后娘娘,她的娘家文家其实也过的不算差了,只是文家的子弟在朝廷中没有太多的权势。

不过银两是绝对够用的。

所以今天文幼林这一身寒酸的打扮才会引起众人的侧目,让大家忍不住多想,文幼林是不是故意穿成这个样子,好在看见太后娘娘和陛下的时候,以太后娘娘娘家人的身份博取陛下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