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农场我来啦!

“你就是李小强?”

一名中校军官来到他的面前看着他说到,李小强也无畏的看着他。

李小强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中校军官是个“咪咪眼”咪咪的眼睛好像还有点对。但是李小强却从他的眼睛里感觉到了一股杀气,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是的”

也许是被他眼睛里的杀气给震住了,李小强老实了许多,眼睛赶紧瞟向别处,不敢和他对视。

“我是军直农场的吴场长,我代表农场全体干部战士,欢迎你们的到来。”吴场长冷冷的说到,没有其他接兵干部的热情。连握握手的表面功夫也没做一下。接着就对蹲在一辆手扶拖拉机旁边抽旱烟的中年军人大声的喊到。

“老范!把他们几个先带回去。我还要到后勤部去有点事情。”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没有再多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热情的表示。仿佛他们在他的眼里不是他的兵,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新兵同志们快上车吧!快点的话到了农场正好能赶上开饭。”那位三十多岁的志愿兵取下叼在嘴上的烟锅,熟练的往地上敲了敲。然后热情的向他们招呼到,邀请他们上“车”。

一台农用手扶拖拉机。

一辆手扶拖拉机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奔驰“着,手扶拖拉机司机老范一边抽着烟,一边悠然自得开着手扶拖拉机。有时手还从手扶拖拉机的扶手上松开,用两只手划着火柴给自己口中的旱烟锅点火。而行驶的手扶拖拉机也并没有因为老范松开扶手而发“脾气”,

看来他们的感情还真不错。

此情此景要不是身上的军装可以显示出他是一名军人的话。其他方面真的是和一位“农民朋友”没有任何的区别。

“范班长你当兵多少年了啊?”拖箱中的一个新兵向三十多岁,有一张黑黑的脸庞,岁月的风霜已经无情的爬到了他的脸上,手上长满老茧,正准备给旱烟锅点火的范班长问到。

“我啊!已经当了十六年兵了。我当兵的时候你们还在穿开裆裤呢?”范班长笑笑嘻嘻的回答着他们,和那个态度冷冷的吴场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范班长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烟你尝尝。”一个说话带河南口音的新兵一包“金许昌”就递了过去。

“哦?咱们还是老乡。”范班长接过香烟后说.

“不过我还是喜欢当地老百姓种的烟叶劲大,这个烟味太淡不好抽”范班长拿起“金许昌”放到鼻子上闻了闻随手就装到了自己军装上衣的口袋里。

“范班长,你一当兵就一直在农场吗?”李小强接着问。

“对啊!我新兵连一结束就到这来了,我的班长说我这个人笨的很,其它的干不了只能干这个。”范班长一点也不注意在我们这些新兵面前保持一点形象,直言不讳。

“啊!”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在农场干了十六年养猪种菜的老兵,是怎么熬过来的。他突然有一个感觉,觉得在面前的范班长就是一个农场的传奇人物。

“那在农场里都干些啥啊?”虽然他早就知道答案,但是他还是想知道,他的心中存着一丝侥幸,说不定有些别的呢?

“种菜、喂猪、放鸭、养鸡、”八个字做了总结,范班长说的简答明了。而正是这简单的八个字把车上的他们听的是“心惊胆颤”。一脸绝望的表情,绝望中又带有一点不屑。

范班长注意到了手扶拖拉机车厢里新兵们的异样的表情,他狠狠的吸了一口旱烟,然后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

“小伙子你不要看不起我们在农场当兵的人,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我知道只要是部队,就要吃饭穿衣,只要是要吃饭穿衣,就需要有人去干我们的活。我们老家有个戏就是这么唱的”范班长从他们的表情里读出了对在农场当兵的不屑,特意先给他们打了预防针。

说完范班长就高声唱了起来。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于是在颠簸的土马路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一个三十岁模样的中年军人,一边唱着河南梆子,一边开着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后面还拉着几个年纪轻轻的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轻军人。

“快到了!同志们坐稳了。”手扶拖拉机开到一座大山前,范班长赶紧出声提醒正在车厢里昏昏欲睡的他们。

李小强被范班长的叫声叫醒,抬头一看他们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心想不大可能吧,一般农场不都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吗?怎么会在大山上呢?

