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三七章 蜀王的召见

好日子过去了,明天就是开课的日子。王帅的骨折也好了一半,手臂已经不那么疼了,只是还不能剧烈运动,还得靠绷带维持着。

学堂在蜀王的别院,不过和蜀王府只有一条曲折的走廊连接,甚至共用一堵围墙。这王府简直可以用“大”来形容了,占地几百亩。除了皇宫,王帅简直认为这个蜀王府是整个唐朝最大的建筑群了,不过王帅还没见过别人家的房子,只是凭想象认为皇上的太极宫比他家的大。

王帅流连在美妙的环境里,在前面引路的丫鬟不得不屡次停下来叫他跟上,这蜀王府可不是可以随便乱闯的,也不可以东张西望,只能低着头走路。这也难怪,王帅现在虽然是半师半学的陪读,但仍然没有脱离蜀王府仆人的地位。

别院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一栋两层小楼映入王帅眼帘,几个东张西望的小孩在二楼探出头来。楼下停了几两马车,想必,这里的几个学生并不都是蜀王府里面的人。蜀王在这里当然没有宗族,那就是母系那边的子侄吧。

王帅不知道哪位是小王爷,嗣王李纾告诉他,他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在读书,李纾三十岁左右,是蜀王李遂的嫡长子,后面还有七子三女,另外有三个儿子已经婚配,一个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儿子才十岁,叫李冕。

这李冕聪明,调皮,长得十分可爱,深得父王和众位兄长的疼爱,李纾的大儿子今年都十一岁了,两个人差了辈分,却像兄弟一般亲密。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喜欢恶作剧,把先生搞的狼狈不堪,但事后总是诚恳地跟先生道歉,搞得先生也根本没有脾气。还好,小孩嘛,调皮一点也没什么,本性善良就行。

王帅当然不知道这些,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李纾的儿子李询当伴读,伴读其实跟书童也就差不多了,不过李询有自己的书童,王帅倒省了这些背书磨墨的事情,加上他手臂有伤,他的职责就变成了跟着李询一起读书,然后督促李询完成先生留的作业,在先生不在的时候,更多的起到先生的作用。

课堂在二楼,先生还没来,下面的小孩闹做一团。

因为新的一年多了几个新面孔,这里十多个小孩一脸的兴奋,叽叽喳喳的,像是逛市场一般,因为里面还有两个女孩,所以,很多小孩都围着这两个女孩转,王帅上得楼来,看到乱哄哄的课堂,倒是感到回到自己小学时光了,那个时候,只要老师不在的话,那课堂上绝对是闹哄哄,而且大多数孩子都离开了自己的桌位,到处打打闹闹。

王帅不知道先生为什么还没来,现在已经不早了。王帅前些天手抄的《论语》,就是为这些孩子准备的,可能先生指挥下人去搬书去了吧。可怜王帅才写了一天,一本《论语》还没写几页呢,就告别了抄手生涯,做起了伴读书童。这似乎就跟《唐伯虎点秋香》之中的星爷一个工作岗位了。

十多个孩子应该都是蜀王的亲眷,王帅要伴读的是蜀王的嫡长孙李询,不过,王帅到现在还没见过李询长什么样呢。

“你们谁是李询?”王帅没办法,只得开口询问。

小孩们见进来一个大人,都以为是先生,就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年的时候好像不是这个先生,但大家还都没想那么多了,也不去考虑会不会有这么年轻的先生。

王帅见他们误会了,倒也懒得解释。自己以后就得跟这些小孩子打交道了,想想都觉得好玩。

“先生,我是李询!”一个半大孩子站起来回答道。

王帅见他乖巧可爱,应对倒也自如,一点也没有怯意,倒是蛮高兴的样子。

“哦,小王爷误会了,我不是先生,我是新来的伴读书童,是你父王点名让我来伺候你的!”王帅到了这个时候当然不好再让他们误会下去了。

李询看了看王帅,见王帅长得倒是一表人才,眉宇轩昂的样子,心下也是一喜,既然一定要找一个伴读书童,那找个王帅这个样子的也就相当的好了。

“嗯,你叫王帅是吧,我昨天听父王说起过,你到后面坐吧!”李询年龄不大,但是小王爷的气势还是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王帅答应一声,走到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坐了下来。

随着一声咳嗽,这次是真的先生上来了,楼梯咚咚响过以后,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走进了课堂,后面几个仆人抱着一些书本和笔墨。

后世私塾的启蒙读物,像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什么的在唐朝都还没有成书,所以,这个时候先生主要教的是《诗》,《书》,《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等。

这些书可全都是清一色的手抄线装书,王帅看着自己桌面上的几本书,要是传到后世,随便一本都可以称得上至宝。

书发完以后,先生也就开始上课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去年读过书的,也都彼此认识,所以新的一期开课也就没有大家自我介绍了。

先生今天教的是《论语》,那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先生讲解了它的意思,并按句读的方法断句,对于这句话,王帅一般是这样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有这句话以来,统治者都十分熟悉的断法,而且身体力行地检验着,履行着这句话。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政策的读法,老百姓只能是去驱使他们,而不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他们生下来就应该被驱使)。

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夫子,王帅认为他不至于这样为统治者鼓吹什么愚民,他希望孔夫子怀揣的是美好愿望。就如今天先生断的一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王帅对这些经典其实没什么兴趣,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东西都是作为封建糟粕加以摒弃,什么破四旧,批林批孔什么的,可没想到到了现在这些东西又都上升到了国粹的高度,中华文化的源泉。也许是发现这些儒家的东西可以让民众在面对起伏的社会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就如同孔老夫子的的话一样,只能让老百姓去学这些所谓的国学,而不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去学,学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读了几十年的书,王帅上课的时候倒是能认真听讲,不过这桌子,这凳子坐着确实累人。这根本是跪着,而不是坐,古时候的“坐”,其实就是跪。这样跪着,脚后跟挨着臀部,腰挺得笔直,没经过长期训练的王帅坐了没一刻钟,就喊受不了。不过,还好,其它的孩子们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摇头晃脑地跟这先生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终于坚持到了放学。王帅跪得两腿发软,生疼,刚站起来那会儿,简直像是要命一般。这做古代人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

