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reference_book_ids":[7340899454553181246,7294567286654897202,7172013603778726925,7229547268817292292,7291888578517273627,7267091336992394303,7280735353575574580,7340897937376939070,7071200584958774280,7267108879106837563,7337158773795998782,7257408037470604300,7291888578844429375,7314195821367397391,7337158776174152766,7340209036974902334,7229547268792126475,6857717464541694989,7312743713740950567,7314195825653976099,7340144862739565630,7345302890535193662,7340209028481436734,6988533058454473736,7314195833950309402,7340144864941575230,733715878451662342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没有创新就没有成功
人们为了取得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总要设法探索前人没有过的思维方式,寻找前无古人的办法去剖析新事物,并且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现实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逐渐形成种种新的理论,随后作出的一次次新发明,这些实践不断丰富着人类的知识总量,让人类去认识更多的新事物,为实现人类“幸福乐园”的梦想创造条件。
创造性并不满足人类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它努力探索着客观世界中尚未被认知的事物的规律,从而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开辟新领域、打开新局面。一旦没有创新性思维,没有探索精神,人类的实践就只能原地踏步,人类社会也不会再发展和前进,甚至会陷入倒退的局面。
拿破仑·希尔认为,创造性的思维正是人的长处。人若要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创造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体会出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不但能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幸福,并鼓舞着人类用更多的热情去进行创造,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谈到创新,有人往往望而却步,认为它只是极少数人才能办到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创新有大小之分,并且内容更可以丰富多彩、不受限制,创新活动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从事的,它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去了。目前有很多人都在进行创新活动,不管是生活中、事业上,随处可见创新思维迸出的火花。人们的理想和目标日新月异,在为这些新事物奋斗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无止境,人类的幸福也没有终点,其实人类的幸福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拿破仑·希尔是这样阐述创新和幸福的关系的:创新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则把创新认为是“快乐的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创新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幸福是在创新中诞生的。他在《给儿子的信中》曾提到:“生活的乐趣是什么?我认为,它是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的。倘若这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肯定会从他的事业中得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生活伟大也就寓意于此。”种种论点都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创新是生活幸福的原动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幸福是产生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所追求的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精神的满足。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满足呢?要靠劳动、靠创造。而人们的需要是持续发展和提高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还有高层次的需要。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实现人们的幸福追求,必须创新。社会的进步也要靠不断的创新来实现。
世界上因创新而成功的人不计其数。
伊夫·洛列———法国一位美容品制造师就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今天,多亏了卡内基先生,在他的课上我学会了一个秘诀。在以前我对这个秘诀未能足够的重视,甚至多次与它擦肩而过。而现在我要说这个秘诀: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经在全世界拥有960家分号。
伊夫·洛列的生意兴隆,多次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能够和法国最大的“劳雷阿尔”化妆品公司相对抗的竞争对手。
一切的成就,他都是悄无声息取得的,因此在发展初期从未引起同行业竞争者的警觉。
他一切的成功依赖于他所具备的创新精神。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老体衰的女医师那里偶然得到了一种专门治疗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的内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依据这个药方配制,研制出了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家挨户的上门去推销这种新型产品。
有一天,洛列忽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介绍自己商品的广告呢?倘若再在广告上另附有商品邮购的优惠单,也许会更有成效的促销产品呢。
洛列的这一大胆尝试果然让他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就当他的朋友还在为他所付出的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已在巴黎开始畅销起来,原本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的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一样。
当时,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用品在大家看来是毫无前途可言,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一领域大量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并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所研制的美容霜开始小批量的生产,他那独具创新的邮购销售方式,又再次让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采用各种营销方式,毫无困难地推销了多达70多万瓶的美容用品。
倘若说洛列采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的话,那么采取邮购的营销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现在,邮购商品对我们来说已经很熟悉了,但在那个时代,这一方式却是行不通的。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奥斯曼大街上开设商店,开始自产自销美容用品。
他还对他的每一位职员说:
“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皇后,你必须象对待王后那样对其进行服务。”
为了贯彻这个宗旨,他首创了邮购的营销方式。公司的邮购业务几乎占到所有订单的50%。
邮购的手续也不复杂,顾客只需将地址填妥就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收到样品,价目表和说明书。
这种销售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没时间逛街购物的女士来说肯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到现在为止,全球通过邮寄方式从俱乐部订购产品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他的公司每年收到8千余封函件。在这其中,有的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有的甚至寄来照片和亲笔签名。公司的回复函里往往也告诫订购者:美容霜并不是万能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最不错的化妆品。这样一来,顾客和公司便建立了固定的联系。
公司还把一千万名女顾客的信息输入电脑,在她们的生日或重要节日时,公司都要送上些小礼品以示祝贺。
这样做是有效果的。公司的销售额年增长率为30%,一年的收入超过了25个亿,而且国外的业绩超过了国内。
现在,公司的产品已增至400余种,同时拥有着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伊夫·洛列终于在付出了他的艰辛和劳苦之后,找到了成功的契机。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稍有不慎,便会被淘汰出局。
伊夫·洛列通过他异于大众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妆品低档化,大众化,从而满足各个不同阶层顾客的需要,因此他可以在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洛列的经历又验证了拿破仑·希尔的话:“加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请别在人群中拥挤了,去另辟一条捷径吧!”
