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改变

《周易》reference_book_ids":[7337514909523004478,7107503072158419981,7337514901591559230,7329815779082259518,7298982705646013452,7329782912742591550,7294567284876512294,7337514990791822398,7316123650665483300,7337581059103525950,7337514907253886014,7078188293409475614,7340577597308275774,7316460614514117694]}],"7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4,"start_container_index":7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5},"quote_content":"《气球上的五星期》reference_book_ids":[6955675031808543775]}],"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项链》reference_book_ids":[7316473111828761615,7307252346537380905,731127537476619776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但是当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遭。

有这样一个故事: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没想到列宾对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直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抱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唉!又要扣工资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是不是我太累了,是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没长眼睛啊”?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最多会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对我有意见?我还懒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没想,最多会想“他也是想着做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发现还有个小错误,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我这么小心还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训,要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呛着了,抱怨的人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喝水都要找我麻烦”,不抱怨的人会想“现在有点急躁了,沉稳一点”;吃饭咬到沙子,抱怨的人会想“谁洗的米,这私有笨,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会想“有沙子是正常的,怪我不小心没看到”;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下,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真有不少收获,现在马上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好好工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上司的欣赏,得到同事的尊重;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重视。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时候,这个分量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为自己争取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很自卑,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他就没有勇气向别人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别人就会把他当成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所以也不会有人再去询问他的看法与观点。如果一个人很自信,或者说很看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够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会让周围的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会越来越重视他的看法。

所以,自己的分量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一个不懂爱自己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往往只有自信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有一个寓言故事能够让我们有所收获。

有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汩汩,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出一个问题:“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继而打闪放电,让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地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龙王的龙宫自然是令人羡慕的,豪华气派,青蛙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环境,但是青蛙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的环境就是不好的,就一味地去羡慕龙王,相反,它表现了自己的自信,让龙王看来它生活地同样快乐,居住的同样舒服。这就是劝解人们,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没有,无论你贫穷或是富有,都不应该看不起自己或者看不起别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顾影自怜,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总是一副自卑的样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记住鲁迅的那句话吧——“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

自卑的人往往很爱慕虚荣,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总是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高贵,看起来上档次,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困难的境地。

还记得《项链》中那个马格丽特吗?那是怎样虚荣的一个女人啊?为了去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借来了一条所谓的钻石项链,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不被人看不起,的确,那天晚上她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一夜的狂欢之后发现自己把那条“昂贵”的项链丢了,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她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来偿债,当终于还清了债务的时候,她却得知自己最初借到的项链是假的,根本不值多少钱。这样的结局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

她根本不懂得人的高贵和分量岂是一条项链带来的?能不能让自己有分量更关键的是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富裕的生活的确让人羡慕,因为可以做到很多穷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不富裕的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了吗?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刻意做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只要自己自立、自强,生活得坦荡,即使是贫穷一些也不会有人看不起你。只要你自己能够看得起自己,只要你愿意为了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去拼搏,这就足够了。

一个人只有看重自己的分量,别人才会同样看得起你,所以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条件好坏、都应该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该自感低人一等,这种平等观念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他们三位的命运,前两位继续在砌着他们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那位认为自己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的工人,一定不会永远是个砌砖的工人,也许他已经变成了承包商,甚至变成了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说不定他还会继续向上发展。因为他善于思考,他当时对于工作的热情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他想更上一层楼。

你可能很不喜欢你眼下的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但这并不是老板或单位领导的错。老板没有逼着你来他的公司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饭。当初,是你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单位。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

老板待你很刻薄,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你当人才看,那么,你就炒他们的鱿鱼好啦!如果你不想炒他们的鱿鱼,就说明他们可能还没你说得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决定他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的手中。一个天性乐观、对人生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厚的兴趣。对所干的事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最优秀的洗马桶人!

有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挣人家的钱,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这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良心与道德的问题。如果你的员工偷懒懈怠,你有何感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小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连这些琐碎、具体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么可能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假使你对你所做的事是出于被动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你对你所做的事感觉到厌恶,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成为一种喜爱,而只觉得其为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

一位中年人走进一家袜子店,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询问到:“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中年人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中年人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需求仅仅是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少年从货架上抱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中年人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中年人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中年人宣讲他所信奉的宗教的玄理。中年人立刻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他略犹豫了一下,然后对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著名的短袜大王。”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应当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投入其中。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卑微的工作也会变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尔顿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人。”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果你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吗?

