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感性多情的活法or理性从容的活法

《史记》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50618444808,7349009968059649086,7349009968391015486,7349009968051260478,7311605383963872308,7349009968063859774,7349009970081319998,7314150187625090074,7358292589516164158,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316124677716315162,7267090239162682427,7345052556646681662,7337179647399955518,7349009968017706046,7349009970152606782,7337179641477598270,7337179643356646462,7294566445017467956,7349009968059665470,7337179647366401086,6959122730671164446,7329735886336166974,7349009968072248382,7340532082692590654,7349009968009333822,7349009972245564478,73490099680135281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感性”实在是人对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觉,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的生存能力中最强大的武器。“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产物,是对“感性”的合理归纳和总结。如果将“感性”比作“探索”,则“理性”是探索出来的规律;如果“感性”是只笔,则“理性”是这只笔画出来的作品。

“感性”激发出艺术的人生,而“理性”则摈弃了情绪的干扰。理性往往借由高智慧的感性的人而出,也由此创造出了更辉煌的理性产物。总之,感性和理想相辅相成,在人的一生中缺一不可。

一个你倾心爱恋的人,往往并不是最适合你的终身伴侣,许多的过来人也许都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人,带着满身的伤痛,从婚姻里疲惫地逃出来。

恋爱的时候,往往是同类人比较容易相吸,有共同的语言,相互欣赏。你喜欢的,怎么这么巧,我也喜欢;你讨厌的,也正是我不屑一顾的。因此,谈恋爱的时候看对方总是优点多余缺点,可是一旦步入婚姻生活后看对方又成了缺点多余优点了。都好象被对方欺骗了,其实不然,与其说是被人骗到不如说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把恋爱和结婚分开来考虑吧!感性恋爱,爱他个死去活来,感觉没有枉来人世一遭。理性结婚,平静度日,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日子。

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相爱,这个过程都是轰轰烈烈,无可替代的。一旦经历过了这个甜蜜阶段,接下来就是谈婚论嫁了。此时的男女情侣,不妨跳出恋爱的“晕轮圈”,理性打量你身边这位即将要陪伴你几十年甚至更久的人,慎重选择。

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适合自己,能不能娶回家做妻子或是嫁作他人妇,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对她(他)进行考察。如果能满足其中一半以上,那么放心吧,你们的婚姻生活不会出先太大的问题。

1.恋人对父母的态度如何

对父母态度不好的人,你最好不要再去亲近她(他)。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好,又怎么会去对其他人好呢?但是,要注意,如果恋人过分依恋父母,言听计从,很可能是缺乏独立性的一种表现。

2.恋人对工作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凡是在工作上稍不顺心就跳槽的人,几乎可以预料有朝一日,夫妻关系出现一点点挫折,她(他)也会撒手不管,一走了之。

3.恋人的朋友圈子

古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有共同或相似特征的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所以,你不妨看看恋人都和什么人做朋友,据此可以得到恋人人品的相关信息。如果恋人的朋友一个个都是彬彬君子、纯纯淑女,那么她也不会错的。但是,如果恋人的朋友全是些逢场作戏的高手,你可就要对她提防了。

还有一点需注意,恋人结交一些异性朋友也不是坏事,这有助于她(他)理解异性的特点,也表明她(他)具有与异性交流的能力。但如果恋人只有异性朋友而没有同性朋友你就要当心了。

4.恋人的言谈举止

观察恋人的言谈是有道德修养、彬彬有礼,还是出言不逊、粗言秽语;其举止是严谨检点、自如得体,还是变态失常、大大咧咧。然后再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把握其本质特点。同时,要注意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来观察。

前者是说要观察恋人在与各种人交往、遭遇各种事情时的言谈举止;后者是说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比如1个月、2个月、半年、1年等。因为仅通过一两次的观察,很难完整地了解一个人,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从动态的方面去把握对象,才会形成完整的印象。

5.恋人的“情史”

白纸一张的人极为罕见,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与恋人的朋友、家人、同事、上下级交谈,趁机调查一下恋人的“情史”。

同时,你还要留意恋人对以前的那个“他”的态度怎样,如果恋人总是在你面前说“前任”的好话,这说明她(他)仍然旧情难忘。如果恋人喜欢讲前任的坏话,并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这则说明她(他)是一个既不大度,也不负责的人。