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的成功秘诀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的叛逆者。”
罗宾·维勒的言行是不一致的。
罗宾以前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的皮鞋工场,仅有十几个雇工。
他很清楚自己的工场规模小,要挣到大钱是不容易的。资本少,规模小,人力资源又不够,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罗宾面前摆着两条路:
一是提高鞋料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能在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在现在这种状况下,自己的成本原本就不比别人的低,再提高成本,那么只能亏本了。因此,这条路现在根本不可取。
再有就是在款式上下功夫。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就能够为自己打开一条新的出路。罗宾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并决定走这条道路。
随后,他立即招集工场的十几个工人开了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并要求他们各尽所能地设计新款的鞋样。
罗宾还特设了一个奖励办法:一旦设计出的样式被公司采用者,可得到1000美元的奖励;若是通过改良被采用的,奖励500元;就算没被采用,但别具匠心的仍可获得100美元。
号召很快地被响应,没过多久被采纳的3款鞋样便试行生产了,当然这三名设计者也得到了应得的3000美金的奖励。
第一批生产出的产品,被送往各大城市进行推销。
顾客都很喜爱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这些皮鞋在不久的时间内便抢购一空。
两个星期后,罗宾的工场便收到了2700多份订单,这使得工人们也加班加点起来。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已在原来的规模上,扩充成18间规模庞大的工场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场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很缺乏了。其他的工场都出重资挽留住自己的工人,就算罗宾提高工资也不容易把工人从其他工场拉过来。没有工人,工场将难以维持,这是最令罗宾头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订单,但如若在规定的期限内,他交不上货,那么他将赔偿巨额的违约金。
罗宾为此煞费脑筋。
他召集18家皮鞋工场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坚信,三个臭皮匠将顶个诸葛亮,众人协力,定可以把问题解决。
罗宾把没有工人的难题告知大家,并宣布了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会场陷入了寂静,人们都在埋头苦想。
没过多久,一个不起眼的毛头小子举起了右手,在罗宾应允后,他站起来发言:“罗宾先生,没有工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造皮鞋。”
罗宾还未表态,下面就有人嘲讽说:“小子,用什么机器造鞋呀?你能给我们造台这样的机器吗?”
那小工听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
这时的罗宾却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后挽着他的手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声向大家宣布:“诸位,这孩子说得不错,尽管他还造不出这种机器,但这个想法很关键,很有用处。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问题肯定会很快解决的。”“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把思维局限于一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我们才可以持续创新。现在,我宣布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奖金。”
过了4个多月,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厂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了。
罗宾·维勒,这个美国商业界的奇才,就象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美国商业界的前途。
创意,是经营者致富的捷径,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总是在这上面体现出来。
商海茫茫,只有那些独具创意有开拓精神的水手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卓越离不开创新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年长的医生驾着马车来到一个小镇。他悄悄地走进一家药店,和一个年轻的店员秘密谈着一桩生意。
过了很久,店员跟着医生走进马车,带回一个老式大铜壶,经过一番检查,他掏出500美金给了这位老大夫,这是他所有的积蓄。
老医生给店员一张写了配方的小纸条。至于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配方到底能创造多大奇迹,年轻的店员也没有底。
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后,居然赞不绝口,再后来,这位姑娘便嫁给了年轻的店员。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用那个老医生留下的配方生产了大量饮料,居然创造了巨大财富。
这种饮料就是当今众所皆知的可口可乐。这个店员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商业直觉。
皮尔·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衣服时,人们似乎在参加一次真正的葬礼,纷纷指责他的行为倒行逆施。结果,顾主联合会把他除名了。不过多年之后,当他再返这个组织时,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从大学里直接聘请时装模特,让人们直接了解他的服装,从而确保了他的成功。
1959年,皮尔·卡丹异想天开,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借贷产销,这一举动让他遭到失败。时装行会也就是服装业的保护性组织对他的举动瞠目结舌,再次将他抛弃。可他在三、四年之后,又一次东山再起,还被这个组织聘去任主席。
就这样,皮尔·卡丹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不仅有童装、男装、挎包、鞋和帽子,而且还有一些配饰。并且向国外扩张,开始在欧洲、美洲和日本获得许可。1968年,他又转向家具设计,后来又沉溺于烹饪,并且成了世界上拥有自己银行的时装家。
“卡丹帝国”从服装起家,30年来他一直位居法国时装界的先锋。1983年,他在巴黎举行了“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30年来他设计的妇女时装,尽管岁月已过去了20~30年,可这些时装仍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使人有落后的感觉。
