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穷人守财越来越穷,富人理财越来越富

《三国演义》reference_book_ids":[7367280404929203225,7311275528663600178,7340539045157555262,7229640720594766906,7229549815930031104,7257453146853608507,7345722433933937726,7230760655383432226,6838936284967209991,7294566464411929638,7329735883911875646,7291883550054288410,7220732984595319869,7340532056658562110,7315371278485949449,7340854275628616766,7316100908373249064,7078184356296002568,7316405929690270731,7330960936032816190,7314152214212119564,6890728370670144526,7329749604654648382,7233628637570796605,7316402344155941940,7314152210248502310,7311275526562253864,7316431506421845046,7329749881424202814,7330952048503950398,7324905191474465854,7316473099237461027,7379802902056930328,722701929207457692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经说过:“造成市场萎缩的深层原因在于,财富流失的恐惧阻断了资源交换的脚步。”实际上,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即在资本交易受阻的情况下,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穷人守财越来越穷,富人赚钱越来越富。事实上,就是这样的情况,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一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资本意识,同时也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而后者次之,前者更重要,没有资本意识,就不会想到“钱可以生钱”的道理。富人则不同,他们知道“钱是可以生钱的”。所以富人会将手里的钱拿来做投资,让它们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会去银行借贷作为周转资金,使自己的生意做得更顺利,也会去跟亲戚朋友借钱,利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生钱”。穷人不会,即便手里有点钱,也赶紧把他存到银行去,生怕钱没了,日子又回到一无所有的地步。而由此穷人与富人之间就拉开了距离。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经说过:“造成市场萎缩的深层原因在于,财富流失的恐惧阻断了资源交换的脚步。”实际上,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即在资本交易受阻的情况下,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穷人守财越来越穷,富人赚钱越来越富。

实际上,不光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连同资本流动性极强的旺季,也会出现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每一个人不断地保持攻击性,持续不断地发出主动性进攻,在危机之中占据主动地位。酷爱体育运动的西班牙经济学家萨拉·伊·马丁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比喻:“财富积累的法则和足球的一致性在于,铁桶阵可以保本,而进攻可以换来胜利。”也就是说,在财富积累方面,越是主动的人,越能够在“圈地运动”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底格里斯河畔住着一位叫做摩西的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当摩西感到自己渐渐老了的时候,他开始考虑为三个儿子划分家业了。为了考验儿子们的个人能力,摩西给了他们每人一袋麦种,对他们说:“我现在要出一趟远门,一年之后咱们才能再见。现在我把家里所有的粮食都交给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努力看好这些粮食,不要让野狗偷吃,也不要给强盗抢了去。”

说完这句话,摩西就离开了家乡,乘船往东去了。老人走后,三个儿子开始考虑如何保护父亲留下来的三袋粮食。为此老大从邻居家里借来了一把锄头,在自己住的房子里面掘了一个深深的大坑,将粮食埋了进去。为了以防万一,他还专门搬来了一口坛子,将挖掘过的地方死死压住。

相对于老大过于小心的行事作风,老二的脑筋就要灵活多了,他心想,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倒不如将这些麦种拿去耕种。经过一番思量之后,老二选好了一块土地,将所有的种子都播种了下去。

三兄弟当中最聪明的是小儿子,他和两个哥哥的想法都不一样,他也将种子播撒进了泥土里,不过在此之前,他先去请教了村子里的长老,询问了他们的意见。到了秋天的时候,小儿子将多余的粮食运到了集市上,卖了一个好价钱。

在这一段时间里,小儿子受尽了大哥的嘲笑,但他没有动摇,坚持了自己的做法。冬雪刚刚解冻,摩西就回家了,他检查了几个孩子的成绩:老大埋进地里的种子只剩下了半口袋——一窝快乐的地鼠发现了这一笔从天而降的财富,然后在袋子上面咬了一个洞,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老二交出了一袋粮食,他没有什么耕种经验,选择的土地离河岸太近,雨季到来之后,泛滥的河水冲走了他三分之二的土地,老二忙活了一年,只是勉强保住了本钱。

最后就是小儿子了,他不但交出了满满一口袋的麦子,还赚到了十枚银币。老摩西一看,心中十分欢喜,最后决定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平均分成了10份,大儿子得到其中两份,二儿子得到3份,剩下的5份全部给了小儿子。

对于父亲的做法,老大很是不解,他认为自己是家中长子,理应得到更多的财产,而对这一种分配方式老二也感到不解。摩西便对他们解释道:“我分发财产的依据就是,谁能将自己手里的财富变得更多,我交给他的财富份额也就更大。你们三兄弟当中,只有老三做得最好,所以我分给他的家产也就更多了。”

几年以后,摩西去世了,几个儿子果然像他所预料的那样,老大只会整天守在家里,赚到钱之后找个瓦罐统统藏起来;老二虽然不停地投资,但却经常赔得一塌糊涂,收成好坏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只有老三办事很有条理,不论年景,旱涝保收。因为有父亲临终之前的遗训,所以老三担负起了照看两个哥哥的责任,这才使得摩西的两个大儿子最终不至于流落街头。

