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出计,是基于一贯的做事原则——谨慎。疏不间亲啊,再怎么说刘琦、刘琮都是亲兄弟;再者隔墙有耳,支持刘琦就是反对刘琮,难保不泄露出去。万一计谋泄露,刘备一方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下,智商平平的刘琦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让诸葛亮开口的方法。他邀请诸葛亮一起到自己府中的后花园春游。春色满园,风景怡人,两人坐在花园中的阁楼上边看风景边聊天,非常惬意。
诸葛亮正在不亦乐乎的时候,刘琦命令手下将上楼的梯子去掉,随后哭丧着脸向他求救:“今天这个地方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只有你我二人,你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现在你可以给我出个主意了吧?”
刘琦如此有诚意,诸葛亮要是还不出主意,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他含蓄地说了一句:“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两人都是明白人,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跑到外边就能保全性命,说不定还能曲线救国,最终当上老板。
因此,在黄祖死后,刘琦同志发扬风格,主动争取前往死亡之地江夏出任太守。
刘琦一旦离开荆州政治中心襄阳,就等于放弃与刘琮争当接班人。蔡瑁等人自然也乐见其成,不会从中阻挠;何况以刘琦的用兵才能,会不会成为又一位因公殉职的江夏太守,蔡瑁以为实在是不可说,不可说。
诸葛亮出山以后,一直心向刘备。他的这一计策,实际上是计中计。对刘琦来说,出任江夏太守,虽然也很危险,但至少不用生活在阴影之中,可以暂时保住性命;对于刘备来说,就多了一个有力的帮手,日后可以联手对抗荆州实力派蔡瑁、蒯越等人。毕竟一个手握兵权的太守,比一个不受宠信的公子,力量那叫一个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刘琦同志带着几分侥幸几分惆怅,前往江夏弥补黄祖的空缺。从能力来说,公子刘琦并不比太守黄祖强多少。只要江东的的风浪一来,刘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因公殉职的高级干部。
在乱世三国,平静不是常态,战争才是。
不久,果然起风了,这次的风浪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猛烈。
风从北方来。
靠得住的只有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统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好日子到头了。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曹操大军还没到开到荆州,刘表就已经撑不住了,躺在襄阳城里奄奄一息。
大公子刘琦得到老爹病危的消息,急忙从江夏赶来探望。蔡瑁等人怕刘表见到刘琦节外生枝,竟然阻拦刘琦,不让他们父子见最后一面。刘琦只好哭着喊着伤心欲绝地回到江夏。
刘备也从樊城过江探望刘表。刘表见到刘备后,将荆州托于刘备,提议自己死后由刘备接任荆州刺史。
关于刘表托国,很多人表示怀疑,就连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提出质疑。但这一说法,分别出自王粲的《英雄记》、王沈的《魏书》、孔衍的《汉魏春秋》三书。尤其是《英雄记》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此时他正寄寓荆州,虽然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处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能够耳闻目睹,他的记载更能接近事实。何况王粲心向曹操,后来劝说刘琮投降,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府秘书(丞相掾)、封为关内侯,他对于敌对势力刘备一方,应该不会虚构这一事件进行褒美。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上三书的记载虽然细节略有不同,却能证明刘表至少说过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说的话,而是一个人的心。
刘表说这句话的时候,荆州已经形势危机,他将荆州托于刘备,用意是让刘备更好地保卫荆州,以刘备一贯的作风,想必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与旧人。当然,刘表也可能只是用语言试探一下刘备,大家互相谦让一番就完事了,谁都不必当真,谁当真谁天真。至于刘表究竟是出于何种心思说出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刘备也未必明白刘表真实的心思,但是否明白一个将死之人刘表的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白蔡瑁、蒯越等荆州实力派的心思——绝对不会同意自己代理荆州。即使刘表是真心的,刘表一死,蔡瑁、蒯越等人必然会改弦更张拥立刘琮。如果闹到这一地步,就只能靠枪杆子说话了。而以刘备手中的枪杆子,想要压制蔡瑁、蒯越等人,难度是很高的,最大的可能是重蹈徐州的覆辙——外敌(徐州是吕布,现在是曹操)一到,内部立刻四分无裂,投降的投降,背叛的背叛,蔡瑁、蒯越就是曹豹、申耽——照样是得而复失。
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是教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悲哀。
刘备明白要了荆州也是白要,即使刘表是真心实意也不能要。
荆州我想要,却不是现在。
成大事者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刘备隐藏起自己的欲望,对刘表的提议进行了一番推辞。《魏书》记载刘备的回答是:“你(刘表)的儿子很好,可以当好接班人,你就安心养病吧。”(诸子自贤,君其忧病)
有人劝说刘备干脆要了荆州,这么大一块地盘,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啊。刘备再次拒绝,而且从道德层面说出理由:“此人(刘表)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当然,刘备的话同样未必可靠,可靠的只有心——一颗知己知彼的心。
八月,坐拥荆州近二十年、一生骑墙看风景的刘表在襄阳病逝。
随后,刘琮被蔡瑁等人拥立为荆州牧。
刘表的遗产总共是荆州牧、镇南将军、成武侯三份,刘琮继承了最大最实惠的荆州牧,怕哥哥刘琦不高兴,就把成武侯的封号送给刘琦,也算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了。
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的方式,明显是有问题的。在刘琮眼里利益均沾的好事,在刘琦看来是拿他开刷。
分家产分到这么个空头封号,刘琦当然不高兴。依公理来说,他作为长子,理应继承荆州牧,可现在明显是公理靠不住。
公理都靠不住,还有什么靠得住?拳头,刘琦以为靠得住的有,且只有拳头。虽然自己的拳头不怎么硬,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起兵讨回公道。
但刘琦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太离谱。当然不是靠拳头解决问题的思路错了,而是碰到了更大更硬的拳头。
更大更硬的拳头就是曹操。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经浩浩荡荡进入荆州地盘,首先开进北部的新野。
刘琦只好无可奈何地收回自己脆弱的拳头,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时间无限期后延。
领导也郁闷(一)
风景永远在彼岸。事先对荆州牧一职心往神驰垂涎三尺的刘琮,如愿以偿后很快就发现,当领导并不总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妙不可言的事情,很多时候领导也郁闷。荆州牧的位子还没坐几天,就惹得亲哥哥不高兴,员工们也不高兴——蒯越、韩嵩、傅巽等人正争先恐后地发表劝降宣言。
劝刘琮抓紧时间投降曹操。
以蒯越来说,他是刘表多年的老部下,深受刘表信任,两人的交情是不一般的。但实际上,蒯越一帮人根本不看好刘表,他们给刘表做官,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官职俸禄。相对而言,他们更看好曹操,只不过之前曹老板生意还没扩张到荆州,只好给本地的刘表老板打打工。现在机会来了,而且是绝好的机会——荆州被曹老板兼并之后,他们这帮人肯定加官晋爵。投降得越早,他们的收益越大;投降得越晚,他们的物资财产和生命财产就越没保障。
这笔帐,他们在心里早就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