6.恋人对待小孩的态度

如果恋人嫌小孩麻烦,拒绝与小孩亲近,那她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母亲。如果恋人非但不讨厌小孩,还乐于与小孩交谈,甚至伏身听孩子说话,趴在地板上与小孩一起游戏,那么她无疑是一个颇具爱心的人,而且在以后也将成为一个好母亲,当然值得你与她发展关系。

7.恋人的“钱”景

金钱并非万能,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锱铢必较、吝啬小气的人在情感方面,也注定斤斤计较;而挥霍无度、经常透支,甚至负债累累的人,不但毫无“钱”景,还容易犯下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错误。至于那些经常开口向你借钱的人,你更不可与其交往,也不可被那含情脉脉的理由迷惑。

8.恋人真实的生活表现

在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圈里,你只能看到一个人的一方面,很可能已经精心雕琢粉饰,并非真面目。一起旅行,暂时脱离平时的生活轨迹,改变生活节奏,你就有机会全面考查她的独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照顾人的能力,如果她(他)的表现令你失望,那就另起炉灶吧!如果她(他)在旅行中比平时更应付自如,更体贴你,那回来后你们的关系无疑会更上一层楼的。

据了解,随着网络购买日益盛行,“秒杀”亦成为白领一族中的流行词。网上卖家以不到20元的价格,限时拍卖十件时下流行款式的衣饰,成百甚至上千买家竞相抢购,十件衬衣在一秒钟或者几秒内售罄。如今,这种被网友称为“秒杀”的网上销售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网购一族的青睐。

许多曾经上网购物的消费者都有“秒杀”的经历,不仅能购买到心仪的“便价货”,又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成就感,能在同事或者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李小姐每天中午一回家,就准时打开自己的电脑,从“收藏夹”中找出早已收藏好的交易网站页面。她准备参与竞拍的,是一款售价1元的时尚围巾。这款围巾秒杀价只有1元,可要是到商场去买的话,价格至少得在百元以上。要是能够‘秒’上的话,真是捡了大便宜。

李小姐从两三天以前,她就开始关注这家网店的秒杀商品。此次秒杀的围巾数量只有3条,可是,准备抢购的却有70多人。当电脑上的时钟指向“14时59分”, 李小姐开始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用力按F5键,一遍又一遍地刷新页面。

分针指向15时整,卖家秒杀交易正式开始,李小姐眼疾手快地选好颜色,输入验证码,确认无误后点击“我要购买”。然而,最终看到网页上显示的“对不起,此活动已结束”字样,李小姐忍不住满脸沮丧地嘟囔道:“真可惜,又慢了一步!”

因此,在许多人眼里,“秒”到就等于赚到,不“秒”白不“秒”。

如果百度的搜索引擎上输入“秒杀”字样,发现各大网站网购爱好者们交流“秒杀”信息的帖子几乎随处可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发布各个商家“秒杀”信息的秒杀网。在一家秒杀网站上,发布的秒杀商品从服装鞋帽,到数码家电,应有尽有。

网站不仅公布了秒杀开始的时间、秒杀商品的特征和数量及想秒的人数等信息;而且,为了让想秒的网络消费者“不差时”,他们还提供了卖家网站的准确时钟,供消费者核对自己的电脑时间。

“秒杀”在为网购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更令不少商家财源广进。例如网站一家网店经营者将于近期开展1元秒杀1台二手洗衣机活动,参与秒杀的消费者需花1元钱购买秒杀名额。离活动开始还有3天时间,想秒的人数就达到260人。对于店家来说,虽然是赔钱可是店铺的流量会有飞速升。

而事实上,一些网站或个人网店正是看准了这部分网友的消费心态,利用“秒杀”这种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去“血拼”,往往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自己则财源广进。提醒各位网友,不要贪图一时便宜,中了“秒杀”的陷阱。

1.“秒杀”低价变原价

在淘宝、易趣等大型购物网站中,“秒杀店”的发展可谓汹涌。仅在淘宝上搜索“秒杀”字样,就有40多万条信息,但仔细浏览网页,却发现一些店铺在“秒杀”时打出的低价旗号名不副实。

曾参加一个皇冠级别卖家限量版“秒杀”的陈小姐介绍,她在网上熬到午夜12点,最终花48元抢到了一双板鞋。因为是第一 次“秒杀”到商品,陈小姐非常兴奋,收藏了该店铺,闲暇时就到店中浏览商品。

不到半个月,陈小姐就发现,店里又贴出了这款鞋子的图片,正常售价就是48元一双。此后她又搜索了其他的店铺,发现另有一家店铺也在销售这个牌子的鞋,不做任何促销,正常售价也只有42元。

