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折腾自己:做一个淡定的人

《易经》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618584525854,7316443247922908222]}],"11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3,"start_container_index":11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7},"quote_content":"《履园丛话》reference_book_ids":[7316762456146054206,7298989863066405924,731785194654558109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只要我们认清自己,宁静心安,人生就会没有烦恼。羡慕别人,嫉妒别人,与别人攀比,都不过是自寻烦恼。即便与人相比,也是看别人有什么地方是自己可以学习和吸取、借鉴的,从而从使自己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

折腾,也许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张慧琳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常常从白天睡到中午,下午和电脑打交道,晚饭后,看气温稍稍降下来,便呼朋唤友开始娱乐,一直要闹到凌晨4点多才回家。然而,长期的夜生活让张小姐觉得浑身无力,20多岁的她皮肤显得很粗糙,脸上也有了只能用浓妆才能遮掩的黑眼圈和眼袋。即使有时晚上没出去,想早些睡却怎么也睡不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也花样繁多,泡吧、蹦迪、K歌、飙车等等,不一而足。在他们看来,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可以缓解压力。

然而专家告诉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只是瞎折腾罢了,折腾的结果是我们的健康没了,我们的身体垮了。

例如泡吧,它是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都市年轻白领的最爱。他们把泡吧看成是调节心情,放松自我,宣泄工作中的压力和不满的最好方式。但是,泡吧却是对自我健康的摧残。因为白领大多是脑力劳动,很伤神,一天下来身体都比较疲倦。如果还是经常熬夜泡吧喝酒,第二天又要早起上班,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睡眠不足,使身体、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都受到影响。酒吧里不加节制地抽烟、喝酒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再说蹦迪,经常蹦迪的人容易出现耳鸣、持续低烧、咳嗽等症状,一些人无论坐着还是站着,两条腿和脑袋总是不由自主地摇动。蹦迪是神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经常在震耳的音乐和刺眼的灯光下,人的健康会因此而产生极大危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大脑神经紊乱,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和头痛等病症。经常K歌的人也会出现类似的病症。

飙车的危害更不用说了,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其实,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例如,旅游可以使人饱览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各地的文化、习俗等人文景观,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置身在异域的风景,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让身心一次短暂的流浪,更能让人获得放松。

养花:不仅可以供人欣赏、美化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花的香气还能起到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鲜花释放的芳香,通过人的嗅觉神经传入大脑后,令人气顺意畅、血脉调和、怡然自得,产生沁人心脾的快感。

书画:有人把练书法、绘画比作“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首先,书法讲究意念,练习时必须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的呼吸锻炼和意守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书法、绘画都讲究姿势,要求头端正、肩平齐、胸张背直、提肘悬腕,要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上肢,这与气功修炼的姿势极为接近。

而减压的方法更多,最常见的就是运动。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与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再如听音乐,我们可以在一种被称之为“转换状态”的意识状态(一种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内心世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身体和精神深度放松,达到释放或缓解压力的目的。

老一辈人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如果我们把健康都折腾没了,还如何谈工作、谈成功、谈有意义的人生呢?

不折腾自己的身体,让健康常驻,最好的方法就是生活有规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六大根基:规律生活、心理平衡、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科学饮水、戒烟限酒,且把规律生活列为六大健康根基之首。的确,人体内生来就有一个预定好的时刻表——生物钟,它严格、准确、连续地运转与控制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直到生命的结束才停止。

规律生活要求把每天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生物钟的运转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多加几个“定时”活动,天天如此,你想不健康都难啊!

庄周《庄子·秋水》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故事: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对赵国非常向往,他听说赵国人走路的姿势也很美,于是就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一到邯郸,他就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真是太美了。于是,他就专心地学了起来。然而,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也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

这个故事想必每个人都熟悉,它叫“邯郸学步”,是讽刺那些追求时尚而弄巧成拙的人。

在现代社会,“时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当今社会对于时尚追求的人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注重外在的时尚,也就是在形体、外表上下工夫。穿着华丽,开汽车、住洋楼,出入高级场所的人,往往会被人评价为“时尚”之人,一桌酒席也能为“时尚”开出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单子。

是呀,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追赶一下生活潮流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如果超出了一个度那就变成瞎折腾了。