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就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假使你决意做每一件事,都能竭尽全力,你对于工作就不会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一切全视你的精神和你的态度。充沛的精神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颓废的精神可以使人对于最高尚的事务产生厌恶的感觉。

通用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觉得他很重要,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就像你的仪表一样,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对你的领导、同事、部属以及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表现出你的内心世界,你的价值取向。

这也就是说,你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因为你的思想不知不觉会使你变成你所想的那样,你对工作没有热情,表现得很消极,那你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你认为你很虚弱,你的条件不足,会失败等,这些想法会注定让你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反过来,你如果认为自己很重要,有足够的条件,是第一流的人才,自己的工作也确实很重要,那么你很快就会迈上成功之路。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有更多的人享有决策的权力,有更多的人必须在思考中不断创新,也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空间来决定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复杂过程。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所以,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

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充满热情的心有时候能扭转乾坤,让生命出现转折的奇迹。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必胜的信念,那么还有什么他办不到的呢?世界只会为那些积极的、乐观的人敞开绿灯,使他们的事业有更快的加速度。所以说成功者的必备便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他乐观的面对人生,所以成功与他的距离便比别人稍短一点。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在平时确实是乐观的,上进的,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每当关键的环节时,他们便失去了往日的自信、热情和积极,于是大部分人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他们真的是与成功很近了,但是总是距离那么一点点。

积极的心态要保持在每一个时刻,坚持住你就有成功。你或许不信,难道心态这个东西真的如所说的这般神奇吗?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你便可以形象地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到底有什么区别。

农业自动化机械厂生产出了一种新的农场机器,为了扩大市场,他们先后分别派出了两名员工去一个农场推销新设备。最先去的这名员工工作态度认真,也很勤劳,唯独心态不好,总是悲观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当他来到这家农场后,看到这里的农民都是靠人工在田里种植和收割,于是非常失望。他想,这里的农民是不会买我的设备的,他们都靠自己的人力来完成,看来我又是白来一趟了,真倒霉!于是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就扫兴而归,写了一份推销失败的报告交上去了。上级一看,非常奇怪,心想,如此先进而又省时的机器,竟然没有推销出一台,不可能吧?于是他重新派遣了一名员工再次去那个农场去推销,这位员工是公司的金牌推销员,积极而又上进,一流的口才,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难得住他。当他来到农场一看,立刻展颜而笑:太好了,简直是太顺利的推销过程了。这家农场居然都是人力做工,这下不但可以推销出这种新设备,就连其他一些设备也可以展现给他们使用阿。于是他把农场所有的农民都聚集起来,满面红光的说:“大家好,带给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终于可以不这么辛苦劳作了,安装上这种设备,在同样的时间内,你们仅仅花费以前十分之一的力气,但是绝对能够收获十倍的成果!”很快大家被他的情绪调动起来,纷纷尝试这种新设备的神奇效力,结果这批新设备在这个农场打开了非常好的销路。

两种不同的心态,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同样一个农场中,同样的一批客户,同样的一种产品,仅仅由于一个心态的差异,却导致了一个不战而败,一个大获全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这个例子的翻版。很多失败的原因或许与客观条件无关,而仅仅是主观心态有问题。消极的心态多半导致不战而败,没有开始就已经宣告了失败的结局。“我能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成功人士的口头禅,这不仅仅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积极心态的表现。一个积极的人,总能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总能看到美好的事情,总有更大的动力驱使自己前进。请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吧,这或许正是你寻找许久的根源。

时间是往前走的,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辉煌的昨天就忘记了明天的跋涉,已经取得的成就或者已经遭受的损失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要学会忘记过去,让自己重新开始,整装出发,抓住今天才是最关键的。

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德·杜拉克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管理者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一条原则是不让“昨天”影响“今天”,将不再具有生产性的“昨天”甩掉。

过去的始终是过去的,没有必要沉溺其中,无论过去你怎么优秀,如果不能继续努力,最终还是只能平庸过完一生;无论过去你怎么不顺利,只要你愿意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今天总会比昨天进一步,相信明天的你将比今天更加优秀。