摩西家的三个儿子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财富价值取向,其中老大属于消极的保守派,他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拒绝一切有可能致使财富流失的行动;老二属于盲动派,他向往变化,却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向,其结果到头来和保守派殊途同归;老三的做法就符合了市场运转的一般规律,他先做市场调研,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对症下药,最后顺利地扩大了自己的财富积累。

财富是没有主观辨别能力的,不论对谁它只会按照资本持有者的个人能力依附过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就很难赚取到足够的财富。摩西大儿子不愿意主动向财富靠拢,结果造成了“你不会理财,财不会理你”的局面,最后将自己搞得非常被动,到头来连一口袋粮食都保不住。这就是说,单纯用“守”的方法是不能为自己带来足够多的财富的,就像是足球比赛一样,只守不攻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唯有加入了有效的进攻之后,才会缓解己方身上的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没有一个人有把握能够将属于自己的财富完完全全地“守好”,即便是那些坚硬的金属货币,它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消磨损耗。如果遇到天灾人祸,还有可能造成手头财富的大幅度缩水贬值。其实对于摩西的大儿子来说,他的预防措施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将手头最值钱的财物全部埋进自己住的那间屋子里面,并且还要在上面压上一只坛子。这样做貌似已经很全面了,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埋进土地的粮食遭到了地鼠一家的攻击,被它们白白吃掉一大半。

这样看来,任何试图通过紧缩银根、控制消费来取得财富优势的打算都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因为缺乏新鲜血液注入的理财方式,注定会因为其自身的负指向性,对个人资产带来多角度的折损。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进入了“守财”阶段,实际上就等于是踏入了财富负向增长的深渊之中,即所谓的“穷人守财越来越穷”的道理。

相反,摩西的小儿子就代表着面对财富主动出击的一派,在他看来,如果不主动向财富发动进攻,财富就不会聚拢到自己身边。因此说,在手握足够资源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应当积极主动地投身交易市场,以求将自身财富最大化。可以想象,如果老三也和自己的哥哥一样,将所有的粮食都埋进泥土里面,那么他也就必然会丧失掉积累财富的绝佳时机。

因此,在面对财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保持主动性,只有自己主动出击,持续不断地对财富发出进攻,才能掌握主动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创造产生财富。”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地拓宽财富的来源通道,才能造成资本的正向累积。对于摩西的小儿子,他手里的财富变化可以分作持有资本、零资本、收回资本三个阶段。

通过一系列的个人努力,小儿子最后收回的财富是大于初始资本的,虽然其中经历了一个险象环生的“零资本”阶段,但是这对最后的结果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然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两手空空的状态对于投资者的压迫性是非常严峻的,如果不能抵御这种压力,那么财富正向变化的三个阶段也就会遭到破坏,最终造成投资的失败。当然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投资失败的原因除了操作性失误之外,还有方向性失败带来的财富流失,如果不能够提前解决这些问题,任何投资都将会是处于亏损状态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最终结果未出现之前,人们是无法判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正确与否的。也就是说,在方向既定的前提之下,投资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他们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坚持执行完财富变化的三个阶段。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所以,在财富面前,每一个人都要保证自己的主动性,任何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想法对于资本积累都是有害的,唯有不断地出击、保持对财富的攻击性,拓宽财富来源的通道,才能使资本得以正向叠加,达到赚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将要接受“零资本”的考验和磨练,这就需要大家强化自身心态,向摩西的小儿子学习了。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富人之所以为富人,与其重视更新观念、重视理财是分不开的。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理财的观念很保守,而这些保守的观念有时候会使人忽视理财,所以要想成功地理财,就要改变理财的观念。中国民间有句俗话:“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可想而知,中国人对钱使用的谨慎态度达到了何等精细的程度。而思想观念的陈旧及个人和家庭理财方式的滞后,必定导致财富的匮乏与生活水平的降低。所以,首先人们应当做的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个人的理财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在勤俭持家的基础上,将个人和家庭的突发性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便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财富。

特别是在当代,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在不断改变着人们投资的价值取向,如果想成为理财高手,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理财专家一般用“成功u003d经验+智慧+苦功+灵感+运气”这个公式来引导个人投资理念。而在具体投资时,到底喜欢投资什么,或者认为投资什么好这一问题上,投资者除了应看好投资对象有无投资价值外,还要看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有的人在房地产市场里如鱼得水,但在做股票时却处处碰壁;有的人爱好集邮,上路很快,不长时间就已小有成就,但对房地产却不感兴趣。可见,投资者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再决定投资什么,如何投资。想通过理财快速致富,甚至想在一夜之间暴富,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的人,不适应从事投资理财。因为幻想用小钱投资,在短时间内赚取亿万财富的人,除了“博彩”,其他的路是行不通的。

在美国,富翁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居于华尔街的大亨、体育明星或好莱坞巨星。曾经有人做过仔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百万富翁约占全国人口的10%,而在这部分人中,差不多有60%都是自己经营生意的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都很平凡,比如做焊工、开干洗店等。在这些富翁中,绝大多数人不是靠贷款起家的,有80%的人是靠自己的积累而发财的。另外,虽然他们已是百万富翁,可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俭朴,没有一丝奢华的迹象,甚至,与他们日日相处的邻居都不知道他们的财产状况。

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富翁呢?