据《香港商报》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时尚趋之若鹜,他们追逐时尚的过程,享受时尚生活的风光,这些人也许认为自己是个时尚的人。但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时尚的内涵,说白了也就是跟风而已。今天流行瘦身,他们马上去减肥;明天流行整容,他们就去整形医院;后天流行奇装异服,他们又打扮得像个外星人一样。很可笑,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一直追求的不过是假时尚而已!时尚之后的结果是把健康给弄丢了。

先说瘦身。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一起离奇死亡事件。32岁的英国伯顿护士埃玛·费弗尔2年前的体重约146公斤。由于长期对自己体形不满,又急于结婚,并穿下8号婚纱,她最终决定花费7 000英镑去比利时接受胃成形术。手术后6个月,费弗尔的体重降到了约95公斤,当时,她已感到身体不适,但医生给她做的血液检查未能显示出病因。结婚前,她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8号婚纱,但身体已极其虚弱,每晚必须要人抱她上楼到卧室中休息。几天后,费弗尔到伯顿的女王医院接受检查。医护人员对她进行了身体检查和血液测试,但未采取任何治疗,她不幸当日身亡。验尸官确认,费弗尔的死因是2年前的手术失误导致多个器官衰竭、蛋白质摄入过少和营养吸收不良。

新加坡27岁的新传媒艺人爱丽长得清新秀丽,是新加坡娱乐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爱丽觉得自己的身材还不够完美,于是进行药物瘦身,结果在服药2个月后被诊断出肝脏衰竭,生命垂危。后来,多亏她的男友挺身而出自愿捐献一个健康的肝脏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

一些爱美的人士为了达到瘦身的目的,不惜节食、吃药、抽脂等,结果因为瘦身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与其说是瘦身夺去了这些人的健康与生命,还不如说是无知与盲目让这些人瞎折腾,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再说整容。

曾写过畅销小说《原配夫人俱乐部》的作家奥利维亚·戈德史密斯来医院动一个无关紧要的下颚整形手术。打过麻药后不久,她就陷入了昏迷,再也没醒过来。

韩国一个由于过大的脸盘被邻居们称为“电风扇大嫂”的韩某,之前对于自己的四方脸极其不满,因此按照整容医师的指示在自己的脸上注射了医生给的矽素成分的注射液,甚至还直接注射了豆油和石蜡。可最后四方脸没消除,反而脸比一般人还增大了3倍之多。

侣皓喆是作家海岩之子,是一个很前途的青年演员。但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承认整容失败。原来,侣皓喆为了“晒成古天乐那样的黑皮肤”,在2003年的一次日光浴中被严重晒伤毁容,之后更惨遭无良医生忽悠,整容手术失败,导致左脸变形,表情僵硬。原本帅气阳光的他一度陷入绝望,险些自杀。

……

近几年,因为整容不当而发生的医疗事故频频出现,但是一些人只把这些事故当成意外,而从没想过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奥利维亚”。人人都想拥有明星般的长相,然而不少明星整容接连失败,给一些盲目整容的人敲响了警钟。专家表示,整容并非“变脸”,一些人整容的目的不纯,要求过高,整容极易失败。即使成功,效果往往与预期相差很大。

再说穿着。

有一阵子穿着印有英文字母的服装很流行,但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李湘身着一件性感露肩服亮相北京电视台《梦想星空》节目,誓言要做回娱乐一姐的她当天表现亮眼,但令人震惊的是,她在节目中所穿衣服上的英文(vamp)竟然意为:荡妇。

伏明霞在雪碧的广告签约仪式上穿了一条写满脏话的裤子引来了指责,媒体说这“有损运动员健康形象”。

在播出的一台电视晚会上,孙悦所穿的裙子上竟有英文骂人单词“bitch(意为母狗、婊子)”。

……

追求时尚追到这种地步真的让人无语!连公众人物都能闹出这样的笑话,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作何感想呢?

还有那些认为“名牌就是时尚”的人,自己都知道追求名牌是个无底洞,但是还是禁不住诱惑,把牺牲健康换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出门时昂首挺胸,迎着别人“艳羡”的目光前进;回家后节衣缩食,就着咸菜啃昨夜剩下的馒头。

追求时尚,本无可厚非,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够理解“时尚”这两个字呢?时尚不是跟风、不是流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拷贝外国人的生活习俗。真正的时尚是体现一个本真的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谓外表之时尚,永远是最浮华的东西,潜心学习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内心,才是追求时尚的必要条件,所谓时尚恒久远,风格则永流传!