纵观芸芸众生,有谁能一生都活得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无波无澜?没有。成人世界的背后总有残缺,命运就如一叶颠簸于海上的小舟,时刻会遭受波涛无情的袭击。“万事如意”只不过是美好的祝福而已,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它显得总是如此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应学会忘记,忘记过去生活中不如意事带给我们的阴影。只要退一步想一想,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太阳也有黑子,给我们以阴柔之美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我们就能渐渐忘记昨天生活给我们带来的阴影,坦然地面对今天的太阳,微笑地迎接明天的生活。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现在可以说成为了英语学习的代言人,他练就的一口纯正英语是天生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有过退学的念头,上了大学之后,他在大一大二也多次补考英语。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就是不行,以前一直都不好,以后怎么会学好呢?所以总是会怀疑自己,其实就是走不出自己过去的阴影。如果他不能从以前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能成为今天的李阳吗?李阳曾说他的家庭教育是打击式的,家长会说他这不行那不行,这肯定会给自己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李阳没有被过去的不理想牵绊,反而更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英语很弱的人来看自己,他只会往前看,把自己的努力放在每天的疯狂练习中,所以,在大一大二英语还是弱科的他,大四的时候已经开始出入各种场合做起翻译了。这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努力自然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如果他没有彻底抛开过去的失意,他的成功也许会来的很晚。

李阳小时候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不敢和别人交流,能去买一瓶酱油就是很成功的事了,当多年以后,他成为了一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大家,他的父母看到他的表现都会很惊讶地问:“那是李阳吗?”

李阳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变成了今天可以在上万人面前流利地说英语,传授自己的疯狂英语,这样的转变不是很大吗?如果从他小时候的性格来看,谁能相信他会成为今天的李阳呢?这就说明了今天的你完全可以彻底颠覆昨天的形象,只要你愿意去改变,只要你不被昨天牵绊。

不要被昨天的事情牵绊。或许,昨天的事情可能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者使我们对一切有了固执地认识,昨天那些不能忘却的点滴,让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偏离了方向,迷惑了原本最真实的感觉,我们的思想不再清澈了,不再有勇气站在那里纯粹地微笑,情真意切地去做感动别人的事情了。不要跟昨天过不去了,不要再揪住昨天的自己不放了。当亮丽的思想在今天被打开时,我们会说,原来昨天也会是一段历史,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其实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我们在和自己的较量中成长起来了,在心灵那个最大的战场上,我们闯了过来。如果,一味沉醉于昨天的成功或昨天的失败,我们便很可能会输掉今天的努力。

有一个篮球明星,曾经红极一时,后来沦落到一家洗车店里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车时摘下冠军戒指,以免将车划伤,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荣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会崩溃。结果他被洗车店解雇了。

有一个股民,一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钱,后来炒股发了家,就对此神魂颠倒,但是一次选择失误,所有的钱被套住,他又回到了起步时候的情况,情绪失控就跳楼自杀了。

有一个老板,自己创业,白手起家,企业做得很大,但是一次决策失误,企业一下轰然倒下,老板们无法面对这种情况,觉得自己无法再过普通人的生活,便意志消沉地混起日子,最后郁郁而终。

上面这三个人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性,就是成功了一次之后,再成功第二次却很难。让他们回到起跑线上,心态上便承受不了了,总是还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之中。

这些人的缺少一种叫做“归零”的心态。什么是归零心态呢?就是无论你现在是底层员工,还是公司老板,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一切从零开始,永不满足自己的现状。

为什么惠普女总裁卡莉·菲奥莉娜说过“惠普离破产还有12个月”?为什么三星总裁李健熙说过“除了妻儿,什么都要变”?这些企业家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你的心态不归零,始终觉得自己足够好了,那你就很容易被竞争所击败。

瓦雷让是法国西部的一个著名商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非常活跃,表现也十分优秀。不过,最近他的工作让他十分郁闷。他觉得,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当初的想象差别太大了,这不是他希望的工作,他要寻求改变。

“经理,我感到这份工作和我当初的想法有些差距,这不是我希望的工作,我要辞职。”周一的早晨,瓦雷让把自己的辞职信放在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一脸的沉重。

