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虚怀若谷的活法or傲慢骄躁的活法

高尔基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灿烂夺目。”谦虚的人总是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调整状态,攀登更高的山峰。盲目自大的人则容易满足于过去,装不进新知识,从而停滞不前。

时刻拥有“虚怀若谷”的胸怀,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去探求更多的未知空间!

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谦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认知度。“满招损,谦受益“这本来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们嘴上。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经过将近三千年的检验,益见其真实可靠。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据统计,在西方的《圣经》里,“谦卑”一词,出现35次,那是神对人的呼唤和命令;“骄傲”一词,出现了70次,那是神向人类敲响的70次警钟! 耶稣基督把虚心当作第一要义,也把虚心与为义受逼迫的人一样,得到上好的福份。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那些谦虚的人大都虚怀若谷,彬彬有礼,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谦虚的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而傲慢的人让人反感。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虚心就是进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有人因为虚心一举成名,有人则因为骄傲而一落千丈。因为一旦骄傲,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3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3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么多的伟大人物。但谦虚太过,会被误解为虚伪。

孙强是局机关的一名科员。无论做什么事情,陈强总是表现得很谦虚。

当受到上级表扬时,他总是说,我差得还很远。当大家夸奖他时,他会说,本人愚蠢透顶,傻瓜一个。当他有问题请教别人时,他会说,麻烦您,请多多指教。别人有了成绩,他总是好好地赞赏一番。他有了成绩,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

可以说,孙强的腰经常都是呈弓字形的。当他见到领导就全力把腰弓下来,也就是常说的点头哈腰,以此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可是后,他发现,人们不但没有因此而更加夸奖他,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因为他的过分谦虚,让大家觉得他很虚伪,总是用缺乏人情味的“谦虚”拒人千里。

谦虚与虚伪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虚伪是外在的、口头的。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说自己不如人,却又时时处处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别人稍不如已意就哭哭闹闹,这不是谦虚,而是地道的虚伪。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是一种内心知道抑止,外表柔顺,那种像山一样把自己稳定在地面的精神,有了功名仍然保持低调,不断学习和上进的高尚品质!

达·芬奇曾说:“微小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的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对所有的人来说,心态可以激昂,但是行为却应该低调。你越是地位高,资历深,越要以平和谦恭的姿态对人,如果你给人以仰之弥高,遥而不可及的感受,那么人们只能敬而远之,把你束之高阁。愈成熟的麦穗,愈懂得弯腰;愈懂得弯腰,才会愈成熟。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高明,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前来求教,并且主动要求投靠在他的门下。资深的一生选了其中的一位年轻医生,留在诊所内帮忙看病,两人以师徒相称。看诊时,年轻医生成了资深医生的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地是年轻医生的导师。由于两个人合作无间,来诊所的患者与日俱增,声名远播。

一段时间后,为了分担看诊时愈来愈多的工作量,避免病患者等的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病情比较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比较严重的师父出马。

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给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父不以为意,心中高兴地认为:“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大病。病患者减少,我也乐的轻松。”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现,有几位病患者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徒并没有往坏处想,更不至于到怀疑医生师徒从中捣鬼,故意抢病患者的地步。

“可是,为什么呢?”他问他的朋友:“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不会吧!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新闻在报纸上占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到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了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团,他的朋友决定到他的诊所深入观察。

初诊挂号时,没有问题。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不会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个医生的门诊。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很多病患者多从医生师父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门诊。这部分的问题是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因为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些病患者在等候区聊天,不但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也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比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骛。

更有趣的发展是,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丰富,但也就是因为他有此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患者的互动沟通比较多,也不较深入.加上医生徒弟没有身份的问题,所以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患者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多喝水,睡眠要充足,你很快就会好起来。”诸如此类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头来看看医生师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无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患者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被病患者“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

当医生师父的朋友向他提出这些建议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 喔!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并不是自己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此地位高高在上,而另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急的距离感。

