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二的反常
甘露殿旁边的偏殿中,李二刚刚在宫女的伺候下沐浴更衣,而后忽然有些疲惫的倚靠在龙椅上。
他的双鬓已经微微发白,今年是贞观十六年,他虽然才四十三岁,他但是常年的劳累让他看起来跟五十岁差不多。
忽然,他睁开有些混浊的眼睛,入眼处便是各种奢华不凡的珠宝,就连地板也是猫眼石铺就,还有屏风上面镶嵌的各种名贵珠宝,随便摘下来一颗,也足够一户四人之家衣食无忧一辈子。
这些东西,都是当年他南征北战,从各方番邦国主手中抢过来的,李二也没将这些战利品丢进国库,而是让它们装饰在各个宫殿,以便于自己可以随时缅怀过去的威风凛凛!
李二平常除了批改奏折,最大的乐趣就是望着这些宝石发呆,因为从这些石头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骑马安天下的霸气身影!
“唉,老了啊!”
李二苦笑一声,摇晃着身躯想要站起来,旁边的大太监王公公连忙过去搀扶他,却被他给挥手制止了。
“朕还没老到连路都走不动…”
李二挣扎着站起来,步履阑珊的往甘露殿走去。
走了两步,李二忽然顿住脚步,扭头看向大太监,问道:“太子今日在干嘛?”
“太子今日做完早课,便去宣政殿向皇后娘娘问安,之后就回东宫去了。”
“嗯。”李二笑了笑,“这孩子…”
“去将辅机和玄龄叫来,朕有事找他们…”李二莫名其妙的冒出了一句。
“是,陛下。”王公公连忙应道,就低着头离开了。
…
今日军器监迎来了一件大事,宫里宦官带来了李二的旨意,说军器监以后的拨款减少一半,工匠抽调一半,另作他用。
“另作他用?这到底做什么用?”萧煜有些急了,李二之前可是和他说过一定要保证军器监的产量,结果现在把人和钱都给减了一半,那他拿命来弄火药吗?
“你不知道吗?陛下打算在长安修一栋和襄城宫差不多的宫殿,取名长宁宫,所以紧急抽调各地工匠,拨筹银两,于是户部那边就决定将军器监的开销减一半。”谭瑾苦笑道。
“至于这么夸张吗?”萧煜眉头微皱,如今正是大唐盛世,国库充实,修建什么宫殿竟然要如此铺张,还要从各个部门里拿钱。
“主要是因为大军出征在即,本就耗费钱财,偏偏陛下还要修建宫殿,户部不敢打兵部那边的注意,就只能从其他部门里搜扣了。”谭瑾说道。
萧煜愕然,“这个长宁宫…到底多大?”
谭瑾看了他一眼,对于萧煜这种时而聪明时而犯傻的性格,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么说吧,当年修建襄城宫时,役工一百九十万余,耗时一年,其中的花费,可想而知。”
“那和长宁宫比?”萧煜又问出了一个正经的问题。
“按照现在这个规模,长宁宫大概是襄城宫的三倍左右!”谭瑾叹口气道。
萧煜大吃一惊,襄城宫都用了上百人口耗费一年多建成,那这比襄城宫规模还大三倍的长宁宫,那又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和财力?
“陛下他…到底什么情况?”
萧煜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修建长宁宫可不是简单盖几间房子那么简单,如果不清楚襄城宫到底是什么概念,那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换算一下。
襄城宫的面积大概相当于一百五十个足球场,而长宁宫是它的三倍,那就是个四百五十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规模,可是占据了五分之一的长安城!
而且宫殿里的每一个设施都会以最高标准去布置,这其中的花费,别说国库和内帑,哪怕是集全国之力,也要耗费几年的时间!
一座宫殿,动摇整个国本!
要不是这是封建时代,说话太耿直会被砍头,萧煜真的很想问一下李二…你脑子是不是被门给挤了。
省吃俭用几十年才造就的盛世帝国,却因为要建造一座宫殿而面临崩塌,哪怕是再昏庸的君王,也不会这么做吧?
李二到底在想些什么?
…
修建长宁宫,李二好像没跟任何人提起,消息就像是空穴来风一般,传的到处都是。
而后,太极宫忽然下了一道旨意,抽调关中数十万民夫入长安徭役。
这下子,谣言得到了官方认证,群臣一下子就沸腾了。
毫无意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魏徽。
他拖着孱弱之躯,在承天门长跪不起,要求进谏,只可惜李二完全没理会他,任由他跪到天荒地老。
这一次,李二的举动确实有些太过反常。
大军出征在前,结果皇帝这边先出了问题。
一个励精图治十几年的皇帝突然骄奢淫逸起来,这种画风转变的太快,让满朝文武脑子都没转过弯来。
李二称帝已经十六年,这十六年他兢兢业业,尽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天下人,平常在文官们的各种压榨之下,活的比狗还累。
压抑了十六年,李二有些厌倦了。
这几年大唐雄师无敌,东突厥,薛延陀,吐蕃等均表示臣服,目前就只有西突厥,高句丽还在活蹦乱跳。
然而对于李二来说,火药的出现,无疑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有这么一个攻无不克的杀器存在,区区弹丸之地,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方平稳,内政繁荣,天可汗,万国来朝,种种成就,忽然让李二产生了一种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
既然没事情可做,那就只能来修个宫殿,没事在里面养养鱼,逗逗鸟了。
打了半辈子仗,辛苦劳累了半辈子,还不允许让他享受享受吗?
当然,一如刘皇叔想享受被诸葛亮劝阻一般,李二想要享乐,群臣也不想答应。
修宫殿可以,自己在甘露殿旁边修个后花园过家家就行,但没事修一个面积为五分之一个长安的宫殿,那大家就不能一起愉快玩耍了。
…
各种奏疏如雪花一般飘向太极宫,然而最后就跟石沉大海一般,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
但是圣旨已经下了,既然李二没下第二道圣旨,那就必须要遵从他的旨意。
于是,国家机器开始运转起来,关中数十万民众入长安,准备着手修建长宁宫。
十万民夫入长安,这事没多少人反对,因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唐朝每户人家都必须要徭役,而且和雇佣不同,徭役就是白嫖,不给钱的那种。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公平,但是唐朝的徭役制度已经是所有封建帝国最人性化的,唐朝的徭役制度,除了正役外,还有其他徭役。
这种徭役是以每一户家中的人口数量为基准,并且服役的地方,都是在当地的州内,不会被派送到遥远的边疆或者其他地区。
同时,朝廷还有明令的规定,地方的官员是无权去调遣这些服役的人,如果需要调遣,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够将这些人进行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