“哦?你当初怎么想的,现在又是在做些什么呢?”总经理说。

“我觉得,我的能力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仅仅是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瓦雷让说。

“嗯。不错,小伙子。你很有潜力,但你应该正视你的缺点。我来告诉你,昨天你给我的市场研究报告,总共有十二处错误,很多错误都是致命的。你知道这些错误是什么么?”总经理问瓦雷让。

“怎么可能?那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完成的!”瓦雷让说。

“瓦雷让,你现在的错误,可以由我来给你修改,如果我有错误的话,就会直接给公司带来损失。你知道咱俩换换职位会有什么结果么?手中的事情都做不好,怎能去承担更大的责任?瓦雷让,我明白你的想法。你在大学校园里,呼风唤雨,风光无限;到了公司,你就是一个新兵,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你的能力可以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你就需要有新的心态。初入职场,你必须忘掉校园里的表现,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糟糕的。把你的心态归零,是你顺利工作的第一步。你的辞职信暂时放在我这里,如果你在明天上午之前,还是坚持你的想法的话,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总经理说。

“经理,对不起。我想我应该收回我的辞职信。”瓦雷让说。

很多的研究生、博士生,像瓦雷让一样“出身名门”,在大学里也是有口皆碑的好学生,但是到企业里面却吃不开,甚至找不到工作。因为这些人从一毕业就没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能接受从底层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总是以为自己就应该获得重用,事实上他们还差得很远。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要抱怨你的老板对你的才能视而不见,把心态归零,从小事做起,总会有一天,你的老板会说你既有才华又值得信赖,交给你更多的责任。

另外有很多老员工,他们在公司拼搏了很多年,帮助企业取得了发展,有的人还是企业的“开国元勋”。但是企业发展好了,这些人反倒满足于现状,抱着“吃老本”的心态混在公司,稍有不如意,就摆出老资格的姿态发脾气,增加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变相增加了管理成本。结果企业不是越做越好,反而越做越差。

还有一些精英,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出众的个人能力、卓越的业绩以及良好的业界口碑,被企业挖去做经理人。但是,过去只能意味着结束,如果过于看中过去,过去也就成了包袱。也许正是这样,太多不适应新环境,临场发挥失常的职业经理人,最后抱憾离去。

这些人都没有很好的做到心态归零,所以他们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却无法将小的成功变成大的成就,不能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

心态归零,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心态的每次归零都将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机会。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下次进攻做更好的准备。我们时刻会面临着新的工作环境,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过去的辉煌已经结束,必须时刻为新的开始做好准备。

如何做到归零心态呢?就是把每一天都当作崭新的开始,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坚持不懈地改善。永远不要去想你已经有多好,而是眼光紧盯你下一阶段的更大的目标。永远不要去想别人有哪些缺点,而是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商业环境日新月异,当别人都在拼命进步的时候,你还在“原地踏步”的话,等于把机遇拱手让给了别人。如何让成功从一句空话变成现实?答案就是:心态归零,坚持不懈地改善。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 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你才多少岁?17岁,27岁,37岁?遇到挫折的时候有这种豪情和勇气吗?“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有千钧重。什么时候你能够举重若轻地说出这句话,就是你可以坦然面对失败之时。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被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你能够把挫折当动力吗?他们之所以能够不为拒绝和嘲笑所动,是因为他们心中的自信。因为相信自己,所以他们可以把挫折当动力,对未来充满期待。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承受一些痛苦,一些磨难……在前进的路上,或许暂时会有些疲倦,或许需要稍作调整,但当然要继续走下去,始终相信成功会来临。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力,也是与生俱来的责任,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或许就是在考验着我们。也许成功和幸福就在身边,但它却像个少女一样,充满羞涩,得到它需要力量,需要永不放弃地去追求,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总要努力去追求才能得到。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又是两次失败。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只成功了2次,可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和林肯比起来,奥巴马简直太幸运了,他只经历过一次重大挫折。然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如果在挫折之后放弃了,就不能成为总统。姑且不谈林肯的政绩,就冲他这种历尽磨难,仍要坚持挑战挫折的精神,我们就不得不肃然起敬。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人这一生,谁也逃避不了失败和挫折。摔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了之后不肯爬起来,不敢走下去。有太多人做了懦夫,面对困境长吁短叹、愁眉苦脸、茶饭无味、怨天尤人,把失败归咎于命运和社会,最终一事无成。