2.秒杀消费容易盲目

“秒”其实就是在虚拟购物环境中的限时抢购。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限时限量”的提醒,会使消费者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下,同时增加对商品的“物以稀为贵”的兴趣,很有可能买下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或忽略了产品质量,因一时贪图便宜,而误入商家的“秒杀”陷阱。“秒杀”成瘾的消费者要警惕自己陷入非理性的消费误区。

另外,“秒杀”能吸引人气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这种商品需要跟别人“抢”,如果抢到了会令当事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些商家往往抓住人们这种心理,雇用“抢手”帮忙抢货,制造紧张氛围,吸引人气。

3.到手商品质量差

不少网友渐渐发现这种网络购物其实暗含许多猫腻,有些网友“秒杀”来的物品是旧货、过季货。尽管商品非常便宜,但是质量不是很好。

刘同学前段时间在某大型购物网上看到一则“秒杀”的消息,“秒杀”时间是当天11时整。于是当天9时,她就守在电脑旁,查询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是否充足,再重新设置密码,减少数字,尽量缩短购买的时间。等时间一到11时,她立刻摁下鼠标键,于是成功“秒杀”到一款9元的针织衫。不过刚穿了两天,刘同学就发现衣服袖子上的线封处开口了,而且特别容易起球。

更有甚者,店家显示在网页上的商品图片通常都是通过ps等软件进行修饰和包装过的,即便推出的价格十分诱人,其实货物的真实价值还不值“秒杀”的价格。

有些电子产品可能是一些返修机或是水货,同时还有一些是旧货或过季货。王先生表示,现在不少商家开展活动其实是为了招徕人气,达到自身宣传目的。建议网友谨慎参加这类活动,以免陷入商家设置的陷阱,防止购回一堆质量不是很好甚至是很差的商品。

4.限量出售名不副实

一些店铺在“秒杀”时打出限量出售,可是名不副实。

网友廖先生曾经参与一个“秒杀”活动,活动页面上显示参与“秒杀”的货物是5件,可是等他抢到手后,没过多久,该商铺又在对同件商品进行“秒杀”,而且货量更多。

商家其实借虚假“秒杀”活动吸引买家参与,赚取“秒杀点”,消费者则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在缺乏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商家通过暗箱操作将商品卖给自己人,买家则可能在“天上掉馅饼”的幻想中步入商家的“陷阱”。

5.“秒杀”未开始,商品“已下架”

有的商家举办“秒杀”活动纯粹是为了赚钱人气。一些价值比较高的商品,有时候还没开始,就已经下架拒绝销售。

网民“小壮”层在坛子里发帖控告说,12月初,他参加联想淘宝网店1999元“秒杀”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活动时,原定于下午4时50分开始秒杀。

活动当天,“小壮”提前30分钟等候在电脑前,商品一直处在“即将上架”状态,“小壮”不停刷屏,离活动开始还有3分钟,商品突然显示可购买。“小壮”立即点击按键购买,却被提示商品“已下架”,从开始“秒杀”到提示下架,整个过程不到20秒。

“小壮”立即查询成交记录, 发现只有一台笔记本成交,而网站事前的广告中宣传,当天供应40台电脑供网友“秒杀”。此后,他再刷新电脑页面,发现成交记录不停上涨,“此时商品已处‘下架状态’,怎么可能再成交?”

6.秒杀”设局二次消费

参加99元“秒杀”钻石戒指的活动中,网友“玫瑰添香”有幸获得了一枚钻戒。正当她高兴不已时,客服人员却通知她,赶快补足尾款。

在客服人员的引导下,她在网页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处看到了“秒杀必读”的链接。原来此次“秒杀”的商品只是钻戒上的钻石,戒托不在“秒杀” 范围之内,戒指的戒托是18K白金的,需要额外付费1299元购买。

客服人员还声明:他们专门在网页进行了说明,网民没看见,是网民自己的疏忽,网店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网民“秒杀”成功后,又不愿意掏戒托的费用,就等同于违约,99元的费用并不退还。

总之,“秒杀”活动是店家利用的是消费者心理,进行促销的一种手段。故意打出的“限量限时”,引起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兴趣,加上商家前期的心理暗示,令消费者加入抢购行列。网友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中了商家的“招儿”。