佛说,人不过是一具臭皮囊,一切的繁华都会转瞬即逝。与其在臭皮囊上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不如多在自己的思想境界上下工夫,人生本来苦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处世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让人生过得很自然,很洒脱,这样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

假如你是一个女人,在政府上班,工资很高,有车有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帅气的、非常爱自己的老公和活泼可爱的女儿,你会整天不开心吗?

有人可能以为我脑子坏掉了,怎么会问这么白痴的问题,这样的生活简单是求之不得,哪还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呢?不过,还真有这样的人。

她叫李云霞,她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早上上班,老公开车送她,但是她不让老公把车停在单位门口,而是停到单位旁边的一个小胡同里,原因是怕同事看到自家的车是富康而同事小张老公开的是奥迪。下班回到家里,就向老公说,×××戴了一条珍珠项链,×××又换了部新手机,×××生日时老公送了999朵玫瑰……可老公只是哼哈地应付,为此她很生气。

有一天上班时同事们聊天,都说男人很花心,还列举了种种表现。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云霞听完立刻紧张了,因为最近老公总是说很忙,每天都很晚才回家,“难道他外面有了人?不可能吧,他一向很老实的。不行,得想个办法试探他一下。”

于是李云霞跑到一个话吧,给老公打了一个电话:“喂,×××,还记不记得我啊?”她故意改变了嗓音,还嗲得能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

她老公当然不知道她是谁,李云霞又说:“哎呀,你这个坏蛋,这么快就把人家给忘了!”她老公问她到底是谁,她又说:“难道你忘了吗?几天前,咱们在云峰宾馆的事?我好想你啊,今天晚上7点,我在那里等你哟!”真让人佩服,女人演起戏来咋就那么逼真呢?

她老公哪知道这是个圈套啊,还以为哪个朋友在跟他开玩笑呢,就决定去看个究竟。

李云霞断定,如果老公不去,那他就是清白的,如果老公去了,那就……哼,跟这个花心大萝卜离婚!

晚上7点的时候,李云霞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宾馆旁边候着,嘴里嘟囔着“千万别来啊,千万别来啊!”然而可怕的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吵架是免不了的事,离婚也是不可能的事,要命的是从此以后他们心里都有了疙瘩。

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李云霞就是这样一个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没事找事,自寻烦恼,这么一折腾,伤害的是谁呢?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不同的人往往会有种种不同的烦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烦恼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的人会在突然间遭受一种无法预料的变故,比如瞬间可能发生于车祸,于是乎,各种各样的烦恼就会接踵而至。这显然是一种不可预料的烦恼。然而,除此之外,往往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烦恼,我且将之称为“自寻烦恼”。这一类烦恼本可以避免的,但生活中却常会平白无故的发生。

总结起来,一些人常常是从这些方面无事生非、自寻烦恼的:

◎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爱幻想。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

◎看不起别人。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是认为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你会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刻薄、挑剔。绝不去赞扬别人,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剔、埋怨,小题大做。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

◎总认为自己是受害人。经常这样想,必定会烦恼异常,而且还会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结果使自己的感觉变得更糟。

◎总有不祥的预感。如果你会预料到有什么事情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会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会像滚雪球样不断地扩大。

◎总把别人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在不关你的事情上,不要总把过错和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因此为这自怨自艾,那么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忧郁成疾。

有一个悟道的人,为了让自己彻底摆脱世俗的纠缠,口里衔着一根树枝,双脚悬空,双手也无所抓,挂在悬崖边上闭目思索。

这个时候来了个问道的人,请他指点迷津,明示道的真义。悟道的人为难了,如果不回答,就有违出家人随时点拨开示的本分;可是如果回答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松开牙齿,跌落悬崖,命亡深渊。

这时一位禅师带领自己的几个徒弟正巧经过这里。禅师就顺势问自己的徒弟:那个悟道的人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徒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那人既回答了问题又保全性命。