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的人曾经做过统计,世界上花钱最厉害的国民就是美国人。同样,美国人所积累起来的个人平均财富也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投资理财方式和原则必然决定了美国经济的特点:人民的储蓄少,投资多,消费高。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崇尚节约,也没节约出多少财富?美国人浪费了那么多年,怎么他们还有财富继续浪费下去呢?”曾经有一位中国学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美国学者,美国学者的回答是:“我们的节约与浪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人在生活上虽然浪费,但是在生产成本上很节约;而中国人虽然在生活上节约,但在生产成本上浪费。”由此可知,美国人更加注重“开源”。

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开源是投资理财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滚滚而来的财富,无论你采用多高明的理财方法,也不可能让财富地增多。所以,应该效仿美国人对待财富的观念——“节流”是建立在“开源”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没有“开源”,“节流”是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的。

美国人的理财方式是很有讲究的。在华尔街,曾流行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带着钱去外地做生意的人为了防范小偷,将钱分散地放在身上。他在向别人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时说:“小偷不可能将我身上的钱全部偷走,当他偷走一个地方的钱后,我还有另外一部分钱可以使用。”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应该尝试多元化投资,当这一项投资失败以后,我们还有另外的投资可以获得利润,不至于将全部资产“洗白”。所以,多数美国人的投资理财原则是,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虽然利息微乎其微,但是比较稳定;再拿出一部分钱买房子,这是一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另外,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股票。

美国的储蓄利率很低,因此很多美国人都很爱花钱,不爱存钱,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一点钱也不存。为了生活保险起见,他们还是愿意拿出一小部分资金用做储蓄投资。当然,他们并不满足于储蓄投资的收益,而是把钱主要投在证券和房地产上。这样一来,他们就将资金分散在各个项目上进行分类投资。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点:首先,可以努力争取在各个领域里获得利润;其次,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财富尽失的风险。

当然,人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理财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理财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使财富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但理财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发财。理财应先求保值后谋增值,短线投资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同时,理财是一个遥远而又未知的将来,理财的计划不仅包括买车或旅游,同时还包括对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

总之,投资既是人人都想做的事,又是一门实用的学问。投资者只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回报。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富商巨贾,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发家史,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商业上的成功者无不深谙这样一个成功的道理:用钱赚钱,钱能生钱。谁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赚钱之前,用的第一笔钱该从哪里来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无论你有多么强的经营能力,但如果没有钱供你使用、支配和运作,那么,就好比杰出的将帅没有士兵一样,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理财者,要走好的第一步,就是设法筹措资金。

资金从哪里来?自己有本钱固然重要,但仅有本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靠一个“借”字。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制胜者采用最多的谋略之一就是“借”。刘备靠“借荆州”,安身立业而建蜀汉政权;曹操靠借兵、借路、借人头祭旗,出征诸侯,而称霸一方;诸葛亮靠“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借”也是每一个成功的理财者必备的招术。世界上为数不少的富豪和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从“借鸡生蛋”、“借地发财”、“借边出境”、“借船过海”而起步,最终成为真正的大赢家。在商业战场上,“借”,是以少胜多的一种谋略,是省时省力的高招,是识时务者的一种权变,是立业而一展鸿图的起步阶梯。

作为一个成功理财者,还须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断,但是,十根筷子、一百根筷子、一万根筷子放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了。而借钱集资的道理也不例外:个人手里的钱很有限,如果单独投资,就好比一根筷子一样,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把大家的钱聚拢起来,形成一定数额的资金后,不仅大大提高了承受风险的能力,而且,投资成功的机率也会随之提高。所以,钱不怕少,而怕不聚。

台湾的塑胶大王王永庆,最初用父亲的名义借来2000元台币开办了一个小米店;后来,再用米店赚来的钱开了一家砖厂;然后,又用砖厂赚的钱做木材生意。到20世纪50年代初,他终于积累起5000万元台币的资本。他再用这笔钱做担保,向台湾一家银行申请了67万美元的贷款,创建了台湾塑胶工业公司,从而一举成名。

新加坡玻璃大王陈家和,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经营玻璃的朋友来找他,要他集资3000元钱(新加坡币)参加合伙经营。当时的情况是,他朋友的企业正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陈家和经多方筹措,加上母亲一辈子养猪攒下的1200元钱(新加坡币),帮助朋友渡过了难关。两年过后,陈家和逐渐积累起一笔资金。1962年,他以每月100元(新加坡币)的租金租下了半边店铺,取名为“和兴镜庄玻璃工程”,从此正式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

王永庆和陈家和这种首先通过在亲戚、朋友圈子里筹集资金来开创事业的先例,在中国国内及海外华人中是极为常见的。当然,你在向亲戚和朋友借钱时,除了要动之以情外,一定要注意向他们详细介绍你的创业计划,使他们确实相信你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拿他们的钱去瞎碰。总之,只要你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你的亲朋好友是不会不向你施以援手的。