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不要因为曾经有过失败,就以为成功与你无缘,就给自己孜孜以求的梦想划上句号。是对的,就坚持走下去。

有两个一心渴望成功的年青人,一直在想办法让自己成功。所以他们也经常请教很多身边的成功者,有人让他们请教一位住在海边的哲学家。

第二天,他们两人就开始出发去找寻那位哲人。他们决定两个人各自去请教哲人。

第一天,一位年青人来到了哲人住处,年青人表明了来意——请教怎样才能使自己成功的秘诀。哲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他带到了海边,一直把他拉进海水中,突然哲人用力把年青人一头按进水中,年青人越挣扎哲人越是往水里按,年青人用尽全力终于挣脱了哲人,一边吐着大气,一边盯着哲人。哲人却平静地问年青人:“这回你明白了吗?”年青人一脸迷惑的样子。“如果你渴望成功的心情有现在急切想呼吸这般迫切的话,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哲人对年青人说。

第二天,另一位年青也去找了那位哲人,年青人表明来意之后,哲人还是没说什么,同样把他带到海边,年青人以为又要把他拉到水里去了,可这次没有。哲人慢慢地从口袋中掏出一粒珍珠,然后把它丢在沙滩中再让他从中把它拾回来。年青人很快找到了那颗珍珠放到了哲人手中。接着哲人从沙滩中拾起一粒沙子,又丢进沙滩中再让年青人去拾回那粒沙子。这回年青人为难地说:“这么多一模一样的沙子,而且那粒又这么小,我怎能找得到呀。”“这回你明白吧!想要成功就要努力地成为沙滩中的那颗珍珠,因为你现在还没有成功,是因为你还是千百万中的一粒普通的沙粒,别人看不到你有什么特点和你的亮点,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地成为像沙滩中的珍珠般夺目,让人一眼能看出你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哲人告诉年青人的又一种成功的哲学。后来,这两位年青人,在他们的事业上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两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这两个年轻人得到的忠告,正是成功的秘诀。成功是蕴藏于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甚至是一个梦想。你必须对成功有强烈的渴望,才有可能在以后漫长的奋斗过程中保持热情,让自己成长得与众不同。

现实中,很多人都拥有渴望成功的热情,但这热情太短暂,不足以支持你走到最后。想要达到某个目标之前,问问自己,我到底有多渴望成功?

飞人乔丹谁都知道,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乔丹在高中的时候,连高中篮球校队都没有办法录取,他的教练看见他打球后,跟他说:你这个人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呢,篮球技术不太好,第二个呢,你的身高只有一米七零。实在太矮了,以后不可能打大学篮球。更不可能进入NBA。乔丹听了这两句话,说:“教练,假如你觉得我身高不够高,我会想办法长高。”

我们知道,迈克尔·乔丹的身高是一米九八。他的父亲曾经接受记者的访问,记者说:请问你,乔丹家族全部没有人身高超过一米八零,为什么乔丹可以长到一米九八?他的父亲告诉记者,乔丹渴望成功的企图心,让他身高长高了二十八公分。

连身高都可以靠强烈的动机长高,不可思议吧?然而,乔丹虽然开始慢慢地长高,但技术不够,教练还是不让他加入球队。他就跟教练谈判,说自己只要求跟那些优秀的球员一起练球,自己不出场比赛,愿意帮所有的球员拎行李,他们流汗的时候帮他们递毛巾,他只求跟这些球员练球。他的态度感动了教练,于是教练给了乔丹机会。这之后,在乔丹身上产生了什么奇迹,我们都知道。

奇迹是怎么产生的,从乔丹身上你能看到吗?你对梦想的热情、对成功的渴望,其力量势不可挡。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人们往往高估自己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如果你对成功的渴望激情四射,那么你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通常,在心理学家考克斯讲演完后,总有人来找他说:“嗨!我现在的处境糟糕透了,我必须好好和你谈谈。”

考克斯此时就会反问他们:“这难道是你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吗?”