愈是成熟的麦穗,愈懂的弯腰。或者,我们也可以来个逆向思考,愈懂的弯腰,才会愈成熟。保持谦虚和拥有成就,也许就像鱼与熊掌般难以兼得,但是绝对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只要随时提醒自己,放下专业的身份,愿意诚恳的和比你资历浅或职务低的人好好沟通,拥有成就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谦虚的心胸。

做人要保持谦逊,不能自作聪明,不要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智慧。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谦逊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谦逊的人,他们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即使成功的他,也还是在有生之年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比喻,深刻地阐述了谦虚的内涵!

承认自己无知、少知是智慧者的行为。谦虚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令人敬仰;相反,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知之甚多者,依恃着自己的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则恰恰给人一个无知的印象。

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

造成谦虚和狂妄的根源在于,人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是一句刻在古希腊特而斐神庙中阿波罗神的神谕。

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使自己对自我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剖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与人交往中,有很多人自认聪明,总想压过别人,其实这种举动是最拙劣的。自以为是的人总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逼得别人喘不过气,其结果往往是把事情弄僵,甚至是令自己没有台阶下。

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是一个行为怪僻、性格乖张的女人。有人曾这样形容她:“有时似三姐,有时似泼妇,有时是资产阶级的淑女,有时是乡村的婆娘。”她是一个妇女界的狂人。她有这样一个脾气:一些丫头老妈子做的事,她不要她们做,却要汪精卫的秘书去办,比如买出恭的草纸;再比如大家都在客厅里谈得高兴,陈璧君突然痰来了,她会不客气地叫秘书捧过痰盂来让她吐痰。有时忘了形,她对上门的宾客甚至也下达同样的命令。你不理她,她会骂你一辈子。所以民间有说法,但凡是有廉耻的人,宁死也不愿做汪精卫夫妇的亲随。

令人惊讶的是,陈璧君这个乖张跋扈的女狂人也有让人制服的时候。一次,何香凝在汪宅同陈璧君谈话。陈璧君竟荒谬地对何说:“拿痰盂来。”革命元勋廖仲恺的夫人、被世人称为“革命母亲”的何香凝哪里容得陈璧君如此放肆,况她的性情也十分刚烈,她马上变了脸,拍案而起,狠狠地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要我为你捧痰盂!”她边骂边指着痰盂道:“陈璧君,我要吐痰了,给我捧痰盂来!”颐指气使惯了的陈璧君不禁愕然,满脸泛红。何香凝毫不放松,加强语气命令道:“快些!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都有资格要你做这事!”被视为“女狂人”的陈璧君惶惶然而没有半点办法,只好连气带哭地离开。

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僵持不下的场面,说到底,这不过是由于双方都觉得自己说得对做得对,而对对方不满意,并且都不让步,不愿去迎合对方。从一开始就进入对立状态,争得剑拔弩张,分明是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哪里还有余地沟通。

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不可自视过高,必须懂得谦虚为怀的道理。因为一个人若高傲自大,自然心中狂妄,不屑他人作为,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尽管金玉良言也听不进去,真理事实也看不到了。这是自己遮住了眼,捂住了耳。只要是人,总会有弱点的,又怎可骄满自大,而阻碍自己与他人交流、切磋学问的通道呢?骄傲对自己来说,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实在是不明智的。

有一个汉子,有一天扛着一根长竹竿进城去办事。他兴冲冲地赶到城门口,先把竹竿竖着拿,结果上下两头顶着城墙进不去,想了想又横着拿,左右两边又顶着城门,还是进不去。汉子急了,气喘吁吁抓耳挠腮地想了老半天,不知如何才能拿着竹竿进城。

正在此时,有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慢慢踱来,见此状况便热心地对汉子说:“鄙人不是圣人,然所经历过的事颇不少,像这点小事倒还知道怎么办,我教你怎么办吧,你何不取一锯将其从中间锯断之后再进城呢?”汉子恍然大悟,笑嘻嘻地借了一把锯“刷刷”就给锯断了,对老者左揖右谢,欢欢喜喜地拿着锯断的竹竿进了城门。