卡丹在经营时装业的同时还向别的行业发展。1981年,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的价钱从一个英国人手里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巴黎的很大震动。这家坐落在巴黎协和广场的餐厅已有90年的历史,当时已濒临破产,毫无前景可言,很多人对他这一举动不理解,人们都不相信这位奇才是否真有魔力让这家餐馆东山再起。然而,3年过去后,马克西姆餐厅竟真的重放异彩。不但恢复了过去的繁荣,而且其影响扩到了整个世界。马克西姆的分店不仅在纽约、东京安了家,同时在新加坡、里约热内卢和北京落了户,以马克西姆为商标的各种食品也成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卡丹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执法兰西两大文明的牛耳(烹饪、时装)走向世界。”
皮尔·卡丹的事业在40多年来持续地扩充发展,现在他的企业遍布全球,法国就有17家,全世界110多个国家的540个厂家持有他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在全球他共有840个代理商,有18万职工在为他生产“卡丹牌”或“马克西姆牌”产品,全年的营业额为100亿法郎,皮尔·卡丹现已跻身法国十大富翁之一。
皮尔·卡丹的时装敢于突破传统,以富于时代感,青春气息而著称。在1955年,皮尔·卡丹由于创新而被同行逐出巴黎时装协会———辛迪加,但他并未因此而停滞追求创新的脚步,与此相反,他加速了他事业的发展。他的设计别具匠心,独树一帜,从面料的选用到款式的设计都统领着世界的潮流。60年代末,他设计出一套女式秋季服装,以样子新、料子柔、做工精而被巴黎的时髦女郎和年轻太太抢购一空,在巴黎造成了一时的轰动。因为他的设计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所以,在法国时装界不时刮起了一阵“卡丹革命”的旋风。
销售上,皮尔·卡丹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战略。从高楼大厦到小小的领带夹都使用他的名字做商标。如时装、打火机、手表、地毯、框子、汽车、飞机……几乎所有有形的美化生活的东西都在他以皮尔·卡丹为商标的经营范围之内。这种营销方式.使卡丹的各项经营走向了一条全方位。流动式的发展道路。其效果可谓十分卓著。
有关皮尔·卡丹的发展历程,拿破仑·希尔概括为:
经营需要创新。
经营需要创新,管理更需要创新。
美国的麦考密克公司就曾经历过几乎要倒闭的危机。
公司的创始人W·麦考密克是个个性豪爽的经营者,由于他的管理方式慢慢地不适应于时代了,于是公司逐渐地不景气,最后陷入了困境。
但就在这时,他突然暴病而亡,公司由他的一个外甥C·麦考密克继位。新的经理一上任,立即果断采取措施,加薪、缩短工时等等措施。而职工们皆对他的种种举措表示感谢。所以,公司的士气大振,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在一年内就实现了公司的扭亏为盈。
公司的两位经理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减薪,令员工产生不满和抵制情绪;而后者加薪,则振奋了职工的士气,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知,创意的好坏,关系着一个公司的命运和前途。要想让自己的创意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从出乎意料的角度出发,才有可能走出局限,畅游无限的广阔空间。
过去有间纺织厂生产呢子面料,但质量出现问题,成品上竟有许多白色小斑点,导致产品积压,销售不出去。这时厂里的设计人员突发奇想,既然如此,倒不如把这些瑕疵变成装饰。于是他们刻意将小斑点变大,结果一种新产品“雪花飘”呢子便上市了,而且一时还成为了抢手货。这种经营策略被该厂职工笑称为“歪打正着”式。
还有日本一家体育用品公司,也曾采取过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营销方式。他们聘请一些非专业人员设计鞋子,由于这些人头脑中没有条框的限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果一位足球教练——一个十足的设计外行,竞设计出当时风扉一时的一种叫“散步鞋”的产品,并且为该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以上的两个例子,皆是运用逆向思维而取得成功的。
它的益处在于,不受常识或常规的束缚,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从而成为新的创意。逆向思维的妙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保守只能使人停滞不前
J·C·彭尼公司即是证明这一真理的典型例子。在那个时候,大众已日趋信赖信贷消费,并期望能在一家商店买齐所有的需要商品,同时人口也在慢慢地向大城市及其近郊迁移。但,即使是这样,彭尼公司仍墨守成规,实行现付现买的经营方式,逐渐在竞争对手面前败下阵来,直到最后,是一位主管职员冒着被辞职的危险越级上呈了一份批评性的备忘录,才使得公司如梦方醒,认识到这40年来一贯坚持的路线和方针的弊端。
1902年春季的一个早上,吉姆·彭尼的杂货店开张了。它坐落于怀俄明州西南角的边境城镇内。主人给它取的名字叫“黄金准则”,出处是他父亲根据圣经戒律向他提出的一条告诫:“你如何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待你。”开业前,这个年轻人向全镇发了大量的传单。开业当天,他的店到了夜时分才打烊,销售额更是出乎他的意料。就这样早出晚归地干了一年,营业额居然达到两万八千多美元。
但在这个小镇上,彭尼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其实在他来之前,这里主要是由一家矿业公司控制着的,它所属的商店在这里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由于那儿的大多数业务是以赊销或公司给发代金券方式成交的。而彭尼的商店则没有这两项任务,他所能提供给大众的,除了上乘的商品什么也没有。彭尼也未曾对店面进行个性化的包装,他把所有的商品都摆在柜台上,这样顾客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而且彭尼还实行退货服务———倘若顾客对买回去的商品不满意,能够如数退回,并取回货款。
彭尼并不满足于只开一家店。他考虑到要再多开设一些商店。到1910年,彭尼已将公司名由“黄金准则”改为J·C·彭尼公司。这时他的连锁商店已扩展到26家之多,分布在西郊的6个区。他依旧保持着过去的老传统,给顾客货真价实的商品,以及尽可能低的价格。他仍坚持只用现金交易的政策,也不对门脸做特别的装修。如此,虽然商品的价格低,公司却仍可获利。彭尼为这些分店所选取的环境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它们全被设在一些小城镇中。因为这里不象大城市那样竞争激烈,这就更有利于彭尼公司的迅速发展。他只用了短短的30年,便把分店扩充到了1500家。
尽管彭尼的公司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并在美国中部深深地扎下了根基,但到了50年代,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他公司的内部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的状况。
西尔斯公司是个不断进取,效率高的大型企业的样板。而此刻的彭尼公司在对比了自己同它的销售额后,发现自己竟差了一大截。
分析其原因后得知,因为他的合伙人所持的保守态度,导致了彭尼公司在二战后的20年间没有新的变化,仍固守着老的传统,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经;而且没有根据城市市场的崛起而作出必要的战略调整或转移。当然,他过去的一些低价位,供真货等销售手段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
长期以来,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及更新速度都被耽搁了。直到60年代,他的公司仍只局限在经营纺织品和服装上。象家用电器、家具、汽车零件等这样的领域却从未涉猎到,而这些早已成为西尔斯、沃德公司的经营范围的一部分。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大多数彭尼商店坐落在一些人口较少的小地方,因此对它的业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旧政策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现在公司的存亡还没受到威胁,但它的利益显然有所损失。但要想对这种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状况进行变更,显然是要付出巨大而且艰辛的努力。
