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八百里加急从驿站飞驰而过,看来真如郑祁所说,吐蕃打来了。不过这里还算是大后方,没有人为此感到慌张。但一些谣言已经传到了这里,说的是,吐蕃已经攻进了成都府,杀了十万官兵和百姓,不管是不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而且还糟蹋了许多良家女子。在他们的描述中,吐蕃人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和禽兽不如的蛮夷。不过,在汉族正统的眼里,吐蕃还真就是蛮夷。而当蛮夷打来的时候,正统的汉族人是不屑一顾的,谁敢与我天朝为敌,那无疑以卵击石。所以,虽然大家都在悄悄议论着那边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但并没有因此有一点的慌张,朝廷当然要封锁这样的消息,天子脚下的子民当然沐浴着浩荡的皇恩,生活富足,远离战争,而战争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因为并没有一个难民从官道上涌过来,所以大家还是照样安定悠闲地生活着,议论着。而看起来紧张的气氛不过是因为流水一般的快马从成都府驶过来,造成了一种印象而已。
终于有一天,朝廷正式下发了讨贼檄文,讨伐吐蕃,希望老百姓踊跃劳军,简单点说就是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再简单点就是朝廷要征税和征兵。大家才开始诅咒起吐蕃蛮子来。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国仇家恨,就连王仙客和郑祁都冷静地看待这场战争。他们当然知道朝廷是最后的胜利方,既然知道这样的结果,不管朝廷如何鼓动,总是改变不了要拿老百姓去送死的事实。不过,因为唐朝实行的是雇佣兵制度,那些为了混口饭吃的人还是参加了军队,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一点的安家费。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高尚的情操还是放在后面一点算了。
这天刘震舅老爷派了一名家人来看望王仙客,并告诉他京城正在选先锋官,舅老爷要王仙客审时度势,并告诉他,他姐姐就他一个儿子,他老刘家又没有男孩。言下之意,他是王家和刘家唯一的希望,再言下之意,那就是要王仙客不要意气用事,安心地在驿丞这个位置上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再再言下之意,上前线送死的事情自有别人去做,不用他操这份心。王仙客以为他舅舅会鼓励他去投军的呢,不过这样也好,反正自己还没经历过战争,况且这样小规模的战争也没什么意思。就连去做炮灰都没什么意思。
要是热血青年,这个时候肯定踊跃参军,保卫母亲,保卫皇上,保卫九州正统不被蛮夷侵凌。但王仙客一时的意识还停留在穿越之前,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战争离自己这么近,而且自己从来也没有要做炮灰的打算。京城已经动员了起来,而自己这边毫无动静,除了每天上气不接下气的马匹和马匹上传递消息的信使,谁也不知道前方能带来的是什么。
“战争是无正义的!”这是王仙客的结论,在任何时候他都认为这个结论成立。
“你回去告诉舅舅和我母亲,我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不会让他们为我担心的!”王仙客并没有打算要去当兵,他刚接手这个驿站,自己还没干出一点成绩来,而且,吐蕃很快就被平定了下来,自己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他不像其它那些穿越者,拥有不死之身。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生在唐朝的男人,刀剑无眼,自己并没有崇高到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地步。“大丈夫当马革裹尸”的信条在他这里就像后世女人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他更像是一个苟且偷生的蝼蚁,发光发热还是交给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自己穿越过来,也许是为了妄图改变什么,但自己能改变的,别人是不是也一样能改变呢。
再说,对吐蕃的作战对整个唐朝的政治军事形势来说,只能算是旁枝末节。对内,藩镇是最大的隐患,对外,突厥才是唐朝最大的敌人。吐蕃号称十万,不过是疥疮之患。他如果要以军功为基础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无疑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综合各方面,他也不认为这次战争自己应该去。再加上,他对唐朝的军队知之甚少,要参加战争,自己必须要有一只亲军才行,而自己现在孤家寡人一个。在战争中中流矢的几率远远大于加官进爵。
而唐皇帝在战争动员的时候,除了提及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外,更多提的仍然是封侯拜将,荣华富贵。这就让让王仙客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去参军,动机有些不纯。