这位汉子固然十分愚蠢,只知横拿竖拿竹竿,不知还可以直着竹竿进城,可是那位老者则更为可笑,虽然自己谦称“非圣人”,但又说“经历的事不少”,显示其见多识广,完完全全可以教这个蠢材如何拿竹竿进城,可是他教人的却是更愚蠢的办法——“取锯中截而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井底之蛙的眼里,它只有头顶上那一小片天空,而那天空下最伟大者,莫过于自己了。于是志得意满,鼓腹而鸣,其结果可笑可叹。而一个谦卑虚心的人,勇于处处向人请教,在课业、学问上自然获益匪浅。同时,由于他的谦敬,自然容易获得他人的友谊,增加自己学习、上进的机会,也练就了更多的才能,陶冶了更好的德性。

谦虚使人智慧,狂妄导致愚笨。

《易经·谦卦》中说:“谦虚可以亨通,开始或许不顺利,但由于谦逊,必然得到支持,最后能够成功。”聪明睿智的人,必须遵守愚昧的原则;功盖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让步的原则;勇武盖世的人,必须遵守怯懦的原则;富甲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谦虚的原则。领导者因为自己无上的地位和金钱傲视别人,是无法获得追随者的。自高自大的人,领导用恭敬来制约他;自尊自爱的人,领导用礼仪来对待他;自矜自夸的人,领导用荣誉来阻挡他。这样,天下人才将尽为领导所用。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

好一个“我知道得太少”!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生道路上走向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竺可桢在气象学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一生硕果累累。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

这种谦逊谨慎,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铭记。对于领导更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虚,学习他人的长处,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而发展自己的才能,有更高的权威。反之,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只能阻碍自己的发展,失去自身的权威与他人的支持。

1.陈述个人的优势时,要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越感

倘若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

但如果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借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的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位。

2.言及自己的优势时,应谦和有礼以淡化优越感

人处于优位自是可喜可贺的事。加上别人一提起一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妒嫉。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妒嫉,而且能博得对你的敬佩。

“小李毕业一年多就提了业务厂长,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张十分钦佩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小李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小王在办公室里,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小王虽然也妒嫉小李的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招呼小李的朋友小张:“来玩吗?请坐啊!”

不难想象,小李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那么小王肯定心里不平衡了,进而与小李难以相处才怪!

3.不宜在优越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秀者

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位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处于优位,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会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嫉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越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秀者。

某单位宣传部干事小张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团委小高在工会宣传干事小王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张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小王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他有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高见状,自知失言,让小王觉得挂不住脸了,只好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工会办公室。这里,小高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产生嫉妒的敏感区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嫉的“发酵剂”。

4.突出自身的劣势,用故意示弱以淡化优越感

如同“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位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嫉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嫉妒。

5.强调获得优位的“艰苦历程”以淡化竞争

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很少被人妒嫉的,如果我们处于优位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人同情,减少妒嫉。

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攒了多少年吗?整整六年啊!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毛钱一毛钱地攒,连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太难了!”

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嫉之心,或是对你的傲气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和由衷的同情。

事实上,古往今来,对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大都是谦虚谨慎的人。谦虚谨慎,可以使人不断进取,建功立业;也可以使人于功成业就之时,防骄戒奢。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出他们的长处,要谦虚地向他人学习,哪怕他们是不如自己的下属。一个成功而卓越的人,往往不是一开始即具备非凡的能力,而是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从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领导才能。所谓“成功是经验的累积”便是这个意思。