用钱生钱除了“筹”之外,还要考虑到“用”、“生”,也就是说,将钱最终落实到生财上,这才是筹的目的。

如何“用钱”是判断“理财”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当经过拼搏赚到很多钱后,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用钱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勤俭可发家创业,玩物会蚀心丧志。如果任意挥霍,可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当你口袋里装满钞票的时候,如何使用它就须要慎之又慎了。

投资赢利是经商之本。钱要生钱,就必须用在投资上,投资也就是“生”钱之本。大老板首先应是大投资家,其次才应是经营家、管理家。传统的投资理论一般将投资领域划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性投资,就是办厂开矿或搞种植业;二是服务性投资,就是开办饮食、娱乐等服务企业;三是贸易性投资,就是开办商店或贸易公司。资金只有投向最能赢利的地方,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通常说的“以钱生钱”,就是通过资本的运作,在资本市场上以钱赚钱。所谓“生”,就是通过兼并拓展自己的原有产业规模,提高自己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份额。“以钱生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人创业成功的“三步曲”。在这“三步曲”中,最为基础的是“生”钱,这是获得进入财富之门的钥匙。

懂得更新理财观念后,怎么样去理财又成为了新课题。而只有拥有好的理财方式,才能够将自己的资金运用得更加到位。无论你的家庭处于哪一个社会阶层,科学理财都很重要。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没钱的阶层,根本没必要去理财。事实上,工薪一族更应学会科学理财,相对有限的资金更需要进行精心规划、合理安排。说得更通俗一点,即使粗茶淡饭,也要有一个营养搭配的问题一样。所以,个人理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如何科学理财,除了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之外,科学理财方式的选择也将成为决定家庭贫富差距的最关键性因素。人们常常产生误解,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投资赚钱。然而,这种狭隘的理财观念并不能达到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实际是善用钱财,使个人以及家庭的财务收支状况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财富往往会同个人的理想挂钩,一个人要实现和达到某种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和金钱发生关系。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总有不尽相同之处。因此,在理财计划的初步构想阶段,你必须确定自己的理财目标是什么。比如短期内你计划出国旅游、学习进修、购置家具。中期的目标则是结婚、购房、养育下一代。长期目标则是在退休之后的保障问题上。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投资渠道少,人们的投资意识不强,所以很多家庭只知道储蓄,而不懂如何理财。当时的社会尚缺少一个发达的理财市场和行之有效的理财机制。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财产不断增加,人们已经开始感觉到让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由此迫切需要增加一些理财的知识。在任何进行理财方面人们不仅要考虑一些具体的理财方式方法,而且还要从更加广阔的人生阶段来思考理财的意义和策略。说到底,现代家庭,无论想大富,还是图小富,都要在科学理财上下功夫。

科学理财包括两个方面——赚钱和花钱。赚钱就是如何积累财富,实现固有财产的保值和增值;而花钱则是如何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理财不仅仅是安排好柴米油盐,而且是把钱财及相关事务纳入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中。一般而言,理财应该能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在考虑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收入;二是在有计划提高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三是可以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现有生活水平;四是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资金。

科学理财还要掌握好时间。笼统地说,早一天开始理财,就可以早一点获得回报。下面列举一个双胞胎姐妹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张小凤和张小鱼是一对漂亮的孪生姐妹,同一天出生,同一天上学,同一天参加工作。20岁的时候,张小凤和张小鱼都在同一家工厂上班,拿相同的工资,并在同一年结婚,同一年生孩子。

张小凤一开始就没忘记把赚的钱先存一部分,并把存的钱做相应的投资。她每年都要投资两千元,她的投资基本上保持10%的年回报率,她一直持续投资。张小凤30岁结婚后,离开工作岗位全心打理小家庭。10年来张小凤每年投资2千元,总共投资了2万元资金。30岁结婚后再没追加投资。

张小鱼没有像张小凤那样从一开始就存钱和投资,总觉得年轻人用钱的地方很多,因此大手大脚花钱,到年底基本上没有什么余款。直到30岁成家以后才开始存钱,到她40岁时,才拿出2万元进行投资,她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和张小凤一样是10%。

大家能猜想到她们65岁退休时各自的财富有多少吗?张小凤一共是2万元本金,年回报率10%,张小凤投资了45年。而张小鱼也是2万元本金,年回报率也是10%,唯一不同的是张小鱼只投资了25年。本金相同,年回报率相同,投资时间却不同。

张小凤和张小鱼都是投资了2万元本金,在她们65岁时,张小凤的财富已是87.22万元,差不多是所投本金的44倍;而张小鱼的财富仅是21.7万元,只是本金的10倍多。

张小凤和张小鱼投资的本金完全相同,年回报率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张小凤开始得早,而张小鱼开始得晚,但最后张小凤所获得的回报要高出张小鱼很多倍。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由此可见,在本金、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的时间越早,回报率就越高。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理财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并且要尽早投资。

当我们拥有了科学的理财观念和好的理财习惯后,相信可以更好地管理财物。

在当前这样一个人人都在积极理财的时代,谁不能让自己的理财观念更先进,谁的理财业绩就会远远落后于别人,而其生活质量自然也随之下降。先进的理财观念是成功理财的基本因素,而拥有先进理财观念的最有效途经无疑是让自己多懂点经济学知识。

