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见救兵不来,吴军围城甚急。因此奋起神威,准备杀出一条血路。但是你想啊,关羽身边还剩百十来人,吕蒙派出大军围攻,关羽不敌。
至于关羽的结局,罗版和毛版给出了两种殊途同归的结果。罗版给出的结果是关羽父子阵亡,当场成神,尸身被孙权斩首,后将头颅送给曹操。毛版给出的结果是关羽父子被俘,孙权劝降未果,斩首示众,后来把头颅送给曹操。
不管怎么说,当时东吴看到的景象都是关羽死了,而且被斩首了。孙权折腾了这么多年,熬死了两位大都督,终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荆州。而关羽在这个奇葩的岗位上,死得非常悲壮。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成都那边的情况。刘备不会记得当年有个爱她的女人叫孙尚香,而且孙尚香还是他明媒正娶的大老婆,俩人并没有离婚,人家只是回娘家了。但是诸葛亮在这个关头劝刘备娶吴懿的妹妹,看上去是两点原因:第一是笼络以吴懿为首的益州士族,第二是算命的说吴懿的妹妹能当皇后,娶了皇后能当皇上。事实上诸葛亮此举跟劝进刘备当汉中王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转移刘备的注意力。
回过头来我们串一串已经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好的两路出兵北伐,诸葛亮用劝进刘备称王、劝刘备娶媳妇两件事拖住刘备,使得关羽孤军奋战。明明可以给与关羽一些支援,但是关羽变成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孟达跟诸葛亮的关系不用多说,下边可以再聊聊马良了。马良和伊籍早早的就奔赴成都求援,结果廖化跟着关羽战荆州,走麦城,然后杀出重围去上庸,在上庸折腾完再去成都,然后马良和廖化是同一天到的。马良和伊籍干啥去了?这么大的事情为啥敢耽搁?谁授意的?关键是在马良到成都之前,诸葛亮和和许靖都知道了关羽遇害的消息,就瞒着刘备一个人。等到关羽给刘备托梦,刘备知道了关羽的死讯,顿时痛不欲生,放声大哭。
马良跟着关羽一言不发,等后来跟着刘备打仗的时候,却一直提醒把战场情况跟诸葛亮回报一下,马良的政治立场暴露无遗。也正是马良的政治立场问题,诸葛亮坚持重用马良的弟弟马谡,谁知道这哥们日后捅了那么大篓子,归根结底是亮亮任人唯亲的结果,不过任人唯亲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你见哪个大将任人唯疏?
至此,谜底揭开,诸葛亮汉中之战以后的一切反常行为都是为了搞死关羽。二爷是诸葛亮仕途上最大的威胁,因为关羽有资历,有能力,人又耿直,以二把手自居。万一两路北伐实施,失败了那是诸葛亮全责,他出的主意。成功了那是人家关羽居首功,到时候关羽的功劳就相当于韩信,封王都不为过。诸葛亮还怎么当管仲、乐毅?
关羽已死,刘备肯定要报仇。诸葛亮劝刘备淡定,先搞刘封和孟达。诸葛亮跟孟达铁着呢,肯定不能搞死他,所以诸葛亮的目的只是搞死刘封一人。要说弄死他俩,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别管刘封这人的智力怎样,他对刘备是绝对忠心的。袁崇焕怎么杀的毛文龙,刘备就可以怎么杀刘封、孟达。毕竟刘封不想反,刘备派人去上庸,量孟达也不敢不开城门。况且孟达还不知道刘备对他起了杀心。刘备自从得知关羽死讯,一直悲痛欲绝。这件事就交给诸葛亮去办。诸葛亮要的是保孟达而杀刘封,因此诸葛亮的第一步是调走刘封去守绵竹。绵竹可就在成都附近,调走刘封之后,孟达可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而且诸葛亮的这一举动就是为了告诉孟达,赶紧走。孟达作为益州的老人,在成都是有很多朋友的。政令还没到上庸,彭羕就发现了情况不对,这是要杀孟达的节奏。因此彭羕赶紧派人去通知孟达,不料送信之人被马超截获。马超奉命去找彭羕喝酒,顺便试探一下他有没有反心。马超问为啥汉中王现在对你没以前好了呢?