禅师微笑了,说:“这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悬在半空中呢?为什么把自己置于这样危险而尴尬的处境呢?他这是在自寻烦恼啊。不用再讨论了,答案已经有了。”他又大声对那悬在半空的悟道者喊:听明白了吗?你下来以后问题就解决了。

一些人很像这位悬在半空中悟道的人,悟道的方法有很多,可他偏偏要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结果给自己平添烦恼。

只要我们认清自己,宁静心安,就不会有烦恼。我们不是别人,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羡慕别人,嫉妒别人,与别人攀比,都不过是自寻烦恼。即便与人相比,也是比别人有什么地方是自己可以学习和吸取、借鉴的,从而从使自己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

人生应该光明磊落。可是天底下自有一种妒忌心极强的人,这种人往往会莫名其妙的妒火中烧,不仅给自己添出不少烦恼,也会给别人增添无尽的烦恼。烦恼,往往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人一定要自得其乐,正确地面对烦恼,尽快摆脱烦恼,而万万不可自寻烦恼。这样,才会使我们生活得更潇洒,更美好。

生活中,烦恼大多都是自找的。当我们用审视的眼光看待烦恼时,会不经意地发现,其实束缚住自己心情、令自己痛苦难堪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成功在于自己,失败也在于自己。要想摆脱烦恼,关键要依靠你自己的力量,自己才是心灵的上帝。

三国时期的曹操,虽拥有陆军80万,但并无水军。在攻至赤壁之时本应及时收兵,可他却不这么想。曹操觉得自己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只要把战船用铁索相连,便可使陆军在其上如履平地,区区东吴唾手可得。然而,他败了,败得很惨很惨,80万大军被一把大火烧得所剩无几。逃至华容道,恰遇关云长,若非云长念及昔日恩德,义释曹操,曹操便将丧命于此。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两家联手打得大败,正是由于他的自大狂妄,不自量力。

逞匹夫之勇必定招致失败,远在秦末的时候,项羽已经给我们上过一课了,但是曹操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强行对吴用兵,这样一折腾,损兵折将是小事,影响了扩张统一的方针才是大事。

然而无独有偶,三国时期的刘备本无将才,但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孙权,为其结义兄弟关羽报仇雪恨。于是便有了“陆逊火烧七百里大营”的典故。从此,蜀军一蹶不振,也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一位哲人曾说过:“心不平,气不和,绝无理智可言。”这句话就是告诫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能瞎折腾。“量力”顾名思义,衡量力量,同时更有浸透着自知的感觉。量力而行也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能力,要凭自己的实力,脚踏实地做事。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与力量,那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办事要量力而行,对自己做不到的事,要说明情况,不要勉为其难。乱逞英雄、匹夫之勇都是不可取的行为,这样做和一个没有理智的莽夫没有区别。

盛小龙是建工学院的学生,大一时进了校学生会网络部,从做学校部门网页开始网页制作。在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后,他不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而是把目光转向了社会。大二暑假,经人介绍,小盛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为一家公司制作网页,完工时拿到了4 000元的报酬。4 000元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他激动了好几天。此后,整个大三期间,他陆续为近30家小公司做了网站,赚了几万块钱。

尝到甜头的盛小龙踌躇满志,要让自己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很快,他联系到一家知名房产公司,为其制作网站。但是公司的要求很高,而且期限也很短。当公司问他是否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的时候,盛小龙想,自己至少也为30多个公司做过网页了,经验也足够多了,难不成还被你们吓唬住?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就签下了合同。

前期工作进展得很顺利,眼看就要完工时,一个技术难题却怎么也攻克不下来,最后,他不得不向朋友求助。朋友看到他做的项目后大吃一惊,因为项目的技术要求他们根本就做不到。朋友问他为什么明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还要逞强做下去时,盛小龙才说,当时有些飘飘然,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经验是没问题的,但是做下来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朋友沮丧地说,以咱们的实力这个项目是根本没法完成的。无奈之下,盛小龙只好把实情向广告公司说了,赔偿了对方的损失,之前赚到的那些钱又全部亏掉了。

盛小龙敢想敢做的品质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得意之时不能忘形,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还得掂量掂量,没有大头是戴不了大帽子的。