轿车开道、大摆婚宴、挨桌敬酒……在相当一部分“80后”看来,这样的婚礼程序既繁琐也破费。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崇尚简约,在领完结婚证后,只请几个亲戚朋友吃顿饭宣布结婚的消息,成为“悄婚族”。

悄婚族,主要是指崇尚简约低调结婚方式,只领证不摆婚宴的人。很多青年夫妻领完结婚证后,不举办复杂的婚宴,只请几个要好的亲戚朋友吃顿饭宣布两人结婚的消息。

“悄婚族”与完全隐藏自己婚姻状况的“隐婚族”不同,他们会在领取完结婚证后,及时向同事和朋友公布自己已婚的消息,只是通过“悄然结婚”的方式规避复杂的结婚典礼形式。

在惠州工作3年的张先生说,他和老婆领取结婚证后几个月,才回老家请双方父母见面吃饭。张先生说,结婚登记前和老婆计算过婚宴的所需费用,每人老家各办一次,再在惠州办一次,3次婚宴加起来要几万元,两人算计后觉得非常不划算,于是决定只领证不办婚宴。张先生打趣道:“有那几万元,够供一年的房贷了。”

其实,如今“悄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张先生一样省去结婚宴的新婚一族不在少数,他们多是家在外地,只身出来打拼,在高房价高消费的压力下,本着能省即省的心态极其务实地去面对生活。同时,远离家乡的他们,在工作的城市除同事外人际关系还较为简单,不需要婚宴时的应酬。

在惠州教书4年的刘老师,和老公是高中同学,两个月前办理了结婚登记。因老家同在湖北,又相隔不远,双方父母也都拜见过,早就成了一家人,不再耗时耗钱办婚宴了。她说:“我们打算把安排在结婚典礼上的钱省下来,去海南蜜月游,尽可能省去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其实,婚宴自古以来是人生一件大事,人们对婚宴的追求曾一度炙热。上世纪90年代,人们觉得领证只是形式,办理了婚宴才说明婚姻生活正式开始。而今,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年轻一代的“悄婚族”注重理性消费,更多地在关注内心的需求,对于家庭甚至于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有关专家表示,“悄婚族”是年轻人生活多元化、生活态度转变的产物,也是年轻一代突出个性至上的一种表现。奢华、繁复的仪式和程序不见了,透出的是简约和个性。尽管有很多父母觉得这是“不靠谱”的行为,但这是个人的选择,要客观看待,不要非议。选择何种结婚方式,关键是看新人自己对婚礼的认识,毕竟,真正维系爱情的不是一时的排场风光,而是两人内心的相知相爱。

当然,“悄婚族”的行为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许多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婚礼能够浪漫热烈。其实,体面而丰富的婚礼不一定非得天价,有经济头脑的新人照样可以根据自家经济实力,打造出物美价廉的新娘装备。

例如在婚戒配饰方面,基本是实价消费,省钱余地不大,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尽量做到性价比划算;婚前护理美容豪华级和基础级弹性颇大,建议关注消费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而在婚礼用品这一环则是省钱的关键,知己知彼、意志坚定、充分准备,就会在省钱方面一举获胜,否则就会任人宰杀。

倘若一定要举办隆重的婚礼,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小诀窍,节省一笔成本。

1.拉长婚礼准备周期

较长时间的准备准备周期,可以让你用很多的机会找到在各个相关领域里商品质量和服务都较为合适的卖家,能更精准的把握婚礼预算。

2.选择在淡季结婚

婚礼举办旺季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到10月之间。所以,在初次之外的时间段里,你可以不必面对因为供不应求而水涨船高的价格,而是有机会找到价格适中的酒店。

3.避开热门节日

情人节、圣诞节前夕除了鲜花价格猛涨外,酒店的预订率也相对很高,要是选择在这些节日结婚,你的婚礼会被迫压缩时间,而超时的费用也会比平时翻好几倍。

4.以战略眼光挑选婚礼用品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女都选择自己购买婚纱,我们应该在预算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婚纱,尽量不要挑选奢侈面料和装饰过多的婚纱。而丝质的硬纱、罗缎的面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看起来比实际价格要值钱。

5.事先询问有无免费服务

很多酒店的婚礼套餐中包括免费的香槟塔、结婚蛋糕等服务项目。在这些方面,需要事先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帮你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花费。

6.精心规划设计

把婚宴时间、路线图等婚礼信息通过巧妙的设计浓缩到婚礼请柬上,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话费。