今年38岁的王洁莹是一个中学数学老师,月薪4000元左右,老公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月收入25000元,两口子加起来月收入近3万元。按道理,像王洁莹家这种高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由于王洁莹夫妇两人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希望孩子能够受到特别优质的教育,因此,夫妇二人将孩子送往学费高昂的私立贵族学校读书,这样光是孩子一年的花费就超过10万元,再加上侍奉老人等花费,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和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多大差别。

虽然一年到头家里也储蓄不了多少钱,但是王洁莹一家人对生活倒也满意。可是,随着周围亲戚朋友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王洁莹开始感受到压力了。怎么说自己的家庭也是年收入超过20万的高收入家庭——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开上了20万以上的车子,住上了小别墅,自己却依然上下班都骑着一辆电动车。再加上社会上的“理财风”越刮越猛,王洁莹也决定开始理财。

在理财之初,王洁莹列了这样一张账单:家庭一年的收入为25万元,给父母看病请保姆年支出5万元左右,孩子一年花费9.8万元,交通费一年8000元,通讯费一年2000元,吃饭购物一年支出3万元左右,其他花费一年1万元左右,家庭年旅游花费约为2万元,这样算下来家庭纯收入为8万元。看完自己列出的账单之后,王洁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理财,因为这张账单上的花费都是必须的。可是决心理财的王洁莹还是决定缩减开支,给父母看病养老的钱是绝对不能动的,毕竟父母都辛苦了一辈子了。孩子的花费也是不能动的,因为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第一大计”,除去这两块,那么就只能从其他的花费上开始节省了。经过一番仔细地研究思考之后,王洁莹制定了一张年度理财账单:在孩子和父母花费不变的情况下,将生活费由原来的3万元降低至2万元,家庭年旅游花费降至1万元,交通费降至5000元,通讯费保持不变,其他花费由于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只能是能省就省,无法制定出具体的理财目标。这样一来,他们的家庭在一年之中就可以节省下2万多元,家庭年度纯收入便达到了10万元。

即便是这样,在经过一年的理财生活之后,王洁莹的理财目标依然没有达到,原因是在这一年中她的好几家亲戚朋友办喜事,光是送礼就花了近一万块钱。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的理财目标,但是王洁莹却还是比较满意,因为今年比去年节省了1万多元。不过,王洁莹的丈夫却不是很满意,因为一家人过了一年的“穷日子”到头来省的钱不到他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他不支持王洁莹继续理财。遭到丈夫的反对后,王洁莹却决定继续理财,因为她还想着儿子将来出国留学呢。于是,在王洁莹的坚持下,丈夫决定再过一年“穷日子”,但前提是第二年如果还不能够达到年度纯收入10万元的话,就取消理财计划。

在答应了丈夫的要求之后,王洁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第一年的理财过程,最后她发现,自己第一年理财之所以成效不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理财观念有问题——理财不是省钱。而更为重要的是,王洁莹通过观看一些理财类电视节目建立起了自己新的理财观念——在合理控制花费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收入渠道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富。更新了理财观念的王洁莹立刻开始了自己新的理财计划——购买定投基金,学习经济学知识,购物时在物价最便宜的时候多买,在物价最贵的时候少买。于是在新的一年中,王洁莹每月定投3000元的偏股型基金,由于当年股市表现良好,王洁莹赚了近2万元钱,另外,由于她对一家人所需的商品总是能够买在“合理价位”时,因而只在这一方面,这一年就为家庭省下了近1万元钱,就这样她们家当年的纯收入顺利突破10万元大关。由于王洁莹理财成绩显著,而且也没有使家庭生活水平因此出现下降情况,所以她丈夫也跟着她开始理财,此后他们家的年纯收入开始节节小幅攀升,家庭生活也比以前更幸福更美满了。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已看出,王洁莹第一年之所以理财成效不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理财观念不对。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理财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其理财结果的成败。可以说,很多人在刚刚开始理财的时候,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财观念,就开始匆匆忙忙地进行理财,所以总是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说将理财当做“节俭”,最后是“节俭”变成了“吝啬”,既没有收到良好的理财效果,还使得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出现很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那些刚刚开始理财的新人来说,要想理财成功就必须建立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念。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呢?

对于初次理财的人来说,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的一环就是让自己树立起强大的经济观念。毫无疑问,在当前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不懂得经济学知识的人都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经济观念,而没有经济观念的人也注定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理财目标。而想树立起强大的经济观念,就必须以更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为基础。通俗点说,一个连经济数据统计表都看不懂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拥有强大的经济观念的。学习经济学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简便——在这个资讯无比发达的时代,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比如说,在我们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新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股票、基金等财经类板块的新闻来学到经济学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大众经济学书籍来学习经济学知识,也可以像身边那些懂得经济学的人求教。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就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建立起先进的经济观念。

