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吴三桂的判断

第372章 吴三桂的判断

“这怎么可能,这不是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吗?”

“赵贼狼子野心,王爷小心这是赵贼的挑拨离间之计!”

“就算咱们做了,他也乐得坐山观虎斗,此事绝对不成!”

仅仅是安静了片刻,将领们就全都喧嚣起来,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反对,反对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人是纯粹胆子小,不敢造满清的反,而有些人则是担心是赵铭道设下的计策,逼着平西藩与陕甘绿营、汉军右翼打,自己坐山观虎斗,而一些人则是知道,这件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当初在西安三路北上的,汉军、平西藩与陕甘绿营各一支兵马,因为平西藩总是撞到陕北义军主力,而且每战皆胜,每战速胜,所以如今的平西藩在陕北处于突出的位置,李国翰的汉军则是七八天前才抵达助战的,至于陕甘绿营,隶属于孟乔芳的部队就来的更慢了,更重要的是,汉军旗和陕甘绿营只是来了一部分,主力还在延安和延绥镇城,就算他们突然发难灭了榆林城周边的清军,也难以消灭在延安和延绥镇城附近的军队。

这种情况下,真的有可能出现平西藩与清军内斗,明军作壁上观的情况。

而且自从来到了陕北之后,平西藩对于山西、陕西两地的义军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别看山西义军闹的厉害,以至于大部分的满洲八旗都到山西平叛了,可实际上,这些军队并非直接被钉死在了山西,原因就在于,义军所部,无论是绿营出身还是农民暴乱,全都做不到与清军野战对决,只能守城。

只不过前几年,清军在四川、湖广进进出出的,不仅杀了很多降而复叛的,甚至连一些认为不够忠诚的将领都杀了,这使得姜瓖、王永强等原本满清体系内的将领,造反之后不敢再投降,只能死战到底。

而那些农民起义军遭遇的就是屠杀,也不敢投降,实际上虽然义军在山西闹的厉害,但大部分的义军都被困在大同等几个城市,被清军主力包围,而那些暴乱的乡民无人弹压罢了。

近在咫尺的满洲八旗就是平西藩最害怕的军队了,他们与满洲人打了数十年,三代人都罕有胜利,这个时候哪里有反叛的心呢?

吴三桂看着喧嚣的诸将,重重点头:“你们说的没错,即便为了咱们的亲眷要和大清作战,也得让他赵铭道表现出诚意来不可,不然咱们成了叛逆,他不认账,杀光了咱们的亲眷,咱们岂不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吗?”

“可是末将也担心,咱们拒绝了,赵贼在汉中举起屠刀呀。”有一个将领说道。

吴三桂点点头,说道:“这种担心人人都有,咱们虽然身居高位,但哪个不是父母的儿子,孩子的父亲,女人的丈夫呢?可是本王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咱们平西藩一万多兵,是如今陕甘最能打的,他赵铭道不可能杀了咱们的亲眷,与咱们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王爷考虑的周全,想的长远,王爷,您是怎么想的?”有人问到。

吴三桂说:“咱们亲眷在明军手中,但大军却在陕北,汉军旗在侧,陕甘绿营在后,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本王觉得,不论如何,这事瞒不住大清朝廷,也未必是非得在大清与亲眷之中选一个的结局,还是等一等,看看朝廷是个什么章程?”

“那咱们得警醒起来,朝廷若是知道了,说不定先下手为强,把我们给........。”有人说道。

吴三桂重重点头:“是这个道理,所以本王召诸位来,就是要告诉你们,咱们要拧成一股绳,不论对南朝还是对朝廷,都是如此,否则,难免落得一个家破人亡,忠孝皆失的局面。”

“一切听凭王爷吩咐。”诸将齐声应和说道。

安抚了营中诸将,吴三桂又派了几个心腹秘密南下,前往汉中与魏王接洽。吴三桂对心腹说道:“本藩迁到汉中之后,你们几个才是跟了本王,没有辽地口音,殊为难得,你们去了汉中,先不要急着联络南朝,仔细查清本藩百姓情况,是囚禁、迁移还是如何安置,且先送回消息来,在得到本王准许之后,再与南朝魏王联络,可记清楚了?”

