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御史大夫展博到了关键时刻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都把罪责揽在了自己的身上,群臣不禁对展博的做法有些纳闷不已。
在皇上身边做事,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顷刻间人头落地,等到皇上追究职责之时,躲开还来不及,哪有人还替别人说话,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要是幸灾乐祸之徒,那还是好的,至少人家不是给你下黑手,更多的却是落井下石,釜底抽薪的,那才叫一个狠……听闻御史大夫展博甘冒杀身之祸,也要替那刘新房开脱,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可真正知道内情的人也只有展博和刘新房,因为在到达宫门口的时候还未到寅时,于是这十万火急的刘郡守先行就已经告诉了展博潘阳郡的危机情况,并简单的把事发经过描述了一番,相信展博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为什么压着没有及时告诉皇上,这里面的原因也许只有展博他自己知道了……
虽然不是自己的过错,本来对御史大夫跟皇上所说不实之言颇有意见的潘阳郡守刘新房,在听到他把皇上责怪自己延误战机之罪责,一人全部承担下之后,其心中的愤恨全消,层层思虑,这展御史也不知道是何作为,目的是什么,虽然没有把原委讲明出来,但人家还是仗义的把事情都摊在了自己头上,就算还有什么委屈的,人家是朝中三公之一,还能做到敢于替自己担待,心里不免也有了一丝感动。于是赶忙向御史大夫展博投以了感激的目光,跟刚才对他的态度,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可刘新房哪里知道这展博是嫌他没有给“过路银”的缘故,所谓的“过路银”就是各地郡守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召见,都给展博一些好处费,而刘新房狂奔飞逃般的赶来,自己的潘阳郡已然失守,那心中自然是火烧火燎的,哪里还管你什么“过路银”好处费什么的,要是见到皇上,不被杀头就是烧高香了。
展博没有想到的是皇帝会因为此事件如此大的雷霆震怒,知道若是不想办法弥补,等那刘新房说出实情的时候,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便坦然说出是自己决定的暂压未报,但他还是在言明之际,隐瞒了一点,那就是自己是知道这事情的原委的,但不能说自己知道,否则那罪过可就不是挨骂这么简单了……
“你确实够失职的,身为我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之司职,辖区发生了如此大事,竟然被你暂压未报,实属该死,不过念在你侍奉我朝还算兢兢业业,加之也是情况不明,暂且扣发半年俸禄,算是小惩大诫,如若再次发生此类事情,定斩不饶!”皇上秦世天也是知道,就算此时斩了展博也无济于事。
“各位爱卿,你们对此事有何对策?”秦世天紧锁眉头,环顾四周威严说道。
“皇上,不可心虑,大可安心。虽然那大同郡郡尉起兵哗变,事端可谓危急,但想想人马撑死也不足十余万,兴许实际还要差很多,我朝皇家三军任一旗军,出面迎敌,都不够塞牙缝儿的,眼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兵遣将,灭杀叛贼。”
说话之人位列群臣右边之首,虽然也是花甲之龄,但白发须张,豹头环眼,声若巨雷,震人发聩,一身的狼虎之气。
“那依囯丈之言,朕该如何调兵遣将,又该派谁前去督战,方显我大琉国威?”秦世天对此人口气甚为谦恭。
囯丈,乃赵贵妃赵雅芝的父亲,国之太尉,赵振海。此人多重身份,一为囯丈,二为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管理,三为皇家三军黄旗军的统帅,尊贵无比。
“依臣之见,一个小小的郡尉,实不足矣为我等所患,但是如此大逆不道,也不能任他为所欲为,所以当下之急还是赶紧调兵遣将前去镇压,至于由谁去合适,臣看还是皇上决断吧!”
“武将军,依你之见呢?”
“皇上,依臣之见,还是慕王爷出马最为合适。”武浩然缓缓开口道。
“哦?讲讲你的理由!”当听到武浩然推荐秦慕枫出兵镇压,他不得不问。
“我朝黄,蓝,红三军,个个治兵有方,手下将帅勇猛有余,谋略得当,派遣其中任一旗军都不无尚可,肯定是溃败叛贼,凯旋而归,但若说最为合适,臣还是认为蓝旗军的慕王爷最为合适。理由嘛,也不过为三。”武将军开了头,然后又继续说道。
“一则,蓝旗军实力在三军之中,不上不下,对于郡尉此等小贼,若派国丈的黄旗军出马,不免有些兴师动众,况且国丈肩负我整个皇朝的安慰,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怎可安其出马?
“而臣的红旗军,正在招揽兵卒之时尚未就绪,如果派兵前往,不能说击敌不溃,而红旗军多为年轻初战之人,恐上疆场,未立而先伤,对于后期的红旗军发展不利。而慕王爷的蓝旗军中,壮年居多,而多有早年参战邻国敌袭纷争,沙场经验有足,这样一来,既能灭杀叛贼,又能更大限度的保存新生力量,可谓是双赢,这为其一。”
“二则,蓝旗军上下一心,派慕王爷的蓝旗军前往,上下将帅必定心潮激愤,群雄奋发,为国战死沙场之势肯定如日冲天,当下气势万不可怠之,俗语说得好,何不趁热打铁,势如破竹,灭杀叛贼,此为其二。”
“三则,派慕王爷去,到了地方郡县也可以代天巡视,抚慰战乱中的苦楚百姓,扬我大琉国威,悯皇上仁慈厚爱,此乃三全其美,补课不为。”
武将军三个理由有理有据,既考虑军事战局,又合乎人之情理,简直是事无巨细,无庇可寻,无懈可击。
“这个……容朕再想想……。”秦慕枫是秦世天心中的一根芒刺,如果让秦世天去带兵应战,他还是心有芥蒂。
“老臣附议,也甚为赞同武将军之言,本来老臣还准备以必死之心决战沙场,定当斩断敌首,捷报频传,看来这个机会老夫是争不过如日冲天的慕王爷喽!”
国丈赵振海之言,让群臣甚为不解,平日里两人多为不和,以往有议事之策,总是针锋相对,不予苟同,每次都是争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今日却是出奇的一致,这不得不让人疑惑。
这次连平日里和武将军不和的国丈赵振海都能放下国丈之尊,同声附议武将军之言,看来此事定是铁板钉钉了,木已成舟,无法更改了。
“臣等附议”,“臣也附议”,朝堂的大臣们全都像商量好了一般,齐声附和,附议武将军之言。
武将军是真心处于国家利益考虑,而国丈之心则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