在我们做事的时候,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儿,那才不好收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在能力之外的事情还勉强地答应,那么将来丢脸的肯定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极限,我们并不是万事皆能的全才,覆水难收,话一出口就没有挽回的余地,后果就需要自己去承担。爱逞强就是一种瞎折腾,一旦失利,失去的不仅是做成一件事的机会,还有他人对我们的信任。

逞匹夫之勇的人往往又是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拒绝别人的要求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也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不过,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倘若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我们或对方带来伤害,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逞匹夫之勇的害处无非就是费力却不讨好,因此当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鲁莽从事。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善于把握进退之道,是北大学者教导学生的重要人生哲学。北大学者告诉学生们,一味只知道猛进的人,未必是真的英雄。真的英雄是知道何时前进,何时后退的。抓住机会,该前进的时候就使出全力,如行云,似流水,大踏步前进,高效率前进,决不浪费稍纵即逝的机遇。而当前进的条件发生变化,再继续前进就会带来重大损失时,就当止则止,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体能,为再次的快速前进积蓄力量。能做到这样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只有一张一弛,一退一进,才是人生必然的选择。不管不顾地一味往前冲,则是没有头脑的人所采取的莽撞行动,这样莽撞行动的人没有几个是成功的。

前进太猛的人往往一时难以立足,反而可能摔大跟头,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损失,给别人速写为笑料,这又何苦呢?儒学大师孟子还把进学的次弟比作流水,他说:“不科不行。”意思是流水遇到了坎坷难行的路段时,必须停下来等待后续力量,当更多的水到来时就有了更大的力量,这样就能够“盈科而后进”,直到一鼓作气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

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老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知退知进、善于进退的智者,其为人、为学的大智大德几乎无人可比。

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他当上了第一任教育部长,亲手奠定了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卸任,在任10年而实际任职时间却不足5年。何以如此?正是他及时把握了进退之道,在进与退中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1917年7月3日,张勋拥宣统帝复辟,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一职。1918年5月21日,他劝阻北大学生到北洋政府请愿不成,请求辞职。1919年5月8日,因为五四运动,要请求政府释放北大学生并公开辞职,以示抗议。1919年12月31日,北大教职员不信任教育部,全体停止职务,他率先辞职。1922年10月19日,因为北大学生不满收费,他再次辞职。1923年1月17日,他抗议北洋政府冤枉逮捕财政总长而愤然辞职。1926年7月8日,他从欧洲回国,第七次提出辞职,这次后他没有再回到北大。

蔡元培老先生一次次辞职,除了这些人人皆知的表面原因外,当然有其深层次原因。他曾引用《易经》的话说:“小人知进而不知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君子而不是小人。他的七次进退在北大校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成为北大人知进知退的榜样。

人生总是要经历各种磨难的考验。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也难免被人下绊子、设障碍。在遇到困难和阻碍之时,是一味地向前冲还是迂回前行,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智者总是用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只有莽汉才不加思考地猛冲猛打,以至于头破血流。没有知进退的才智,而一味地以硬碰硬,虽然彰显了硬骨头,付出的代价许多时候都是得不偿失。北大学者们以身而行进退之道,北大的学生们同样学会了进退自如的做人做事应对之策。

现任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的吴奇修,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当时,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十分走俏。中央国家机关要,湖南省一些委办厅局也进京来要,但吴奇修却毅然回到涟源,进了县计委。在县计委工作的日子是清闲的,这种清闲的日子让吴奇修有些难以忍受,于是他提出申请,要求到最底层的村子里去工作。这位中国第一学府的高才生在许多人眼里,走出一条退步之路。然而,在茅塘镇石门村任支部书记期间,他却干得得心应手,展示了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1989年,吴奇修再次“人往低处走”。经过申请他又来到省级贫困乡漆树乡。一年期满,他要求再延长2年。1995年,市委再次选派干部到后进村、失控村担任为期2年的党支部书记,当时已提拔为涟源市重点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兼市计委基建投资组组长的吴奇修,又一次出乎人们的意料,要求到更为偏僻闭塞和贫穷的石门村去当村支书,这一去便是6年。6年里,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自己也迎来了“人往高处走”的机遇。2006年底,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吴奇修调任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之后不久,吴奇修又走上了冷水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的领导岗位。

