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1章:赵昚的打算,密使的身份
赵昚是看上了现在金国所占据的黄河之北的地域啊。
毕竟,如果拿下黄河之北的地域,并且彻底稳固下来的话,赵昚便可以从临安迁都回到开封。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对于赵昚来说,绝对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毕竟,开封府是大宋的立国之本,可是在祖宗手中丢了,如果能够在他手中拿出来,无疑让他有了一个强宗胜祖的机会,而赵昚这个皇帝在大宋十几个皇帝中,就算是比不上太祖,至少也能够跟仁宗、神宗媲美了。
很显然,赵昚现在眼红了,并且不愿意放弃这一次机会。
所以,赵昚说的很明白,沈堂前往中都之后,如果有机会并且对大宋有利,可以让他自行斟酌,先斩后奏。
为此,赵昚还暗中给沈堂送来了皇命令牌。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赵昚让沈堂等一天时间,说是有一位特使作为沈堂的随从,跟着沈堂一同前往金国之地。
只是对于这位特使的身份,赵昚并未开口提及。
沈堂也明白,这位特使显然是作为一个见证,当然也是一种监视,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沈堂不意外,甚至乐见其成。
看完了密信并且思索半晌之后,沈堂回到后宅与香菱等人讲述了将要北行之事。
香菱等人虽然不舍,不过却也并未多言,毕竟,沈堂现在位高权重不假,可越是如此,也就会有越多的身不由己,她们身为后宅女眷,只能支持并且让沈堂不担心家中。
第二天刚刚过了正午,便是有门子来报,说是有人求见。
沈堂一听就知道,恐怕是赵昚所说的那位特使来了。
沈堂到了前厅,并且让人将门外求见之人请了进来,当见到这人的时候,沈堂先是有些惊讶,随后又有些哭笑不得。
这一位风尘仆仆而来的,并非是他人,而是赵昚的二皇子庆王赵恺。
相比太子赵愭以及恭王赵惇,这位二皇子赵恺,低调的简直和普通人一样,丝毫没有嫡皇子的架子,要知道,赵昚的三位皇子是一母同胞,尽皆是嫡子,相比起来,赵恺简直没什么存在感。
哪怕在历史的记载中,赵恺的存在性也并不算高。
而赵昚对于这个二儿子,没有对赵愭的期待,也没有对赵惇的宠爱,所以,这个嫡皇子不能说不受赵昚宠爱,可至少相比大哥和三弟来说,和一个小透明也没什么两样。
沈堂也十分好奇,这一次赵昚为什么会将这个二皇子遣了过来。
要知道,赵昚可是极其不看好这个二儿子,无他,太老实了。
在历史上因为庄文太子早死,所以,按照长幼有序来说,二皇子赵恺应该被册封为太子,怎么也没有理由去册封三皇子的道理。
可是,赵愭死后,赵昚却是极为犹豫,最后还是没有册封赵恺,而是先行给了他一个雄武、保寒军节度使,晋封魏王,判宁国府。几年之后,赵昚在虞允文的支持和催促下,终于作出决定册封太子,只不过,册封的却是三皇子赵惇,并非这位二皇子。
实际上,赵恺自幼极为聪颖,为人极为宽宏厚道,虽然出身皇家并且为嫡子,但是他性子并不娇惯,不论父子、兄弟、还是官宦宫女,尽皆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可也正是这个原因,赵昚觉得这个儿子太敦厚、太老实了,不适合当皇帝,所以,这才册封了幼子。
历史记载中,赵恺风评极好,按道理说,本来应该是他的皇位却是被赵昚给了自家弟弟,哪怕不来个造反,也至少会抑郁或者崩溃。可赵恺却不一样,在册封了赵惇为太子后,赵恺并未怨天尤人,而是依旧在其位谋其政,精心吏治、心系百姓。
在宁国府任上,赵恺重视农业水利、重视教育,到了明州任上,同样大力发展教育,百姓对于这位父母官也极为认同。
不过,赵恺同样也有一个痛点,那便是他的嫡长子早夭,这同样很可能是赵昚在赵愭死后,没有急着立他为太子的原因。而说起来,赵恺这一脉,实在有些不幸,赵恺有两子,长子早夭,次子赵抦现在还未出生。
赵柄活的时间同样不长,三十多岁便因病去世,他有一个儿子,三岁就早夭了。
宁宗觉得赵恺这一系太可怜了,便是让宗室过继了一个儿子到赵抦膝下,并赐名赵均。
不得不承认,宋宁宗对这个堂兄弟赵抦极为不错,赵抦死了因为怕断了传承,所以便是下旨过继了赵均过去,在之后,宋宁宗的太子死了,宋宁宗一想,得了,这个皇位干脆传给这个侄儿算了,于是就册封了赵恺过继来的孙子赵均为太子,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宋宁宗帮着他爹赵惇给了叔叔赵恺一个交代……
只不过,这皇位实在跟赵恺这一脉无缘,还没等到继承王位,这位新鲜出炉的太子赵均,便是被奸臣史弥远暗害而死。
赵均死的时候有一个幼子,不过,这个幼子因为同样早夭的缘故,所以再无后人,赵恺这一脉也算是彻底断了根……
赵恺进入正堂之后,见到沈堂起身却是愣住并未行礼,而且,他怎么看,都觉得沈堂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充斥着可怜。
可怜?自己好歹也是一个嫡皇子,怎么也算不上可怜吧,赵恺不解的想到。他哪儿能想得到,沈堂是想到了他原本的历史轨迹,按照历史的记载,他这个嫡皇子还真的是可怜,皇位没有不说,只传了三四代还断了根,不可怜吗?
“燕国公见谅,本王突兀前来,倒是失了礼数。”见到沈堂愣着神,赵恺也只能主动开口。
他的话让沈堂惊醒过来,他歉意的笑了笑,这才行礼说到,“开封府知府,见过庆王殿下。”
赵恺赶忙上前将沈堂扶住,“燕国公,此次本王奉父皇旨意前来,是随从燕国公北行,从现在开始,我便是燕国公的随从,所以,国公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