建立经济观念除了学习经济学知识之外,还要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去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那么最终可能只变成一个“经济学砖家”,只会在理财的过程中做出一些“纸上谈兵”的规划。因此,在我们获得丰富的理财知识之后,更应该多接触一些实际的经济活动,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让自己变成一个具有丰富理论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经济人”。相信只要我们做到这些,就一定能够建立强大的经济观念,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受经济专业科班培训的人也能够成为业绩颇丰的“理财专家”。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理财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理财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繁华社会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克制自己,做生活的主人,不作诱惑的俘虏,以强大的毅力在理财之路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让自己拥有一个财富和精神都充裕的幸福人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我们普通老百姓们所向往的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当八十年代结束九十年代开始之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已经不为老百姓们羡慕,小轿车、花园洋房甚至别墅成为了老百姓追逐的新的生活目标。而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早以前,普通老百姓是能够多挣点工资,银行有点存款就心满意足了,可现在大家都对投资理财产生了兴趣,从几岁大的孩子到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有了经济观念。在这个财富充盈的时代用智慧赚取更多的财富。而事实证明,不论在任何时代,那些经济观念比别人更先进的人往往能赚到更多的钱、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华人首富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的一个书香世家,由于侵华战争爆发,他跟随父母到香港投奔舅舅。不幸的是在他14岁那年父亲因病亡故,李嘉诚在小小年纪时就不得不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

李嘉诚去了一家小茶馆,在那里做一名小伙计,赚钱补贴家用。在茶馆里由于李嘉诚年龄比较小而且是外乡人,因此成了那里最卑下的小伙计。所以当其他的伙计都在休息的时候,李嘉诚还在跑上跑下地烧水端茶伺候着客人,李嘉诚每天都忙得精疲力竭。多年之后,李嘉诚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那时候的我真是感觉人生就是一种折磨,可谓‘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

在一般人看来,年仅14岁的李嘉诚生活的重压下锐气会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但李嘉诚在艰难的环境中并没有变得意志消沉,而是拿出卧薪尝胆的勇气来激励自己奋勇向前。因为李嘉诚是一个有信念的人,所以他白天会挤出一点时间,让自己多读书学习,提升自己,为此一天他几乎只睡四个小时。随着学识的不断增加,李嘉诚的生活观念也开始了转变——给别人当一辈子伙计注定只能是个跑堂的命,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必须自己做老板。

生活观念大大改变的李嘉诚在茶馆做了两年的小伙计之后选择了离开,因为他觉得再在茶楼做下去也没有多大的前程。当时,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是香港最著名的钟表商之一,恰好他的公司里有几个钟表修理工辞职不干了。于是,李嘉诚就到舅舅的公司里去做了一名学徒工,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钟表维修。两年之后,李嘉诚由一个对钟表一窍不通的学徒工变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钟表修理师,薪水比以前也高了很多,生活质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嘉诚会一辈子做一名钟表维修师的时候,他却从舅舅的公司辞职去了一家塑胶厂做推销员。李嘉诚之所以选择从安逸的生活中走出来重新进入艰难的生活中去,就是因为经济观念已注入了他的思想。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选择自己喜欢且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的领域才有出人头地的希望。可以说,正是李嘉诚的这种观念让他做出了人生中最伟大的抉择,而这一抉择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李嘉诚在进入塑胶厂之后锻炼出了一身过硬的推销本领,为他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创立长江塑胶厂开始,到后来成为华人圈的首富,李嘉诚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理念。

从李嘉诚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生活观念的先进与否对其一生有着重要作用。

当社会财富的增速逐步提升之时,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如果不跟着一起提升,就无法享受到社会财富快速增加带来的好处,生活质量提升的速度就会远远落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而这种现象给他带来的后果就是——生活水平一天一天地落后于他人。所以说,人们的生活观念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增加更多的经济观念。

人们增加更多的经济观念后更要将其落实真正地去做。比如说,每天多看一些经济新闻,关心一下国家的经济走势,从而判断出宏观经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当然,对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学习经济学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其深奥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丝毫不会引起人的阅读欲的统计数字,都会使得每一个“门外汉”在徘徊观望一段时间后走开,更别说为生活观念中加入这些经济观念了。可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事实就是,谁没有经济观念,谁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显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自己注入更多的经济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想改变这种状况,该如何去做呢?

答案非常简单——关注货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货币的贬值与升值。人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这样的话——“这钱怎么越来越不值钱了,中午买个菜都花了十多块,而且还没买肉呢。”或者“最近东西便宜了很多,一百块钱买回这么多的东西,搁以前两百块钱都可能拿不下来”。很明显,物价波动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货币价值的波动,就是俗称的“钱值钱”或“钱不值钱”。