彭羕喝醉了,愤恨的说:(刘备)这个老兵油子昏庸无道,不足挂齿。(原文:老革慌悖,岂足道也。)
马超接着说自己也觉得刘备不像话。彭羕居然劝马超和自己联合孟达一同造反。马超出门就把彭羕举报了。刘备雷厉风行,抓捕彭羕入狱。彭羕醒过酒来,顿感大祸临头,因此赶紧给诸葛亮写信,希望诸葛亮能救他。彭羕这封信特别的长,内容大概分为这几个意思:第一,我有才,是庞统和法正认证的有才。第二,我说那话是马超理解错了,我其实是说想和主公一起灭曹操。第三,我不想死,救命啊。
诸葛亮能救他吗?不能啊,这哥们这么狂,胆儿又大,还年轻,救了他跟刘备没法交代,因此斩首了事。彭羕一死,孟达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孟达和申耽、申仪商议,赶紧降魏。孟达的内心其实和彭羕是一样的,早就对刘备不满了。按说孟达作为带路党,待遇应该比这好得多,没想到混的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新晋魏王曹丕接受了孟达的投降。孟达见有下家了,就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被孟达引经据典,其实中心思想就是你不用我,自有用我的人。咱俩好聚好散。刘备当然不可能和他好聚好散,因此当即下令让诸葛亮去活捉孟达。那你想诸葛亮能去吗?他不去就让刘封去。刘封是个烈性忠臣,当即领兵去捉拿孟达。但是等待刘封是孟达、徐晃、夏侯尚三将,刘封大败而回成都。刘备怒斥刘封不救关羽的行为,骂完之后问诸葛亮咋处理这事?诸葛亮淡定的说,留着刘封容易危害刘禅,斩!
就这样,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下令将刘封斩首。等刘封被拖下去之后,刘备忽然醒过味来,刘封何德何能可以威胁刘禅?刘封一不是亲儿子,二不握重兵,三没有过人的能力。再加上刘备忽然回忆起这些年无论自己多困难,这个干儿子一直跟着出力,而且战功卓著。他怎么会造反?他拿什么造反?但是来不及了,刘备刚想叫刀下留人,刘封就被斩了。
这一刀,可把刘备心疼坏了。这么忠心耿耿一个干儿子,说杀就给杀了。刘备对这件事的惋惜,甚至超过了对关羽死亡的惋惜。自从刘备当了王、娶新娘,那就厄运连连,没一件好事。刘备在巨大的悲痛中,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一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个好消息传来。这个好消息足以宽慰一下刘备受伤的心灵
伐吴
刘备最近大不顺,但是突然有好消息传来,曹丕篡位了。刘备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这一天了。我们先来看看曹丕是怎么完成篡位的:
曹操当年说过,此生做周文王足以。按照这个理论体系,那他死后,世子曹丕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可是要造反的。曹操为了能使曹丕顺利的成为皇帝,给他留下了几个关键人物,这几个人为曹丕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在弥留之际,给曹丕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贾诩、陈群、曹洪、司马懿。在这个名单中,其实曹操最希望出现的名字是郭嘉,可惜郭嘉早亡,因此接替郭嘉位置的就是贾诩。贾诩聪明才智不亚于郭嘉,由贾诩担当曹丕篡位的总策划,曹操十分的放心。下一个是陈群,陈群资历比较浅,存在感也很差,但是这个人非常的重要。当年曹操疏远荀彧、许攸这俩铁杆,宠幸的就是陈群、桓阶这类人。这帮人资历虽然钱,但是政治态度明确,尤其是陈群,一再劝曹操称帝。因此托孤大臣之中,少不了陈群带领这批想当开国功臣的人造势。第三位是曹洪,曹洪不用多说,那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曹洪野心小,忠心大,受魏王教育那么多年,做事谨小慎微,由他掌军最安全。最后一个是司马懿,司马懿多年来一直是曹操的秘书,曹操欣赏其才华。每当关键时刻,满朝文武都没办法,总是司马懿站出来出主意,贾诩那么大岁数了,以后曹丕还得靠年轻的司马懿辅佐。当然日后司马懿篡政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除了这四个顾命大臣之外,还有几个重要人物是曹操预先安排好的。头一个要说华歆。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记起这个人,华歆这个人很没政治立场,跟陈登差不多,属于无利不起早那种。他以前是刘表的人,官拜豫章太守。那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孙策出兵破黄祖,败刘勋。华歆敏锐的察觉到刘表靠不住,当即选择投降孙策。孙策大喜,见其有才,一直重用华歆。后来诸葛亮二气周瑜,两家关系紧张。孙权怕曹操知道了联合刘备攻打东吴,因此派华歆入许都秀恩爱,请求封刘备为荆州牧。曹操将计就计,把周瑜、程普封在刘备的地盘上当太守。自此华歆就留在了许都,华歆和曹操很快互相示好,自此曹操留下华歆重用,被封为大理寺少卿。华歆跳槽,一次比一次成功,实乃跳槽界的典范。后来华歆通过敏锐的观察,先后破获伏完反革命大案和韦晃反革命大案,被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曹操死后,华歆第一个站出来代帝草诏,拥立曹丕为魏王。汉献帝最怕的就是华歆,当初杀伏后,诛皇子的就是华歆。等到曹丕称王,当即就封华歆为丞相。后来出主意让曹植七步成诗,作不出则斩的也是他。最后一个要说的是王朗,王朗是世家子弟,举孝廉入仕,但是他坚决代表曹操的最高利益,因此倍受曹操重用。当华歆当了丞相之后,御史大夫就由王朗担任,将来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