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胜利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常听到许多成功人士说:“我失败过。”这是英雄式的宣言,是对过去失败的肯定。可惜,我们当中许多人无法说出:“我失败过。”为什么呢?这些人从没有失败过。他们总是逃避失败、害怕失败,做一件事之前往往瞻前顾后、举步不前。为了避免失败,他们想了一个万全之计:不做事!不做事,自然谈不上失败,但也谈不上成功。世间许多人就是在这条既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的道路上走完了平庸的一生。
在普通情形下,失败一词是消极的,但对于成功者而言,失败和成功并非泾渭分明,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子。看似失败的,也许是成功的;看似成功的,也许是失败的;失败之中也许蕴涵着成功,成功之中也许蕴涵着失败。
何谓失败?说得通俗一点,失败就是:一个策划的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一个预期的目的,因为时间的耽搁而没有达到;一种分解的试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使之无法进行下去;一项紧张的比赛,被对手战胜。这几个例子,都可以称为失败。
失败使人沮丧,使人丧失勇气,严重者一蹶不振。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积极方面,失败会催人奋起,会激起人更大的决心和潜能,从而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
当我们动手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失误的话,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至少在某个方面一定要有失败之处,毕竟,失败是进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要坚持下来,请不要忘记下面这个取得成功的组合式:
失败——再做一些努力;
失败——坚持下去,对自己宽厚些;
失败——继续干,直到成功。
成功者能成功,主要在于他把失败当做朋友。失败可以告诉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下一次需要换一种思路。失败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是对你很有帮助的向导,而不是要你退缩的警示。成功者充分认识到,成功之路只能慢慢攀登,而且要以多次错误为背景,踏着错误的肩膀向上爬。他们明白,犯错误是生活当中的正常因子,在犯错误时,不能垂头丧气。相反,他们从教训中学到所能汲取的经验,坚持下去,更加努力地尝试,而失败者不然。失败者把失败看成洪水猛兽,魑魅魍魉。他们在犯了错误、陷入困境的时候,就会完全心灰意冷。他们认为,一旦他走错了一步,有一次失了手,那他一切都玩儿完,于是很快放弃了再努力。同时,他们以为,如果自己从前所做的不是完美的,那么,无疑地,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人,一旦遭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无所事事,这样虽然他免除了再犯错误的恐惧,他的担忧也随之减少,再也没有挫折、失误、失败,然而,不幸的是,他再也不能与成功牵手。
长期致力于研究成功课题的人士指出,失败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的挫折。暂时性的挫折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暂时性的失败,在致力于成功的人士意识中,都不会成为永久的失败,只要你把它当做是一种教训。事实上,在失败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教训,这种教训是无法凭失败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只有把暂时性的失败当做永久性的失败来加以接受时,失败才会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美国畅销小说家托尔金在初涉小说领域时,经过了一番磨炼,连续两年没有发表只言片语。当朋友好奇地问他小说创作得如何时,托尔金却高兴地说:“离成功不远了。第一年,我写了13篇小说,都被拒绝了;第二年,我写了10篇,结果还是一样。今年我写了8篇,挺好的,不知能不能发表。”朋友笑道:“其实你是失败了31次嘛。难道还要坚持下去吗?”
托尔金说:“不是失败了31次,是成功了31次。”他接着解释道,“虽然我的31篇小说都没有发表,但它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一次退稿,实际上都是提醒我不该怎样去写,引导我一步步朝成功之路迈进。这怎么能说是失败呢?”
不出所料,在托尔金第三年的作品中,有两篇被编辑相中并发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获取力量!
我们深信,失败是大自然来考验那些成功者的,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能焚烧成功者心中的垃圾,使他们经受得住严肃挑战。
生命的年轮在不断地旋转着,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企望的目的。”“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会了。”使得个人成功,使得军队胜利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跌倒不算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失败。
因此,要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遇到逆境以后怎样行动。失败之后,能否激发他的能力,想出更多的计谋?是使他更勇往直前,还是心灰意冷?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过去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在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许他们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事业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种人看来,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屈服,则胜利就在前方,在向你招手。
失败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测试。没有勇气奋斗、自我放弃的人,其目标就会离他越来越远。而那些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目标的人,才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多次了,再试也是徒劳无益的。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对意志永不屈服的人,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把全部的精神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禀性都可以由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站起来,沮丧而又不怕挫折,抱着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向前奋进,最终获得了成功。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的种种成败,并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唯有束手待毙,但有些人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而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获得成功。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就在于他们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通常来说,失败会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的确,逆境可以激励人心,帮助你战胜生活大道上的“恐怖地带”。因此,一个不了解自己生活强项的人,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人活一辈子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人们总会遇到跌倒的时候。但是不管怎么样,无论你因为什么跌倒了,跌得如何,一定要记住:爬起来!
