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出宫就遇到了这么一档子事,令人将韩方送到延尉府后白寒就回到皇宫,他不管袁绍派的这个世家子弟找他干嘛,但可以肯定都不是好事。
以前他在董卓麾下的时候已经把能找到的袁家人给屠了遍,袁绍可不会忘记这种耻辱,要是能忘他也不是袁绍了。
休息了一阵后,白寒召集文武在养心殿议事,之前发生的事情众文武也都知道了,白寒凝眉不语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没多久一名殿前甲士跑了上来:“启禀摄政王,延尉阳义求见。”
“宣!”
甲士抱拳退下,没多久穿着暗红色官袍的阳义大步走就上殿来,白寒当即道:“审的怎么样了。”
“那人叫韩方,是冀州清河郡守的大公子,袁绍派他来是为了和大王您商量共剿曹贼一事,那些军汉也不是我大汉军队,而是袁绍的人,至于那些明光铠甲是哪来的他们不知道,而韩方打死也不说。”
“所以呢,你怎么办了?”
“换个突破口,但是什么时候能审问出来还不好说。”
听到这个回答,白寒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任何朝代对战略物资的管制都是最严格的,走私盐铁抓到了都是满门抄斩,更不要说铠甲兵器这种直接可以用到战场的东西了。
这个韩方不过是个世家子弟居然死不开口,可见事情牵扯的范围该有多大。
想到这,白寒看向马汉:“从现在开始密切保护这个韩方,同时从虎贲军抽调五百人保护延尉府,从现在起延尉府四周闲杂人等不许靠近,就算是晚上倒夜香的都要仔细盘查。”
“诺。”二人齐声而应,在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萧杀严肃,谁都知道这位摄政王最讨厌贪赃枉法之辈,这次居然敢在长安城走私铠甲兵刃简直是活腻歪了,不论他们私底下还走私了多少,他们都是在玩火。
“子龙。”白寒将目光放到了周围他最信赖的大将身上。
银甲战袍的赵云踏前一步,抱拳道:“末将在!”
“你另带三千军字夜间巡防,如发现可疑之人即刻拿下。”
“领命!”
安排完对韩方的保护之后,白寒瞥了眼一边的马汉,都不用白寒吩咐,马汉就拿起一卷羊皮地图和另一名军士挂在了一侧墙上,白寒等人凑到墙边,仔细看着,众人的目光自然是放到了西北,如今是194年,他的到来令天下混战更加混乱,因为一些人的死,诸侯吞并的进程也快了不少。
在地图上那火红色大汉疆域是他和众位文武共同努力打下的江山,其他诸侯的势力颜色也非常鲜明。
如今的天下白寒的势力最大,南北纵横数千里,占据着:司州、并州、凉州、寒州、蒙州、古州,西域,以及半个豫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
公孙瓒:幽州
曹操:兖州、徐州、半个豫州
刘表:大半个荆州
刘焉:益州
士燮:交州
孙策:半个扬州
袁耀:半个扬州、以及荆州江夏郡
发展的最好的就是曹操,因为吕布的早死他在攻伐徐州的时候没人偷袭他的兖州,从而令他顺利的占据了徐州,还收了刘关张三兄弟。
而袁绍前段时间跟公孙瓒狗咬狗,这俩人一个有谋无勇,一个有勇无谋,最终还是袁绍更凶一点,把公孙瓒咬怕了,袁绍带着一群忠犬天天在城下嚎,而公孙瓒就是躲在易京里死活不出来。
袁耀因为父亲的死发愤图强,也聚集了一些势力,在南方也是一位霸主级的存在,前段时间更是袭杀了江夏太守黄祖,横亘在荆州扬州之间,只是在孙策周瑜的算计下,发展的很辛苦。
刘表、刘焉、士燮之流就不多说了。
如今的天下情况逐渐明朗,真正的人雄都已崭露头角,开始对彼此的谋划,袁绍派人来想跟他结盟抵御曹操,傻子都不信。
历史上,在官渡之战败了好几阵之后袁绍还认为曹操不过是个宦官阉丑之后,白寒对袁绍有些印象,这个人名门思想极其严重,四世三公的荣誉不会允许他放低姿态和任何人结盟。
那如此看来,这长安一定有袁绍感兴趣的地方,会是哪?
“大王,最近凉州之地有些不太平,羌人经常北上犯境。”身边的军事重臣郭嘉出言道。
“羌人么,一群不安分的狼…”
说着,白寒的目光放到了凉州,看向了地图上那一片羌人的土地,那是后世的青藏高原,海拔极高非常不利于人类的生存,自从凉州被他统一后通过重兵对羌人部落实行驱赶,将原本羌汉混居的凉州变干净了。
而原本青藏高原上只有几个部落,突然上来这么多就打起来了,怎么现在居然有人赶来侵犯大汉边疆?
白寒摆弄着指挥棒,目光在司州、青藏高原、冀州这三个地方来回看着,这三者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想了好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和众位文武处理了下政务之后,文武各自散去,唯有一人留了下来,那就是阳义。
“有何事?”白寒耷拉着脑袋,语气很是烦闷。
阳义没说话回头看了眼如门神一样的马汉和守在大殿门口的几名甲士,白寒挥手屏退了他们。
马汉带着殿前甲士退到门外,随着巨大的朱漆木门轰然的关闭,阳义单膝跪在地上,“臣阳义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请摄政王千万做好心理准备。”
闻言,白寒眯着的眼睛霎时睁开,盯着阳义:“讲。”
“启禀摄政王,近些天臣发现长安城似乎有些不稳定的迹象。”
“不稳定的迹象?”
“没错。”阳义点了点头,“三天前,巡卫军抓到一个黑衣人,根据军士们的禀报,那黑衣人武功极高,被十名军士围攻而不败,最终被围攻那人毅然服毒,虽然不清楚那人的身份但从他身上搜出的一些金银器皿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而且,最近司隶地区犯罪现象明显增加,而且民间更是出现谶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