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曹操和刘备,孙权孙策要相对好一点,虽然是在东吴,在现在的这个荒芜的地方,可是这里多渔民,他们可以捕鱼,有了这些渔民,孙权和孙策两兄弟要相对好一点,最起码他们没有挨过饿……
大汉生产力的急速变革,其实也不仅仅是农家他们一家学派的贡献,而是融合了墨家,道家冶炼派,公输家,阴阳家的监天派,以及儒家的影响,杂家促进的买卖流通等等各方各面等诸多成分共同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汉的有这么六大产粮区,第一个是就是在南阳郡,第二个是关中平原的八百里秦川,第三个是晋中平原,第四个是河套地区,第五个是在河北冀州的华北平原,还有第六的辽西平原这么六个超级巨大的产粮区。
这六大产粮区,而且基本上都是大汉专门有农官在上面负责种植,种植的粮食全部归大汉的朝廷所有,除了这六大产粮区,大汉的小农民家中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田地,在大汉的全国各地兴修水利的便利下,大汉底层老百姓的自己各自种植的粮食,上两成的税收以后,温饱已经完全没有了问题!
这就是大汉的社会变革,这些事情,也是大汉的丞相袁绍,努力了三四年,杀了无数的抗拒者之后,终于完成的社会体制改造!
现在的大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质呢?
说出来,可以可能已经没有人信了,现在的大汉已经完全改变了税收制度,在这方面,发生了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袁耀这个总设计师的指导下,在以丞相为首的百官的努力之下,现在的大汉,富有大将军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权,不过同时他们也是上税最多的人。
而越是穷的人,他们上的税收则是越低!
我们就拿雍州陇西一个小县城的朱华来说说,朱华家祖上,背景良好,是十代贫农,可以说是生生世世都是给他们县城最大的王员外家里放牛,可是你说这怪不怪,每一代都能够取到媳妇,而且每一代还都能够留下子嗣!
这老朱家,其实也不是没有想过要脱离王员外家的控制,自己单干。
不过就是因为老朱家祖上的单干,现在朱华这一生已经全不属于王员外了,甚至就是他的儿子那一生,也要免费给王员外家干活十年!
这一切的一切,主要还是王员外感觉到自己的额家中的地,自己收拾不过来,想要租出去给别人中,朱华祖上,给王员外家干了那么多年的活,又是主动去租地,王员外就租给了朱华祖上!
可是他们一生都是给王员外家养牛的,养牛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种地,却是门外汉,经过了朱华祖上三年的努力,租种的王员外家中的土地,非但没有收成,还欠下了巨额的税收。
没办法,朱华的祖上,有哭哭啼啼的去找王员外,王员外看朱华的祖上因为欠下了巨额的税收,面临着牢狱之灾,这王员外就帮助朱华祖上,上交了所有的税收,但是写下了欠条。
可是没有想到,遇到了总设计师袁耀主导,丞相袁绍发展的新政,王员外家因为家大业大,要上交的税收,那一年的可就是一大笔财产,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好家伙,王员外也是有办法,把家中的很多田产,买给了像朱华这样的人,这样为王员外家祖上一直到现在,当牛做马是辈人的人。
这样他们欠下的自己的越来越多了,不过同样的,但是他们这样一分开,税收交不了多少!
可是朱华这人下得去力气,拼的了命,愣是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内,把欠下的王员外的家中的那些三辈子的欠款,愣是还了一半!
这怎么可能呢?听我说完,现在在大汉的这种体制之下,这些一切的一切,还真的是有可能,首先就是像朱华这样的小罗罗,家中只有五亩地,而税收只有一成。
每一年的收成,九成的都是朱华自己的,这是个什么概念,这在以前的时候,朱华他们这样的老百姓,一年种地下来,收成只有三成是自己的,那些老百姓还是拼命的去种地。
现在呢?还是三倍往上翻。
其次,因为陇西是北方,是干旱地区,种植五谷,一年也就是春种秋收,夏锄草追肥,一年之中,还有很多的时间都是闲着,而朱华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去了媳妇,家中还有老妈老爹,一个儿子这样的五口之家,劳动力溢出了,怎么办呢?
现在大汉的政策好啊,在陇西就有修路的,需要的就是朱华这样的年轻小伙子哦,朱华一年的花时间,跟着修路的人,一年修路五个月的时间,朱华有下得去苦力,一天六十钱,一个月将近两千钱。五个月的时间,就是将近一万钱。
这是什么?这是他们一家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钱,可是朱华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做到了,而且还是做得很出色,王员外家中那欠条,也一条一条的被他的那些下属们,都拿走了。
这是朱华在外面的收入,而朱华家中的收入了,还是相当的可观,朱华的家中,朱华的父母两个人基本上能够帮助朱华处理家中的田产,而朱华的老婆,也是一个巧手,每天都去王员外的家中,在王员外的家中织布。
王员外家的工钱给的地,一天只有十个钱,但是一个月的时间,也是三百钱,而王员外的家中,织布机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运行三百天的天。
朱华的老婆,一年的时间,也是三千钱。
朱华和他老婆,两个人一年的收入,就是将近一万三千钱,再加上地里面的收入,朱华非常积极的听取农家的话,每一年的冬天和春闲的时候,朱华这个整个县城里面众所周知的傻子,总是带着他爹两人,把河边那淤积的泥土,往家中的那五亩地里面挑!