一般而言,在“钱值钱”或“不值钱”时,老百姓们都应该对此问题引起注意,也就是说在“钱值钱”的时候要进行投资,在“钱不值钱”的时候去储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手中的财富保值甚至增值。如果说一个人在物价飞涨时选择抢购涨幅大的商品,只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而在物价下跌时选择将钱锁在柜子里,他的财富增加速度就会落后于社会财富增长速度。比如说在2008年,全国房价整体处于低谷时,投资房地产的人并不多,因为很多人都在等着房价向更低的价位下探,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房价在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出现暴涨。过了2009年,房子价格经过一轮暴涨之后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价位之时,很多老百姓却在狂热的房价面前失去理智,跟着一窝蜂地去抢房产,结果当几个月后房价上涨到令人恐怖的高位时,国家出台了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于是有很多人被套牢。很明显,这些人就是因为在“钱不值钱”的时候去投资,结果陷入了高位被套的命运。换句话说,如果他们的经济观念更强一些,不去“追涨”,那么他们的投资就不会出现问题。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所以,在当今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普通百姓更应该增加经济观念,因为先进的经济观念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而落后的经济观念会使人们失去更多的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交易一直都是生活的主题之一,因为不论人们吃的、喝的或穿的、用的都是靠交易得来。所以,有人形象地将生活比做一场交易。如果生活真的是一场交易的话,那么在这场交易中占得上风的人一定是懂得经济学的人。因为经济学是一门从交易中衍生出来的学问,它的本质就是清楚地阐述出交易中的各种规律。因而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学,谁就掌握了交易规律,而谁抓住了交易中的主动权,谁的生活就会更幸福、更值得别人羡慕。

老家在湖北大冶市的管默默是广州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年薪超过70万人民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领。虽然管默默的收入非常高,但她总是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喜欢投资期货的她总是赔钱,连续两年的薪水都打了水漂,不仅如此,还欠下了近50万人民币的外债。

景甜自小就生活在广州,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发展。她也在一家外企上班,月薪超过1万人民币,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领。虽然景甜的收入在富豪云集的广州显得很一般,但她生活得非常快乐。因为景甜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经营有方,一个月也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

从管默默和景甜两人的工资收入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说也凑巧,景甜在原来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恰好就是管默默所在的公司,更巧合的是景甜就在管默默的手下任职,给财务总监的管默默做助理。

从景甜上班的第一天起,管默默就发现这个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小丫头总是一副快乐的样子,这让她很羡慕,而景甜从她在管默默的手下任职的第一天起,就发现这位女上司很少露出笑容。起初景甜还以为管默默太过威严,后来才知道,管默默是因为做期货亏损才变成了这样。

随着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管默默和景甜变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景甜要求管默默带着她一起做期货生意,结果一开口就遭到了管默默的拒绝,因为在管默默看来期货的风险太高了,并不是她们这些整天还要忙公司事务的人可以做好的生意。遭到拒绝后,景甜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再地使用“激将”法刺激管默默,说她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最终管默默答应和景甜合伙做一次期货生意,但管默默说两人只能投资很少的一笔钱,因为这样做即便亏了也不会有多大损失,一心想要做期货生意的景甜答应了。

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伙投资很快就有了结果——血本无归。不过由于两人都只投了一点钱,所以也不是很在意。而景甜在遭受第一次损失之后决定再次投资期货,因为她发现她们第一次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源于经济学知识的缺乏,也就是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把握的不准。因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景甜经常去听一些投资讲座,学到了不少经济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景甜在接下来的投资中获利颇丰……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谁不懂得经济学知识谁就很难让自己手中的钱保值、增值。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在当前社会中,那些有能力赚大钱的人都是能够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他们在该投资的时候就去投资,不该投资的时候也绝不会出手。而更多的人由于不重视经济学知识,不懂得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应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生活得越来越累,钱也赚得越来越困难。

商场上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深谙“以钱生钱”精髓的理财高手。正是由于他们精通用钱赚钱的诀窍,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且收获到巨大的财富。

那么,怎样做才能“以钱生钱”呢?

首先,毫无疑问,是筹集到用于“生钱”的本金,也就是第一笔钱。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然,如果一个人空有高明的理财手段却没有资金进行运作,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理财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筹措资金。

资金又从何而来呢?第一个来源就是自己的积蓄。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积蓄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就要靠一个“借”字。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借”也是一个理财高手惯用的招数之一。事实上,很多成功地富豪和企业家,都是以“借鸡生蛋”、“借钱生钱”的方式起步,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在这里,“借”就是一种“以少胜多”的策略。

之所以在此反复强调筹资时“借”的重要性,是由于这样一个道理:小股资金运作的力量远远弱于大笔资金。就如同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十把筷子却很难被折断的道理。由于个人手里的钱一般很有限,如果单独投资就像一根筷子一样,经不起市场上的一点风浪。然而,若把很多人的钱汇聚在一起,形成大股的资金流共同运作,那么抗击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进而成功投资获得利润的机会也就增加了。这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理财者都必须明白的道理。

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筹集“第一桶金”的情况,在国人及海外华人的创业经历中是很常见的。可以说,这种筹资方式很符合中国人看重人情往来的价值观。但在借钱时,既便面对的是亲友借款,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但要用自己的决心和魄力来感动他们,还要切实地向他们介绍理财计划的可行性及预期目标等具体情况,让他们在肯定你的方案的基础上伸出援手。

最初的第一笔资金筹到以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用”钱来“生”钱的问题。是否会“花钱”是衡量“理财”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赚钱是学问,花钱更是学问。几经打拼积攒到一笔资金之后,应该如何“用”这些钱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俗话说“勤俭发家,玩物丧志”。如果只是单纯地将钱财肆意消费、挥霍一空的话,不但是资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人的心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很多大富豪和商界成功人士,当他们手中的钞票越来越多时,反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钱表现得越发谨慎。

