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杀楚王
如果《晋书汝南王亮传》记载无误的话,这场政变持续的时间应该是这样的:晚上皇帝下诏司马瑋,司马瑋接着召集内外军,开始围攻卫瓘和司马亮的府邸,顺利逮捕二人,此时天色已亮,杀了卫瓘;当天晚上,司马玮想到裴楷曾经被提名担任北军中侯,秘密派人去诛杀裴楷,裴楷带着司马亮8岁的儿子司马羕,一晚上挪8个地方,躲来躲去,最后跑到自己的老丈人王浑家,才幸免于难。到第二天中午,司马玮终于杀了司马亮;第二天下午一直到晚上,部队全部聚集在洛阳城内。
而当时的情况,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是时,内外扰乱,朝廷凶惧,不知所出。”
也就是说,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密谋者的预料,包括贾南风在内,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因为此时的情况是:
楚王司马瑋矫诏已经成为事实:他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这两个朝廷的人望,不仅宗室再无一个年齿较高、统领全族的大人物,庶族大臣中也失去了一个望重的重臣——我不想用德高二字形容两人,因为,两人还不配。
同时,司马瑋如今成了洛阳城内最有权势的人物,他同样的矫诏成为了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都督中外诸军。——处理司马亮和卫瓘,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军队,司马瑋如今意欲何为?
而此时,好乱乐祸的岐盛对司马瑋说:“如今,您应该趁着大权在握,趁机杀了贾模和郭彰一党,诛灭外戚,使王室强盛,安定天下。”《晋书,贾充传》记载:(郭彰)是“贾后从舅也。与贾充素相亲遇,充妻待彰若同生。”
司马瑋犹豫未决。
原因很简单:司马瑋虽然刚狠,但是一直是功狗,而非猎人。他每次出手,也都是受人指挥,一个习惯于接受命令的人,突然让他转变思维模式,顺利转型为一个发布命令、左右历史走向的人,他一时间还接受不了。
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也的确可惜;可是,想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攻入宫中,废掉贾南风,就一定是易如反掌的么?驻守宫门的三王真的会听命于自己?如果哥哥司马衷站出来说话,外军一哄而散,怎么办?
大凡犹豫一是因为决心,二是因为左右为难。而司马瑋的犹豫,则是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在发动政变之前,岐盛和公孙宏并没和自己通气;突然接到诏书,考虑还算周全,没有忘记把外军也弄来;为了泄愤和自保,自己已经乘机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二人,此时,自己突然成了部队的最高统帅,那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自己此时也不敢立即解兵,如果身边什么也没有,不要说司马亮和卫瓘的亲党一定会反攻倒算,就是皇上皇后一翻脸,追究起自己的矫诏之罪的话,自己也百口莫辩,死路一条啊!但是,就这样一直拖下去,毕竟不是办法……
“亢龙有悔”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物的一种态势不可能一直处于激荡的状态中……中午,贾模领兵去救司马亮,其实已经显示出贾家对自己的举动不满了。
一整夜,人们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这时,天色已亮,另外一个同样无情的阴谋也在同时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