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魏康宗看了她,就觉得倒胃口,直接将她衣衫不整的拖到了院子里,对着下人道,“这女人赏给你们了,玩完了,给我把她卖到女支院去!别再让我瞧见她!”

秦家小姑听到这话,陡然睁大了双眼,难以置信的望着魏康宗,在瞧见魏康宗真的将她丢下,转身就走时,她不顾身上的伤痛,连滚带爬的爬到魏康宗的面前,抱着他的大月退哭着哀求道,“爷,你别这样对我,我求你了,我可以帮你做很多事的,我知道那个小野种义父的名字,你救我,我早晚会想起来的,我肯定会想起来,他叫什么名字的。”

魏康宗听到这里笑了起来,弯腰,掐住了秦家小姑的下颚,冷笑道,“你真以为我现在还想知道?我告诉你,是你自己爬上我的榻的,是你自己要跟我回来的。你别怪我,要怪就怪你有一个好大哥,要不是他,我还真看不上你呢!”

魏康宗说完,一脚踹开了秦家小姑,转身就走了出去,将秦家小姑留给了他身后那些豺狼虎豹似的家丁,任由那些家丁处理了。

秦家小姑还沉浸在魏康宗的话中,讷讷的跌坐在地上,那些浴火焚身的家丁就已经扑了上来,将她原本就破烂的衣物,全都撕烂的丢了出去。

一个、两个、三个,秦家小姑一开始还拼命的挣扎,大叫,可慢慢的,随着在她身上发泄的男人越来越多,她的身体已痛的开始麻木。

心里,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秦远峰,秦麦心,都是他们,都是他们!

要不是他们,她现在还在秦家老宅子里等着嫁给有钱人!

秦远峰,你不得好死,秦麦心,我要让你比我痛苦一百倍,一千倍!

等到魏府的一群男人在秦家小姑的身上发泄过后,秦家小姑只剩下半条命了,看着这样半死不活的女人,他们也没兴趣再玩第二遍,直接将她拖到了女支院,结果女支院的妈妈一瞧见秦家小姑那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只答应给半两银子,否则就让那些家丁拖回去。

半两就半两,至少也是银子。

就这样,秦家小姑被以几十个铜板的价钱卖给了女支院,开始接客,每天无休止的接客,而她接的客人都是最低等的,发泄一次只要二十个铜板,谁让她长得实在不怎样,高等的客人根本就看不上她,而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男人拉着她,随便找个地,脱了裤子,就发泄的。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她的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报仇,要回去报仇,要让秦远峰不得好死,要让秦麦心难过一辈子。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年画,开始庆祝新年的到来,和以往一样,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去拜年,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秦远峰没有要求去秦家老宅子拜年,而秦老太太和秦家四婶再来找他,他甚至是躲起来,不愿意见她们。

秦老太太和秦家四婶很是疑惑,但只以为是秦远峰想暂时顺着云秀娥的意思,才故意和她们保持距离的,想着秦远峰再次得到了云秀娥等人的承认,也就不去想那么多了。

除了这件事,秦老太太还有一件事,一直卡在心头,那就是秦家小姑的事,秦家小姑说了,等她在京城里安顿下来,就会派人来接她去享福的,可是这都这么多个月了,还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她有时候,甚至怀疑,秦家小姑是自己在京城里过上了好日子,觉得她这个农村里的娘带出去会被人看不起,而故意不和她联系,想把她这个做娘的给甩了。

想到这里,秦老太太忍不住对着秦家小姑就是一顿臭骂。

转眼开了春,秦麦心八岁了。

在秦麦心思考着这新的一年里,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原本寂静的秦府,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变得不平静了起来。

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距离清明时节的日子越来越近,司马林县的各地也开始降起了纷纷细雨,清明扫墓是自古以来的习俗,有些远离家乡的人也会在这个时节回乡来扫墓。

八岁,前世人生的转折点,秦麦心就是在这年遇到了独自回乡扫墓的元老爷子,几个月后,被他带去了京城,从此成了一个身份尴尬的丞相千金,而这年,同样也是青城被封给司马凌昊的年份,更是她未来姐夫出现的年份。

秦麦心望着那些顺着屋檐噼里啪啦落下的雨点儿,心情渐渐的低沉了下去,她最先要做的,就是去前世和遇到元老爷子的那个地方,这次不是为了让元老爷子知道她的存在,将她回去,而是,她想对这个老人家尽点孝心。

前世的元老爷子对她很好,是元家那些人中,待她最好的一个人。

元老爷子一点儿也不喜欢被元家众人捧在手心的元蕊霜,相反的,对她和她的哥哥却是极好的,心里只承认他们两个才是元家的长孙嫡女。

元老爷子以前是县城里的大夫,自家开着一家医馆,在这司马林县的名声是出了名的好的,现在若是在别人面前提起他,别人还是竖起大拇指称赞。

只可惜,他娶了一个刻薄自私、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媳妇。

元老太太以前是大家千金,吃的用的都是数一数二的,直到家道中落,才不得不嫁给了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元老爷子。

两人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争气,考中了状元,将他们全家都接去了京城,闺女跟去京城后,也水涨船高,嫁了一位三品大员。

元老爷子这辈子自认为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可唯有一个人,是他对不住的,那个人便是云秀娥。

云秀娥被休弃的时候,元老爷子并不知道。

那时候,外县有个病人,需要医治,他带着药物就赶去了过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考中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