这往往让他们无语而陷入沉思。

“不是,”他们往往答道。“现在这个远不及最困难的时候。”

“那好。”考克斯接着说。“如果我们用你度过最艰苦时刻的状态去应付现在的话,你将会很快度过面前的这个难关。”

如果这不是你最艰难的时刻,你当然不必害怕,全力应对它就是了。即便你觉得遭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处境,也不必灰心,永不绝望的人将会永远有希望。

“奋力向前,即使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这是李·艾柯卡的座右铭,他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成为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

数年前,年纪轻轻的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八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风病患者,人人都远远避开他,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当初选择了正确的举动。如果被福特开除后,艾柯卡没有接受新的挑战,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知道他是谁。

面对困境的时候,也可以垂头丧气地哭泣或哀号;也可以把恐惧和烦恼暂时放在一边,唱首动听的歌,放松自己,也鼓舞别人。顺便想想看这是不是自己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不是,就乐观看待;如果是,就奋力一搏。毕竟,拿到什么牌不重要,如何打好才是关键。

《周易》说:“谦谦君子,卑以自妆”,就是说人要反省自我。人如同一块天然矿石,需要不断地用刀去雕琢,把身上的污垢去掉。虽有些沉痛,但雕琢后的矿石才能更光彩照人、身价百倍。反省自我是为了提高自我。

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正是因为曾子能做到这样,所以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他想表达的是,对人来说,反省自己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自我省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肯坦然面对过失。于是,也就有了伟人与庸人的区别,智者与愚者的差别。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是孟老夫子的话,意识是仁者立身,也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术好的,只会从自身找原因。你未必要做仁者,但一定要做智者。在做事的时候,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遇到挫折的时候,不用灰心,反省自己哪里出问题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不用羡慕,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如别人;生活平静的时候,不要麻木,反省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一个懂得时刻自我反省的人,才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类错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能力。

我们身边的环境日新月异,当别人都在拼命进步的时候,你还在做着“原地踏步”的话,等于把机遇拱手让给了别人。如何让成功从一句空话变成现实?只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是不够的,反省完之后还明知故犯又有什么用呢?关键要不断改善。

要怎样改善呢?你需要做的是:把每一天都当作崭新的开始,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坚持不懈地改善。永远不要去想你已经有多好,而是眼光紧盯你下一阶段的更大的目标。永远不要去觉得别人有哪些缺点,而是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余靖是毕业于一所一流大学,在校期间,非常活跃,表现也十分优秀。不过,工作之后,他却觉得十分郁闷。因为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当初的想象差别太大了,这不是他希望的工作,他要寻求改变。

“经理,我感到这份工作和我当初的想法有些差距,这不是我希望的工作,我要辞职。”周一的早晨,余靖把自己的辞职信放在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一脸的沉重。

“哦?你当初怎么想的,现在又是在做些什么呢?”总经理说。

“我觉得,我的能力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仅仅是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余靖说。

“嗯。不错,小伙子。你很有潜力,但你应该正视你的缺点。我来告诉你,昨天你给我的市场研究报告,总共有十二处错误,很多错误都是致命的。你知道这些错误是什么吗?”总经理问余靖。

“怎么可能?那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完成的!”余靖说。

“余靖,你现在的错误,可以由我来给你修改,如果我有错误的话,就会直接给公司带来损失。你知道咱俩换换职位会有什么结果么?手中的事情都做不好,怎能去承担更大的责任?余靖,我明白你的想法。你在大学校园里,呼风唤雨,风光无限;到了公司,你就是一个新兵,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你的能力可以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你就需要有新的心态。初入职场,你必须忘掉校园里的表现,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糟糕的。把你的心态归零,是你顺利工作的第一步。你的辞职信暂时放在我这里,如果你在明天上午之前,还是坚持你的想法的话,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总经理说。

“经理,对不起。我想我应该收回我的辞职信。”余靖说。

和他一样,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出校门的职场新鲜人,从一毕业就没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能接受从底层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总是以为自己就应该获得重用,事实上他们还差得很远。他们不肯反省自己,自然也就无法改进,其根源还在于心态不对。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要抱怨你的老板对你的才能视而不见,反省自己,把心态归零,从小事做起。若能这样,总会有一天,你的上司会发现你既有才华又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