“主子放心,奴才定竭尽全力,不负主子重托。”几个心腹都是点头,然后悄悄离开了营帐,不多时,一个亲兵走进来,说道:“主子,刚才营门口守备来报,说陕甘总督孟乔芳到了。”

“他,他不是在延安封锁消息吗?”吴三桂诧异,继而问道:“带了多少人马来?”

“只带了四五个人,布衣素服,作寻常人打扮,看起来是秘密前来的,他也着意提醒,说让单独禀告您一个人,尽可能少让人发觉了。”亲兵低声说道。

吴三桂重重点头:“好,快些请孟大人进来。”

孟乔芳很快进了吴三桂的后帐,出口便是问道:“平西王,关中大乱,汉中失陷的消息你可是听说了?”

“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未敢求见于孟大人。”吴三桂不知孟乔芳的意思,但见他秘密前来,定然是有深意的,于是只能选了一个滴水不漏的方式回答。

孟乔芳一拳砸在掌心,愧疚说道:“平西王,是下官对不住你呀!当日在汉中、保宁,是下官一意逼你北上,却不曾想中了南朝的奸计,那武大定是诈降的,故意诓骗我们说四川内斗,让你出兵的!

约么十日前,下官在延安得到消息,说是有明军自秦岭栈道冲出,劫掠附近州县,下官还以为是少量造乱的贼寇,却不曾想等来的却是明军主力占据秦岭通道的消息,紧随而来就是保宁的四川巡抚李国英失节投降,汉中继而失陷的消息,下官.......下官真的是愧对你平西王啊........。”

一边说着,孟乔芳一边擦泪,吴三桂见他如此情真意切,倒是不能再责怪了,只能佯装不知详情,问道:“这么说,我平西藩已经全部为明军所拿了,那南朝魏王赵铭道,就这么厉害吗?”

孟乔芳说道:“脱逃而来的人说,明军号称十万大军,蓄谋已久了........。”

接着,孟乔芳把关中、汉中的情形说了个通透,其实吴三桂手里早就接到了来自汉中的传信,是赵铭道派遣俘虏的平西藩兵送达的,信中说了一些,藩兵又把亲眼得见说了出来,吴三桂其实比孟乔芳知道的透彻,他故意装作只是风闻,就是想试探试探孟乔芳的诚意,没想到孟乔芳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连接到的塘报一并摆在了吴三桂的面前。

“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局势凶险呀,孟大人。”吴三桂听完,焦急的对孟乔芳说道。

孟乔芳则是说:“是,局势凶险,如今已经不是能不能夺回汉中,救平西藩百姓的阶段了,大散关等关口一破,关中四塞之地,已经是天缺一角,如今摆在你我面前的是,能不能守住陕甘,对朝廷有个交代呀。”

吴三桂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见孟乔芳亲自来了,于是主动示弱说道:“既然赵贼已经劫持我平西藩百姓,相信不久就会有消息传来,届时,我平西藩军必然军心不稳,到时候,一切还是要仰仗你孟大人还有李国翰将军呀。”

孟乔芳点点头:“平西王,下官就是担心,赵贼以平西藩身家性命为要挟,让你倒戈一击,你到时候难做呀!”

吴三桂神色凛然,说道:“大可不必如此想,我吴三桂当年反正归清,是借大清雄狮报君父之仇,后来入关作战,对明军从不忍加一矢,而大清兵于湖广杀贼酋李自成,多年来更是连灭流贼,我故主血仇得报,全赖大清之兵,如今我已经大清的平西王,唯有忠于新朝,才能保全名节,焉能去做那等反复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