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就这样来到了。天气还是比较寒冷,但人心却是火热的。皇上颁布圣旨,改元建中。新皇登基当然会有新的气象。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王仙客就接到一个大单。京城最大的做茶叶生意的老板李向阳运来了二十万两白银,因为他要带着大部分人去福建武夷山采购茶叶,明前绿。所以把家里暂时不用的现银都托付给了王仙客看护。当然,存的也只是活期,但王仙客依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无论怎样,这也是别人信任自己的标志,自己的商业信誉就是要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这样一笔大单,如果一两个月取用的话,自己正好可以借立即支付利息这样的示范作用来打消其他人的顾虑。
二十万,活期年利一分五,月利就是一厘二毫五,只存一个月的话,一两银子能得到一厘二毫五,十两就是一分二厘五毫,一百两就是一钱二分五厘,一千两就是一两二钱五分,一万两就是十二两五钱,十万两就是一百二十五两,二十万两就是二百五十两。
这个广告效应是很明显的,只不过把钱放进去一个月,就能得到二百五十两,要换了以前,支付给柜坊的保管费都不止这个数。
在古代没有电视宣传,没有信用记录,有的只能是靠人们的口口相传,这就叫做口碑。
王仙客现在当然不会着急自己怎么用这二十万去生出这二百五十两的利息。当然,现在自己也会着急着去给这些钱找到出路。因为按现在国家给各个银行收取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左右的程度来看,至少得有80%以上的钱得找到出路,出路只有两条,放贷,或者投资。但王仙客现在发现贷款的比率并不高,他以为自己这么优惠的条件,来贷款的人肯定会很多,但是,他可能高估了人们的热情。
在这个时代,为钱焦虑的人永远都会为钱焦虑,不为钱焦虑的人永远也都不为钱焦虑。那些为钱焦虑的人因为没有抵押,没有人担保,根本也就没有条件贷款,王仙客也不能什么条件都不要就贷给人家,那自己那点资金的风险太大了。他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做慈善。那些不为钱焦虑的人,要么就不思进取,要么就家财万贯,根本用不着贷款。只有极少数的人会为一时周转不开,自己也有一定的还款能力的时候贷款。
所以,王仙客必须为手头的资金找到出路,当然,他现在正在尝试增加一种贷款分期偿还的业务。他可以直接和消费者联系,也可以和各商家联手,比如可以推出购房贷款,购车贷款,购买珠宝首饰贷款等等。总之,这也是一条资金的出路。但现在推出似乎还不成熟。一要看人们的还款能力,二要看市场的消化能力。
唯一的出路,看来还是投资。王仙客可以利用手头的资金做的事情有很多。他可以去贩茶,可以去开妓院,这些都是合法的。而且这些传统行业利润丰厚。但王仙客想到了一个更加有趣的行业。他要在唐朝开超市。只要他的钱庄分号开到那里,他的超市就可以开到那里。
要不了多久,他就拥有了花旗花旗银行和沃尔玛超市一样的实力。
王仙客想到这点,就开始研究在唐朝开超市的可行性来。唐朝的大多数手工产品都由朝廷统一收购后,交由各地的市场由商家分销。这种制度似乎会制约王仙客的计划,因为他没法获得商品。而且,京城的东市和西市已经有了一部分商场超市的特性,因为这里商品和服务云集,跟超市一站式服务有了些许相似之处。但,它的确也不是真实的超市,每个商户都是各自为政,自主经营。也许更适合开的是便利店,而不是超市,王仙客可以在每个坊里面开一家便利店,但这跟那些杂货铺又有性质交叉的地方。自己也许可以通过统一采购和薄利多销的策略降低一部分成本,而把价格降下来,但事实上,许多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朝廷手里,如果私自抬高或者降低价格,是会有受到处罚的危险的。
而超市和便利店,跟传统的杂货铺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商品更家丰富一些,而且可以自选。但这点在唐朝区别也不明显,因为唐朝官方规定了大多数手工产品的样式,规格。总之,全国每一个地方大多数手工产品都是一个样式,当然因为离生产地的远近会有价格上的不同。
王仙客通篇全局的考虑了一下,发现要实现自己在唐朝开超市的想法,必须从朝廷下手,让自己获得商品的收购和经营权。当然,王仙客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他想垄断,他只是想让唐朝的部分经济从计划走向市场。着眼于这一点,王仙客不认为自己成功的机会会很大,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唐帝国的稳定和繁荣,冒险的事情,王仙客想李适会不会有胆量放手让自己去做。王仙客认为李适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削藩就是一件十分冒险的事情,弄不好自己小命没了不要紧,大唐一百多年的基业也许会毁于一旦。这件事情跟李适加强自己统治权有关系,而王仙客希望他做的呢,却很明显是还权于民,越是成功之后,他的权力就会越少,他当然不傻。
王仙客暂时把这当成方式之一吧,他从最开始的第一产业农业开始思索开来,在农业方面会不会有自己用武之地。除非他王仙客研究出杂交水稻,不然,他不会有任何出路。历史记载唐朝鼎盛时期,人均口粮三百到四百斤。而唐初农民人均耕地一顷,新唐书记载,百亩为一顷,当然,可能一亩跟现在的一亩不一致,但这也表明唐朝人均耕地不少,但口粮却才四百斤,足见当时农业生产有多落后。即便自己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要大面积栽种,也必然在若干年之后了。那时自己还能做什么。
