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成败兴亡 第二十四回 声名鹊起

第二十四回声名鹊起

河东郡的太守钱岩人老,但是心活。他想着有的让那些生意买卖人再走些路去那雁门做交易,倒不如就在我这里做买卖的好。我就在此处交通最便利的梅邬县设为一个大的交易市场,比雁门少收税,还多提供方便。做买做卖的自然就来了。

这样,钱沿经了刺史大人的允许,把河东郡治下的六个县辟为南市,意思就是雁门以南的市场。在这里建了许多的客栈和饭馆,而这客栈和饭馆可不是和原来的一样。而是根据不同州郡和番客的不同民族而特为设立的。不同的客栈和饭馆都是针对不同的人。还开了很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有各地特色的舞馆乐苑,也有按摩推拿,还有各式曲艺玩意儿。短短得三个月光景,这河东六县已是不比昨日,一派升平的景象。

当然也不是六个县份齐头并进,毕竟是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短呢。不过表面文章做足了,目的还是要让南来北往的客商来此地做了买卖才算数嘛,不然自己个儿瞎折腾什么。钱沿是天南地北的撒开人去做宣传,除了此地服务胜比雁门十分,还有一项最好的,就是贸易课税要比雁门的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这么几个月的张罗,一传十,十传百的。南北的客商都知道了河东郡的南市。先有那敢吃螃蟹的,带少许货物来此地试试,慢慢地试来试去,大家都集中到了梅邬县的梅邬南市,此地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最是得天独厚。这样梅邬南市一下子就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县,其他的,靠着近的,能沾点光的,也就好点。可离了远的,就还和以前一样,没什么起色。眼看着梅邬县如此红火,太守和县令也是连年被嘉奖,还把他们所缴税收的二十分之一拿来返还到各自手上,由他支配发放。旁的县份,郡府都眼红的要命,可就是没个法子。

一日,妩儿正在得意于梅邬县令邬俸献上的一块美玉,把玩着怎么也不肯放下。擦了又擦,哈了又哈,像里面透亮似的。任革赐端了桂圆莲子汤来,放在案上。他凑近看看了这块玉,说道:“刺史,这真是块美玉,怎么那么好看”。妩儿道:“你也觉着好看吗?这是梅邬县令邬俸送给太守钱沿,钱沿又转而送给我的。也不知他得了多少好处,才拿这么一点给我。不过也罢了,我情愿他们都奉公守法,不孝敬我也不算什么。我正想着拿了这块玉去送给王妃呢”。

任革赐道:“主子真是仁义,有了好东西,总是先想着王爷和王妃”。妩儿道:“是呀,我的亲人也就有他们二老了,也不知我还能尽孝几时。我也正要和王爷商议商议,是不是给梅邬县令每季返还的那些五铢钱不再发了。当初一日,是为了鼓励他们积极贸易。如今嘛,他们自己得的实在是不老少了。该是他们孝敬王爷的时候了。你说是吧”。

任革赐想了一想道:“主子,奴才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妩儿道:“现在又不是堂上,你说吧”。任革赐道:“主子,奴才我有一个办法,能让每个县份都和那梅邬县一般”。妩儿眼睛一亮,“什么?你有办法?我都想破脑袋了,那些个县令也都吃白饭的?都想不出来,就你想出来了?”任革赐忙道:“主子,奴才该死,不会说话,我的意思是那些个县令们不是没办法,而是没尽力想办法。如果主子让他们自己解决各县的收支和属官的俸禄,怕他们不尽力,不尽力自己连饭也没得吃了”。

妩儿听了好生惊讶,“你是说,不发他们的俸禄”。任革赐道:“主子,若是朝廷发,我们管不着,可如今这并州晋国乃是王爷的封地,俸禄由我们来发,这是多大的开销呀。这样一来,一则州府把钱全用在这些开销上,哪里能攒得起来?富了那些下头人,可苦了王爷和刺史”,妩儿下意识地点点头,还仔细地听着。任革赐接着说:“二则,那些下头的官员们不管做不做事的,都照月关饷。他们哪里来的积极性呀?所以这些新政呀,我看都是刺史大人一个人急,下头那些官们都凉快着呢”。

妩儿听到这话,吸了一口气,就好像说着她的要害一样。妩儿一直就琢磨呢,怎么新政实施一段时间了,效果是有些,自己的治下比那对岸是强多了,可怎么就没有太大的气色呢?最主要这库府也没见多大的响儿。任革赐倒是一语中的。妩儿当即说,“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这就去见王爷”。任革赐给收拾着,妩儿坐上轿离了自己的住处,转过一趟街,来到关羽的王府。妩儿一来,高兴坏了王妃澹台氏夫人,她有些日子没见着女儿了,拉了妩儿道:“妩儿,你可真是官大脾气也长了。我们不叫你,你就不来了。你看看我们,都掉多少眼泪了”。妩儿一笑,“母亲,瞧您说的,我是那样人吗?只是您也知道,我是新官上任,要点三把火呢,这火都快烧我的屁股了。您不来疼我,反倒怪起我来,我不答应”,说着装着生气,背过脸去。

王妃一看她又是和个小孩子是的,一拍她的脸蛋儿,“你这丫头,又耍性子。你来了,为娘的,高兴都来不及,你还不理我”。妩儿噌一下转过来,做个鬼脸,然后蹦到关羽跟前,“父亲,我娘打我”,关羽仍是在床上半躺半卧,直笑着说:“怎么母女两个都没有个大小。一见面就混到一起”。王妃道:“今儿你来了,无论如何要吃了饭”。妩儿道:“好啊,我正要尝娘做的好吃了,对了”,说着,她从袖子里掏出个帕子,打开来,露出方才那块玉。

“娘,这块玉送给你”。王妃虽说是美玉见了不知多多少,但今儿是孩子送的,不管玉如何,她都格外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