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肉动物中,狼没有庞大的身躯和绝对的速度,连惟一的武器——锋利的爪牙也是大部分食肉动物都具有的。显然,狼没有绝对的优势,甚至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但也正因为如此,狼群才得以优化,锻造了适应性更强的生命力。毫无疑问,是挫折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讲一位医学博士的,他经过201次实验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结束了这一病症对人类的肆意蹂躏。有一次人们问他:“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彻底结束了脊髓灰质炎对人类的肆虐,取得这样的成就后,你是怎么看待先前的200次失败呢?”
博士这样回答:“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200次失败。我的字典上没有‘失败’这个词。前200次尝试增加了我的经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我做了201次发现。没有前200次的学习,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可能会做错,可能走了弯路,可能离原来的目标更远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宝贵的体验和收获,是那位医学博士所谓的“200”次发现之一,如果我们愿意进一步地尝试和努力,那么原来的错误就是我们前进的阶梯。但是,如果我们在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能力或“命运”发生了怀疑,产生了失败情绪,想放弃努力,那么我们就已经失败了。
还曾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有一批狗在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上都失败了,那么狗的“字典”上是怎么出现“失败”这个词的呢?
实验中,有一个很大的笼子,底是铁做的。笼子中间有一个铁栅栏,把笼子分为两半。把狗放进笼子的一边,在笼子底上通电,狗就受到电击,感觉到尖锐急剧的刺痛。一些狗受到电击后,会很快地跳到笼子的另外一边去,从而躲避了电击。在另一边受到电击时,这些狗又会很轻松地跳回来,到没有通电的一边去。这个任务是很简单的,随着通电的部位变化时,狗就在这个箱子中间跳来跳去,穿梭跳动以躲避电击。因此这个箱子也被形象地称为“穿梭箱”。
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样的狗,它们在穿梭箱中受到电击时,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的动作,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一副失败者的可怜样。为什么这些狗会表现出这种任人宰割的惨相呢?原来,心理学家在把这些狗装进穿梭箱前,对它们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把这些狗拴在一个铁柱子上,时不时地用电刺激他们,狗受到电击后会挣扎、跳跃、咆哮,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在受到电击时,只是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低声哀鸣,再也不挣扎了。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穿梭箱中,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它们也认了。失败的狗挣不脱柱子,就以为跳不过栅栏。
另外一个类似的现象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大象,在经过人的训化后,用一根麻绳拴在一个很细的撑竿上也不会挣脱,为什么呢?原来在训练的过程中,驯象员先是用铁链把大象拴在牢固的铁柱子上,野性未驯的大象最初会拼命挣扎,但是怎么挣扎也没有用。
这时,驯象员在一边又对它们进行温柔地服侍和教化,最后大象放弃了挣扎,并学会了为人服务的杂耍。
可以说,尽管大象在一些马戏杂耍上取得了令人叫绝的成功,但是它们对被绳子拴在一个柱子上不能挣脱这一“事实”或“命运”认了,它们在试图摆脱束缚这一点上自认失败了。人当然比狗和大象聪明,把人囚禁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不管原来有多少次失败的经验,他们总想逃脱,并且会不断想出办法。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人是否也同样会像上述的狗或大象一样自认“失败”的命运呢?
挖井的人,在预计见到的水的深度,每再往下再挖一锨,如果仍然见不到水,对他就是一个打击,经过数百数千次这样的打击,他就会自认倒霉,就会认为自己选错了地方,“看走了眼”,便到别的地方去了,结果另外一个人在前人放弃的地方,可能又往下仅挖几尺就喝上了甘甜的井水;满心希望讨老师喜欢的差生,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骂,由于自己基础差,不管怎样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结果他就可能破罐破摔,放弃了努力,甚至走上了跟老师故意捣乱的道路;不善交往的腼腆的人,在跟人接触的时候,老是冷场,老是感到不自在,不快乐,结果认了“命”,过起孤独的生活,开始回避所有的人。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事件的主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感到灰心丧气,认为不得不放弃了,一句话,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了。
因而,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动多次受阻而产生的绝望感,是自己在心中滋养起来的“纸老虎”。对于这种吓人的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你不打,它是不会倒的。
所以,将“失败是成功之母”换个表达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那就是错误和尝试是成功之母,而失败仅仅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绝望的感觉。
事实上,没有什么失败,失败仅仅存在于失败的人的心中,只有屡败屡战的人才是真的英雄,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味道,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下,作为肉食者的狼,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在种种恶劣的环境下,它们从不轻言失败。在狼的字典里,没有失败。如果它们这一次捕猎不成,它们就会想着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猎物成功。
我们人也一样,每一个人的发展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失败,是继续前行还是就此放弃,是失败者和成功者的分水岭。我们应用不怕失败的信念征服一切,做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
先来看一个人的经历:
1816年〓他的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他母亲去世。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落选了!
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一些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还了17年,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5年〓订婚后就快结婚了,但她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完全精神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了!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又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这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到底是谁呢?