1957年,彭尼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助理———威廉·M·巴膝给董事会写了一份备忘录。这对公司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份备忘录在现代企业史上也算是一份意义深远的报告了。此刻,威廉感到公司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了。所以,他向董事会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对公司的保守、陈旧提出忠告。
进入50年代后,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人们的人均收入已普便提高,所以消费品已不只是那些只能满足生活必需的商品。因此,时髦的商品已变得非常关键,而这正是彭尼公司所缺的货源。
在备忘录的开始他就设计了一个几乎完全由电脑控制的系统。原来的彭尼公司以手工操作信贷业务,它需要37个中心来为所有的商店服务,然而现在它使用了IBM计算机,因此只要建立14个地区性的信贷办公室便可以了。
到1962年,彭尼的所有分店都提供了消费者信贷业务。1964年,从500多万个经常收支账户中所取得的收入高达6亿美元。
正如所期望的那样,彭尼公司同时还开辟了产品多样化经营的领域。它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涉及经营高档的妇女时装,家具和皮革制品。1962年,它又进一步推出耐用商品。多样化的经营已真实地走上了正轨。
其他一样多样化的经营,如药房、超级市场等模式,也在建设执行当中。
1968年,彭尼公司准备向海外扩充。
保守的政策被彻底摒弃了,目前的彭尼公司正在蓬勃的姿态昂首向前发展着。
特别在最近的15年里,彭尼公司更是势不可挡,已和西尔斯公司相差无几了。
彭尼公司既高瞻远瞩又鼠目寸光,既富有灵感又耽于盲从,这是人类奋斗史上的一种异常现象。彭尼公司早年的政策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斗转星移,有些政策已不能再适应新的环境。
彭尼公司中最先抵制变革的部分原因是出自其领导层,公司的大部分领导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出来的。所以领导层多为参与过公司早期发展的同事们。
厄尔·萨姆斯即是典型的一人。他以前是彭尼的职员,而后又为其管理一家商店。1941年,他被提升为总经理,到了1946年他已成为了董事长。
在他之后继位的是艾伯特·休斯,他曾教过彭尼的儿子拉丁语,但后来他又进入了彭尼的一家分号。接着又在犹他州和佐治亚管理商店。他是1946年被任命为总经理的,直到1958年,他才让位给巴滕(写备忘录的那位)。1961年,巴膝升为董事长,雷·乔丹成为总经理。
所有这些人都是彭尼的老部下,因此都坚持着彭尼的那套老思路。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个企业一旦缺乏新鲜的血液会产生怎样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它的领导阶层。没有新鲜的思维,甚至没有外部人员的“破坏性”影响,旧的政策将很可能永远不会消失,那么创新将不会实现。
一个企业若要进行改革,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外界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作出非错误的认识。就这点来讲,一个负责长期计划的人员将有助于管理,了解环境,提供其进行变革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但只要时刻对本行业中的经济形势保持警觉,那么对于所有人,经营中的大多数变化都是很明显的。例如,信贷业务日益普及,早在彭尼公司成立伊始,便有公司实行了这一业务,而彭尼公司的脚步却慢了很大一步。
那么,为何身在高位的人就对此视而不见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只是被平常的方法遮住了眼睛,但当发生某种情况令他们感到震动时,他们才会突然醒悟。因此,对环境的变化时刻保持警觉,主动进行变革,这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彭尼公司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组织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单纯依靠内部自身的循环,很容易令企业停滞不前、毫无生气。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提倡这种观点———让大多数重要管理职位都由外人来担任。这样做也会影响到下层管理人员的士气。
但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结果就会相反,即一方面从机构内部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公司的领导;另一方面,从外部吸引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加入组织,竭尽所能的发挥其特殊的能力和经验。所以说,只有这种办法才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彭尼公司的例子更加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
勇于冲破传统是创新的关键
人类的进步缺不了创新,需要新事物来推动。
人类的进步又将人类局限起来,使人类安于现状,从而阻碍了新生事物,即人类的保守扼杀了新事物的发展。
新事物的诞生必然要在面临大自然刁难的同时面对人类的阻挠。
如何面对大自然的刁难
这里说的大自然的刁难,是指大自然中的客观性因素,即机遇,机遇一晃而过,而且总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创新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坚持。
有这样一则故事:弗兰克曾对爱因斯坦说,有位科学家坚持研究一些疑难问题,但成效很小,可在这当中他却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爱因斯坦听后,感叹地说:“我尊敬他,但我不能容忍他是个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找到最薄的地方,然后钻上许多孔。”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常见,他们或是图名或是谋利,匆匆忙忙地只知道“钻孔”,但质量就没法保证了。既没有其实用价值,又没重大的理论突破,实为浪费生命的一种表现。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需要有勇敢的大无畏精神。不仅要敢于向迂腐势力挑战,还要敢于探索新事物。
没有抱着打持久战的可能,就不会有所成就的。历史上一切重大发明创造的背后,都蕴含着艰苦辛勤的奋斗历程。
还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性,那就是镭的发现。
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百折不挠,数十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繁重且劳累的活动。他们要做的是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取几厘克的纯镭的氯化物。而且当时的外界条件也很令人悲观,用他们同行的话说,那哪是实验室,简直就是个马厩。其简陋程度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给后人也带来不少的模范作用。
有志者事竟成,这话一点不差!