一次一次的退步,甚至作为北大学生,已经退到了无法再退的程度。然而他在一次次的退步中,却增长了无限的工作经验和领导才干,使自己的人生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程。当初不理解他的人也无不佩服他的胆识与魄力。而所有的这些,都是进退自如的人生哲学的作用使然。

漫漫人生路,总会有波折和起伏。就像蔡元培先生那样,不与无法抗拒的波折抗争,而是采取迂回前进的方式,进时大刀阔斧,退时毫不犹豫,能上能下,能穷能富,能官能民,能苦能乐,练就了这样的本事,心态自然也会平和,进退才会随心如意。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光想退而不想进的人,是无所作为的愚笨之人;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是小聪明的鲁莽之人。只有知进知退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成功者谙进退之道,才在进退中获得了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天从来不会标榜自己高远,但人们也明了天的高远;地从来没有标榜自己的深厚,但人们也一样明了大地的深厚。北大人也很少标榜自己学识渊博,但人们也无不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眼光。因为人们知道,北大是中国第一学府,从第一学府里走出来的人,就算是块石头,四年的时间也已被熏染得有了灵气。所以,人们对北大学生总会刮目相看,并报以热烈的期望。一方面表明人们信任北大人,另一方面,也表明百年北大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确实带来了新的鲜活气息,在事业上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惊喜和贡献,使北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越是被人期望的时候,越要保持低调的处世原则,这是北大人一百多年来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北大人深知自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通,北大人更深知自己也只是普通的人而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因而北大的学者们总是教导学生,要放低姿态,放低心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中的一员,而不要认为自己已绝顶聪明,天下第一。

曾在北大任教的季羡林老先生如今已过90高龄,但仍然耳聪目明,头脑敏锐,其低调的人生理念曾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

季羡林老先生治学达半个多世纪,是一位学贯中西、闻名世界的学界泰斗。他在古印度学、数学、中印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许多独到的见解几乎无可匹敌。在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语言学、历史学、中国翻译史、比较文学等多个领域,都卓有见树。但他却从不以名家学者自居,而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认为自己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只是刚刚深入到皮毛。他多次请求人们摘掉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他在书中昭告天下:“三项桂冠一摘,还我轻松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他始终认为,真情待人,才能坦诚相待;真实为事,才能有为当世;真切处世,才能心阔坦荡。“三真”延伸出来的是季老那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做人情怀。做人“真情、真实、真切”最为难得,这种平实低调的作风,更使他成为仰之弥高的做人榜样。

越是少有本事的人,才越是会到处炫耀自己的本事,因为他们心里空虚,惟恐别人小看了他,只好到处炫耀和显摆自己,以抬高身份,获得别的尊重。而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越是夸耀自己本事的人,总是无时不想出风头、抢先机。人生失败的人几乎都有这种好高不好低的习性,也许他们的吹嘘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荣耀与光环,但殊不知越是这样做也越早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浅薄,而反而总是最先遭到无情的淘汰。而那些深藏不露的人虽然不声不响,不言不语,却是胸有百万兵的奇才,他们的低姿态不足以引人注目,也很少受到干扰,才能使自己充分发挥所有的特长,最终取得成功。

许多成功者在功成名就之前大都保持低姿态做人做事的作风。在成功之后也能保持冷静,用冷静而不忘乎所以的姿势,不应对热闹的世界,很少把宝贵的时间耗费于无谓的吹吹捧捧的活动中,这种做人做事的作风使他们能够很快从成功的喜悦中沉下心来,投入到新一轮的奋斗中。成功并不永恒,低调却可以永恒,这就是北大学者们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之一。

刘书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任微软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先后任职报业的首席记者、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之后转任新浪网的财经中心总监。她认为北大的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都要经历茫然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走出北大,自己觉得应该干一番事业,而后又会不知怎样起步,这时如果还是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一定会被人拒之千里之外。低姿态才是唯一可取的正确的选择。于是,她从求职投放简历到面试,再到上岗,以至于得到重用,一路秉承着低调务实的北大作风,才使自己越走越远。她说:“工作时一定要低姿态,特别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你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决定你没有高姿态的理由”。她对自己曾经获得的各种荣誉看得非常之淡,她觉得它们仅仅是人生经历中留下的雪泥鸿爪。