这就是所谓的“学成文武艺,售予帝王家”。简而言之,这个时候去,只不过是为了保卫皇帝本人,皇帝就是国,皇帝就是家,皇帝就是天下所有的一切。这让这个接受了现代平等自由思想的灵魂何以自处。他一直试着让自己接受这个君权神授,皇权世袭的中央极权国家,但他知道,那是徒劳的。一旦接受了进步思想,再想回到过去,已然是不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的王仙客,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去亲历这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他给的解释是,后方也是战场,保障自己在前方杀敌的将士们无后顾之忧才是自己该做的。
但作为雇佣体制的唐朝军队,根本用不着谈及什么忠诚,什么正义,他们只是要忠于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饷银。他们不会认为当逃兵可耻,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的生命和所有都属于伟大的唐王朝。所以,经唐一世,各种叛乱,战争不断。
这就只能怪唐朝的皇帝没有把家国教育从娃娃抓起。皇帝从生下来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是生活自己版图内的子民,都有无穷无尽的为自己这个唯一的皇帝尽义务的责任。当然,不用教育,大部分唐朝的子民从一生下来就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必然,而且必须无条件对天上地下唯一的皇帝尽忠。皇帝就是太阳,普照着万事万物。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皇帝都是个人崇拜的产物。也许在一个长安城里的小市民来说,天下最神秘,最伟大,最不可仰望的就是那个坐在太极宫里的皇帝,最渴望见到的也是皇帝,神秘,就是崇拜的来源。崇拜,就是权力的来源。
就比如我佛如来,大家对他的顶礼膜拜就造成了他的权力无限大。他可以用意念控制每一个人的生或者死。大家对他的崇拜,就希望他无所不能,就希望把世间和自己脑海里能想到的任何权力都赋予在他身上,而自己心甘情愿地在自己赋予的权力下产生的佛的手里获得庇佑或者葬送。
而权力的无约束就造成了对自己获得的权力的无限依赖和无限放大。这就是战争的根源,而战争,无非就是对权力的掠夺,所以,战争是非正义的。
这就是王仙客在晚上使用虚拟互联网搜索功能搜索到的一篇关于战争的议论。里面许多字用的是****,但这难不倒王仙客,对比上下文,他能很清楚地还原那些星号所代表的字是什么。
所以,王仙客没有头脑发热地在县令大人召集的例行大会上表态去参军,去救那些在吐蕃的铁蹄下呻吟的我大唐的子民。
当然,这并不表示王仙客就没有同情心,就没有和敌人厮杀的勇气和决心,他有。如果真的出现在战场,他必然第一个冲上敌人的制高点,学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开辟一条胜利的通道。
作为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他王仙客没有去做普通一兵的义务。这样的义务,往往只是被统治阶级的义务,所谓服兵役是也,役,就是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缴纳的人头税。王仙客不必缴纳这样的人头税,作为穿越之前,他必然觉得理所当然,作为穿越之后,他不会觉得理所当然,但他会充分享受这样的地位优势。
总的来说,他现在的身份是地主知识份子,官僚阶级,是整个唐朝的统治阶级,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皇帝的帮凶和马前卒,是刽子手,是人民的对立面。
但王仙客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他有这样地位的优越感,但并不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对于小镇上的居民,家里有合乎条件的人,王仙客对他们的态度是听之任之。要是愿意去当兵的就可以去报名,不愿意去的,他不强求。所以,县令分配给他的三个名额,他还是完成了,因为募兵的条件并不高,21岁就可以当兵,一直当到61岁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当兵已经成了一项终身的事业,对于有一定野心,有一定能力的人,当兵成了一条实现其野心的途径。当然,这只是途径,能不能成功除了看自己的个人实力外,还得看自己的命运。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人在战争中死亡,那么活着的人就有了晋升的机会。而且这样晋升的机会也只可能留给活着的人。
这次招募的兵员并不投入战斗,因为面对吐蕃这样强悍的敌人,新兵是会产生心理阴影的,所以朝廷派出的是在西北久经沙场和突厥作战的部队。而新招募的兵员先期进行素质训练,加入地方卫戍,这些东西他们倒是能做得“得心应手”。王仙客作为小小的驿丞当然不可能知道谁带兵去平定边患。但通过对互联网的搜索,他知道了这次平定吐蕃的人是朱泚。也就是那个把德宗皇帝撵得到处跑的藩镇,凤翔节度使。当然,这是历史记载,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他到目前还不知道。
没过多久,浩浩荡荡的队伍就从官道上汹涌而来。事实证明,不会有秋毫不犯的官兵,漫天扬起的尘沙遮盖了罪恶的欲望。行军帐就建在官道外面那一大片空旷的原野里,这个时候秋收已毕,田野里零星的一些庄稼还在显示着曾经的累累果实。天还没黑,军队就驻扎了下来。看起来,他们似乎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旅游,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让王仙客汗颜不已。又或者,在他们眼里,吐蕃只是外表强悍的纸老虎,只要自己大军一到,对方必然土崩瓦解,就让他们再苟延残喘两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