如何面对人类的责难
“人言可畏”,即说明了人类责难的威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更是将其杀伤力表露无疑。
拿破仑·希尔认为:“面对别人的责难时,不妨想想帕拉塞尔苏斯。因为人类对他至少已经争论了近500年。”
帕拉塞尔苏斯,1493年诞生在苏黎世,全名为“受洗的奥尼俄卢斯·菲利普斯·塞俄弗那斯图斯·朋巴斯图斯·冯·胡思海恩”,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了否定举世公认的罗马最伟大的医学家塞尔苏斯,给自己取了个十分简单的名字——帕拉塞尔苏斯,即“超过塞尔苏斯”。
与“与世无争”这一传统美德相比,帕拉塞尔维斯算是大逆不道了,他好象生下来便是为挑战这个世界的。他蔑视一切礼教传统,他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将流行1000多年的教科书扔进火堆。他的主张是摒弃传统,从实践中创新。而且在这一领域他也确实作出了很多成就。1552年,帕拉塞尔苏斯用一种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方法治愈了著名的新教徒、印刷商约翰·弗洛本尼留斯的腿部感染,把他“从地狱的门口带了回来”,这使他在整个欧洲名声大振。巴塞尔市政厅还顶着整个医学界的压力,坚持让他在大学任教授,这样,才使得他那叛逆的世界观传遍世界。
总的来说,帕拉塞尔苏斯是一个很令人讨厌的人,从他的言行到他的生活没一点能被人们所接受。然而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还是需要这些不讨人喜欢的人去助一臂之力的。人与人的行为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和历史是否有推进作用,如果有的话,那便能称为好行为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帕拉塞尔苏斯的贡献是无人可比,极其珍贵的。但现实的社会是,人们对妨碍自己的习惯的人和事物往往予以排挤,即便这个可能或曾给过自己的生活带来幸福,也不会将其轻易放过。这也正是人类的不幸。但可喜的是仍有一些象帕拉塞尔苏斯这样的对生活满怀激情的人活跃在我们的周围,这样才有了我们如此绚烂的今天,我们有理由对他们表示感谢。
帕拉塞尔苏斯带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实际上产生于一种人格,即用毕生的经历去探索。追求的一种人格,有了这些,人类才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而那些墨守成规,饱食终生也无济于事的人,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童年的摇篮。
拿破仑·希尔认为,人类需要进步,人类需要创新,创新就要不畏艰难。
出租车诞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在那里,哥特里普·戴姆勒生产了世界上首批汽车,但出租小汽车却是另一个聪明的斯图加特人的主意。1896年7月26日,戴姆勒汽车公司收到一个订单,号码为1329,要求定做一辆带计程器的维多利亚汽车。订单的主人格雷纳创立了一个不大的汽车公司,并在1897年将第一辆出租车投入运营。
在斯图加特,这种新的行业异常受顾客欢迎,出租车很快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但刚起步时,司机的日子很难过,主要是由于马车夫为保住饭碗而造成的问题。
车马之间展开了一场竞争,当汽车抛锚时,马车夫会讥笑道“这个怪模怪样的臭玩意儿”。被称为“铁人古斯塔夫”的哈特曼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为一个马车夫,他在1928年曾驾着马车从柏林赶到巴黎以示抗议,但却没有成功过,马车时代终究让位于汽车时代了。20世纪30年代早些时候,最受欢迎的要数马力强劲的斯图加特型。它还可以定做成加长轿车,四门小客车或敞篷小客车。1954年,随着被称为“平底船”式的新式W120型系列汽车的相继问世,180D和190D型很快便在出租车站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他们并没有减慢更新的速度。到1998年他们已经开始生产带有E220D柴油机和E290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新式E型车。而这车是最新一代出租车的代表。
在2000年初的几个月里,奔驰公司已开始推出V型及Vtio型出租车。
不畏艰难地去创新吧!这正是世界所必不可少的。
标新立异才能成功
创新思维的根本———有志者,事竟成。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创新的头号劲敌。它会让你的心灵枯竭,没有动力,它会阻碍你取得进步,干扰你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不少,以下逐条进行介绍:
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
把“不可能”、“办不到”、“没有用”这些思想全都丢掉吧!
拿破仑·希尔曾这样告知一个在保险业中表现优秀的人:“你不要把自己装得精明干练,切记,你是保险业中最好的一块海绵。你要尽你所能去汲取所有良好的创意。”
要有实验精神
废除旧的例行事物,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朋友及新的戏院,或是走条不同过去的上班路线等等。
倘若你从事的是销售工作,那么试着培养一下你对生产、会计等方面的兴趣。这样你的能力会大有扩展,好为你以后所能担当的重大责任做好准备。
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
成功的人都爱问:“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拿破仑·希尔曾教过一位从商仅四年的女学生,她在四年内开了四家五金店,而初创业时,她的资金只有3500美元。
在她的第五家新店开业时,拿破仑跑去向她祝贺,并向她这么伟大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那女孩回答:“我确实下了很多功夫。但单靠早起与加班是不够的,我的成功主要来依赖我的?每周改良计划。其实这也没什么,它只是帮我每过一周,便把工作做得更好罢了。“每周一晚上,我都要花4小时检视一遍我写下的各种构想,并考虑怎样将其应用在业务上。”
她还继续陈述了使她最初三个店铺成功的小小创新行动,如:改变商品的陈列方式;实施“信用计划”,使顾客得以延期付款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令她的店在淡季仍能够赚到很多的钱。“请不要怀疑我,我的?每周改良计划?真的有效。并且,我还悟到有关成功的生意经,我想这是每一个商人都应该知道的。”“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你起先懂多少并不关键。关键的是你开张后学到什么,及怎样应用。”
要明白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成功的人都会不断为自己和别人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低成本获得高回报。
“最大的成功”往往是保留给具有“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
通用电器公司就是一直使用这一口号来激励员工,即进步本身就是公司的一项最关键的产品。
你是否也考虑一下将进步也纳入你的一项产品呢?以下的练习或许有助于你。
每日工作前,花10分钟想:“我今天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呢?”“我如何能使工作做得更有效率呢?”