毫无疑问,资金首先要转化为资本才能够增值。这也就是说,要“以钱生钱”,就必须先把这些钱转化为资本——用这些钱去投资。在传统投资理论中,投资分为三大领域:一是生产领域的投资,即采矿、办厂、种植畜牧业等;二是服务领域的投资,即开办饮食、娱乐等服务性企业;三是商贸领域的投资,即开办商店、贸易公司等。而不论投资到哪一个领域,只有资金被用在了最能获利的地方,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增值。

因此,所谓“以钱生钱”,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上投入资金、赚取利润,进而通过兼并、收购来扩大发展规模并扩宽产品市场,从而赚取到更多的利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让一个理财者获得更多财富、走向成功地关键。

每年的10月都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外公布该年度的各类奖项获得者名单的时间。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不仅代表着学术界各领域的最高荣誉,同时还将给其获得者带来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收入。

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5个奖项,支出5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显然,一百多年以来,诺贝尔基金会所支出的奖金总额已经远远不是诺贝尔当年的捐献资金所可以负担的。那么,基金会又是靠什么来支付这些数额庞大的诺贝尔奖奖金的呢?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捐资980万美元注册。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管理、支付奖金,因此在其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基金的投资范围,将其严格限制在安全且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上。因此,基金会初期的投资项目基本都是诸如银行存款或者公债等一类收益微薄但相对风险小的项目。而对于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基金会的管理制度是严令禁止涉足其中的。

然而,经过50多年的投资运作和奖金发放,资金在保守投资项目的低回报率下使诺贝尔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严重地入不敷出,原始资产流失了将近2/3。1953年,该基金的资产仅剩下300多万美元,连来年的奖金支付都出现了问题。

面对这种状况,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终于醒悟过来,意识到高回报率的投资才是财富积累的有效途径,于是他们当即对经营管理制度作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放宽投资范围,将以前只允许储蓄在银行里或者购买公债的资金投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这一全新的理财观念一举扭转了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在其后继续运营的40年间,诺贝尔基金会不但支付得起每年的巨额奖金,而且一举填补了过去50年来的亏损,基金总资产超过2.7亿美元。

从这个案例中,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钱生钱”不但能迅速地实现资本增值,而且还能让其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人们若通过这样的正确方式进行理财,必然会将自己的财务状况带入良性循环,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得到更多的收益。

理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仅仅明白了理财的重要性和原则还是远远不够的,理财时还应当注意避免步入以下几个误区:

(1)急功近利。

理财的核心是对资产和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理财者不仅要考虑如何积累财富,而且还要考虑如何让生活有一个保障。事实上,理财包括投资理财和生活理财两方面,其内涵并非仅限于“以钱生钱”的投资。因此,在理财时,人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具体财务情况,在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自己的理财方案。切记,不能太过急功近利。

(2)跟风随流。

在自身缺乏理财知识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都难以对市场作出准确地判断,因此跟风随流就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而家庭理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理财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自身的阶段性、性格偏好等具体因素制定出不同的投资目标,根据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灵活调整资产配置与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

(3)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风险。

这一现象尤其表现在房地产领域。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房产泡沫”已经使一些投资者感受到房产投资的巨大风险,但是很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期风险的人依然争相投资。

(4)过于保守。

这是投资理财中最普遍存在的误区。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理财观念的主导下,很多人都以银行储蓄作为惟一的理财方式。无疑,这一理财方式是所有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且收益最稳定的。然而,持续降低的利率和利息税的征收,使得银行储蓄几乎不可能实现资产的增值,而且一旦遭遇通货膨胀,银行存款就会缩水。此外,银行储蓄不但没有股票的投资功能,也没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因此,投资者应当转变过于保守的传统理财观念,寻求稳定、高收益、多样化的组合投资方式,尽量拓宽理财收益的投资渠道。

(5)过于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理财组合。

毫无疑问,分散投资能有效地规避风险,是投资者在理财时应当坚持的原则之一。然而,人们在实际应用中,追求全面的投资组合就会将有限的家庭资产分散,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同时,投资组合过于复杂对投资者的精力消耗也很大,如果照顾不周全反而容易遭受损失。因此,过分追求投资组合是一个投资理财的误区。对于资产不多的普通家庭而言,保持资金相对集中在最有可能获利的投资领域,适当分散部分资金用于规避风险、开拓多元投资渠道,才可能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6)不缴社会保险。

在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多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造成了没有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甚至有的人还认为没有必要缴纳社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不懂得未雨绸缪,不为将来作打算,最后遭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年轻人最好在参加工作后就不间断地按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7)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很多家庭在理财时首先考虑的必然都是财产安全问题,因而将大部分财产都用于银行储蓄,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银行储蓄固然安全,但是其收益率却太低,一旦银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存款的价值就会在无形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银行储蓄的帐面上呈现的仍然是一个增大的数字,然而实际上这部分储蓄的财产却是缩减的。

(8)过度自信。

在投资中过度自信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尤其当人们听到一些所谓“内幕”的小道消息时,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武断。很多投资者就是因为如此贸然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改变命运的财富箴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而只有懂得如何理财,如何运用资金,才能保证自己手中的钱保值和增值,所以想实现过上富足生活的愿望,就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