很多颇有阅历的职场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都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正是由于早期他们辛辛苦苦的奋斗打拼,才有了公司现在的成就和辉煌。所以有许多的职场人都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在公司的作用至关重要,理应得到公司特殊的优待和特别的尊重,尤其是那些刚来的新同事更应该对自己礼让三分。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倚老卖老”的自满心态,在职场中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如果每天都抱着“我是元老我怕谁”的思想来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生厌,给他们留下盛气凌人的不良印象。

更重要的是,倚老卖老的人通常都比较自满,经历过漫长的磨砺和学习以后,早已失去了初学者的心态。怎样不仅仅会造成对知识渴求的欲望降低导致进步的速度减缓,并且会失去一种平等、认真对待每个人的意见的心态,从而丧失了那曾经拥有的敏锐的观察力。许多第一次创业成功的人为何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却失败了呢?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初学者的心态。

由于第一次创业的成功,造成这些创业者被无数的光环所包围,变得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仅仅凭着那第一次创业所获得的微不足道的经验,就自以为不需要做详细的用户调查,错误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然而却不自知,仍然顽固地继续坚持,最终的结果只有失败。而那些不知醒悟的创业者则会遭受更为惨重的第三次创业的失败。

只有拥有初学者的心态,像一个虚心的学生一般,才能始终保持一种对知识的饥渴,这种对知识的饥渴将帮助你长期获得极大的进步。

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过这种经历: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心中略微会有一种不安、自卑的感觉,如果此时有人或资源能帮助你学习、了解这一 未知事物,你将能保持一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将保持一种极快的知识接纳速度。这正是由于对未知事物的知识需求的饥渴导致的。

在这种普遍浮躁的环境中,但凡只要对未知事物有了哪怕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了解的人,都已经普遍丧失了初学者的心态。更别说那些只是对未知事物有了那么所谓的“鹤立鸡群”般的了解的那些人了,在众多的鸡的衬托下,恐怕早已将自己也同化为鸡,而忘记了自己是鹤的这种身份了。要在这种环境下不受身边的人的影响,始终保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谈何容易?

对于职场“老人”,要想保持“不老传奇”,就要用健康的心态面对新人新事物,不妨用下面的 “加、减、乘、除”四法来化解自己的自满心态。

1.加强与职场新人的沟通磨合

越是有危机感、压力感,就越是应该主动学习。职场没有永远的仇人,只有永远的榜样。所以职场“老人”应该主动与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这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自己也能很快地融入他们的精神团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学习到自身所欠缺的东西。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忙碌的工作使得很多人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了。而作为职场新人的年轻一代,与生俱来的种种特性使他们时刻走在社会潮流的前沿。如果这些职场“老人”不主动与他们接洽交流,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

2.减少对新人的轻视

一般来说,刚刚走出校园的新人,身上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耐性,是几乎每个刚毕业的新人都有的缺点。新人大多都能想出很多很好的创意,但是要他们将之付诸成完整的计划,只有很少的他们中的佼佼者才能做到。

刚毕业的企业新人因为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也因为年纪轻的关系,很多事都是想当然,信口开河,说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自以为别人都会因此而敬佩自己,但实际上却常会事与愿违,遭到大家的鄙视。

还因为涉世不深,企业新人常常害怕承担责任,又因为刚进入新公司工作,不想留下坏印象,所以企业新人总采取逃避的态度,找理由开脱自己。

尽管如此,也要看到新人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们有激情,他们大都好学,他们思维灵活等……要知道人人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有一些历程是必须要经历的。所以,不妨多些耐心来教导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轻视,自己也可以从“教”中享受成就感。

现代社会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公司每天也可能有新变化、新决定。新人往往能比老职员更快领会变化的意义、找到决定的真谛,策划出恰当的措施。这一点也值得“老人”多加学习。

职场要完成新老更迭,就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年轻者,这些年轻人有着敏锐的感知力,有着敢作敢为的拼搏精神,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以后,他们的出色的表现,不一定就会亚于工作多年的“老人”。