这项练习虽然简单,但很有效果。你的心理态度决定着你的能力。你认为你能做多少你就能做多少。你若真不怀疑自己能做的更多,你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要迎合消费者的喜好
成功的公司都会投大笔资金,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询问关于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的意见。
你的耳朵会输入大量资料给你,然后通过你的大脑将之转化为创造力。我们尽管不能从这样的提问中学到什么,但它却给我们的创造带来源泉。
拿破仑·希尔研究出:一个人身份、地位越高就越擅长“鼓励别人说话”的艺术;反之,则反而滔滔不绝,口无遮拦。
大人物懂得“听”别人说话;小人物则喜欢“抢”人家的话。
下面给你推荐这样一个练习:在你决定各种决策之前,所需的“原料”都是从别人那里借鉴或“偷”来的。当然别奢望有现成的结果送到门前,别人的想法只是一条导火线,但是你的创造力只有靠你自己发挥出来。
把握投资良机
有一个油漆制造公司的会计,告诉希尔他的一项很成功的投机生意。“过去我对房间没兴趣,”他陈述道,“但忽然有一日,在一个朋友家的聚会中,我认识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谈了一些20年后会发生的问题,并对那时的经济作了很详尽的预测和分析。“他的话很令我震惊,因为他说到我心眼里了。“于是,我开始研究?怎样根据这个去赚钱。开始我在离市22里处买下一块荒地。接着在那里种了好多树,我要让顾客明白,几年后这里将会翠绿一片。最后我又把这块地分成10份销售。现在我已在这上面赚到了钱,并得到了好处。“现在想想那个聚会,如果没有它,便不会有现在的我了。”
想办法增加外快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方法能够激发你的创意,如下的两个方法就很好。
一是你要加入和你本行有关的一个团体,定期参加一些聚会,进行一些交流,彼此多交换意见。也许你就会在某日的聚会中忽然得到一个灵感。
二是要参加一个你本行以外的团体。要知道,这样会对你有更大的激励效果。
创意是很不坚强的,倘若不好好维护,就会被消极的思想所取代。因此要保持有好创意,克服消极的思想是极为关键的,请你利用下面三个方法来管理和发展自己的创意。
首先,不要让创意平白飞掉,要随时记下来。
你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点子,别让它们由于你没有及时记录而白白跑掉,以至错失了你思想的精华。
第二,定期复习你的创意。
把创意装订成册,放入柜子,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打开翻看一下。如此,你的创意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第三,继续培养及完善你的创意。
要增加创意的深度和广度,从各种角度去研究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等到时机成熟时,我们就能够将其用于生活。工作或者是将来,这样它就能够让你的现状得以改善。
相异的工作环境中的人,在获得灵感之后,将会有相异的表达形式,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尽量设法将灵感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为如果将灵感付诸具体形式之后,里面的漏洞才会显现出来,要进行修改也就显得容易的多了。
将灵感具体地表现出来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还要将其推销出去,不管你推销的对象是谁。总而言之,你所表现出的具体化的灵感一定要有利于你推销,不然,你将白费力气。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把你的创意用最容易接受、容易推销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它会成为你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下面有一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有两个推销员,分属两个不同的保险公司,他们都想拉拿破仑·希尔入保。他们都找了拿破仑·希尔本人洽谈过,而且都留下了本公司的计划书给他。然而其中一个推销员只是将他所知道的一些问题随便地写了写,“文字”表达很口语化,而且其内容是纳税方面,备用条款方面,社会安全方面以及关于保险的电脑程序细节,这些东西让拿破仑·希尔莫名其妙,不甚明白,最后,只好用“不需要”回绝了他。
第二个推销员,则很重视表达的形式,他将全部的建议事项用图表说明,清晰、明白,结果拿破仑·希尔最终选择了他。
第四,每一个灵感都是新构想。
在1947年2月,柏立得公司的总经理兰德为女儿照相回来后,女儿问他什么时候能够见到照片,女儿的语气透着一种焦急与渴望。这一点给了兰德一个很大的启发,他想:为何我们要等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到照片呢?
倘若照片能够当场就洗出来不是很好吗?倘若这种想法能够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将是照相历史上的一次革命。然而,要实现它就必须克服一项困难:就是要在一两分钟内,倘若想在照相机里把底片冲洗好的话,就必须适应0℃到11℃的气温,用干燥的方法去冲洗底片。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兰德迅速投入到了研究工作。
他的工作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他竟然在短短六个月之内,就把基本的问题给解决了。
很多人对此都无法置信,连兰德自己也无法解释他的发明过程。但他说他相信人与动物的基本不同,就在于人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早就具有了的能力,只是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这一点罢了。
他还说:“当我快要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最关键的是,一心一意工作一段长时间。在这个时候,一种本能的反应似乎就出现了。当你的潜意识里容纳了这么多可变的因素,你不能允许被打断。一旦你被打断了,你也许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能重建这60个小时打下的基础。”
兰德只有几位助手,他们几乎都毕业于史密斯学院,而且他们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训练,然而他们都很聪明。在他的助手当中,有一个名叫密萝·摩丝的,她是普林斯顿一位数学教授的女儿,是专门研究60秒照相术的,她后来成为柏立得黑白底片研究部门的主任。她在软片方面有很多不可忽视的贡献。
他们公司对60秒照相术的配料及技术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在调制配方时,只在药瓶上写出代号。
在1947年,60秒相机成功生产出来,接下来便是怎样将其以最快速度推向市场。
为此,兰德及其助手请来了哈佛大学商业学院的市场专家来研讨推销政策。
经过他们的商讨之后,他们最终决定使用一般的销售方式。接着,他们又请来了具有很高声望的推销员何拉·布茨。
何拉·布茨对兰德的照相机很感兴趣,一开始就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狅他具有很高的销售才华,为柏立得打响了名气。并在1948年加入了拍立得公司,成为它的副董事长之一。
他在波士顿没有花什么广告费,也没有利用任何推销组织就将照相机卖了出去。
布茨与推销部主任罗勃曼在所有名大城市选一家大型的百货公司,限定其用30天将兰德照相机作为专卖时间,在各个大百货公司推销的条件是百货公司要在报纸上大做广告,柏立得只是从旁协助。
兰德照相机首次上市是在1948年11月26日,在波士顿的一家大百货公司,一上市便出现了抢购一空的局面,最后甚至连没有零件的展览品也被卖了出去。
自此柏立得开始大量的生产。在迈阿密,布茨用的是个别开生面的推销方法。他将相机卖给了来迈阿密度假的有钱人,这些人大多数来自美国各地,等他们度假回去之后,无疑就成了兰德相机的宣传员。
他们还雇用许多妙龄少女与救生员,让他们在泳池或海滩附近,使用兰德照相机照相,并将照片马上送给了来此旅游的游客。在几个星期之后,兰德相机在迈阿密被抢购一空。
推销活动象一阵狂风席卷了全国的各个城市,柏立得公司在1949年创下了高达668万美元的销售额,其中500万元来自新相机和软片。
兰德还想再开发出一种更加轻便的照相机,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部;使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一天至少照一张相,不论是做什么,在什么地方,都会照上一张。等到那时,必定会带动软片的销售,其销售额将会是现在的两倍。到目前为止,兰德想要设计出来的口袋型的相机还未问世,然而他们却一直在研究小体积相机。
兰德预测说,柏立得公司的规模将会日益壮大,其规模将会比今天至少大5倍或者是10倍。
以上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灵感是新构想,抓住它,你就能成功。
第五,不要轻易放过偶然的现象。
我们经常会获得一些偶然的发现。说是偶然,其实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人们对一种新事物不甚认识,在与其不断地打交道时,就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出现。