对,就是坚持到底,不输给失败的最佳实例:亚伯拉罕·林肯。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此路破败不堪又容易滑倒。我一只脚滑了跤,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回过头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爬不起来了。”
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亚伯拉罕·林肯如是说。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又多了一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林肯天下无敌,因为他从不放弃。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暑,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会持续很久。要永远坚信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身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没人理解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在许多人频频遭遇失败的时候,那些有必胜信念的人成功了,他们应该成功。永不放弃的人总会成功的。
真正胜利的人,是能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人,因为不到最后关头,是不可能分出真正胜负的。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如果你把一次的失败当作最后的失败,因而失去了战斗的意志,那被打败的是你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继续往前的使命感。努力奋斗是每个人的责任,对这样的责任怀有一份愈败愈战的信念,你就永远不会被失败打倒!
狼群有一个规律,即子女成年之后,父母亲会毫不留情地把它们从自己的身边赶走,无论离开父母的子女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小狼正是凭借不断的尝试,一次次捕猎的失败,但它们不灰心而是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努力,最后捕猎成功,进而生存下来的。
狼的生存道理也给我们人类一定的启示,逆境中孕育着希望,失败中隐藏着成功的因子,挫折是进步的转机。对于推崇狼性的强者而言,挫折逆境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而对于弱者,只会是绊脚石。
在职场中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能力开发计划”。漫无计划、得过且过,是无法成功的。如果动不动就觉得“这里的薪水比较高”、“这个地方比较轻松”,千万不要因为这些理由而换工作。这样才能和长处往往会被埋没,无法得到施展。
最要不得的做法是,“我不喜欢现在这家公司的工作内容,为了逃避它只好另找新工作。”如此一来,当你在新的工作场所发生新的问题时,你又会想要逃了,因此会不断地换工作,始终无法稳定,只要遇到不如意或挫折,就会落荒而逃。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换工作,还是能够不断地找到工作的话——那还好。然而,就在反反复复地换工作的同时,你的工作技能却无法提升。不久之后,你就会远远地被工作机会抛在后头了。同时,你的社会信用也将不断地丧失。
不论遇到多么辛苦的事情或艰难的工作,请牢记:挫折正是使自己进步的转机。
为了培养自己的实力,可以进入学习基础的学校或参加课外补习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借由实务才学习到的。因此,最佳的学校就是工作场所,而对我们有帮助的老师(包括反面教师)就在公司里。
工作中错误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错误是值得犯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在公司中就有一些完美主义者,从不希望自己犯错误,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于是乎犯了错误便茫然失措或手忙脚乱。
有的人干了二十几年工作,几乎没有什么错误,看起来很完美。看看那些多年未获升迁,一直还在原位的人吧。原因很简单,他就像一台笨机器似的,在那里不停地运转,不需加油,不需控制,也不需修理——那么,就让他在那儿转吧,没有人会注意他。工作完美的人当然应留在原位,因为再找别人来接管,可能会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所以“留”之大吉。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老板不仅会注意你取得的成绩,而且会注意你犯的是什么错误。人都会出错,当然你也可以犯错,但要尽量避免犯不必要的失误。
“愚蠢的错”大部分是些疏忽大意的失误,比如说健忘或工作不彻底。这种错误才犯不得。“不可避免的失误”就不同了。比如你公司的财务工作,分析后你觉得美元要贬值,所以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结果美元没有贬值。如果你认真做研究,你就会很快从错误中恢复过来。全美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纹翰·里德就是一个例子。
十几年前,作为花旗银行的副总裁,里德因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损失1.7172亿美元,结果大出其名。里德的错误当然会引起老板的注意,但在他们眼里,里德还是敢作敢为的人。里德毫不气馁,极有能力地处理了危机,使这个分部最终做到扭亏为盈。
正因为这些,1984年里德才能成为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犯下损失上亿美元的错误,但是你不应该犯低级的错误,即便犯错也是犯开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这样,错误大一点,可能更能引起老板的注意。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认错改错的勇气。
松下幸之助对下属说:“有时,人会犯出乎意料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间一声:‘哎呀,糟了。’就有人开始伤脑筋了。”可见,老板不会要求下属不犯错误,相反,他会欣赏及时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下属。其实,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已是一种优秀的能力了。所以,当你发现出错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不妨对老板说:“我发现自己错了”,“我马上改正它。”
在合适的情况下,你还可以解释原因,更重要的是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老板会发觉:孺子可教也!
一位名人曾说过:成功永远比失败多一次。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总是充满了成功、失败的轮替。
有一次有人问一位总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采取大量的行动,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你行动的次数越多,你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然而失败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当你成功的几率不是百分之零,你就应该继续行动,继续接受失败,每失败一次,你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
在篮球场上要想成为得分王,就要不断投篮,当然投不进的次数也一定很多;当一个推销员想要增加业绩就要不断地销售,当然销售的次数越多,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所以你的成交率可能很低,但你的业绩可能比别人要大,这就是数字游戏。
关键是,行动的次数一定要非常多,一定要不断地接受失败,而且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说:“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的失败。”你要把失败当成迈向成功所交的学费。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的心态才最可怕。因为只有卖棺材、卖墓碑的人才能在家里等着生意上门。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垫脚石。
在狼的字典中没有“失败”二字,在狼的眼神中也永远没有失败后的沮丧气馁,有的只是战胜困难的决心。因为它们知道,失败只是暂时的,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意志坚定的强者。我们也要有狼这样的精神,临危不惧,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