3.保持上乘的学习力

职场中最贵的是什么?——人才。文凭也不再是通向职场的惟一敲门砖,没有文凭,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没有能力。诚然,文凭能带给人一件光鲜的外衣。但在职场中千万别太拿文凭当事儿,别让文凭压了自己的心,因为文凭在职场中的唯一作用只能是压箱底儿。

工作阅历也只能代表过去,“老人”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高学历或者多年经验而傲慢,要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能力。即使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如果长时间不学习,大脑也会变得迟钝,原有的知识就会落伍,原本优秀的资本就会荡然无存。

此外,还要保持上乘的工作热情和体力精力,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加强体育锻炼,制定相关的健身计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与年轻人相抗衡的本钱。

4.除去自满思想

在如今的职场上,不管你从事的是哪种行业,没有知识总是愚蠢和可怕的,而不继续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因为,这将意味着你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意味着你很难对周围不断发展的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意味着你将失去人生的方向,并逐渐被更多掌握新知识和拥有新技能的人所取代。

“充电”已被职场中人公认为保持竞争力的首要武器,“时时充电”就能不断增长智慧,并能更好地与职场飞速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职工都是从乡村里来的一些小伙子,平常大家工作之余就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天,他们当中来了一个“傻子”,他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一个新来员工,他除了正常的完成工作以外,还总是泡在几辆教练车里,东拆拆西动动,而大家出去玩乐的时候他却无动于衷。

“干什么啊?兄弟,难道你想自己开个公司造这玩意?”一个伙计劝他说。

“傻子”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没两个月“傻子”已经完全学习完了关于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被提升为经理,薪水是那些“聪明”的小伙子的几倍。

“傻子”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学习汽车制造的其它知识,并自学外语,每个月还自费去总部参加培训。

又过了半年,“傻子”成为了总公司家用汽车生产设计部门的总监。

是什么让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从一个小伙计成为一名设计总监?是不间断的虚心学习!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人人都是“老人”。工作上的“老人”,带孩子的“老人”,烹饪上的“老人”。一切成绩都属于过去,现在的每一刻都是新的。丢掉“老人”的帽子,会让你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他人所说的话,那时你有可能发觉一个初学者也会教给你一些东西。

所以,无论身处何种位置,何种职业,千万不要有倚老卖老的自满心态,要时时怀有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心虚与虚心,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大相径庭。有人赞扬竹子“虚心”,因而能够节节向上;有人讽刺竹子“心虚”,只要轻轻一敲,就会梆梆发响。对竹子的这一褒一贬,已足见虚心与心虚形似而实异。

人能够虚心,不骄不躁,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虚心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和素质。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不虚心,盛气凌人,蛮横无理,不光自己要犯错误,影响个人的进步,更重要的还要影响与别人的团结,如果是位领导者,不虚心,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就会影响正确地决策,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虚心是需要人人作出终生努力的奋斗目标和行为的准则。

而关于“心虚”的问题,则是一种与虚心完全不同的概念。心虚的人,很多时候神不守舍,坐立不安。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做了不知道是不是做错,做错了不知道该如何补过,——当然,很多时候宁愿扯谎也不去补过。总之,心虚就像一个邪恶的小魔鬼钻进了你心里,搅得你心乱如麻,难以自拔。

心虚和虚心之间,既对立又联系,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擦亮眼睛,认清它们之间的关联,赶走心虚,留下虚心。

1.虚心不是心虚

虚心的人总是会给人一种退缩的感觉,而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虚心的人知道学习别人长处的人,总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强,还不够好,总能看得到自己的弱点,可渴望积极上进。而总能看到自己弱点的人,决不会去欣赏自己的弱点,任其发展,而是想方设法地改进,让它不能左右自己的行为或是对自己的行为少有干扰。

相反,心虚的人却总是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上,用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比你强”。不管自己已经“与世隔绝多年”这样的现实,打肿自己的脸充当胖子,不顾自己的脸是多么的疼痛,只要表面看上去还丰满而有光泽。

