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医学大拿

其他股东们纷纷附和,“厉害,肯定是厉害。”

“不过并没有和他接触过,像这种行业界的大拿一般很难见到。”

“估计也就算政府的人见到这种行业界的大拿,尤其是有求于他的时候,肯定也会格外的和蔼可亲。”

几名股东叽叽喳喳开始讨论医学界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不同。

“医学界有很大的差别,你想想,我们看病是求着人家看病,命掌握在他的手里,健康也掌握在他的手里,自然是有求于他!”刘股东摸了摸自己不存在的下巴胡须。

看病什么的,他有经验。

他家里的老母亲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差点直接去世。

他带着母亲四处求医,省城、省会甚至京城哪里都去过,自然知道看病时的艰辛。

“没错,而且他给我们看好了病之后,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份恩情!你能不感恩他吗?”

一名股东说道,其他股东纷纷点头,表示都很赞同。

“所以我说,医生最不能得罪!你想想,他看过的病,治过的人,那都是各个行业的人!尤其像这种大拿。”

“找他看病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人物,这人情往来肯定更加丰富!”

一名股东又说道。

其他股东依旧都很赞同。

“对呀,而且他的人情往来都是以他的恩情为基础,所以,万万不能得罪医生!”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的地位很高的缘故。

就像老师一样,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不仅仅只是因为老师这个行业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们,更因为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无限投资。

谁知道他手下的学生长大后会在哪个行业里展露头角?

说不准就会成为一手遮天的大人物。

“不过和咱毕竟不是同一个行业。”

“当初我的理想就是学习医术,可惜,社会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老刘鄙视的看了一眼说话的这名股东,“你可拉倒吧,就你这小肚鸡肠,还能当得上医生?”

“医生都是看惯生死的人,那些大起大落的事情,人家看的相当开,可不像你,一点点小问题,你就能一夜不睡觉!”

几个股东争论不休。

顾父最终咳了咳,其他股东听到他咳嗽,纷纷停下话语,等着顾父说话。

果然,顾父说道:“那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个外科手术第一刀?”

“嗯?”其他股东相互看了几眼。

“怎么!老顾你有途径能和他搭上线?”

虽然去看个病就能和他认识,但是他们家人也没有得这方面病的,也没有需要做手术的,自然就都没有见过这位外科手术第一刀的真实面目。

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这时候老刘倒是挑了挑眼眉,“老顾,什么意思?你能给他搭上线儿?”

他老母亲当初四处求医无果,最终被医生断言,活不长久的时候,无奈之下,就是在a城是第一人民医院找的这位外科手术一把刀。

原本他也不抱什么希望,结果没想到,竟然真的做成功了!

后来,他一直想要向这位外科手术第一把刀表达感激之情,送红包,送礼品,甚至送车他都做过。

但对方一概不要。

并且,自从他打算送给他红包之后,那位外科手术第一把刀,竟然连面都见不上!

“老顾,你若真能和他搭上线儿,你就帮帮我呗,他曾经帮过我一个大忙!”

要不是因为有他,他老刘现在已经站不在顾氏集团办公大厅内开这个股东大会了。

说不准就会像其他普通的打工者一样,去其他的写字楼里头度过他的下半生了。

总之,这位外科手术一把刀对他而言,有着非一般的情分。

顾父满脸喜气洋洋,全身上下一股自豪感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他哈哈大笑了几声,“我当然认识他了,我不仅认识他,他还是我儿子呢!”

顾沉舟是他儿子这件事情让他由衷的自豪。

除了兰明女士去世的那段时间,他对顾沉舟不闻不问,看不上眼之外,后来慢慢的对兰明女士的思念,再加上顾沉舟本身很优秀,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是佼佼者的存在。

虽然学校里面经常和他奶奶联系,但许奶奶经常会把顾沉舟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告诉他。

所以,顾父对顾沉舟每一个阶段都很了解。

加上后来,顾父真的想念顾沉舟,意识到他是自己儿子之后,便开始关注他。

自然对他的成长很了解。

比如,他在哪次考试当中又得到了第一名。

又在哪一次学校的演讲当中,获得了一众老师的好评,或者参加了什么比赛……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他都能如数家珍。

“当然就是你们的新董事长顾沉舟了,他是我儿子!”

股东们听后眼神不可思议的落在沉默不语的顾沉舟身上。

“外科手术一把刀顾沉舟?”

顾父哈哈一笑,“对对对,就是外科手术一把刀顾沉舟!”

老刘激动的站了起来,“你竟然就是外科手术一把刀顾沉舟?!”

他全身兴奋的在发抖,满脸崇敬之情,无法言语。

他率先走过去,激动的握住顾沉舟的手,“久仰大名了顾主任!我的母亲当初粉碎性骨折,在各大省城医院辗转了好几次一言难尽,还是到后来被人介绍,说外科手术一把刀顾沉舟做手术一绝,所以去的你那里!”

老刘比其他任何股东们听到过程中是外科手术一把刀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

顾沉舟做了无数个手术,每名患者都有详细的病案记录,如果他面前有电脑,那么他可以快速的从电脑里面调取到这名患者的各种手术用药信息记录。

但是现在手头没有电脑。

所以顾沉舟一时间没想起来是谁。

一些久远的手术,手术项目能对得上来,但患者和患者的相貌以及名字,他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更别提患者家属。

老刘情绪有些激动,“当初,他们都说我母亲瘫痪在床那么多年,估计也就是破风箱再拉上个三年五载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