王仙客在读到《新唐书》食货志二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
初,乾元末,天下上计百六十九州,户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二十四,不课者百一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口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者千四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减天宝户五百九十八万二千五百八十四,口三千五百九十二万八千七百二十三。
由于王仙客看的网络电子版,而且加上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不课”这两个字的含义,使得他看到这段话的感觉是触目惊心。唐朝快要覆灭的时候,人口才一千多万,比天宝四千多万的人口少了三千多万。不课者,王仙客理解成不缴税,偷逃税的人。在古代不交税的人只能是剥削者,那这是不是就是说,在唐朝末期,一千六百多万的人口中,不缴税的剥削者就占到了一千四百多万呢。也就是说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人才两百万。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从五千年前到现在,九州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总是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即使现在也不例外,十三亿人有九亿农民和农民工。更别说生产力远远落后的唐朝。如果不课真的如王仙客理解的话,那只能说明,唐朝末期,唐朝统治者已经失去了对人民的控制。藩镇拥兵自重,不服王化,自己在自己的藩镇行使军政大权,加上一些农民起义爆发,连年战争,一些农民流离失所。使得那个时候唐朝皇帝实际统治的人口数不过两三百万而已。事实是唐朝乾符后,没过多久,唐王朝就灭亡在藩镇朱温的手里。
但这些跟王仙客所想的暂时没有关系,他只是想在这个唐中期,政治经济还算可以的时候有一番作为。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向来受到统治者重视,但却视农民利益如粪土。农民从来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况且农业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根本就没有。那么工业,或者手工业呢。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生产物资外,唐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别的工业或手工业产品。而现代化的一些工业也不可能复制到唐朝。那么,只能在服务业和商业上寻找突破口。超市是商业的一个典型可执行的代表。而服务业呢,王仙客思索再三,觉得有三个方向,酒楼或者客栈。特色服务,妓院或者赌场。然后人力资源或者物流业。这些东西王仙客更加没有涉及到过。根本还是一窍不通。不过,开连锁酒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实中有例子,比如希尔顿。不说酒楼,就是一般的餐饮也可以啊。KF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不过卖点薯条和炸鸡腿,就能做到世界五百强。自己为何不能。
自己可以弄点那个时候没有的食品来卖,打点眼球效应。不过,这一切都要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人民的购买力,消费水平。王仙客虽然处在统治阶级地位,但他观察的结论是,唐朝的京城市民消费能力并不高。号称“盛世”的大唐,可能也只是另一个国富民穷的典型代表。统治者和统治阶级占据了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且对社会所有财富拥有分配的权力,而普通民众和被统治者,仅能保持繁衍和再生产能力。王仙客想让自己的服务面向最底层人民都不行。
这一切都使王仙客催生了一个想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消费能力。但在这个封建极权的大唐盛世,他一个人的绵薄之力能做到什么呢。难道他能开展一次工业革命,带领唐朝人民走向新生。
即便他能,他也不能因此就牺牲一部劳苦大众的生存权利。他可不想来一次吉利一样的圈地运动,使自己每一根毛细血管都流着肮脏的,腐臭的,贪婪的血液。
王仙客不想这样的唯一办法,就只得暂时把自己的目标客户锁定在唐朝统治阶级身上,暂时把芸芸众生忽视掉。赚取这些剥削者再高的利润,王仙客都是认为合理的。在他们身上完成最原始的积累,王仙客心里承受能力会好一些。虽然这些统治阶级自己并不产生财富,所有的财富依然都来自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
所以,王仙客第一步就是要去游说皇帝,让他放宽对商品的控制权。虽然想起来达到目的的话会很艰难,但王仙客势在必行。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存款贷款的话,王仙客很难实现他对那些投资者的承诺。贷款的人太少,那么那些存户的钱就只能放在仓库里发霉,那自己如何实现盈利,如何达到比肩比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