对待这些偶然出现的东西,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努力探究其本来原因。
因为这些偶然的事情,不符合常理,属于一个新体系,所以它就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能够成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攻克了它,就有可能又为科学的宝库积累一笔财富。1820年哥本哈根的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的联系。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当时,他发现通过电流的导线周围磁针,会受到力的作用而偏转,进而说明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于是他开始把电和磁结合起来。
明可夫斯基为了研究胰的消化功能,为狗作了胰切除术。狗的尿引来了许多花蝇,这引起了明可夫斯基很强的好奇心,他对尿进行了化验,发现尿中有糖,于是揭示了胰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海底下储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一发现也具有偶然性。
20世纪初,美国墨西哥湾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了一种稀奇的现象———在海水上漂着一层油花,这就是海底的石油。很快,就在墨西哥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更具有传奇性的是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895年,伦琴将阴极射线放电管附近放了一包密封在黑纸里的、未曾显影的照相底片。当他将底片拿出显影时,底片已经走光了。这时倘若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肯定不会在意这个情况,大不了说:“这次走光了,下次注意些。”然而,伦琴却是一个非常细心认真的人,对于这个出人意料的现象,伦琴进行了努力的思索。他想,这一定是有某种射线作用的结果,但由于不知道这种射线是哪种?所以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X射线,并认为:X射线是从管中有黄绿色磷光的一端产生出来的。
彭加勒由此推出:所有发出强烈磷光的物体都能发射X射线。为了证明彭加勒的推想是不是正确,1896年,法国贝克勒作了一个实验,他将硫酸钾铀(一种能在太阳光下发磷光的物质)和底片放在一个暗箱里。在几天之后,他发现放在暗箱里的硫酸钾铀同样能够对底片起作用。硫酸钾铀在暗箱里是不会发磷光的,由此推出彭加勒的假设是不正确的,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X射线与磷光毫无关系。
之后,又经过许多的实验证明:X射线原来是硫酸钾铀中的一种元素铀放射出来的。
后来,居里夫人从含铀的沥青矿物残渣中提炼出了放射性很强的镭。倘若没有彭加勒的不正确猜想,就没有贝克勒想到证明这一错误的论断的想法,可以用来证明发磷光的物质很多,若不是恰巧选中含磷铀的硫酸钾铀,那么原子的发现就也许要被推迟几年了。
在1942年的英德战争中,英国普遍建立了雷达观察站,用来观察入侵的敌机。然而雷达信号却经常无故被干扰,特别是在早晨。
后来,一位美国工程师卡尔·詹斯基在检查电话通讯时,发现这个通过大西洋的电话通讯的信号,受到了电干扰,还发现存在一种特殊的弱噪声。于是,这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与探讨,最后发现了影响雷达信号的干扰因素来自太阳,由于太阳能够发挥宽频带的电磁波,不仅太阳是这样,星云间也能够发射。并且探知影响大西洋电话通讯的静电干扰就是来自于距离地球两万六千光年的银河系中心。这最终为今天的射电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上述这个发现过程说明,偶然发现的探索则也许会得出重大的科学成果。
青霉素的发明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28年英国圣玛利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弗来明,正在研究毒性很大的葡萄球菌时,突然发现葡萄菌全部不见了。后来经过仔细地查证,他发现后来是有别的霉菌掉到里面去了。引起葡萄球菌不见的正是青霉素。这一发现,导致了药物青霉素的发明以及其他一些抗菌素的出现。
这成为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以上种种事实都说明,任何一种重大的发现都是需要花费一定功夫的,但这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留心,不然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也许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非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而且还要善于总结已经作出的发现。高度的科学敏感性来自于辛勤的劳动,苦心的钻研。只有肯下功夫的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六,千万别小看自己无意中的主意。机遇+实力=成功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机遇来临了,就要抓住它,不然成功就将会与你失之交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它们也许会触发我们的灵感,进而为我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安全刀片大王吉利的成功正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吉利在未发明刀片之前,是一家瓶盖公司的推销员。20年来,他一直都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将省下来的钱全用在发明研究中。但是20年过去了,他依旧一事无成。
在1985年,吉利到保斯顿市去出差,提前一天买了火车票。第二天,他起床迟了一会儿,匆忙洗漱,然后刮胡子。旅店的服务员急忙跑进来:“先生,还有5分钟,火车就开了!”吉利一听,太紧张以至手开始哆嗦,不小心将嘴巴刮伤了。
这件事让吉利开始思考,“若发明一种不容易伤皮肤的刀子该多好啊,那一定会大受欢迎。”
于是他开始着手这项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以后,吉利终于发明了安全刀片,到目前这种安全刀片我们仍在使用。吉利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安全刀片大王。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叫津蒲曼的穷画家。他的画具非常简单,只有一只削得已经很短的铅笔。
有一天,津蒲曼正在画画,要修改时,找不到橡皮,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但铅笔却又不知放哪儿了。他又开始找铅笔,找到之后,为防止再发生此类情况,他干脆把橡皮系在了铅笔的尾端。但没一会儿,橡皮就掉了。
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用一小块薄铁片,将橡皮与铅笔包在了一起。果然,用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为津蒲曼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他为这项小发明申请了专利,并卖给了一家铅笔公司,并因此获得了55万美元,从此他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有时自己一个不小心的失误也可能会为你带来成功的机遇。
尊本伯特是一个药剂师,住在大西洋城。他苦心研究出了一种用来治疗头痛、头晕的糖浆。他将配方配好之后,吩咐他的帮手用水将其冲化,最后制成糖浆。
有一次,他的帮手因粗心,将苏打水当作了白开水倒入了配方中,没想到,一倒进去,“糖浆”就开始冒出气泡来。这下可把帮手吓坏了,他很害怕这会被老板知道,于是他想把它喝下去,他先喝了一小口,试着尝了尝,味道感觉很好,他接着又连续喝了几口,越喝越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可口可乐便从此诞生了,且一推出,其销量就惊人,成为闻名于世界的畅销饮料。它的发明正是源于一种偶然的发现。
偶尔,机会也会自己找上门来。
豪富鸿池是日本大阪的十大财阀之一,但他开始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贩。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了争执。佣人随手抓起了一把火炉灰扬起,大部分落入了浊酒桶里。那时日本酒都是浊的,还没有象今天所喝的清酒。
第二天,鸿池发现,在酒桶的底部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却非常的清澈,这一现象令他惊讶不已。他试着尝了一口,味道也很不错。后来,他对此现象作了反复的研究与论证,发现石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有了这一发现之后,鸿池制成了酒精,这就为他成为后来的大富翁创造了机遇。这还要感谢那位与他争吵的佣人呢!但最重要的是鸿池并没有放过那一特殊的现象,最终的成功还是得益于他的不懈的研究!
