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靖难之役

邱福,张玉和朱能听了,异口同声地道:“好,军师果然名不虚传。就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起兵。”

其实燕王朱棣早已经下定了决心,如今也只是需要一个听起来过得去的理由。

他手握成拳,眼神坚定。

“好,起兵。”

棉絮样的云朵镀上黑边,云层深处卷起一抹浓烈的红霞,灿如滴血。

“殿下”。

朱能未经通报,匆匆迈入帅营。只见他身着赤色禅衣,外套明光甲,腰缠黄铜带,脚蹬黑皂靴,威风赫赫,气势凛凛。

燕王朱棣全神贯注,处理军务,并未抬头看他,只是轻声应道:“嗯?”

朱能说话间语速比平日快了许多。

“经过三日的奋战,我等已经夺下了燕京九门,燕京城已经尽数落入我等的掌控之中。”

燕王朱棣闻言抬头,眸光微闪,沉声说道:“好,传令下去,犒劳兵士。不过,控制燕京城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能性格耿直,铁锤一般的拳头猛地砸在自己的心口处。

“我等誓死跟随殿下,万死不辞。”

燕王朱棣的眼睛里露出了些许的笑意。

“好。”

“报。”

随着传令兵的声音,张玉疾步走来,额头上挂着一层薄薄的汗珠。

“殿下,燕京布政使派出了六波人马前往金陵城报信,有一支撕裂了我们的防线,逃出去了。”

“什么时候的事?”

燕王朱棣侧头看着他,问道。

张玉急急地道:“今日丑时末。殿下,是否要派兵去追?”

燕王朱棣起身,绕过大案,径直走到西侧墙前,伸手撩开赭色布帘,现出一幅巨大的大明疆域图。

他负手而立,凝神静思。夕阳透过窗棱洒落,在他身后拉出了一个长长的背影。

“逃便逃了。不过早晚,我们总会与朝廷对上的。”

朱能朝前一步,手指地图,双眉扬起。

“殿下,如今我们控制了燕京城,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控制整个天下。”

燕王朱棣转头,看向朱能,眸中闪过精光。

“没错,将来,我们会掌控整个天下。”

张玉沉思着,好一会儿,才抬头道:“殿下,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留下两万兵士守卫燕京城,其余人等,随我出征。”

燕王朱棣的眼里寒光闪闪,仿佛揉落一地碎冰。

“好,我早就迫不及待了。”

朱能激动地说道。

夜色凝得如同冬日的墨汁般浓稠,一弯明月挂上天边。

战士们列队候命。

火把熊熊燃烧,火光荧荧闪烁,如潮汐般奔涌浮荡。

燕王朱棣缓步从队列间走过。

目光流连,他的面前周围是一张张年轻而又坚毅的面孔。

燕王朱棣的语气缓慢而又铿锵。

“太祖皇帝征战天下,建立大明皇朝,在位三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功绩彪炳史册。

无数的英雄好汉为了大明前赴后继,鞠躬尽瘁。如今,朝廷奸佞横行,祸乱君心。我等当秉持太祖皇帝留下的遗训,清君侧,靖国难,接过守护大明的重任。”

狂风吹得燕王朱棣身后的玄色披风猎猎作响,青铜细鳞铠甲仿佛黑暗中凌厉的闪电。

他仰首望天,沉默着,却散发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仿佛只要他愿意,即便是九天寒月,即便是万里寒星,也尽在他的拥揽之中。

“拿酒来。”

燕王朱棣喝道。

一旁的朱能随即捧起一坛酒送到他的手上。

燕王朱棣右手出拳猛击,坛子上方“砰”一声,骤然裂开了一个大口,浓郁的酒香伴随着喷涌而出的淡黄色酒液随风弥漫。

满上了一碗酒,燕王朱棣双手举起,眼眸不再冰冷如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壮怀激烈。

“这碗出征酒,我敬各位。大明朝的万里锦绣江山,百姓安居乐业,全赖各位以血肉之躯铸就。”

说完他一仰头,将酒倒进嘴里,然后将手中的酒碗高高擎起,甩在地上,放声大喝:“靖难之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朱能猛地举起酒坛,狠狠地将它摔了个粉碎。浓郁的酒香伴随着淡黄的酒水四处飞溅。

他鹰般锐利的眼环顾四周,举起右臂咆哮道:“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清君侧,靖国难。”

将士们整齐的呼喊仿佛从地底深处喷涌而出,那是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

龙血玄黄,旌旗猎猎。

战场上,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这是一场燕王大军的攻城战。

箭雨的压制下,终于,燕王大军的先锋兵士还是有一小股的兵力冲到了城墙下,开始搭建攻城云梯。

一个士兵好不容易爬到云梯的顶端,当他触碰到城墙时,心里还来不及为成功欣喜,一股白光闪过,穿透了他的身体,刺入心脏。刀锋在他身体里一转,猛地扯出,一股鲜血从伤口喷涌而出。士兵的脸瞬间变得灰暗,刚刚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将便如枯叶般飘零……

但战争不会因为某一条生命的离去而终结。

后来的兵士毫不畏惧,前赴后继,攻势如同潮水拍岸一般,相当汹涌凌厉。

战争一直在持续。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建文四年。

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

他经历了太多的忍耐,太多的凶险,太多的艰辛,终于,距离皇位,只一步之遥。

朝廷此时,已是苟延残喘。

永乐皇帝此时就站在燕王朱棣的身旁,他跟随着他一路,再次经历一遍了从燕京城到金陵城的征途。

当年的他,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如今的他,则是旁观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看着金陵城那向着天边延伸,高大而又壮阔的城墙,永乐皇帝心中百感交集。

那年起兵之时,他心怀激荡,自信满满,即便面对一城一池的战败,也从未颓废灰心。

然而今天,在他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皇帝的七年之后,他明白了,他的成功,除了实力之外,也许他比建文皇帝朱允炆,多了一点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