而朱华家的地,也没有辜负朱华的付出,一亩地的收成,是三百升,五亩地,就是一千五百升的收成,现在根据大汉粮食的价格,一升五谷,三十钱。
而其他的那些人家,一年的收成,那是真的少的可怜,陇西这样的旱田,靠天吃饭,雨水不好的话,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收成。
陇西的土地,哪怕是王员外家的上等田,一年的收成,也是在一百五十升左右,别说别的家中,一般一亩地都是在一百升左右的亩产。
这也是为什么朱华能够在短短你的三年,把欠下的王员外家的欠债,还清了一半的原因,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收入,那边是大汉的对于田产在十亩以下的老百姓家中的一种补贴,凡事田产在十亩以下,每户每个月补贴三升五谷。
这是因为什么呢?怕饿死呀!
当然这只是雍州,凉州这样的干旱地区才有这样的政策,在别的地方,是不会有这样的美事,在别的地方,一般把这些用来补贴的老百姓钱,用来发展水利设施!
这只是大汉的老百姓的冰山一角,在大汉的老百姓中间,这样的保护政策,在每一个州,甚至是每一个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研究者,自然是王子服他们法家,联合农家,墨家,公输家等等各方各面的中和考虑之后,还经过各方面的考虑评定之后,才有了属于他们州的特色的情况。
不要为大汉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要感谢董卓,要感谢黄巾贼,要感谢丁原,还要感谢刘备曹操这样在外部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的人呢!
感谢董卓丁原黄巾贼,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清空了大汉的那些大家族,或者把大家族消磨的疲软不堪,在总设计师袁耀和丞相袁绍的新政之下,基本上没有怎么遇到阻碍。
其实哪怕是有阻碍,也会发现这些阻碍新政的人,莫名其妙就犯了法,钻进了大牢中去了!
……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或者说这些就是这些学派结合起来,合作起来,给大汉的带来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大汉的天子,大汉的丞相,大汉你的大将军袁术和他的儿子袁耀都紧紧的盯着颍川书院这个地方不放!
颍川书院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吃香,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这些贡献性,而正在准备转型的儒家,也联合百家,组成了一个队伍,现在帮助一民间的名义,为大汉去出使西域,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先跟西域有一个比较和谐的接触!
而袁耀这一次的颍川之行,还没有结束,余毒这是娶媳妇生儿子之后第一次回到颍川,自然是带着自己媳妇儿子在颍川享受生活,而书生,也在交接着关于颍川书院研究成果控制这方面的事情,把那些成果的控制问题,交给了那些相关部门的手中!
这一次的颍川之行,为什么这么拖沓呢?为甚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明明在樊城,现在已经是刘备带领着斥候跟着魏延手下的斥候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袁耀还能够一直都在颍川不慌不忙呢?
嘿嘿,其实袁耀在杀了颍川学院的副院长陈谌,副院长吴硕和郡守之后,袁耀就消失了,就消失不见了,整个颍川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甚至就是连一直跟着袁耀的书生和余毒都不知道袁耀去了哪?
袁耀现在在哪呢?或许是谁都想不到的!
不过在后世的时候,关于这一次的袁耀的神秘消失,有着多种的猜测,很多人认为这一次袁耀的消失,跟大汉北平外的海船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次的袁耀的神秘消失,就是带着大汉的墨家骨干和公输家的骨干,去北平外海,建立海上船坞去了!
这些猜测的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依据,因为袁耀的堂兄,袁熙在幽州,在北平建立了一个海上船坞,这在将来,胁迫孙权孙策两兄弟投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还有第二种的说法,这一次袁耀的消失,其实不是北上,而是西南之行,去了西蜀,去拜见了刘璋,跟刘璋商谈关于如何放弃兵权,重新并入到大汉的怀抱中间去的事情。这方面的依据是,在五个月之后,蜀中的刘璋,放弃了兵权,重新并入到了大汉的统治之下!!
关于第三种的说法,根本不可能,那是说,袁耀去了交州,在交州主持发展……
不过还有一种民间的说法,其实是说,袁耀没有去这四个地方,而是在邺城私会自己的情人,不过这是民间说法,没有任何的依据(不过话说无风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