手扶拖拉机在慢慢的转了几个弯后,爬到了山顶。到了山顶他才明白,原来在山顶上有一块很大的平地,大概有几十公顷,还有一条从山上奔流而下的小溪,奔流而下的小溪在山边形成了一个小瀑布,在小瀑布下有一个小水潭。水潭里一群鸭子正在欢快的嬉戏着。

进入农场,农场的大门是由两个水泥墩然后中间有一个铁架子构成,铁架子上有四个字,“部队农场”虽然铁架子很陈旧,但是这四个字被油漆涂过显得很漂亮。在大门的右边柱子上挂了一个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全军后勤示范单位”。

一走进农场,菜地郁郁葱葱,每块菜地都用白线拉着。泥土被拍的整整齐齐,整个菜地方方正正。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在远处只见有几座很大的房子,从房子上的牌子上依稀的可以看出是猪舍、鸭舍、鸡舍、在几座房子旁边就是一个鱼塘,从鱼塘的形状上来分析,那应该是人工挖掘而成的。

在鱼塘旁边有几个穿着迷彩服没有挂军衔,留着长头发的年轻人正在那里放鱼苗。在鱼塘后面有一个小山丘,山丘上种满了竹子,在竹林中有一排建筑。在建筑前晾晒了许多小孩的衣服他想那应该就是家属区。当他正在找农场宿舍的位置时,一个很尖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观察。

“咦!怎么有一个那么大的冬瓜?”同来的一个新兵好奇的问到。“那个冬瓜有一百多斤,早就熟透了。场里不让摘,说是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有个景看。再过几天这冬瓜就熟了,要是再不摘就烂在地里了,这么好的冬瓜就白瞎了。唉!形式主义要不得。糟践东西。”范班长一边摇头一边叹息。

在陆续把其他的新兵带到他们将要工作的地方后,李小强和一个新兵被范班长带到一块荒地前,离荒地的不远处,有一座不知道什么年代修建的小平房,他想这就是他住的地方了,虽然心里有点失望。但是比起住帐篷来,这里的条件还是好多了。经过新兵连在机场住帐篷的经历,李小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也好了许多。

“你们俩个就住这了,具体任务就是把这块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菜,听到哨响就自己过去吃饭”范班长把他们安置好后就准备要走。

“班长你就走了,你不住这啊?”同来的一个新兵明显有点不适应,赶紧问到。

“我是负责喂猪的,又不是负责菜地的,我不走难道和你们一起住这啊?”范班长显然对那个新兵的问题很不感冒。

“不是!我是说你就这样走了,就不管我们俩个了?”同来的新兵解释到。

“管什么?自己管自己,这又不是新兵连还有那么多的班长、排长、连长管着你们,这里是农场,自己管自己。”范班长说完就走了,只留下我们俩个茫然不知所措的新兵留在那里。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新兵,这个和自己一样的“倒霉鬼”他很想笑,因为这个一看就像是个“鸟兵”的家伙。不但拿了大包小包的许多东西。在他的行李里最扎眼的是还有一把吉他,一看就是一个文艺小青年。只是这个文艺小青年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李小强十分的好奇。

注:这是我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关于部队农场的资料,以前的资料都找不着了。

作为后勤工作管理单位,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的想办法为机关改善生活提高福利,于是全军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大的有如各大军区的农场,小的有的连队都有一小块农场,那时国家还不太富裕,军费开支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确实帮了不小的忙,为军队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当初,小平同志对军队的同志讲:军队要忍耐一些,从而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部队搞生产是历来的光荣传统,早在延安时期就有自力更生的模范单位三五九旅,全国解放后,各大军区都有各自的农场,最有名的是南京军区的生产建设和王震将军带部队进疆集体转业为建设兵团,至今为祖国的粮食生产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