刘书的经历是低姿态的经历,她从低姿态中学到了走向社会获取成功的资本。可想而知,如果她抱着好为人师的姿态走进社会,放不下北大罩在身上的光环,即使她有惊世之伟才,恐怕也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放低身份做人,是许多成功者的自觉行为。放低姿态做人,可以使他们的本领通过不说的方式用超人的业绩展现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曲高必和寡,心高必气傲。气傲的人只能当个孤家寡人,因为谁都不会亲近高傲的人。只有放低姿态,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做人的快乐。诗人鲁藜说得好:“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谦虚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无知,而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谦虚不仅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道德,也是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一条捷径。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谦虚的做人态度,就会排斥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有助于自己提高的师长,就会陷入自以为是、老大自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唯有谦虚的人,才不会招致这种后患。因为谦虚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就需要拜他人为师,向他人学习。北大学者们教导学生说,每个能够考进北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都值得每个人甚至包括我们授课老师的学习和思考。正是这种谦虚的育人的风尚,使北大始终是推崇互相学习,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获得普遍提高的治学之所。

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他是不写自传也不主张别人为他作传的。因为自己的一生太过平凡。如果像他这样平凡的人都可以写自传,那么,四亿人(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的传记,“直将塞破图书馆矣”。鲁迅先生的这番表述很令人感动。这样谦虚做人的态度,不仅没有降低和矮化自己,反而更加使人感觉他人格的高尚和超拔。

赵鹏在198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法律专业。进入北大后,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跳进了书的海洋,这里有他读不完的书,越读他就越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越读也越感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在这样的读书中,他深刻理解了谦虚这个词的意义,如果不是读到这么多的书,他还觉得自己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而读到这么多的书,他才感到,自己所读的那些书仅仅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不如。在谦虚的求学中,1993年他毕业了,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开始到团中央工作,他如鱼得水,工作得心应手。1994年任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2005年进入智联招聘,任副总裁,主管市场公关。智联里的智慧及谋略让赵鹏颇为感叹,赵鹏开始了新的学习实践征程。他又一次感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不论毕业于哪里,永远也没有学尽的时候,谦虚地学习,永远不会有止境。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因此,在人生的漫长跋涉中,我们必须学会谦虚。但学会谦虚并非自贬自卑。学会谦虚则意味着进步和成功。

当有人提出为北大的著名教授汪曾祺先生立传的时候,汪老立即明确表态拒绝。他说:“我没写过几篇好文章,不配也不值得立传,这样就立传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有不少评论文章盛赞他的作品,他读到这些评论时,就总是坐卧不安,甚至为此失眠。后来他就自己撰文评价自己,说自己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深刻和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他说:“我从小就生长在水边,过惯了平常随和的生活。我已是一把年纪了,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更安于竹篱茅舍、柳絮飘散的日子了。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甚至对自己的书画,他也谦虚地说:“我所作字画与画家相比,是不足观的。”但有意思的是,汪老虽然把自己的文章和书画作品说得一无是处,人们喜欢他的作品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对于有求于他字画的人,汪老不管怎样劳累,轻易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做人做事的智慧之一就是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做人态度,而不是骄狂地自以为很了不起,在自己划定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著作等身的鲁迅先生尚且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写传,何况我们一介平民布衣了。只有那些骄狂之人,总认为自己技艺高超,反而常常成为受攻击的对象,不仅不受人尊敬,反而因其骄狂傲慢,而沦落为失败者。

北大学者们的修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不能抛弃了谦虚谨慎的做人原则,不能自视过高,更不能把自己看作一朵美丽的花,而把别人看作一堆“豆腐渣”,必须保持谦虚的做人品格,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谦虚使人敦实,骄狂致人遭殃。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强手与强手相争,最终的结果大都是两败俱伤。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伴随着人的消亡而消亡。北大不是世外桃园,北大的竞争比别处的竞争一点儿也不逊色,甚至更加激烈几分,因为北大的学生都是强者,强者与强者的竞争更加惨烈,虽然在学业的竞争不是惊心动魄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但其中的气氛却足以令人窒息。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这是老子的一贯理念。效法道、效法天道,也就是效法自然规律的法则,从而“不争而善胜”。保卫者教人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它让人用“以退为进、以曲对直、以不争对竞争、以静止对运动、以柔软对刚强”等智慧与方法来处置竞争,让竞争而胜变为不争而胜。