在跌倒后又爬起来的一刹那,已经证明你具备了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承受任何打击的决心。
为什么一定要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
你跌倒了,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妒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小看,不让他人看笑话。
2.“跌倒”并不代表永远不起
你只有先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3.你只能靠自己爬起来
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起来,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
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4.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
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有了如钢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5.跌倒时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
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的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得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你也是个勇者,不会被人当成弱者。
人们对于跌倒的人总会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其实不然,你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站起来!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是不逃避失败的一种态度,同时也可让同行的人了解“我最终还是站起来了”!但你必须先确定你走的路是对的,如果跌倒之后,发现原来是走错了路,也就是说,你走的是一条不能发挥你的专长,不符合你的性格的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爬起来呢?事实上,就有不少人做过很多事,最后才找到适合他的行业。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谁在乎你从哪里爬起来的?
空水杯的心态,就是一种永远不可以满足的心理,在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象一个空水杯一样,一直处于不满状态,因为水满且溢。
孔子说:“君子从时。”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滴答滴答”地向前走,我们周围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所处的社会的形势每天也都不同,世界上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也不能固守某一理论,自认为是永世不变的真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抛弃,只有时时清空自己,才能够装入新鲜的东西。
万事万物始终都处在新陈代谢、替换更新之中。我们的知识、思想也应该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今天应该比昨天进步,明天应该比今天进步,每一天都有进步,每一天都有成长,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就像机器,长期使用却从不更新,就会变得老化,失去原来的效率。
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我们的生理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社会经验,我们的智慧也应该每天得到更新。一天不洗脸,一个星期不洗澡,我们会觉得不舒服,但我们更重要的头脑中的更新,却容易被我们忽略。
在我国宋代,有个叫做瑞严的和尚,他每天都要自己问自己:“你头脑清醒吗?”然后自己回答说“清醒”,这样才算安心。他这样的自我警醒、细细追问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朱熹和张岱的肯定。
我们不应该拒绝变化,相反,我们应该欢迎变化的到来,排除我们思想中的已经过时的旧观点、旧习惯,为新思想的产生创造条件。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五年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在这个生理寿命逐渐延长、知识寿命日益缩短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很多人都会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大家的变化还不算很大。等到五年后再聚到一起时,每个人几乎都会有相当大的变化,善于学习新知识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而只会抱着学校里学来的知识,不思进取的人就会有落伍的感觉。
因此,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此时,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和投入的时间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学习效率高的会不断得到晋升的机会,相比之下,学习效率差的人或者无法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或者不被公司认可和重视,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变化和竞争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果想永不落伍,就必须懂得终身学习的道理。毕竟,学习不等于本事,文凭不等于水平,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做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都很重要。
年纪越大,其他的负担越多,时间就越少,吸收知识的能力也逐渐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青年时代的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就算你已经大学毕业,你仍然应该分配相当多的时间来学习,尤其是当你工作在发展得特别快的领域时。
一个学无止境的人,他都是定下合理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并依靠它获得快乐与满足。所以,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必须有合理的人生目标,每一天也都必须有合理的具体计划。一生的目标是做人的希望,它带给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因此,有了目标就有了积极振奋的心志,就有了做人的快乐。
以下是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方法:
1.遇到难题时,诚实检讨,寻求改进,不能推诿或找借口自我原谅。
2.身体状况会影响你做人的态度,更会影响生活情绪,所以你一定要规律地作息,每天适当运动,坚持下去。
3.正面看问题。当你全盘了解事情真相之后,要以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它,并付诸实践。
4.阅读书籍,养成阅读名人传记的习惯。与时俱进是每一位成功者的特质,从传记中,你有机会与他们神交,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5.积极交友。与时俱进的思想,最容易从朋友那里获得,因此你要交几位品德好、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朋友。从那儿你不但可以得到友情,又可以得到美好的精神生活和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