7.举办晚间婚礼

和午间婚宴相比,餐馆和酒店在中餐的场地费用和晚间的场地费用相比要高很多。

8.了解隐性消费

确定场地时,让对方提供服务费用详单,仔细了解所有的细处服务价格。防止酒店收取一些单独费用。

人生最需要的一样东西是什么?是爱,是梦想,是感情,是理性还是时间,或许都是需要的吧,但如果只能选一个呢?那就是理性。

爱有时会是缺失的,梦想有时是虚无的,感情有时是泛滥的,时间有时是毫无意义的,唯有理性能让一个人完好的在世间进行生活。

有了理性,爱不再渺无方向;有了理性,梦想不再建在沙滩上;有了理性,感情不再恣意流淌;有了理性,时间不再空虚迷茫。崇尚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环境而轻言放弃。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滔滔江水,他用投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世人遗憾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虽然行至乌江时,他大势已去,大错已铸,但是将任意生命付诸东流,岂不更可惜?还不如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一切。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生命在,说不定希望就在;有希望在,就有未来在。

相对而言,司马迁就算得上是崇尚理性的典范。面对人生的崎岖挫折,面对宫刑的莫大羞辱,他没有用死来结束生命,而是忍辱负重,用血与泪写出了“史家之绝唱”——《史记》。如果司马迁只是张扬个性,缺乏理性,那就绝不会有那篇对封建专制淫威蔑视是控诉状,就不会有那篇饱含愤怒感情的自叙文。

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路有很多条,何去何从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选择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哪怕是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都应当具备“义无反顾、绝不退缩”的决心,坚持走下去。善始善终尤其需要这种毅力。如果缺乏毅力,人的理想、信仰、目标即使再完美,也会成为空谈。

20世纪50年代是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横行的日子,这股恶浪浊流把爱因斯坦惊醒了,他决定挺身而出,担当起一个人权斗士应负的责任。

爱因斯坦参与的最有名的案件是菲劳恩拉斯事件。菲劳恩拉斯是纽约布鲁克林詹姆斯·麦迪逊中学的英语教员,参议院国内安全委员会认为他是“恐怖分子”,要他到委员会去作证。菲劳恩拉斯根据宪法的人权条例第五条,拒绝前往作证。此举惹恼了国会。麦迪逊中学在国会的压力下,解雇了菲劳恩拉斯。菲劳恩拉斯在致爱因斯坦的信中诉说了案情。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并授意这封信可以公开发表。

爱因斯坦在信中说:“我国知识分子今天所面临的现状非常严重。反动的政治人物们利用外来的危险为借口,已经向公众灌输了对知识探索的怀疑。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他们现在又着手要镇压教学的自由,并要剥夺那些不愿俯首帖耳的人的工作职位。对这种丑恶行径,知识分子的少数派应如何对付呢?我认为只能采取甘地式的不合作主义革命行动。凡被召至国会作证的人应当拒绝作证,他应当做好坐牢和经济破产的准备,也就是为了我国的文化福利而牺牲自己的个人福利。”

爱因斯坦这封信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报纸评论说:“如果人们都听从爱因斯坦博士的劝告,宁可坐牢而不愿出庭作证,我们的代议制政体岂不要瘫痪吗?”

爱因斯坦面对这一质疑坚决回击,他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原则上讲,保卫宪法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但知识分子的地位有点特殊,因为他们所受的特殊训练,他们对公众舆论的形成会产生特殊的强烈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想误导我们接受威权政府的人特别注意知识分子并要胁迫他们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就特别要尽他们的重要责任。对任何违反宪法权利的图谋,我认为,拒绝合作就是我们的责任。”

看到这篇文章,原来那些狂热的反对者们也只得偃旗息鼓了。

这段故事体现了爱因斯坦崇尚理性,关心人,尊重人,反对独裁专断的民主精神;体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坦白胸怀,以及为追求真理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标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

如今,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定义我们正处于怎样一个时代:GDP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各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与冲突令我们始料未及。因为对我们这个曾经灾难深重的民族怀着无比的热爱和期许,因此,我们为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而欢呼,为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振奋!但同时,我们也为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而痛心,为许多弱势群体的不公乎待遇而呐喊。

如果一个人决心自始至终地捍卫原则,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与原则相违背的事情摆在面前,倘若意志不坚,或碍于情面,就很容易放弃原则。因而,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是必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随波逐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这虽然较为困难,但绝非不能做到。

我们应该在心里认定一个事实:坚持原则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也是善始善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