心虚必然会导致谎话连天,而大说谎话的结果不但别人不信,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搞得自己飘飘欲仙。人的脚要是离开了地面,很有可能飞向浩瀚的宇宙,不过那里可没有人生存的空气和水。

2.心虚的人其实一点也不虚心

心虚一方面是太少,一方面又不肯面对太少的现实。所以才极力去掩盖,却欲盖弥彰。人之所以心虚,或造成一个人心虚的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这里排除由于疾病所致的生理原因之外,还有其它多方面的。

比如,有的人不善于学习,知识狭窄,因此,每当别人或组织和领导交给他办一些事情的时候,他往往不能大胆地接受,无法胜任,由于缺少知识而心虚。比如,有的人由于做了对不起别人或大家的事,又由于心胸狭窄,不敢大胆地承认错误,不能从容面对别人和大家,在每当见到别人和大家的时候,便心虚得很。

再比如,有的人由于私心严重,或为了家庭和小团体的利益,触犯了法律法规,又不敢主动地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而是表现得整天坐卧不安,顾虑重重,心虚得厉害,一旦被查处时,又后悔晚矣。总之,心虚,多与理亏有关。由于失去了真理,手里没有真理,不敢面对现实,所以,就不能理直气壮。

3.虚心能治疗心虚

心虚的人多半是缺乏底子。当然,缺乏底子本不可怕。知止不殆,如果知道深浅,心虚也不过是一点点露怯。知耻而后勇,总有终成大器的时候。

反之,虚心过度,处处小心,总觉得技不如人,做错了事便畏首畏尾,也就陷于心虚了。特别是那只没有底子还死要面子,非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赶鸭子上架。这样,最后的惨败只不过是早晚而已。再退一步,真的若是败下阵来,说声惭愧,然后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也不失一条好汉,亦能成一番伟业。不过,若是不肯认输,怨天尤人,还嫁祸于人,那就无可救药了。一时的侥幸不会一世的侥幸,南郭先生早晚都有露馅儿的时候。

心虚的人只有不加遮掩,积极面对,让心虚成为一种低调,而不是自惭形秽,自然就有可能成为虚心向上之人。

4.过分的虚心,反倒会变成一种心虚

虚心的人总包含有心虚成分,这里说的“心虚”不是说自己做了坏事、亏心事后的负罪感和畏惧感,而是对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后果,唯恐做不好而辜负了期待者或委托者的心理。

像孔繁森、牛玉儒等优秀党员干部,在赴任重要岗位、接受光荣使命时,满怀信心之余,都坦言有点“心虚”。这是怕做不好工作有负职责使命的担忧,是对工作对群众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体现。而有的人不是这样,至关重要的工作,他也可以随心所欲,一拍脑袋就决策,不管工作效果质量和长远;他还可以不计成本代价,随意上项目,给工作大局带来被动,造成隐患……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点“心虚”都没有反而可怕;常有种“心虚”的感觉,能使我们出言谨慎,善于思考,考虑后果,顾全大局。但是,虚心也有个度,过犹不及。

小李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他所供职的公司在行业小有名气,他在公司也做了几年,设计很能适应用户,为公司赢得了不少订单,公司上下都是有目共睹。

有一次,技术部长跳槽走了,老总有意提拔他,第一次征求他意见,他觉得要显得虚心些,就推辞说,“我的设计创新不如小吴,我的组织能力不如老刘”。老总觉得他很谦虚,夸奖了他。

过来一个与,老总第二次征求他意见,小李再一次发挥了自己虚心的本色,找出来一些低调的托词。老总听了不再觉得他虚心,而是开始怀疑他十分真的能力有问题。

于是,老总不再征求他的意见,而是转身提拔了一个各个方面都不如他的人,小李知道后,肠子都悔青了。

由此来看,人要虚心,人也可以心虚,但是如果虚心而心虚,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真正的虚心应该主动地驾驭,不让心中过满,留方寸天地自娱自悟。而不是一味的托词或者谦让。