一整天,王帅见李询学起来都很认真,而且时不时和先生对答几句,王帅不得不认为这个李询,别看才十一岁,会读的古文比王帅多多了,当然,会读会写并不一定就会理解,或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毕竟才十一岁的小孩,换了后世,十一岁也就不过小学五年级,读的古文也就不过几首绝句。什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什么的。最奇怪的是,王帅曾经小学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明明是白乐天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但选入课本就给上下截断,只留了前四句,甚至连名字都给改了。所以,问他们八十后这一代人,基本上都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后面四句是什么,“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知道白居易见了会作何感想。

王帅见这个李询做自己的古文老师都够了,自己来做这个侍读看起来是不够格的了。再说,看起来,李询的自我约束力很好,根本不用自己去监督。自己还是回去琢磨琢磨怎么搞一套木活字出来吧。

跟着李询回到王府,李询似乎对王帅也不怎么感兴趣,毕竟不是同龄人,把王帅打发了回去,王帅也乐得早点离开。反正这个李询用不着自己去监督,他也有自己的书童,自己能教他的东西又不多,除非他喜欢听自己讲这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知道的东西,这点还是得过几天,等自己和李询熟悉起来以后,他对自己有了兴趣的话,再和他讲讲这些千奇百怪的东西。不然就会落得个妖言惑众,带坏小孩的嫌疑。

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王帅稍微停留了一下,就跑到雕版房里,他要试着做一块木活字,王帅大概想了想,觉得这个木活字制作起来应该不麻烦,只是这个木头的选材一定得很紧密,吸水性不强的木头才行,要不然一干燥,一水浸泡,很容易就变形,如果有条件,做成金属活字倒是更好。但那成本太大,用工,费时更多。

光是做一般雕刻的木板,就需要几百文,如果还要雕刻,还要印刷,如果一次性印三五十本的话,那成本高的离谱。王帅大概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如果做成木活字,每一个小楷活字,起码都得五十文,如果先期做一万个常用字,其中一些最常用的还需要做几十个,那样最少也得要两万个,每一个五十文,那可就是一百万文,一千两白银,王帅现在每一个月十两银子,也就是说,要王帅自己搞起来的话,光是刻一批活字,就需要王帅不吃不喝干十年。

看起来,这在古代创业跟现代创业一样的难在启动资金上了。

有杨师傅帮忙,王帅居然用了一个晚上就做成了十个木活字,当然,为了让自己挣到第一桶金,有些关键技术王帅还不想让别人知道,当然刻字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排版需要一些药液就得自己掌握着。

其实,这活字印刷也就是一个点子,只要想到点子上了,技术上的事情就更容易摸索出来了。

用料选的是最好的黄花梨,这黄花梨在后世那是制作极品家具的材料,用黄花梨做的家具随便一件都价值上万。幸好在唐代这个时候黄花梨还没有贵到和黄金等价。

这样的木材防潮,防蛀,不易变形,简直是制作木活字的绝好材料。不过木活字的缺点也很易见,刻起来比较麻烦,出错率高,而且和药剂容易粘连,当然,这些问题可以集思广益,中国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历史,基本上都使用木活字印书,可见木活字的优势远远比劣势多得多,而且这些缺点都是可以克服或者无关大局的了。

晚上,王帅调整好心情,又一次进入随身携带的那台电脑,这次,他居然可以模拟输入,在显示屏上的光标闪动下,王帅顺利输入“木活字”三个字,在类似百科的词条下,王帅知道了有关木活字的一些基本常识,但搜索其它的网页却收获不大。有关木活字的一些介绍,跟王帅下午在雕版房里所实践得来的信息相差不大,这就证明王帅的做法是可行的。这不由让王帅很是兴奋,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给一笔启动资金,那么这笔生意绝对大赚,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

第二天,王帅按时起床,到伙房吃了早饭,正准备去私塾,不料在路上却碰到了赵进赵管家。王帅在王府里面没怎么碰到过赵进,而且这些天也很少碰到李如,去了几次赵霜家,也不过才碰到李如一次。

“赵管家,才吃早饭呢!”王帅友好地问候道。

“嗯,王帅,我正要去找你!”赵进看到王帅,就停在了他面前。

“赵管家有事找我?”虽然说来,王帅能进王府,多是赵管家的功劳,但自从进王府后,王帅和赵进两人基本上就没什么交集了,没什么利益瓜葛,不知道找他有什么事情。

“王爷叫我来找你,说有什么事和你商量。”赵进也奇怪,这王帅没进来两天,会有什么事都惊动了王爷,王爷还打着商量的口气来叫他。

“王爷召见我!”王帅这个时候想的根本和赵进想的一样,自己名不见经传,刚进来没两天,何德何能让王爷召见呢。

“跟我来吧,我也不知道王爷召见你所为何事,不过看你的样子,应该没做什么坏事吧!”

“看赵管家说的,我是你引荐来的,我做坏事不就损了赵管家的颜面吗!”王帅也想不到这个问题,自己现在最有可能引起王爷兴趣的东西可能就是这个木活字的创意,但自己昨天才和杨师傅实验成功,今天早上就得到王爷的接见,这效率也太快了点吧,要不是这件事还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