这样的例子还很不少,轮滑鞋的发明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扎克,住在纽约,是当地的一名公务员,整日无所事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滑冰。
冬天,在纽约到处都可以结冰。只要他一有空,就要到户外去滑冰,他对此有一种疯狂的爱好。但是一到夏天,他就无法滑了,因此他感到很无聊。
在纽约有室内冰场,但是这需要花钱才能够进入,对滑冰有如此嗜好的扎克来说,一两次的滑冰根本无法满足他,然而作为一个公务员,收入又极其有限,不能经常去,所以只好呆在家里,那种碌碌无为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若在鞋子底下安装轮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那只要普通的平坦的路就能够当作冰场了。”
于是,在准备了几个月之后,他与朋友一起合作开了一家制造roller-skat的小工厂。令他难以置信的是,产品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并逐渐扩大销售领域,最终被全世界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不出一段时间,他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以上种种事实证明,机遇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它是只垂青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善于观察的人。否则,有千千万万的人都刮胡子、用铅笔,但发明安全刀片,带橡皮头铅笔的人却只有一个。
对生活多加留意吧,下一个成功者可能就是你!
创新能够创造奇迹
首先,让我们弄懂“创造性思考”的含义。很多人都把“创造性的思考”想象成电或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现,或者是小说创作,或是彩色电视机的发明。当然,这些都是创新的产物。然而,创新并不是某些行业特有的,也不是具有超常智慧的人才具备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呢?
一个低收入的家庭制定出一项计划,能让孩子进入一流的大学读书。这就是创新。
一个家庭想办法将附近脏乱的街道变成邻近最美的地方。这也是创新。
想方法简化资料的保存,或向“没有希望”的顾客推销,或者让孩子去做有建设性的活动,或让员工能够真心热爱他们的工作,或阻止一场口角的发生,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并且是很实际的创新实例。
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提供给我们一个形象而又生动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里,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行乞。
“滚开!”仆人对穷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大炉上把我的衣服烤干就行了。”仆人认为这不需要花费他们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的穷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口小锅,这样他就能够“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如何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便同意了。穷人于是便到路上找了一些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些盐进去吧。”厨娘说,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所有的碎肉末都放进了汤里。
当然,您也许已经猜到,这个可怜的穷人最后把石头从锅里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倘若这个可怜的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喝吧。”结果又会如何呢?所以,伊索在故事的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只要方法没有错误,你就不会失败。”
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
任何事情成功的原因,在于能够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要来看看,怎样发展、加强创造性的思考。
培养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在于要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成。只有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脑运转,去寻求做好这种事情的方法。
拿破仑·希尔曾问PMA成功之道训练班上的学员:
“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能够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学员们显出很困惑,有的怀疑自己没听正确。一阵沉默后,拿破仑·希尔又重复道:“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在确信拿破仑·希尔并不是在开玩笑以后,立刻有人站起来反驳:“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杀人犯、抢劫犯以及强奸犯全部释放出来吗?你知道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那样我们就别想安宁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废除监狱。”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社会秩序将会被破坏掉。”“这些人的坏坯子是与生俱来的。”“倘若可能的话,还要设更多的监狱呢!”“难道你就没看到今天报纸上报道的谋杀案吗?”
还有人提出必须要有监狱,这样警察和狱卒才能有工作做。
拿破仑·希尔接着又说:“你们说了很多不能废除监狱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不怀疑可以废除监狱。倘若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呢?”
大家有点勉强地把它当成实验,沉静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我们可以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来减少犯罪。”
就这样,这些10分钟前还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热心地参与了。
“首先要消灭贫穷,大部分的犯罪都起源于低收入的阶层。”“要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借助手术方法来治疗某些罪犯。”总共提出了78种大胆的构想。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当你认为某些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你大脑就会为你打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然而,当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情确实可以办到,你的大脑就会帮助你找出能够做到的各种办法。
用创新思维引导成功之路
与常规性思维相比较,创新思维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是:
独创性
创新思维的特色是创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独具慧眼,能够提出新的创见,作出新发现,实现新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然而常规思维是在遵循现存思路和方法时进行的一种思维,重复前人、常人过去已经进行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结论属于现成的知识范围。人的思维要解决的是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常规性的思维解决的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情况。
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分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接受现有的知识和观念,这种人总是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他们对生活无热情更谈不上创新。与此相反,另一种人他们注意观察和研究新事物,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人常不满足现状,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后一种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灵活机动性
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程式和方法,它是独立的思维框架,并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并伴随着“想象”、“直觉”、“灵感”等非规范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它会由于时间地点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常规性思维是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缺乏灵活性。
风险性
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而不是过去的再重复。它是没有前车之鉴的,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能够套用的。它是在没有任何思维痕迹的路线上去实现的。
因此,创造性思维不能让每次结果都保证成功,有时它可能会毫无成效,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就是它的风险性。但无论结果怎样,它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因为就算它的结果不成功,也向后人提供了少走弯路的教训。常规性思维似乎很“稳妥”,但它存在着根本的缺陷,那便是不能帮助人们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