根据老子的不争思想,北大学者向学生们讲述了清朝钱泳在其《履园丛话》中写到的一个故事。

当年北京城里有一个特别出名的裁缝,别人的裁缝店冷冷清清,而他的裁缝店却总是红红火火。原来他替人家做衣服总是问东问西的,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先要仔仔细细地看清做衣服人的相貌,再丈量尺寸。当然其他裁缝也都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还要问年龄。现在有句话,千问万问,不能问女人的年龄!他那时也许还没有这个概念。

但这还不够,裁缝还要追问做衣人有什么性情。这是很令人奇怪的,为什么要问人的性情、性格?这个裁缝太啰嗦了,刚去做衣服的人总是难解其意的。

可是,这也还不够。如果他在询问中得知你是举人,那他就又要缠住不放了,甚至于连什么时候中的举都要询问得清楚。

人们都特别奇怪,而且厌烦这样的询问。因为想不通,就问他:为什么要问那么多与做衣服无关的问题?

裁缝回答说:“胖的人,腰要宽;瘦的人,腰要窄。”

这样的回答跟没说一样,纯粹是所问非所答。这个道理人人明白。

而后裁缝又慢条斯理地说:“性格急的或年龄小的人,衣服要短一点;性子慢的或年龄长的人,衣服就要长一点。”

真是一个厉害的裁缝!性子急的人做事风风火火的,还有那天真活泼的孩子、青少年,喜欢蹦蹦跳跳,他们的衣服做窄了行动不方便,而且还可能会摔跤。至于不好动、年龄大些的人,衣服就可以加长一些,很得体。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起来才会舒服!

裁缝又接着说:“如果是举人,年轻时中举人的,一般都性情骄傲,走起路来就会挺胸凸肚,所以衣服就要做得前面长、后面短。如果是年老时中举人的,一般都意气消沉,走起路来就会弯腰弓背,所以衣服就要做得前面短,后面长。”

这个裁缝真是太高明了,太有道道了!他不仅是量体裁衣,而且是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了各种要素来裁衣,这样的裁缝还用得着去竞争找饭吃吗?

其实,这位裁缝是在竞争中应用了不争的哲理,以不争而取胜于他人。他没有靠耍手腕,拉客户,压低价钱,偷工减料等等。他是“竞争”中“不争”,他是和自己“争”。他练内功,提高服务质量。这样,自然会有好口碑为他做广告,生意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这个精彩的故事启发和指导了许许多多的北大学生,他们在北大课堂上学会了以不争之道对待竞争的形势,因而在学业上各学各的,各显神通;在工作中,更是表现得非常谦和低调,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北大毕业生,就觉得高人一筹,反倒像个小学生一样,在工作中总是从零开始,从头起步,直到一点一滴地做出出色的业绩,用业绩说话,而不是用北大的牌子压人。

林立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4年进入宝洁公司消费者与市场研究部工作,2006年起开始担任上海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北大毕业的他刚开始时对于接电话必须记得微笑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感受到,电话那端传过来的快乐情绪,确实给人一种美好的意象。于是他在工作中充分吮吸难得的处世营养,用自己的低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很快他就褪去了“象牙塔”中的书斋气,收获了更多的成熟与自信。在宝洁他得到最多的评价是“北大出来的学生就是素质高”。然而林立的心中更向往咨询工作,他果断地辞去宝洁公司的职位,集工作经验和基础理论于一身的林立顺利进入了上海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林立的经历再次证明了富兰克林的伟大。强争不如善让。明朝思想家陆绍珩说:“人心都是好胜的,我也以好胜之心应对对方,事情非失败不可。人都是喜欢对方的谦和,我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别人,就能把事情处理好。”强争就会激发对手求胜的欲望,从而阻碍你继续顺利前行,使你的前进道路布满坎坷,以至于无功而返。

越是优秀的越容易受到阻碍。北大学生们深知这一道理,深知北大的招牌更易招致嫉妒,招致反感。这使他们主动谦和起来,甘愿让知识浅薄的人当老师,满足浅薄之人好为人师的欲望,使他们忘记自己的北大招牌,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