不过,虚心的人呢,或许总有那么一丝心虚,却始终坦坦荡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日渐积累,心中便虚无自有天地,再无心虚。

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人身上都保持有一种良好的品质——谦虚,甚至是谦卑。他们时时躬着身子,以一种渺小的姿态去看待外界。包容,善良,不计较,总是把自己蜷缩了又蜷缩,唯恐多占了空间。

当被朋友得罪时,还道歉说是自己想太多了。

当被朋友指责时,还笑着说哦哦哦,明白了。

当被朋友八卦时,竟然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当朋友请帮忙时,要将以往所有的不愉快全都忘了,以免他失望。

当曾经深深刺伤你的他回来找你时,还是不忍说出哪怕一句责怪的话来。

……

我们的确赞扬这种无私的精神,我们欣赏这种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但是我们不一定会赞同这种生活方式。谦虚是美德,但谦卑就不一定了,因为谦卑里面就带了虚伪的味道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真性情,为什么不敢说出心里话。不要总用谦卑来遮盖自己的想法,总用谦卑来逃避现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才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生活。

为什么不活得骄傲点呢?你有着高贵的气质。

为什么不活得骄傲点呢?你有着天生的美貌。

为什么不活得骄傲点呢?你有着过人的才气。

为什么不活得骄傲点呢?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圣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好人去世了,他的灵魂来到了天堂门口,发现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许多插队的,他只是静静地来到了队伍的最后一个,等着轮到他。可是有很多插队的,于是轮了好久好久终于,快到他了,可就在这时,有个人很可怜地求他,告诉他自己悲惨的身世,请求他把位子让给他。好人心想,我应该可怜他的,他太可怜了。于是他把位子让给了他,自己回到最后一个继续排队了。

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的过去了,千年过去了,好多好多人都进了天堂了,可是这个好人却一直在天堂门口无休止地排队着。最后,这个好人终于忍不住了,他询问上帝,为什么呢?我一次又一次地把机会谦让给别人,为什么我却还没能进天堂。上帝说,因为你自己都不争取让自己进天堂的机会,你是在为自己而活吗?

所以,人应该活得骄傲点,如果谦卑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话。当然,这里所说的骄傲,不是傲慢,不是自满,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发掘,是一种信心满满的骄傲。

公车上,一对小恋人在争吵。

女孩气愤的对男孩说:“我要搬出去住。”男孩子沉默几秒并没有挽留,淡淡的说:“你要搬出去就搬出去。”口气很是无所谓。女孩不语,或许她的本意并不像她所表达的意思那样,她不过是想吓唬那个男孩,希望男孩子用温柔的语气乞求她回心转意。接着女孩低声哭泣,开始埋怨男孩,意思大概是她为他无论是物质或情感上都付出很多,结果还落下一身病痛。

男孩不耐烦的甩了一句:“你好烦!”自始至终男孩对女孩这场哭戏无动于衷。女孩不甘心又接着问:“如果我真的搬走,你会来看我吗?”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不禁为女孩的爱情感到不值。又因为她的单纯和傻气心生怜惜。短短谈话中可以看出女孩很爱那个男孩,而反过来男孩对女孩的态度始终是漠然,甚至是厌烦。

既然如此,女孩,你的骄傲和尊严藏到哪里去了?你的情意如此纯洁真诚,为什么偏偏要寄托在无心人身上呢?当你的爱已经到了丧失尊严的时刻,当你的爱已经被严重践踏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乞求情感的施舍?施舍的情感就能带给你幸福吗?你有勇气对一份未知的爱情而付出,为什么就不能骄傲离开一个并不在意你的男人?

不只是女孩儿,所有人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坎坷,挫折,以及打击和风雨,但是不管生命多么粗糙,都要活得很骄傲。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管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多少风和雨,我们都不应该退缩,不能逃避,因为,活着本身已经是一种幸福,一种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