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用心安置
贵州,平越卫。
“娘,当心,踩稳当了.......。”
“妹妹也当心,踩住了,好,慢慢的,可要小心......。”
卫所校场的一片草席围子旁,停了四辆马车,一个年轻妇人在为首马车前,扶着一个老妇和一个怀孕新妇下了车,收拾了一条褥子,一行进了草席围子里,找了一条长板凳,铺上褥子,说道:“娘,天凉,您和妹妹坐这里吧。”
“唉,多亏了你,绣娘,可是苦了你,都怪长兴无能,不然咱也不用走这么远的路.....。”老妇人说道。
那叫绣娘的夫人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哪里有什么苦的,相公说了,到了这里,咱们就算安稳了,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他说这是魏王千岁的藩地,是满清鞑子最怕的,前几天,鞑子的一个亲王还被魏王千岁的兵给杀了.......哎哟哟,不能说,当着妹妹的面,可不敢说这些打打杀杀的事。但是相公说,到了这里咱们就能过安心日了,过不了半年,他就来寻咱们。”
“这一路上都由你安置,才支持到了这里,不然,咱们可是要吃大苦。长运,你愣着干什么,给你嫂嫂搬椅子来坐。”老妇人使唤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那男娃子怯生生的,不敢乱动。
绣娘说:“不用叔叔来,他还小,文苑,你去把绣墩搬一个来,咱们且歇歇,看看朝廷是怎么安顿的,我也陪娘和妹妹说说话。”
正说着,另外几个人进来,也是妇人孩子一大堆,看到绣娘等人,欠了欠身子行礼,却也不敢和他们呆在一个围子里,拿起椅子上的包袱就要走,绣娘说:“你们别搬了,这里这么大,一起坐下就是了。”
那几个妇人这才老实坐下,用两个板凳一块木板支起来一张小桌子,摆上大碗,放了一点盐巴,然后把随身携带的干饼和煎饼掰碎了放里面,干饼是自己做的,煎饼却是沿路来的县衙发的,然后用热水冲泡了,就着咸菜吃起来。
“几位嫂嫂,能不能借你们水壶用用。”绣娘见她们有热水,也想给婆婆和妹妹弄一些来,于是问道。
其中一个妇人显然认得绣娘,说:“游击太太,这不是我们烧的水,是那边那大树下有朝廷安排的人烧水,谁去了都能要,我去帮提一些吧。”
绣娘摆摆手:“不敢劳烦,文苑,你去一趟吧,先给老夫人和姑奶奶弄些热茶来喝,驱驱寒气。”
那叫文苑的丫头带了另外一个人去了,方才回话的妇人惊呼出声,但面对绣娘这一家子还是不敢说话,低头吃了起来,绣娘却是个机灵人,问:“这位嫂嫂,我刚才有什么过错么?”
那妇人这才说道:“我听说,这里是魏王千岁爷的藩地,太太还是给你家丫头换个名字吧。”
“这是如何说的,魏王千岁的藩地关我家丫头什么事。”绣娘问道。
妇人说:“您不知道吗,王妃娘娘也叫文苑,而且王妃娘娘现在和小世子在北面打鞑子呢,让别人知道你家丫头和娘娘一个名字,这里的老百姓可不会好相与。”
“是是是,待会我肯定给她改个名字。”老百姓好相与不好相与,绣娘不知道,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她却清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绣娘记下这件事,用打来的热水给冲了姜茶,见这围子漏风,刚要准备拦一拦,却看到一个胥吏走来,客客气气的问道:“敢问是田长兴田游击的家眷吗?”
“正是。”绣娘说道:“拙夫就是田长兴。”
胥吏打开册子,说道:“田将军家在册子上有十一人,请问都到了否?”
“靖州登记时十一人,但到了七个,一个丫头痢疾死在路上,两个仆役半路不知所踪,还有一个丫头被我家老夫人许给一个帮忙的百户大人。”绣娘流利回答说道。
绣娘一家来自靖州,是赵印选麾下的藩兵的亲眷,其丈夫田长兴是一个游击将军,管着四五百个人,此番来平越卫的都是田长兴营里官兵的亲眷,一共两千六百多人,是被要求安置在平越卫的。
胥吏小心记下这些情况,又说:“是这样的,知府罗大人有请田将军所有把总以上军官的户主商事,不知田老夫人........。”
胥吏也很年轻,一般来说,去商议事的都是军官的兄弟、父亲或者成年儿子,可田长兴家里,老夫人一看就病恹恹的,兄弟田长运还是个娃娃,只能看向田夫人了,但有婆婆在,怎么也轮不到田夫人绣娘。
“绣娘,你去吧。”老夫人说道。
“不敢,娘,媳妇怎么能替您当家做主呢?”绣娘连连摇头,老夫人叹气:“我这个样子,又有什么用呢,说不定哪天就死了,这个家你不来当,谁来当?”
胥吏见婆媳二人推让,就先走一步,不多时,胥吏折返回来,说道:“老夫人,田夫人,莫要再让了,知府大人来了。”
罗广义一身官袍出现在了草席围子前,他是前年恩科中试的举人,却因为讲谈社出身,擢拔很快,刚刚担任贵州省都匀府的知府,因为贵州卫所的官将抽调很多,人手不够,身为知府的他也只能前来帮衬,实际这次安顿这四百八十四户的藩民,完全是他一个人负责的。
“老夫人。”罗广义对田老夫人打招呼,问她一路来的状况,二人聊着,一群人各自搬了板凳进来,环绕罗广义和田老夫人坐下,都是田长兴营里军官的亲眷,有男有女,都在这里了。
罗广义说:“老夫人身体不太舒服,但这里的事不能不让老夫人知晓,所以咱们就在这里商事吧,快些安顿下来,大家也好过稳当日子,本官也可以向大都督府交差了。”
老夫人连连感恩,罗广义却笑着说不用,然后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赵印选麾下的所有藩民都安顿在了贵州境内的卫所之中,平越卫算是比较远的一个,这既符合分开安置的要求,也是因为平越卫有现成的土地和房屋。
原先平越卫所的军户之中,很多男人在四川督标之中当兵,而四川那边因为常年战乱,田亩撂荒严重,所以去年平越卫所中那些督标亲眷就全部迁移到重庆去了,所以几个千户所空了出来,原本这些田亩要就近并入罗广义的都匀作为官田的,但现在却被用作了安置赵印选麾下士兵的家眷。
“现在是田亩多人少,所以咱们就耕好田,原先的卫所屯田空出来的,旱涝保收的有四千七百亩,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就近把一些官田并其中。按照一户二十五亩地分配,而军官按照职衔分地。
而现有的房屋都是属于三个千户所,也是按照职衔高低来分,最好的左千户所自然是给田游击的家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